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事先在信件里邊已經(jīng)說了,除了報紙上的連載按照此時最高價格千字20付稿費,出版的書籍,所獲利潤也與出版社五五分成。 也有其他的出版社寫信來問陳殊,不過還是《光明日報》出版社的誠意最足,分成也最好。陳殊想著一件事不勞煩兩個人,便與孔主編說定了,今天簽訂合約。 這時候的合約是很簡單的,不像現(xiàn)代的十幾頁合同書,陳殊快速的瞧了一遍,確定無誤了,便拿出鋼筆,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孔立人檢查了一遍,把合約收好,從皮包里拿出一張支票:“夢珂先生,您先前在信里邊口頭授權(quán)了《大國崛起》第一版十萬冊,這是目前您應(yīng)得的分成四萬七千八百大洋。您可以隨時到花旗銀行去提這筆款子。” 陳殊瞧了瞧,收到手提包里邊:“多謝。” 孔立人不光是個文人,還是個出版商,見陳殊寫的《大國崛起》如此暢銷,自然又想向她約稿:“對于現(xiàn)在西洋各國,夢珂先生有什么看法?” 就陳殊目前的了解看來,雖然不知道什么原因民國的歷史改變了,但是其他國家的歷史卻沒有隨之改變,日本同樣發(fā)生的明治維新,同樣對中國虎視眈眈。西方國家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搶奪殖民地和原料產(chǎn)地,他們之間的矛盾也越加激化。 如果陳殊沒有記錯的話,1914年將會爆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雖然中國彼時也參加此這次戰(zhàn)爭,卻在巴黎和會上受辱,這也間接導(dǎo)致了五四青年運動的發(fā)生。 但是目前民國的歷史似乎已經(jīng)完全改變了,這位手握五省兵權(quán)的上海都督姜維民似乎像一只南美洲的蝴蝶,引起了歷史時空中的連鎖反應(yīng)。 陳殊不欲深談,道:“我們總以西方列強來代替德英美法等國家,殊不知,它們也并非是鐵板一塊,彼此間也有莫大的矛盾和爭端。尤其是近年來對于殖民地和工業(yè)原料產(chǎn)地的爭奪,也是越演越烈。” 孔立人對西方國家只有大概的印象,還停留在船堅炮利,雖然心里把它們當(dāng)做蠻夷,但是天然上帶了一份畏懼,聞言十分感興趣:“這么說,那些洋鬼子也像咱們中國一樣,互相之間斗來斗去?” 陳殊點頭:“那是自然,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況且英國、法國是幾百年的宿敵,整個歐洲都知道。” 孔立人口中喃喃:“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真是妙哉!縱觀我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先秦時合縱連橫,五代十國,又何嘗不是這個道理。” 陳殊是理科生,文學(xué)話題表皮的尚且知道一點,要是再深入到古代歷史,就免不了像聽天書一樣。 孔立人侃侃而談,從春秋無義戰(zhàn),一直說到秦滅六國,大一統(tǒng)天下。陳殊聽了,連話也插不上,只感嘆此時文人扎實的基本功。 說到最后,孔立人才向陳殊約稿:“這些見識議論,都應(yīng)該寫出來,讓國人都看一看的。” 陳殊自己文筆不行,寫文章也相當(dāng)不輕松,再加上自己實在是不想做文抄公,便婉拒:“孔先生,我家里最近出了一點狀況,實在是沒有時間精力在寫文章了。不過,要是我空閑下來,一定把這些寫出來,敬呈先生。” 陳殊這樣說,孔立人也不好勉強,只問:“不知是出了什么狀況,老朽在上海倒是認識一些人,不知道能不能幫上你?” 陳殊便道:“是家里的長輩身體不太好,已經(jīng)在醫(yī)院住了很久了。” 生老病死是人沒法左右的,孔立人寬慰陳殊:“喔,原來是這樣,你要保重自己,長輩也會安心。”倒是不再提約稿的事情了。 兩個人說了會兒話,約定等《大國崛起》第二版賣出后,依舊把分成存進花旗銀行。 臨告別時,孔立人笑:“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們這些老朽也該出去瞧一瞧,看一看,不然都做了睜眼瞎,連外面到底什么樣都不知道了。” 陳殊道:“中國有中國的好,文化歷史都是令人千里傾慕的。”喝了這功夫的茶,陳殊便明白,雖然這位孔立人孔主編對西方的船艦利炮很羨慕,但卻也是從骨子里瞧不起的,認為他們都是沒有文化歷史蠻夷。 眼看著時間快到中午十二點了,約好和李縱云去孤兒院,怕他就等,就匆忙告辭了。 第22章 第 22 章 回去的時候, 果然遲到了, 李縱云坐在客廳里, 馮太太在一旁熱情的張羅:“喝水吧?什么茶?”一面去柜子里找茶葉,一面解釋:“家里的人都不愛喝茶,就放柜子里了。” 陳殊在外面,透過窗戶瞧了,只覺得頭皮發(fā)麻。 兩個小丫頭趴在二樓的窗戶, 見陳殊回來了, 躡手躡腳下了樓開門,跑出來,笑嘻嘻:“陳姨, 你男朋友來了?” 陳殊一只手捏住爾雅的臉蛋,恐嚇?biāo)骸霸俸f, 我就告訴馮太太, 你上周的作文是我代筆的。” 旁邊的爾雯在一旁幸災(zāi)樂禍:“讓你胡說,多嘴。” 陳殊轉(zhuǎn)頭,敲敲爾雯的腦袋:“還有你, 這個月都別想吃龍須糕了。” 兩個小丫頭皮糙rou厚,說幾句罵幾句從來不在意, 只是龍須糕是她們的死xue。馮太太節(jié)約,逢年過節(jié)才會買四方齋的龍須糕打打牙祭,平日里陳殊慣著她們, 但凡想吃, 便瞞著馮太太去買了。聽到這個月都沒有龍須糕, 兩個人一下子就蔫了,狗腿道:“陳姨,陳姨,我們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