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刀十六國 第556節
“諸位免禮,此番平定江東,諸位皆有大功,大梁不會忘記你們。”客套話還是要說說。 周止連忙上前拱手,“陛下言重了,能為大梁效力,乃我等之幸事,周家愿捐十萬石糧,一千豬羊犒勞王師。” 李躍心中暗笑,不愧是江東豪族,果然上道。 他這么一弄,兩邊的氣氛就融洽起來。 周止帶頭,其他人也只能跟上,“顧家也愿捐八萬石糧,三千綢緞。” “賀家也愿捐七萬……” 這次攻破建康,他們不僅報了仇,還賺的盆滿缽滿。 幾萬石糧草對他們不值一提。 “諸位如此擁護大梁,朕心甚慰,不過東西你們還是留著。”李躍揮揮手,看不上他們的殘根冷炙。 僅一個濡須城,就清點出七十多萬的糧草。 海賊大軍們撈的比他們更多,都裝在船上。 不過李躍越是拒絕,他們就越是驚慌,“陛下……大恩,我等銘記在心,以后若有用得上吳會豪杰好處,只要陛下一道詔令,赴湯蹈火再所不辭!” 眾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李躍心中一動,這幫人倒是殺人放火的好苗子,精通水性,又適應南方水土。 將來向南開拓少不了他們。 北方鐵騎南下,最大的問題就是水土不服。 歷史上,隋煬帝伐林邑,雖然最終打下來了,但死于疫病者十之四五,連主將劉方都病死了。 吳會豪強卻沒有這種問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十六國南北朝,華夏衰微,周圍小國卻在崛起。 草原鮮卑人、柔然人、突厥人相繼崛起,東北高句麗更是成長為龐然巨物。 南面林邑也蠢蠢欲動,屢屢出兵攻打東晉,反復爭奪日南、九真等郡,當地士庶慘遭毒手者十之八九。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也就是桓溫滅蜀那一年,林邑王奴文攻陷日南,殺太守夏侯覽,屠戮晉民五六千人,以夏侯覽尸首祭天,鏟平西卷縣城,占據日南全郡。 整個南北朝,林邑都極其不安分,一見南朝虛弱,就出兵入寇。 所以隋煬帝一即位就出兵南征,解決這個隱患。 林邑也就是占城,著名的占城稻就出自此國。 “好,你們這句話朕記住了!”李躍笑著打量幾人,給周止升了個橫海將軍,顧珙之升了個定海將軍,虞仡升了個樓船將軍,全跟海跟船有關,也算是提前打個招呼。 大梁想要在江東維持統治,現階段還離不開他們。 在江東百姓心目中,這些人的影響力還在大梁朝廷之上。 江東士族從北方流亡而來,是無根之木,但這群人卻是地頭蛇,有百姓擁護。 隨后,李躍在軍中設宴,款待他們。 此次攻陷建康算是一次完美的合作,兩邊初步建立互信,以后這種模式可以繼續推行下去。 酒一喝上,兩邊最后一絲嫌隙徹底消失。 張蠔、劉牢之與他們開懷痛飲。 “恨不能早遇陛下,以至蹉跎日月。”周止感慨道。 “現在亦不晚,以后更有機會!”李躍舉起酒樽,與他們同飲了一杯。 “哈哈哈,陛下說的是。”周止臉上蒙上一層紅光。 司馬家衣冠南渡,靠江東豪強南征北戰平定各地叛亂,才站穩了腳跟,武德還算充沛,對付南面叢林中的野人,問題應該不大。 席間賓主盡歡,其樂融融。 翌日,李躍率軍至廣陵,李儉率十余萬大軍渡江,入石頭城。 建康被焚毀,大軍就留在石頭城。 隨后以桓伊為將,率三萬大軍南下攻略廣交二州,不過南下路途并不那么順利,遇到了不少抵抗。 第七百四十四章 波瀾 廣陵也就是隋唐經濟文化重鎮揚州,憑山臨海,其繁華不在建康之下。 漢時吳王劉濞受封廣陵,建立吳國,即山鑄錢,煮海為鹽,吳國之富庶為天下最。 此地還有發達的運河體系,華夏最早的一條運河邗溝,便在此地,連接淮河長江,關鍵還靠海,站在中原立場上看,其地理優勢猶在建康之上。 恰好李儉從石頭城送來一道奏表,建議修葺建康城。 李躍當即否決了。 過了十幾日,李儉竟然親自趕來江陵陳述此事,“建康為江東要沖,數代定都于此,得此地,可安江東,父皇為何不允?恢復舊城,其實用不上多少錢糧,軍中有不少俘虜,地方亦有流民,可以工代賑。” 李躍沒有回答,“你覺得廣陵如何?” “廣陵?”李儉對這個突兀的問題沒有準備,望著地圖想了想,“此地為淮南重鎮,南望江東,東依大海,莫非父皇想以此地為海軍之基?” “你方才也說了,建康乃江東要沖,得此地可安江東,若為賊人竊據,則又將南北對峙,南北對峙數十載,最難解的不是疆域上的南北對峙,而是人心中的南北之分,重建建康,還不如擴建廣陵,以淮南制江東!” 建康被焚毀,等于破了江東百姓心中的一座壁壘。 地緣上,廣陵自然更偏向中原一些。 隋唐兩代也是大力發展廣陵,而壓制建康,也算卓有成效。 隋文帝還摧毀了鄴城。 以當下的形勢看,建康被毀不算一件壞事,即便要修葺,也要等到十幾年后,江陵發展起來再說。 此外,李躍這么做也是防備江東豪強將來崛起,一旦滲透建康,也就有了與北國對抗的資本。 或者以后老李家的某位南下,占據建康,就會重演漢朝的七國之亂。 廣陵位于江北,南望建康。 控制潁水運河,等于控制淮南,然后通過淮南控制廣陵,再通過廣陵壓制江東地方勢力的崛起,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鏈。 “原來如此,兒臣受教了。”李儉很快就想通了。 地方與中樞的博弈永遠存在,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變,兩邊有各自的利益訴求。 豪強代表地方勢力,即便李躍現在將這些豪強全都抹除,只要地方還有人在,豪強勢力就會重新興起,并且延續前代的仇恨。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抵抗秦國最堅決,最終滅秦的也是楚國。 有唐一代,造反的總是河北人…… 刀子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江南已定,朕先返回洛陽。”此次南征出來半年,李躍也有些疲憊了。 “兒臣還有一事啟奏。” “何事?”留到最后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江南名士盡遭屠戮,建康毀于戰火,官吏紛紛上表,要求嚴懲吳會豪族,以及海……寇。” 說到最后兩個字,李儉吞吞吐吐起來。 海寇就是海軍,此次出兵,雖然沒有明示,但架不住聰明人的琢磨。 這種事情一向心照不宣。 李躍踱了兩步,笑了一聲,“這些奏表不上給朕,先遞送給你,何意?” 李儉趕緊拱手,“兒臣……兒臣僭越,父皇恕罪。” 這孩子年紀越大,在自己面前越是拘束起來。 “朕沒有怪你,而是有人在借你來試探朕,士族同氣連枝,江東士族以前也是北方士族。”李躍太清楚那些人心中的小算盤。 如果南北一統,斗爭形勢又變了。 這些人怕李躍掉過頭對付他們,所以禍水東引到江東豪強身上。 當然,他們這么做也不是真的為江東士族鳴不平,一是試探,二是怕大梁大力啟用江東豪強,分走他們的利益。 這些年通過科舉啟用了大量寒門庶族,還提拔了不少關西士族。 關東士族自然會感覺到壓力。 為了守住自己利益,無所不用其極。 “兒臣也猜到他們的用心。” “既然猜到了,為何還要提起此事?莫非你也憐憫江東士族?不認同朕的手段?” 這些士族名滿天下百余年,人皆仰望之,有人為他們說話,伸伸冤,李躍可以理解。 不過身為太子的李儉也站在他們那一邊,李躍就有些心寒了。 “兒臣若不來,只怕他們還有后手,會掀起更大的風波,而且這些奏折已經送到兒臣處,兒臣不能不向父皇稟報。”李儉坦然道。 皇帝與太子的關系本來就微妙。 經他這么一說,李躍又想到一種可能,似乎有人在挑撥自己與太子之間的關系。 如果李儉隱而不報,將來被人捅出來,李儉就里外不是人,他這是提前解除隱患。 盯著太子之位的人絕不會少。 “此事你處理的很好,事情一件一件的辦,先處理江東事宜,朕將謝玄、竺瑤、桓石虔等一批降將調入你麾下,再加鄧遐、劉牢之、諸葛侃等,平定江寧廣交四州就交給你了。” “多謝父皇。”李儉聽懂了背后的深意,一臉感動之色。 平定江南四州之后,有戰功加身,又有這么多故舊,太子之位將越發穩固。 李躍將一部分兵權交到他手上,是對他的信任,讓他安心。 皇帝和太子的關系,是大梁穩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