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始皇帝竟果真恢宏大度,能識人容人。 應試考生心中不約而同地,又一次生出對始皇帝的好感,以及感恩。 雖已確定自己多半榜上有名,而凡是殿試得中者,都有授官資格,官肯定是能當上了的。 但名次和官階也有高低之分,誰都不會想落入三甲,皆許愿二甲,甚至一甲! 于是,這會兒就又都開始在心中默念:別念到我,別念到我…… 晚一會兒聽到自己的名字,就意味著有更高的名次啊。 “三為明字科,三甲十六者……” “一甲第一者……” 宣讀完畢明字科共二十六人的排名,嬴政最后再換進士科‘玄榜’: “四為進士科,三甲廿四者……” “二甲第三者,陳郡陳縣北里北、陳馀!” “二甲第二者,碭郡陳留縣高陽鄉西、酈食其!” “二甲第一者,陳郡陳縣北里北、張耳!” “一甲第三者,三川郡陽武縣戶牖鄉南、陳平!” “一甲第二者,南郡竟陵縣南里南、陸賈!” “一甲第一者,……” 到進士科時,若周邈在場,就會發現好幾個漢初名人,其他的就都是不曾聽聞過的。 這 是因為漢初‘黃老七十年’,也唯有儒家同為顯學,才有許多儒生名留史書。 而法家沒落,史書之上罕見法家名人。 明算、明字又不受重視。于是竟似乎是儒家名士們占領了進士科。 只是被尊為漢朝第一儒者的陸賈,都只得了進士科一甲第二,便可知儒家倒也沒占到進士科的半壁江山。 法家、道家與兵家,還有墨家等家,雖稍顯弱勢,卻也能算是平分進士榜了。 …… 嬴政親自宣讀完畢科舉四科的名次,放回玄榜。 之后將有奉常衙門博士部抄錄榜單,張貼于章臺宮的宮墻大門外。 這一份始皇帝親筆落下的榜單原稿,將會收藏保存于咸陽宮書館。 嬴政又道:“今日擢選野之賢才,明日授賜朝臣、郡縣之官,還望諸位莫忘初衷,謹守本心。 為國之富強,為民之安樂,為己身留名青史!而勤謹、清廉、奉獻,奮斗余生。” “唯!” 一百零八名參加殿試,由始皇帝參與閱卷,親自排名并書寫榜單,親自宣讀名次,名符其實的天子門生,皆齊聲應道。 禮官出列,高唱:“跪!” “拜!” …… 此次兩跪六拜之禮,是拜君,亦是拜師。 跪拜既畢,‘制名大典’主體上就已經完成。 只在最后,始皇帝嬴政賜下恩典:“今歲首屆科舉取士,宜當特有恩賜。 凡應試于廷殿之士,榜上有名者,凡二甲、三甲之列,各賜良馬一匹。一甲者,各賜二馬車駕一輛。” “另有,今日制名既畢,特賜四科廷士2御馬游街,一甲者今日特許行于中道。” 此恩典一出,眾廷士無不心潮澎湃! 即便是最差的三甲,都能得賜良馬一匹,這是何等的厚賜,又是何等的殊榮啊! 更莫說四科一甲,那更是二馬拉車駕! 今日在列的百官朝臣,許多都尚且不曾擁有一匹馬。而也只有三公九卿及宗親侯爵之列,才有財力配備二馬拉車駕。 最重要的是,二馬拉車駕雖不似駟馬、六馬拉車駕,有嚴格的形制限定,可尋常士人和 低階官吏也會自覺避諱,但一甲廷士卻能名正言順地乘坐! 這賜下的不僅是財富,更是莫大殊榮! 何況四科一甲廷士,還被恩準今日可行于中道! 中道,道路的中央。 平日的城中大道,行人走人行道,車馬行左右車道,中道乃是皇帝出巡、仙使出游或某人得特許時,才可行走的。 今日四科一甲者,卻皆得恩準可行于中道! 始皇帝對廷士的看重由此可知,也可知科舉取士,之于大秦的重要。 更是無處不在昭示,他們這些廷士的前途未來,將有無限可能! “謝陛下恩典!” 無需禮官高唱提示,一百零八名廷士便已齊刷刷跪拜下去。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即便是咸陽之外的廷士,也已學會山呼萬歲。 拜謝已畢,嬴政繼續道:“明日歲首大朝賀之日,諸廷士依禮朝賀,并賜席大宴。 后日于咸陽禮堂,同賞歌舞。” 咸陽禮堂,由仙使修建于咸陽廣場上,那座可容納數萬人的半室內場館。 明日以新科廷士身份,朝賀之后列席大宴。后日與始皇帝及群臣,與黔首同賞歌舞。 這不又是兩項殊榮嗎! “唯!” 所有廷士,無有不愿者,都是歡喜又鄭重地揖禮應道。 至此,制名大典才算是完全結束。 之后始皇帝回到章臺宮正殿內,繼續忙于政務。 中車府令蒙毅則將事先已經備好的,賞賜廷士的車馬分發下去。 奉常衙門的禮官,也按禮配好儀仗和樂部。 曾跟隨蒙恬歷練的曹參,則率咸陽衛士列隊,以待護衛新科廷士御馬游街。 一切準備就緒,御馬游街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