第264章
若說調任、授官,只是郡守郡尉、新科廷士們的熱鬧,那這一道旨令,便是點燃了整個郡縣落敗考生群體! “若為吏員,不必遵守‘異地為官’避諱,那便可以謀劃就職本郡吏員。但是,為吏畢竟不比為官有聲望,且升遷余地不大。 而為官員,也要前往他縣,異地為官,必然更艱苦些。但卻有聲望,若有才干野心,一路升遷,也未必趕不上那些二甲三甲的廷士。” “對!正是如此。若求安逸富足,就選郡中吏員。若圖出人頭地,就到異地為縣官。 但是,異地為官的郡官,必然會帶上得用的親信,未必會倚重郡中吏員。 而異地為縣官,不但要背井離鄉,也要與他縣的縣吏斗智斗勇。” “如此看來,為吏、為官都殊為不易啊……” “那還有繼續應考這一條路可走嘛!繼續應考會試,一旦過了會試,殿試時,說不定始皇帝陛下,也仍舊不會黜落一人呢?” 如此成了新科廷士,即便不比首屆廷士,但那份榮光也不會小了去! “況且有三次機會呢!三次不中才不允許再考。” 有那心思敏銳者,卻已經看出來日可能的激烈競爭態勢。 “現在是天下戰亂初定,官吏缺額嚴重,才準許吾等為郡吏、為縣官,想來謀求職位時也寬松許多。 可等再過幾屆,若還是考不過會試,回頭來謀職郡吏或縣官,恐怕早就被別人搶占了!即便仍有資格,恐也無虛位以待了!” 還不如早早地謀個本地郡吏,或異地縣官職位,以免到時兩頭空。 但也有那自信才高者:“這屆某是一時失手,下一屆必然得中!” 況且首屆科舉,才華橫溢者甚眾,但這屆過后,才高者大多已入官場。下一屆爭奪榜單者,必然才華稍遜,那他定能得中! 這也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了。 通過郡試的考生,是各懷心思,幾番考量,最 終有謀職郡吏、縣官的,亦有繼續備考下屆會試的。 郡中如此,縣中也大差不離。 或直接在縣中謀一個縣嗇夫、縣吏之職,小富即安,知足常樂。 或者繼續備考郡試,以圖更高的起點與未來。 總之無論如何,一屆科舉下來,大秦官吏的嚴重缺額問題,迅速得到緩解。 隨即,朝廷又頒發官吏‘三年考績細則’,以規范和督促官吏的為官舉措,并以考績結果,作為升遷的依據。 若是沒有異地為官制度,拔出了郡守郡尉們的根腳,又有科舉擢選出的人才涌入補充。 三年考績細則若要施行,恐怕必受抵制。 但當現在一切都打亂洗牌重來時,本就正值王朝初建,也就順利地施行下去了。 只是在開頭幾年里,馮劫要時常帶著他的御史團巡察地方了。同時在始皇帝無暇出巡的時候,派些‘欽差大臣’巡察各地。 以確保度過秩序初建時期,等走入正軌后,便只需糾偏扶正,維持運行。 諸此種種,可以說始皇帝三年,是大秦這輛戰車,終于駛入軌道的一年。 …… 在大秦從咸陽到地方,風起云涌、革新蛻變之時。 仙使周邈一行,已經按部就班地出使完樓蘭,而后原路折返。 經過烏孫故地,現在的西域東郡時,甘羅已經率領曾經的使團成員,將牧民編入戶籍,廢除烏孫的奴隸制,牧民和奴隸皆轉化為大秦黔首。 編戶齊民之后,又保留畜牧優勢,將西域東郡定位為大秦的牧馬場,同時在預估馳道行經的路線旁,以及水源附近,動員并組織牧民們建城。 其中,除了本地烏孫人外,還有王離五萬大軍分兵兩路后,其中二萬五千兵卒進駐西域東郡,在守衛之余,也參與了建城。 周邈不由地向甘羅豎起大拇指:“不愧是你甘羅!” 畢竟是十二歲拜‘相’的年少有為的典范!在二十多年沉淀之后,才干也是愈加渾厚低調了。 “仙使能攻下烏孫,更是了不得!”甘羅禮尚往來地夸贊道。 “哪里哪里!滅烏孫一戰,子房當居首功!若無子房成功游說西域列國,組成聯軍來援, 我們怕是rou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周邈謙虛的同時,又把張良一通夸。 “……”日常被夸的張良,覺得他還是不能認下首功:“首功非仙使莫屬。” 草草會過一面,便又動身了。 之后途經月氏時,又見到了王離。 “……陛下派來淳于博士,率領農、墨、儒、法等百家諸生,近半百之數,抵達月氏。 將月氏牧民與奴隸盡皆編戶,歸為大秦黔首。而后在放牧之余,又教導部分人在水土優渥的地帶,墾田耕種,在預計馳道兩旁,筑基建屋,修建城郭。” “駐守河西郡的二萬五千兵卒,也有參與屯田建城。” 王離下了結語:“成果喜人。” 淳于越,率百家諸生建設月氏故地、現河西郡。 周邈:……始皇陛下是懂得用人的! 你淳于越支持分封制?不知道不理解不理會! 只要沒有反心,你就得給我做事! 王離又透露:“將要到河西郡赴任的郡守,還是一個熟人,正是陽武縣的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