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高原那邊,李賢當日也有人跑過來勸他起兵,但是,這么多年下來,但凡還有點心眼,就知道起兵是個什么結果了!尤其,李賢憑什么造反啊,裴行儉原本年紀就大了,高原根本不是什么養老的好地方,在這里幫襯了李賢幾年之后,裴行儉就撐不住了。而吐蕃這邊的確也留下了一支駐軍,幫著李賢穩定時局,但是,這些人其實就是個震懾,信不信李賢這邊才喊著要造反,這支駐軍就先將自己拿下了?何況,原本吐蕃的那些貴族也不是吃素的,這幾年,李賢著力于釋放那些農奴,為農奴授田,自然得罪了不少貴族,一部分貴族投靠了李賢,開始參與到李賢的各個產業中,主要就是地熱地區附近的農業種植,還有就是高原上特色養殖業的發展。像是如今,高原這邊的毛紡業就頗為發達,這邊的乳制品還有rou制品也銷路很好。所以,那些相對開明一些的貴族如今算是轉型成功,承認了李賢的統治,但是其他那些人可不甘心如此,他們要的不僅僅是錢財,而且還是原本在吐蕃為所欲為的權力。結果李賢的到來,讓他們失去了這樣的權力,他們愿意遵從才怪呢!哪怕因為駐軍的關系,他們不敢直接跟李賢對抗,但是,暗地里頭搗亂是正常cao作。如此一來,李賢自然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來應對中原的變故。 李賢覺得自己起兵根本沒有勝算,反而會影響自己在高原上的基業,因此,不光沒有聽從那些人的攛掇,反而直接將人砍了,將頭顱送給了武后。武后自然能夠明白這個兒子的心思,意思就是,自己會老老實實做自己的藏王,但是相應的,這些狗屁倒灶的破事以后也別找自己了。 武后并不想因為這事跟李賢過不去,李賢愿意保持如今的狀況,對于武后來說也是一件大好事,畢竟,她不需要在再高原那邊耗費太多的精力,免得回頭藏人大軍直接從高原一擁而下,如今,朝廷可騰不出手來跟吐蕃作戰。 所以可以說,如今真正還會反抗武后的李家宗室暫時是一個都沒有了,即便有人心中懷恨,卻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根本不會表現出來,只能是蟄伏起來,等待時機。 新城公主對此非常失望,可是她也是無可奈何,她如今要是跳出來號召宗室對抗武后,只怕對方比武后還要反應激烈,畢竟,之前那幾場叛亂,已經將那些宗室這么多年積攢的兵力和財富都搭進去了,剩下那些加起來實力也比不上他們,真要是敢冒頭,甚至都不一樣需要朝廷調動兵馬,只怕當地的郡兵都能撲滅他們的反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可不是他們這些養尊處優的宗室做得出來的事情。甚至,新城公主自己對此也不存多少希望,如今只能盼著武后沒多少壽命,等到快死了,還老老實實傳位給自個的兒子,還不是那些侄子了! 比起對于如今的安逸生活非常滿足的太平,反倒是薛紹生出了許多不甘之心。薛紹其實跟太平差不多,作為家中的幼子,他從小也是父母嬌慣長大的,雖說沒有因此養成嬌縱任性的紈绔性子,但是,他也沒吃過什么苦頭,受過什么罪,雖說后來父母接連去世,但是兩個兄長對他依舊非常愛護,他因為父母的孝期耽誤了婚事,但是反倒是讓他得了機會娶了太平公主為妻。以李治對太平公主的寵愛,還有對城陽公主的感情,薛紹那邊親事才定下來,接二連三的賞賜就送了過來,他輕輕松松從一介白身就有了不錯的官職,總之,他真的是一直順風順水,就沒受過什么挫折。 哪知道,當年母親為了防止兄長跟李貞父子走得太近,都將兄長送到閩越了,結果因為父母的喪事,兄長從閩越歸來,又跟那對父子搭上了關系。當然,其實就算是沒有這層關系,薛家其實也是站在李家這邊的,武后真要是登基了,他這個前朝公主之后,還有什么分量呢?所以,薛顗幾乎是順理成章地就響應了那幾個起兵的宗室,跟著造反了。 可惜的是,薛顗雖說在閩越那邊也帶過一段時間的兵,但是從來沒有真正實戰過,而到了新的地方,他對手下也沒那么了解,根本理解不了中下層的心思。在下面的人眼里,跟朝廷對抗,那根本就是找死啊,他們對薛顗本來也沒太深的感情,結果薛顗領著他們造反,直接就威脅到了他們的性命,因此,薛顗其實是因為手下的背叛而死的。可薛顗這一招也將薛家推到了風口浪尖,薛紹這邊就算是太平公主極力求情,也被牽連關進大獄。要說怨恨,肯定是有的,但是真要說起來,歷朝歷代,但凡是跟謀逆扯上關系的,甭管是什么人,都不會有什么好果子吃。 只是,理解是一回事,能否接受,那又是另一回事,他差點因此而死,自然覺得李悅說得有道理,自個手里沒有相應的實力,在這個時代,別說是其他了,便是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保不住,性命保不住,那其他的那些也就是無根浮萍,無從談起。所以,薛紹如今卻是真的想要作出一番事業來了,別的不說,他得保住自己的性命才行。 太平原本不是什么太有事業心的人,當年跟李治武后說的那些豪言壯語無非就是小孩子的口號罷了,等到成婚之后,就將這些事情拋到了腦后,忘得一干二凈。但是之前的事情算是刺激了她,別的不說,同樣是公主,明珠是什么樣,她又是什么樣呢?只是,太平不是什么女權主義者,所以,在意識到自己的丈夫生出了那般心思之后,她就覺得,自己需要幫助自己的丈夫掌握相應的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