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后面的某位青壯儒生,正欲高呼一句:昔日齊桓公…… 叔孫通卻已經開口:“昔日齊桓公為諸侯,憑強兵以為霸主,會盟于葵丘,欲行封禪,管仲勸曰:受命然后得封禪。然也!” “齊桓公北伐山 戎、西征大夏、南下召陵,然功績終在方寸之間也。九次集會諸侯,稱霸天下,然終為一方諸侯耳,不可稱天命帝王也!焉得封禪?” “今始皇帝北御匈奴,西使烏孫,南及閩越,東抵東夷,功績萬里廣也!兼并諸侯,一統天下,無不賓服,唯皇帝獨尊也!” “又治道有方,百業得宜;大義休明,垂于后世;皇帝躬圣,不懈于治;夙興夜寐,訓經宣達1;科舉取士,擢賢選能;修治馳道,通達海內;……是為功德兼隆也!” 周邈(海豹鼓掌.jpg):對對!夸還是你們文人會夸!始皇陛下就是功德兼隆! 什么無封禪之德!黑粉言論而已! “諸君以為,然否?” 仙使周邈,率先拊掌大贊:“然也!” “然也然也!” “然也!” …… 隗狀及英布等侯爵朝臣,無不附和:沒錯沒錯!始皇帝陛下功績德行兼備! 有后排人群中的魯縣青壯儒生欲高呼:屠戮儒生,暴虐無匹,何來德行顯明!? 但被左右及前面的儒生給捂嘴了! 知道你的好友因竄科舞弊被夷三族了,但你此時喊出來,除了聽到廷尉李斯拋出一堆秦律,證明他死有余辜,還能得到其余結果嗎? 本就不占理,徒惹笑柄傳于世間而已! 不然你以為始皇帝為何將魯縣科舉舞弊案昭告天下?自然是他占理啊! 喪友的青壯儒生:魯縣儒學顯達,進士科榜卻只錄十人,諸生才干不能得到施展,不得已屈居明法、明算榜,權宜之計罷了! 始皇帝霸道獨.裁,見不慣,罷黜也就罷了,怎就要大肆屠戮!豈非暴虐之舉,德行盡喪也! 吾等儒生萬人一心,始皇帝又能如何! 萬人盡數坑埋嗎?那他必將遺臭萬年! 眾儒生:…… 但這,不是不復萬眾一心了嗎? 青壯儒生掙扎之余,難免鬧出點動靜。 周邈早有預警,一直留出股心神關注著后面的儒生,第一時間發現了異樣。 而嬴政居高臨下,看得更清楚,睥睨前方的目光逐漸冷冽。 如今的齊 魯儒生,遠沒資格叫他權衡隱忍,先前是不在意,就事論事。 若是一再冒犯,坐實‘坑儒’又何妨? 同樣發覺的,還有立于下方主持議程的叔孫通。 心中不由道:可別愚蠢沖動了,今日所議乃封禪大事,若壞了好兆頭,他亦保不下幾十條性命啊! 周邈連忙給叔孫通使眼色。 怒斥打臉固然爽,但就像玉器與瓦礫相撞,叫儒生破壞了今日議程,即便坑殺了罪魁禍首,也使玉璧有瑕。 始皇陛下的封禪大事,在史書上,必須是完美無瑕的! 叔孫通會意,高聲道:“自古帝王,功德已滿,又有空暇至乎泰山,何嘗不封禪? 今始皇帝功德兼隆,又受命于天,身已至泰山與梁父之間,封禪之機已至!” “古者封禪,乘蒲車,是恐傷泰山土石草木。掃地而祭,席用草禾編成,是古不如今之物阜民豐。” “時移世易,今已難以施用,宜當修繕、打掃車道,乘鑾輿登至山巔,再筑臺以封。諸位以為,然否?” 今天說是商議封禪之事,但其實流程早有腹稿,只是過一個明路而已。 仙使周邈再次拊掌大贊:“然也!滄海桑田,天地恒久變化,世事也當如此理,封禪之禮自亦當與時變化。” “然也然也!” “然也!”…… 又是一陣附和,此起彼伏。 至于后面儒生的些微異動?無足掛齒。 【……即皇帝二年,東巡郡縣,禮祠鄒縣嶧山。又議封泰山、禪梁父之事,皆如太祝通言,無有異議…… ——摘自《秦書》】! 第87章 這場合,根本冷靜不了一點! 叔孫通在眾議封禪之事時,闡述了始皇帝嬴政‘功德兼隆’,但天降祥瑞呢? 天降祥瑞,方才表示帝王之位,乃‘受命于天’。 “……所以祥瑞呢?”等百家博士和儒生退去,只剩下數名朝中上卿時,周邈問出了這個問題。 此問一出,周邈立即受到大秦君臣矚目。 周邈:??? 太祝叔孫通神色難言,但職責所在,終究由他回道:“仙使臨秦,完繕咸陽,修治馳道,普惠黔首。” “這難道不是在那些景星慶云的大瑞之上,類同麟鳳五靈的至高嘉瑞?” 祥瑞有五等,至高為嘉瑞,其后是大瑞、上瑞、中瑞和下瑞。 “祥瑞竟是我自己?”周邈一整個震驚,反手指自己! 大秦君臣:這反應,未免也太延遲? 叔孫通鄭重頷首:“眾所周知。仙使豈不見今日,竟無人提起祥瑞一事?只因仙使就在當場。” 仙使在,嘉瑞便在。 周邈:活的能走能動的嘉瑞本人是也! 嘉瑞本瑞的周邈,早已深刻認識到:這趟出巡,是始皇陛下的專場加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