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至于造反什么的,對他們來說其實也是家常便飯,贏了,在山下劫掠一下,就能獲取大量的財富,輸了往山里一躲,朝廷總不能放火燒山逼他們出來,只要不是在平地上被圍住,以他們對山林的熟悉,他們很容易就能跑掉,躲個一陣子,事情也就過去了。 所以,李悅并不敢輕視這些商人的能量,他們真要是故意跟朝廷作對,只需要掏錢讓那些部族到處搗亂,那么,朝廷就得耗費不小的代價,當然,這其實是兩敗俱傷的結果,因為一旦亂起來,朝廷肯定要封鎖各處的通道,他們的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 李悅隨口跟李洽一說,李洽就有些目瞪口呆,他聽說過官商勾結,聽說過養寇自重,但是商人跟那些土人有這么深的勾結,李洽還真的是難以想象。李洽想得還少著呢,不僅是這些土人,甚至跟周邊的那些國家,這些商人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就像是李洽,他負責跟塞外那些部族的交易,他如今就屬于到了塞外之后,完全可以刷臉吃飯的人,以他的身份,就算是到了突厥王庭,大家也得對他客客氣氣的。實際上,不過是兩年的時間,草原那邊對于中原的經濟依賴就已經很深了。像是現在,各個部族養羊的比例就比以前高了很多,大家一門心思伺候著這些羊,無論是羊毛,還是羊皮羊rou,都能賣出價錢,甚至,羊奶做的奶酪,大唐這邊也是愿意收購的。 不用打仗就能賺錢,大家還是很樂意的,突厥各個部族本身就不是一條心,王庭對于下面的中小部族一直是剝削居多,到了打仗的時候,這些中小部族也多半要做炮灰。如今已經有部族開始琢磨著要內遷了,畢竟,比起匈奴王庭,其實還是大唐更值得信任一些。在這樣的情況下,寧州這邊出來的官員在塞外各個部族那邊都頗有面子,像是李悅身邊的人,更是被爭相討好的對象。 李悅對于突厥那邊的情況下其實并不是很上心,比起讓突厥內遷,對于李悅來說,更符合他或者說是大唐利益的還是直接移民實邊,漠北也就算了,漠南的環境其實并不差,突厥人能夠放牧,漢人其實也能搞養殖。不過這種國家戰略上的事情,李悅不好插嘴,皇族的身份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桎梏,普通的官員能夠說的話,他未必能說,他說出來難免會有別有居心的嫌疑。因此,李悅能做的無非就是因勢利導,以利誘之。 像是如今,安西都護府那邊,大多數土地都種上了棉花,去年的棉花甚至都沒多少能夠運到長安,就被內部消化掉了。安西都護府那邊是真的特別需要保暖的東西,這里的冬天非常漫長,上層倒是不缺各種保暖的東西,但是,對于中下層來說就很苦逼了,可以說,冬天對于他們來說是最難過的季節,一個不小心,凍死在軍營里都是有的。 因此,棉花種出來之后,即便是程知節,也沒能從安西都護府那邊將那些棉花要過來,為了防止這些棉花落到其他人手里,安西都護府那邊硬是從李悅這邊弄走了去棉籽和軋棉的機器,然后就在都護府那邊將棉花處理掉了,找人縫成了棉衣和棉被,下發了下去。 而遼東那邊,在知道這事之后,隔空就跟安西都護府打起了嘴仗,后來進京述職,幾個原本關系還算是不錯的將軍差點沒在朝堂上打成一團。因此,今年的時候,安西都護府就大量種植了棉花,因為人手不足,一方面開展軍屯,另一方面,幾個將領也將自家的佃戶部曲給弄了過去。這些將領其實手里有不少當年在戰場上受了傷的部下,朝廷的撫恤其實是有限的,一般就是一次性的,對于他們將來的生活并沒有太多的保障。而將門自有他們的規則,為了保證子孫將來上戰場的時候能有靠譜的親兵或者說是部下,秦漢的時候,那些將領依賴的是鄉黨,同鄉關系天然值得信賴,而如今呢,就是家丁和佃戶。像是原本身邊的老兵,他們退伍之后,繼續給原本的主將做佃戶,做家丁,他們的子孫從小就能接受相應的訓練,大一點就會跟著家里的少主。但是能夠被選在少主身邊的,終究是少數,其他的那些,也就只能是給主家做佃戶仆從。如今,這些人就被送到了西域這邊,伴隨著的還有大量的移民,開始在西域開墾土地,種植棉花。 一開始李悅說是要吸引移民到安西的時候,很多人還不相信,結果如今那些世家都坐不住了,比起中原過度開墾的土地,西域那邊的土地更多,收益更高。北方的土地如今已經出現了退化的苗頭,加上水土流失造成的氣候問題,北方旱災頻發,即便是這些世家也開始面臨旱災帶來的后果,別的不說,他們隱匿的那些人口就是個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隱匿的土地未必能養得起那么多人口了!如今發現了西域那邊的前景,這些世家自然是敏銳地嗅到了利益的氣息,因此,他們搭上了朝中那些將領的關系,開始有組織地將一些佃戶和部曲運往西域。 這些將領之所以同意這樣的交易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們倒是想要自己吞下這些好處,問題是,他們這些新興的勢力手里頭是真沒這么多的人口資源。尤其,他們本身是帶兵的,很多事就比較敏感,你收攏一些傷殘的老兵還有原本的親兵自然問題不大,但是若是數量多了,那么,誰都得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你,你這就是私蓄私兵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算是有心先占據地盤,也有些無力,最后,只得是咬牙收了那些世家的錢作為保護費,然后幫著他們遷移了一大批人口過來。這個時候,大家就知道世家憑什么能夠傳承至今,還能跟皇家扳手腕了!數萬的移民,他們一路上負責了這些移民的口糧,光是動用的大車就上千輛,最重要的是,壓根沒有引發什么sao亂,中間也沒有多少移民折損,因為遷移的大多數都是青壯,幾乎沒有老弱,要不是這些世家在當地有著很強的影響力,這些移民明面上也不在大唐的戶籍上,光是一下子少掉這么多人口,地方官員就要直接跳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