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又嚴令一戶僅限一人,為何?” 陳伯鸚鵡學舌:“為何?” 陳平揭曉答案:“必然是此次應役,實乃有利可圖的好事。咸陽亦是在對素日德行良好者予以嘉獎!” 陳伯不甚信服:“咸陽的始皇帝功高德顯,想必是覺得德行良好者才配為其服 役,普中擇優不過尋常之舉。” “再者,徭役豈會是好事?若說我嘉獎你徭役,你會心甘情愿,甚至歡喜應役?” “攤派到戶的家中徭役,常是我去應役,你不知其苦累也正常。” 末了,陳伯為幼弟之言找到了緣由。“所以你才會覺得此次徭役是好事。” 陳平并不認同大兄之言,只因:“大兄知我交游廣闊,歲首之前,我結交一位從咸陽而來的商賈。” “其人言之鑿鑿,親眼目睹,大贊仙使神通廣大,正以改建咸陽為起始,踐行營建仙秦之大計。” “結合傳聞中縣衙在年前屢收咸陽文書,皆道仙使改建咸陽之事,想來或許真有其事也不一定。” “那商賈曾道,咸陽黔首人人爭相應役只為致富,卻是自功德良好者中挑選,中選者無不欣喜歡慶。 放眼當下,不正是先行具名、擇優中選?不是好事又是什么。” 交通通信的落后,讓咸陽已經大變,新年三天歡慶滿城喜慶時,三川郡的陽武縣還不知仙使之名。 盡管有文書通告,卻也下不及鄉里。 陳伯將信將疑,“商賈多欺詐之言,未必可信。” 陳平見大兄如此,不曾氣急,反而意識到:“大兄固執己見,而如大兄者必也不在少數。” “如此一來,即便我陳家平日不顯,也未必沒有掙得一人之位的機會。” 陳伯知幼弟聰敏,見他這般篤定,雖不曾全信,卻也不再篤定阻攔。 對待既當阿父又當阿母,自幼養他長大的長兄,陳平是實心實意對待。 “歲首時,咸陽詔告天下,今年首開科舉取士之制。我自幼愛讀書,也自詡滿腹經綸,又交游廣闊,未嘗不能借此機會考取出身。” “我欲觀測形勢,首選考取進士科,來日行那事圣王之舉。若形勢不利,我便考取明法科,大秦以法治國,明法科也大有可為。” “再不濟,也有明算科和明字科,便是先為一寫算的下官小吏,來日也未必不能圖謀晉升。” 陳伯也很贊同幼弟的打算:“自幼大兄便知你胸懷大志,于是聽任你出外求學,旁人道你不事生產,大兄也不曾責怪你。” “如 今咸陽科舉取士,正是你趁風直上青云之際,你盡管專心準備,莫為大兄之事分心。你考得出身,大兄自能得享福蔭。” 兄弟二人待對方都至真至誠,陳平心中感動無以復加,卻也不作小兒之態。 只道:“便是因為幼弟我要備考科舉,不宜通過交友自謀應役,方才想讓大兄前去,好事總不能便宜了外人吧?” 陳伯相信幼弟是真以為此次徭役是好事一樁,正欲同意下來,便聽外面驟然響起兵戈馬踏之聲! 兄弟二人一時不知何故,不敢輕舉妄動。 但幾息之間,兵戈碰撞、馬蹄踢踏之聲愈發清晰,并愈發近了! 陳平豎耳細聽,“是大批兵馬即將入城!” 陳家就在外城城墻里邊,又靠近城門,出入的貴人車馬常從家門前碾過,天長日久,留下了深深車轍印。 因此兵馬入城,必經過陳家家門前。 分辨門外的動靜,兵馬已經開始入城了! 但陳平再細細分辨,發現兵戈聲輕盈,馬蹄聲徐緩,并非沖陣攻城的急促□□。 反而……反而是刻意收束了隊伍,避免侵民擾民。 陳平來到門前,湊到破席的口子向外覷看,便見兩馬并列的騎兵從自家門前經過。 定睛去細看,只見高大剽悍的駿馬,馬背上是魁偉英武的士伍。 而駿馬的背上,佩著似鞍韉又更能固定身體的兩頭翹起的物事,其下墜著踩腳的圓環, 馬蹄聲有金屬之音,應當在蹄下釘有金石做墊。 陳平猛然意識到什么,目光上移,果然見到士伍腰佩的兵械,竟然是鐵器! 立即掀開破席探出頭去看,便見已經走出三十來丈的騎兵隊首,果然飄著一面玄黑旗幟。 旗面四角有玄鳥飛翔,旗面正中以銀色絲線文繡出一個小篆字。 字形飄逸輕靈,如有月輝照耀其上,正是一個‘仙’字! 意識到什么,陳平當即猛地掀開破席,立于門中。 好有足夠寬闊的視野,去觀察這支浩浩蕩蕩,又肅殺嚴明的隊伍! 陳平掀席出門時,前面騎兵隊伍已經走完,精銳步兵正排成四列經過。 而因為陳平陡 然的舉動,隊列中有騎馬前后護衛巡邏的將領,猛地看過來。 神情中盡是警惕,一旦他有妄動,便斬殺當場! 跟著出來的陳伯見此情景,駭得立時腿軟扶著門框,小聲催促:“快快進去!快快進去!” 陳平卻不曾聽勸,反而道:“若我們此時關門進屋,反而更顯鬼祟歹意,說不得更要招致懷疑了。” 陳伯何曾見過這般虎狼之軍入城的陣仗,六神無主之下,也只得聽從幼弟的話。 陳平看向戒備地看過來的小將,回以溫和的笑容,以示自己并無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