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刀十六國 第360節(jié)
李躍目光移到西面洛陽、許昌。 桓溫想要進攻此地,可從兩處出兵,新野、宛城,尤其是宛城,威脅極大,基本深入中原腹地了。 “桓溫欲北伐中原,朕恰好也想收復南陽,飲馬荊江!”李躍將一柄小木劍插在南陽郡的治所宛城上。 旁邊侍奉的劉應、鄭林、盧青俱眼前一亮。 竇封道:“南陽為帝鄉(xiāng),西攻關中,南俯荊襄,攻占此地,可斬斷秦晉之聯(lián)系也!” 攻入江東不現(xiàn)實,梁國沒有這個實力。 但收復南陽,還是能辦到的。 桓溫不來也就罷了,既然敢來,李躍至少要讓他脫層皮! 第四百七十二章 開商 入冬之后,鄴城反而越來越熱鬧起來。 梁國將要舉辦各種盛會的消息放出,四面八方之人紛紛涌入。 有士人,有商賈,有北地豪酋,還有各方使節(jié)不請自來。 鄴城在曹魏時便是天下名都,薈聚了無數(shù)文人雅士,留下建安風流。 石虎在位時,舉關東之力興建鄴城,大興宮室于鄴,起臺觀四十余所,發(fā)徭役四十余萬人,飾表以磚,百步一樓,凡諸宮殿門臺隅雉皆加觀榭,層甍反宇,飛檐拂云,圖以丹青,色以輕素。當其全盛之時,去鄴六七十里,遠望苕亭,巍若仙居,盛極一時。 又遷關中、中原、漠北夏胡定居鄴城周圍,加上枋頭、灄頭、廣宗等地,人口多達百萬之巨,僅石虎擄掠的宮女就高達十余萬。 相當于舉關中之力而供養(yǎng)鄴城。 成漢使者見識了鄴城的繁華之后,贊嘆不已,成漢國主李勢有樣學樣,征發(fā)數(shù)十萬民夫,在蜀中大興土木。 梁國崛起,迅速接掌了冉魏遺產(chǎn),讓鄴城免于生靈涂炭,保留了幾分元氣。 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鄴城逐漸展現(xiàn)出天下帝都的恢弘霸氣。 宮闕樓榭雖沒有羯趙時那般富麗堂皇,但多了幾分生機和人氣,街上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擦踵,百姓臉上很難在看見饑饉愁苦之色。 李躍接連減免賦稅,梁國賦稅天下最低。 不過代價就是積累稍微緩慢一些。 “鄴中唇齒澤、潞,臂指趙、洛,聯(lián)絡河陽,襟帶兗魏,其為險塞,北控河北,南俯中原,擁千萬之眾,自關以東,當為牟冕,可為萬世之基也,以此興兵,揮劍而西而南,天下無有不破!”王猛大發(fā)感慨。 瞅著鄴城將要開展各大盛會,李躍拉著王猛、劉應、崔宏微服游覽鄴城。 “江山之固不在城池地利,而在人心,若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體,鄴城再繁華,亦會轟然倒塌,石虎前車之鑒,不可無視。”李躍自己倒是悠閑,但忙壞了混入人群中的校事和宿衛(wèi)。 仿佛一頭頭警惕的貓頭鷹,瞪著來來往往的人群。 積累慢一些無所謂,只要人心穩(wěn)固即可,如今天下已經(jīng)進入比拼軟實力的階段,放眼周邊,慕容恪、慕容垂、拓跋什翼健、苻堅短期內(nèi)絕不敢主動進攻關東。 至于桓溫,如果他下定決心“克復神州”,李躍的確要花些精力。 可惜桓溫不是這樣的人,如果他有此念,天下早就是另一番場景。 “陛下所言極是!”王猛心情甚好。 “朕準備邀請拓跋什翼健、慕容垂來鄴城參會,景略意下如何?”李躍大發(fā)奇想。 養(yǎng)狗是一門藝術,慕容垂已經(jīng)俯首,不過拓跋什翼健依舊桀驁不馴,稍微釋放一些善意,能緩和一下兩邊關系。 王猛眼神一亮,“妙計!此舉能讓二者見識我大梁之盛!” 就算兩人派使者前來,效果也是一樣。 “那就這么定了。”李躍沖身后的劉應使了個眼色。 劉應一拱手,脫離眾人,前去辦理。 而一旁的崔宏神色有些落寞。 不過在地方上任職一年多,人變得沉穩(wěn)不少。 李躍指著街邊屋舍,“景略難道不覺得鄴城差些什么?” 來往的人雖多,也足夠熱鬧。 “陛下是說店鋪?”王猛聞弦歌而知雅意。 一個階段做一個階段的事,以前全國上下徘徊在饑餓的邊緣,重農(nóng)抑商是國策,地盤也不大,必須舉國上下種田,但如今國內(nèi)穩(wěn)定,沒有商業(yè)就說不過去了。 “農(nóng)為根本,商為血脈,無商不足以輸血通絡,不足以經(jīng)營民生,不足以充實國庫。” 重農(nóng)是對的,但沒必要一棒子把商業(yè)打死。 商業(yè)繁榮,能收取商稅,充實國庫。 沒有商業(yè)的國家只會一潭死水,大漢之所以強盛,實則商業(yè)異常繁榮,五銖錢體系建立后,從武帝元狩五年至平帝元始中,成錢二百八十億萬余! 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番禺成為大都會,薊、陽翟、壽春、江陵、吳等地以為商業(yè)中心,各都會之間有大道相連,車馬雜沓,絡繹相屬。 鄴城府庫中遺留的書簡記載齊魯?shù)姆睒s:“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 漢朝溝通西域之后,打開絲綢之路,中原貨物源源不絕西進,加深了與西域的聯(lián)系。 經(jīng)濟捆綁,有時候比土地占領更有效。 商路輸送不僅是貨品,還有文明,更能潛移默化的控制周邊藩國。 “今民貧國虛,快敵之資,惟仰錦耳!”諸葛孔明治蜀時,就曾設立錦官,官營蜀錦,修補了劉備直百錢造成的蜀中經(jīng)濟崩潰。 李躍與王猛一前一后走著,都不說話。 但李躍相信他能想通其中關鍵,商業(yè)興起能為無田之人多提供一條生路,王猛以前就是靠販賣畚箕養(yǎng)家活口。 走了幾步,忽見巷道之中人影穿梭,熱鬧異常。 李躍和王猛停步望去,卻見巷道中擺滿了攤位,有賣山貨的,有賣成衣的,還有賣熟食的。 商業(yè)不是想禁就能禁的。 歷史上大明禁海,但海真的禁了么?還不是被江浙士紳壟斷了? 同樣,如果禁止商業(yè),這塊肥rou不是落入士族豪強嘴中,就是落入勛貴集團嘴中。 財能通神,這些人有錢有勢之后,反過來就會綁架朝廷! 商業(yè)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監(jiān)管,肆意擴張,野蠻生長。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是臣愚鈍了,當初國家初定,內(nèi)憂外患,百姓衣食不足,故而臣建建議禁止商賈,今時非同往日,商賈可興百業(yè),乃利國利民之舉。”王猛終究還是想通了。 “重農(nóng)而不抑商,不過仍需加強管控,可設行商司厘定商稅,設置商關,檢舉商賈不法之事。”李躍心情大好。 商業(yè)用好了非但是富國強兵的良策,也是打擊敵國的利器。 “此事就交由臣來辦。”王猛狡黠一笑。 現(xiàn)在他還是休沐期,正想借此事“出關”做事。 “那就交給景略。”李躍瞥了一眼他的臉色,月姬開的滋補藥方效果頗佳,王猛氣色不錯,而且他也是個閑不住的人。 “以后我大梁各官衙,每十日休沐三天,年底休沐一月,此為定制!” 李躍干脆定下規(guī)矩。 第四百七十三章 名士 王猛無話可說,一同向前走去,忽聽前方路口傳來陣陣喝彩聲。 喝彩聲之后,傳來各種器樂之聲。 李躍只聽出琵琶聲、鼓點聲,但鮮明的節(jié)奏極為歡快,心中好奇,便引著眾人上前觀看。 卻見幾個穿著圓領袍的男女正載歌載舞,旁邊有人拿著箜篌、胡笳、篳篥、箏、角等樂器。 君子六藝,樂排在第二。 漢魏以來名士多擅長此道,漢末“曲有誤周郎顧”的周瑜,作胡笳十八拍的才女蔡文姬,竹林七賢的嵇康、阮咸等,還有孤城胡笳退數(shù)萬匈奴大軍的劉琨…… 鄴城淪落胡塵四五十年,融合了不少胡人風格。 尤其是舞蹈,奔放熱烈。 李躍看的津津有味,卻不料身邊二十步外有人憤憤不平道:“胡人雕蟲小技而已,惜乎北國盡染胡風,竟不知我華夏雅樂。” 聲音很大,恰好卡在了節(jié)律處,打亂了節(jié)奏,讓樂聲沒了先前的歡快之意,舞跳不下,樂聲也演奏不下去。 眾人目光一同循聲望來,卻見一青年負手而立,頭戴遠游冠,上襦下裳加蔽膝,衣袖寬大,腰系一條玄色革帶,革帶上掛著一柄長劍和一把青碧長笛。 年紀雖輕,但全身上下流淌出超然物外之氣,說不出的瀟灑飄逸。 敢說出這番話,肯定是擅樂理之人。 “你這后生既然口出狂言,不妨上前比試比試!”持胡笳的中年漢子揮手道。 青年等的就是這一刻,昂首上前,向圍觀人群抱拳,“獻丑了。” 說罷,取出腰間長笛,開始吹奏起來。 李躍心中一動,說話這人明顯不是關東的立場,不然也不會口口聲聲“北國”。 鄴城舉辦各種盛會的消息傳遍天下,吸引不少人前來。 這青年一看就是江東人士。 梁國上下務實而不務虛,所謂的“名士”也就那么幾個,反而是道人和尚居多。 長笛聲悠悠響起,雖然只有一件樂器,曲調(diào)卻清新活潑,旋律跌宕起伏,時而急湊如風吹雨打,時而婉轉如黃鸝脆啼,時而溫柔如石上清泉…… 一靜一動、一柔一剛。 一段音律來回吹奏三次,但三次各有不同,引人入勝。 就連李躍這個外行都聽出不凡來,王猛更是“咦”了一聲,壓低嗓門道:“其聲空靈,其人非常!” 一曲終了,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