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刀十六國 第502節
至于其他的國家,都是一些城郭,幾千人就自稱國王。 西域諸國這么長時間都沒人來,說明西域有一股勢力,并不愿親近大梁。 可惜這時代消息傳遞的太慢,什么都靠兩條腿。 李躍心急也沒用,只能繼續等待。 從春耕等到秋收,終于等來了消息。 但卻是一個噩耗,劉應使節一百三十七人,剛剛出高昌,便遭到兩千龜茲騎兵的偷襲,一百三十七人奮勇廝殺,且戰且退,陣亡一百二十一人,連劉應都身受重傷。 消息傳到洛陽,朝野嘩然。 梁國立國這么久,還沒人敢沖梁國的使節動手,即便當年與燕、秦死戰,兩邊都對使者保持該有的風度。 李躍沒想到真有二愣子動手。 “龜茲既然動手,必然已經跟代國聯手!”常煒拱手道。 “朕原本只想恢復藩屬關系,重續商道,未想他們如此不識抬舉!”李躍還是低估這時代的野蠻程度。 即便當年強漢,進軍西域也不是一帆風順,兩百多年間三絕三通。 不開眼的小國多了去,樓蘭、車師、輪臺劫殺漢使,漢武帝也是殺的人頭滾滾,才讓這幫人恭順起來。 歷史上的唐朝也是一樣,進軍西域,一樣遇到阻力。 總之,這年頭刀子才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你對他們客客氣氣,他們反而覺得你好說話,容易欺負。 這年頭不就是一個放大的黑江湖嗎? 既然取了洪興年號,本就應該從東砍到西,從南砍到北,把這些人砍服了,他們才會跪在地上唱征服…… 文明是建立在刀鋒之上。 “傳令,洛陽全城為陣亡的將士舉喪,昭告國中將士、百姓,龜茲人之無禮在先,殘害我大梁將士,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躍一拍大腿,義憤填膺。 出兵之前,還是要讓國中上下達成一致,激起將士和百姓的憤慨。 再者,西域戰略意義、經濟利益重大,是華夏自古以來的領土,趁著這個機會,干脆一鍋端了,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 西晉設置的西域長史府,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其文弱,西域從那時開始,其實已經脫離掌控。 而西域都護府,則是武裝占領。 “陛下三思……龜茲距中原近萬里之遙……大軍遠行,只恐糧草入不敷出,君子報仇,十年未晚,眼下當休養生息。”常煒拱手道。 李躍也想十年后報仇,但現在明擺著拓跋什翼健的手已經深進西域。 十年之后,只怕拓跋什翼健先一步統一草原,然后與西域夾擊中原。 眼下正是大梁兵勢最強之時,上一次攻打涼州,主要是王猛、魏山、慕容垂、苻雅麾下的士卒,洛陽只出了萬余玄甲軍,中軍一直在休養。 “令君大可放心,朕不是發動十幾萬大軍立即遠征,而是以精銳小股兵力準備充分之后,一擊致命!”李躍安慰道。 玄甲軍、黑云驍騎就是為了遠征做準備的。 西面也不是孤立無援,涼州有慕容垂,西海還有吐谷渾在。 反之,如果龜茲這種直接打臉行為不施以懲戒,西域那些還心存中原的小國,只會漸行漸遠。 聽到李躍這么說,常煒也就釋然了。 這兩年的幾次出兵,都大有斬獲,牲畜動輒幾十萬頭,錢糧堆積如山,非但沒有消耗府庫,反而賺的盆滿缽滿。 龜茲是西域有名的肥羊,佛塔廟千所,王宮壯麗,煥若神居。 以經濟利益驅動戰爭,無往而不利。 古今中外,戰爭本質上也是經濟利益驅動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躍想通過此戰,加強與關中、涼州的聯系,將關中、隴右、涼州士族真正納入大梁。 對于他們,既要打壓,也要拉攏。 漢朝從匈奴人手上奪下河西之后,將索、郭、賈、張、陰這些豪族遷入新占領的涼州,其后一千多年的時光里,他們都是華夏的捍衛者。 直到遇上華夏歷史上的另外一個恥辱王朝…… 一連三日,洛陽全城縞素。 百姓對龜茲咬牙切齒,將士們紛紛上書兵部,請求報仇雪恨。 氣氛就這么被鼓搗起來。 李躍雖然是始作俑者,卻沒有莽撞,兵者,國之大事也,不可不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口頭上怎么貶低對手都行,卻不能盲目出兵,先摸清西域形勢。 李躍派出最精銳的斥候、校事,先行進入西域,打探清楚狀況,兵部也收集各種有關西域的戰報,并規劃行軍路線,設置糧道,打造兵器,為戰馬養膘等等…… 這么一來一去,沒有一年時間,大戰發動不起來。 當然,敵人的真正實力,只靠打探不行,需要幾場小戰做出評估龜茲軍的戰力,順便也摸一摸拓跋什翼健的心思,看他有什么反應。 李躍加封慕容垂都督秦涼湟諸軍事,使持節,伺機進攻龜茲。 安排好這一切,秋收已過。 關中傳來好消息,在王猛的勵精圖治下,關中終于迎來一場豐收,收糧四十七萬石。 崔宏在朔州也是立竿見影,今年出欄的牲畜高達五萬頭。 看似不多,但第一年就能有這么多,已經相當不易,任何事都是開頭難,牧監的框架既然搭建起來,以后就會有源源不絕的牲畜。 除了牲畜,還有四千多匹優良戰馬。 有關中糧草、牧監牲畜的支持,這場大戰也就不缺糧草了。 李躍讓他們的糧草和牲畜全部送往敦煌,提前為大戰作準備。 梁國正處于戰力巔峰期,國中上下一心,李躍為陣亡的使節舉喪后,將士百姓同仇敵愾,皆欲報仇雪恨,人心可用。 第六百七十章 運河 就在李躍的注意力放在西邊的時候,南邊卻出事。 這幾年校事府、鴻臚司不斷滲透和宣傳,以及各種惠民之策的吸引,荊襄人心逐漸轉向大梁。 在年底忽然就有兩千多戶偷渡漢水,逃亡南陽。 兩千多戶,將近一萬百姓,在這時代絕不算少。 晉軍出水軍攔截,秦彪、糜進亦縱騎兵救援,兩邊在谷城爆發一場激戰。 晉軍損失三十多艘戰船,但梁軍傷亡八百七十多騎,皆為晉軍戰船重弩所傷,不過好在掩護大部分百姓順利渡江。 桓溫立即警覺起來,率精銳從濡須返回襄陽,開始嚴查細作,緝拿說書人。 若不是得到荊襄豪強的協助,連楊略都險些被生擒。 “江東人心已經轉變,可喜可賀!”常煒更關注江東一些,畢竟只要晉朝存在一天,始終都是大梁潛在的對手。 “楊略都熬了三四年了,襄陽就是座鐵城,也該融化了?!?/br> 李躍看著楊略送來的奏表。 按照他的意思,如此朝廷南征,城中會有豪強、軍戶響應,里應外合,只有桓溫不在,有六成把握攻破襄陽。 但如果桓溫一直呆在襄陽,則只有兩三成。 畢竟襄陽是桓溫的大本營,多年的威望壓著,豪強和軍戶心底打哆嗦。 不過攻下襄陽,不等于就滅了江東,只是打開一個缺口而已。 “先西后北再南,大戰略不變。”李躍心中默默盤算著,六成勝算還是風險太大,更何況桓溫就坐在襄陽。 要么不不出兵,要么必勝。 常煒道:“江東內有謝安,外有桓溫,相得益彰,江東至少還有十年國祚。” 江東這種門閥共治的體制,雖然爛,卻能維持晉朝這艘破船搖搖晃晃的向前劃。 每每有權臣試圖越界時,其他士族門閥不是拼命拖后腿,就是群起而攻之。 王敦、蘇峻皆是如此。 現在的桓溫也面臨這種狀況。 “只要桓溫還想進一步,總會有機會的,傳令楊略,不必急于一時,校事、鴻臚吏先蟄伏起來,保存實力?!崩钴S心態越來越穩健。 別看江東現在一副半死不活的衰樣,卻還是有些戰力的。 這一場摩擦就能看出來。 晉軍反應迅速,水軍頗為精銳,竟能傷到這么多的黑云騎兵。 當然,南征最大的問題不是水軍,也不是長江天塹,梁國水軍這幾年也成長起來了。 問題在于氣候、水土,黑云軍大多是河北人,不一定適應江南氣候。 赤壁之戰,魏軍就多死于瘟疫和疾病。 而且眼下還沒到南征的時候。 到了年底,李儉又上表,想要在關中多呆一年。 不過這次李躍拒絕了,身為太子久留在外并不是什么好事。 兩年時間,該見識的都差不多見識了,跟王猛的關系處的也差不多了,一國太子不能只會種田。 與王猛之女王蘭芝定親之事也談妥了,不過二人年紀太小,還要再等上一年半。 此事傳開,無疑是對寒門庶族派系的一次激勵。 很多人逐漸明白皇帝的心意,王猛入尚書臺之事,也就成了板上釘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