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書迷正在閱讀:聽說我是你的信仰、我就是想拉個手[娛樂圈]、漂亮的他有點笨、我和我老攻都失憶了[娛樂圈]、這個文豪來自地球、真少爺被逼出道[娛樂圈]、第二次失憶、離婚申請、零度碳酸【校園師生 年下】、人人都饞嬌軟小美人
秦三嫂擺擺手道:“小童不用這么見外,再說,吃鯰魚燉茄子,你要是配著白米飯那就是外行了,這玩意兒就得跟撈高粱米飯那才香呢。” 童飄云一聽撈高粱米飯,當即就搖頭表示拒絕,所謂的撈高粱米飯,就是將高粱米用水煮八分熟之后,撈出來上鍋蒸一下,否則太硬了消化不了,但童飄云覺得,那玩意兒怎么做都硬地胃疼。 秦三嫂一看童飄云的表情,也沒法兒說了,高粱米是粗糧,很多城里的人都是吃不慣的,更何況是家庭條件這么好的童飄云呢。 想了想,秦三嫂道:“那也不用去拿大米,你明兒自己蒸點兒米飯吧,我們還是愿意吃高粱米,那個頂餓。” 高粱米怎么可能比大米飯好吃?但大米多精貴啊,一斤大米能換兩斤高粱米呢,但他們家可不想占了童飄云的便宜。 其實,秦家也不是吃不起大米,秦家的勞力多,秦村長還有一些干部補貼,加上秦旭東每個月給拿回來地養老錢,秦家其實是吃得起大米飯的。 但是,村子里,誰家干點啥,那么多眼睛看著呢,說句不好聽的,誰在村東邊兒放個屁,眨眼的功夫就能傳的村西邊都知道你放屁地調。 要是秦家吃著大米飯,那村里的人就都得說三道四地,加上秦家也想多攢點錢兒,以后還有那么多孩子要上學,孩子長得快,還得給他們攢娶媳婦兒的錢。 所以,干脆也就隨了大流,每年分糧地時候,基本都是要的粗糧,細糧只留些招待客人地,他們平常也就是吃的比別家稠一些罷了。 童飄云擺擺手道:“我這里不缺糧食,一般也很少開火,放時間長了,變成陳糧倒是可惜了,這又眼瞅著要開工資了,到時候還能去領糧,家里的糧食還不如換成新糧。” 她的戶口和糧油關系落到衛生所,每個月都是有糧油要去市里領地,連帶的還有不少亂七八糟的票據。 說完,她起身去水池那邊兒漱口洗手,也不給秦三嫂的拒絕機會。 秦三嫂無奈點頭同意,起身開始收拾桌子,童飄云正要過來幫忙的時候,副院長著急忙慌的跑過來,甚至都忘了要敲門了。 副院長著急地道:“院長,快,人已經到了,趕緊準備手術吧,之前要不是您給的藥,那人都挺不到咱們這邊兒了。” 第57章 救人如救火,童…… 救人如救火,童飄云沒敢耽誤,很快來到手術室,童飄云把脈,又查看幾處傷口,當即就皺了眉頭,這傷真的是太重了,能堅持到江城,簡直堪稱奇跡。 最嚴重的的傷是在肺部,兩顆子彈傷,其中一顆已經被取出,另外一顆還在肺門處沒敢動,并且,肺葉上還遍布著彈片沒有取出,呼吸全靠插入的氧氣管兒。 腰椎至膝蓋多處骨折,胯骨粉碎性骨折,明顯是經過重物撞擊之后,又多次碾壓的結果,這樣的傷,怕是除了童飄云,根本沒有人能救得了。 童飄云讓人給再次測量血壓之后,拿出紅藥先喂進這人的嘴里,紅藥的效果很顯著,三分鐘之后,已經幾乎沒有壓的男人,血壓竟然升到了高壓80,低壓50。 這個血壓還是偏低,但依照童飄云的能力,已經足夠她開始手術了。 童飄云道:“他這情況,已經不能注射麻藥了,我打算用銀針封xue,你們一定要注意,一點兒不能碰到銀針,我要扎地都是死xue,稍微偏移一點兒,那就可以直接斃命的,懂嗎?” 眾人應是之后,童飄云對叫上來的魏冉道:“你認真觀測血壓儀,三分鐘測量一次,只要低壓低于四十,馬上示意。” 穿上護士服的魏冉馬上很認真的點頭,接過童飄云的手表跟血壓儀,認真的盯著。 童飄云又對另一個小護士道:“這里的藥水兒,只要魏冉示意,立馬喂進去10ml,懂嗎?”說著,她拿出了五瓶紅藥。 小護士鄭重的接過來紅藥,認真的點頭,就是手有點兒發抖,這可是救命的神藥啊,她是跟著副院長接人的,直升機開門地時候,人都已經眼看著不行了,就是這一瓶藥,應是給人拖到了醫院。 童飄云用九根玉針扎了周身大xue給人吊命,又喝了一瓶藍藥,稍微恢復了一下內力之后,這才繼續,首先做的就是幫著人取子彈和彈片。 她用內力測試,比儀器更加準確,口子開的很小,然后用內力將子彈或彈片頂出危險部位,又用比紅藍藥貴了一倍不止的療傷藥清洗修復受傷肺部。 等十天之后,肺部徹底將療傷藥吸收了,那呼吸就不僅一點兒不會受到影響,甚至還會比普通人肺活量更高。 但這樣是極為耗損內力地,一個肺部手術,童飄云整整喝掉了兩瓶藍藥,輔助手術的醫護人員們,也都跟著汗流浹背。 肺部手術的成功,意味著這人的命算是保住了,護送這工程師過來的醫護人員都震驚的不行。 副院長看著臉色蒼白如紙的童飄云,詢問道:“院長,要不您先歇一歇,腰部以下地手術,之后等孫工肺部養養之后再繼續?” 童飄云擺擺手道:“不行,每次催動玉針用的內力都實在太多了,我要再次催動九根玉針,最少要調養十天左右,到時候他的骨傷怕是要留下后遺癥。” 副院長有些著急地道:“那您的身體也受不住了吧?” 童飄云打開自己醫藥箱的暗格,拿出一片兒參片塞進口中,補充了一些流失的體力之后道:“后面骨科手術,闞大夫輔佐我,會輕松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