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只余少量的衣物就直接放入坑中被掩埋,因為死去的人數量太多了,除了某些級別的將領,一般的士兵都是沒有棺葬待遇的。 □□直接接觸土壤,人的血rou很快就被溶解,公孫起在北方邊關看到的萬人坑幾乎全都化為了森森白骨。 如此一來,誰也分不清那是屬于的尸骨。 也正因為如此,那里才不適合出現墓地,而是紀念那些死去大秦士兵的烈士陵園。 等去南北兩方原先的戰場上修建烈士陵園的建設項目被施工隊的人接下后,公孫起算是了卻了一樁心事。 “那些野人們在北方邊關適應良好,尤其是冬天的時候,比起吃飯來,他們更愿意抱著一瓶酒入眠。”公孫起笑著道。 被她攻打帶進大秦的野人數量并不多,事實上野人擁有著繁多的部落和廣袤的地盤,她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浪費在尋找他們部落的路上。 趙燕歌對她道,“不急,我們可以一步步慢慢的蠶食。” 不管他們是四處分散也好,還是報團取暖也好,他們都將注定屬于大秦。 等新的年一過,趙燕歌今年過了二十歲的生日,趙墨白也長到了兩歲多,等春暖花開之際,大秦的外貿交易隊伍又重新向西域出發,與此同時,趙燕歌也讓大秦的施工隊修建一條通往西域的大馬路。 施工隊的速度自然是無法和外貿隊伍的速度相比,但這無損外貿交易隊伍眾人的喜悅。 作為走過西域之路的他們太清楚這一路上的困難了,他們也比那些外人更加清楚一條便捷通道的巨大好處。 修建通往西域道路的施工隊旁邊不遠處就是修建烈士陵園的地方。 北方邊關地勢開闊,烈士陵園自然也被修建大氣無比,聽到朝廷派施工隊來給那些死去的同胞們收斂尸骨,并留給后世人紀念他們的功績,無數鐵血男兒不由雙眸泛酸,眼眶通紅,眼中豆大的淚珠瞬間滾落。 那些死去同胞們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這好似讓他們也看到了死后的自己功績也得到了后世人的認可。 就算沒有被埋葬在烈士陵園中,那些退伍的老兵們死后的墓志銘上面也能刻畫出他們的參軍經歷。 這讓大秦士兵們心中開始涌起一股叫做“榮譽感”的東西。 它不同于名和利,卻同樣能夠讓人舍生忘死。 人們怕的從來都不是付出,而是付出之后的被辜負。 而朝堂,沒有讓他們鮮血和生命被白白浪費掉。 長城處,如今不管是大秦的士兵,還是勞役、犯人們現在干活都非常的積極和賣力。 每天能夠吃飽喝足,還能親眼看到萬里長城從他們的手中一點點的升起,它是那么的雄偉,如何不讓他們這些親身參與進去的人感到自豪。 南方,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曾經的那場水患留下來的痕跡已經徹底消失的無影無蹤。 如今的南方地下排水設施已經全部安裝完畢,現在洪水若是再來犯,他們也是絲毫不怕的。 當然,不怕不代表盼望它再來。 這些年南方的地方官員們除了重新建設南方家園,挖渠給大河分流,河上建橋的事情同樣沒有落下。 比起以前人們渡河所用到的一塊木板或者是簡陋搖晃的橋面,大秦官方出手,直接就是一座座拱橋出馬,用料上乘不說,關鍵是能管上很多年,可以讓生活在河邊兩岸的百姓們來往更加方便。 除此之外,南方的小船也漸漸多了起來,甚至還有人開始乘著小船,在寬闊的河里做起了各種各樣的小生意。 那些小船就是南方百姓們的后手,將來若是出現南方地下排水系統都解決不了的水災,百姓們可以乘船進行避難,不至于像之前直接落入水中被大水給沖走。 南方家家戶戶都有這么一艘小船,是由他們南方的造船工廠統一打造出來,內里可以放置干爽的衣物戶籍和糧食,能夠確保一家人躲在船上等到官方的救援。 伴隨著時間流逝,由大秦官方帶來的種種措施讓南方的百姓們徹底的走出和告別了前幾年的心理陰影和悲痛,而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生活當中。 等大秦領域內南北兩方都春暖花開之際,大秦頒布了新的征兵令,不同于之前的征兵,除非傷殘和老,那些去南北兩方邊關的士兵們基本一去就是十幾數十年,相當于直接讓百姓們的家中損失了一個勞動人口。 和平年代還好說,一旦開戰,不少人都會收到家人陣亡的消息,讓整個家庭更加的痛不欲生。 這一次不同,先不說現在各個府衙已經帶領各自的軍犬走馬上任的老兵們,讓百姓們對征兵令不再抵觸。 “咦,征兵令的時限只有三年?”這讓看到消息的百姓們驚訝道。 比起之前的年限來,這三年簡直太短了。 “民報上面說了,我國這是在大范圍的選拔出那些有練武資質的好苗子們,之后留下來的那些人會被送去軍校進修,讓他們變成我們大秦最優良的兵種。” “練武一事也講究一個天賦,三年下來基本就能分辨出他們的資質,三年以后,被遣送回來的就是落選的那些人。”一個文人日常給百姓們解讀報紙道。 “那小子們被遣送回來會不會覺得丟人啊?”百姓們紛紛為自家的孩子們擔憂道。 別到時候別人都能留下來了,就他們的孩子被軍隊退回來,那丟人可就丟大了。 “怎么會呢,練武也是講究一個資質的,更別說我們大秦如今有三個兵種,既然是走精英路線,那就說明被選上的人并不會太多,所以放心吧,年輕人回來了不丟人,但是要留下,那絕對是一件很長臉的事情。”那名文人道。 大秦的征兵令是全國范圍性的,男性基本都是強制性的,女性則可以自主報名,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進軍營。 對于這一點大秦的百姓們都沒有放在心上,畢竟就連上學這種男子特有的學問女孩子們也全都去了,別說女戶之類,他們大秦的皇后殿下前不久不就剛從戰場上面才回來,是以女子也能夠參軍的事情并頂多是在百姓們心中泛起點點漣漪,沒有去特別關注。 既然不是強制性的,女子又天性柔弱,很少會對軍隊感興趣,是以這一次報名當兵的女子們數量并不多,大多數人還都是來自邊關民風彪悍的那些地方。 咸陽城內,看到大秦最新的報紙上面寫了女子可以自由參軍的消息后,正端坐的易如玉不由拍案而起,口中道,“我終于等到了。” 駱禮被她嚇了一大跳,緊張道,“你小心一點,別驚著肚子里面的孩子了。” 想起腹中才兩三個月大的孩子,易如玉撫摸著肚子,坐在軟墊上面有些激動的道,“你看到那個女子可以參軍的消息了么。” “看到了,只是我發現大部分的人對于這一條并不在意。”駱禮道。 比起女子參軍這個話題來,百姓們更喜歡去討論大秦軍營的那三個兵種。 陸軍和水軍也就算了,空軍的作戰方式可把這些不知道內情的百姓們給撓的心里癢癢,感到非常的好奇。 只可惜,作為大秦最神秘的兵種,民間關于空軍的消息并不多。 “那是他們沒有察覺到這后面所蘊含的信息,就像那些女子因為大秦的征兵令而入伍,那么她們以后立了軍功,是不是也能和那些男人們一樣得到官職。”易如玉興奮道。 “這有什么稀奇的,我們大秦的皇后殿下還號令過三軍呢。”駱禮道。 “之前就算沒有軍功,女子們也同樣上了戰場,現在國家只是在把她們應有的榮耀給予回去而已。” 正高興的易如玉心中一頓,突然意識到,因為皇后殿下的橫空出世,號令三軍,一下子把女子參軍的地位給拔高了,這樣一來,除非出現超越皇后殿下的軍功,要不然人們對于那些“小”軍功心里面都會接受良好的。 這就相當于你接受了高價位的東西,對于那些低價位的價格就不放在心里了,這樣一來,女子參軍和獲得軍功一事自然也不就不會受到太大的抵觸。 易如玉深吸一口氣,撫摸著自己的肚子道,“寶寶,娘親一定能看到那天的。” 第203章 南方沿海地區,這里曝曬著大量潔白晶瑩的海鹽,純白如雪一般,少有雜質。 工人們每日都會把它們攤平,讓天上的太陽對鹽場進行曝曬,徹底去除掉里面的水分之后,就能進行裝袋拿到內陸去進行售賣。 近海處則是一艘艘巨大的帆船,屬于大秦的玄黑色旗幟迎風招展,在海風的吹拂下“呼啦啦”的作響,船上是用漁網打撈上來的巨大海鮮,眾多工人在快速挑揀著, 把那些還未發育起來的小魚兒給重新拋向大海。 時至今日,真正能夠出海的還是大秦的官方船隊,海邊一般的漁民們的小船根本就劃不了多遠,海邊淺灘的收獲和那些大船根本沒法比, 漁民們現在的收入來源都在鹽場和工廠的工資上。 大魚從海中打撈上來以后,就被送上了岸。 在海水漲潮澎擊不到的海邊佇立著一座座大型的海鮮加工廠,工廠里面會加工著各種各樣的海鮮運往內陸,工廠內的工人們每天都忙的滿頭汗水, 但是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南方的士兵們也在工廠內井然有序的工作著,這些都是已經上了年紀的老兵或者想從軍營里面退下來了,如今大秦的南方已經沒有了敵人, 他們軍隊也就不再需要那么多人。 好在大秦的工廠很多,完全可以讓他們繼續擁有自己的勞動收入。 而那些年輕,身體強壯的青壯們則每天都跟著大船出海,去海里面訓練著自己。 他們就是大秦的水軍,最近更是在海中找到了朋友,那種魚性情非常溫順,甚至還讓他們去它們的背上嬉戲,這在整個大海中都是非常難得的。 海洋非常的危險,不提海水對人體的傷害,在黑暗的水面下他們甚至還見到過不少大型的海怪,要不是大秦的船業制造非常給力,船上又有武器護身,這才沒讓大秦的船翻進這深不可見的海洋中。 在海邊經歷越多,就會對大海越敬畏,與此同時他們也會更加擔心出海去尋找蓬萊的大秦船隊。 當初那支船隊就是從他們這里出發的,如今已經過去數年有余還沒有蹤跡,這不得不讓他們感到擔憂。 “你們快看,那是什么?”大船上面正在捕魚中的工人突然指著遠方道。 在海邊天際處,正有一根細長的黑色物體正在冒出。 “用望遠鏡看看。”有人提醒道,立馬就有一個離得近的船員擦干自己滿是魚腥味的雙手,去把望遠鏡取來。 遠方的風景被望遠鏡拉進,那個黑色細長的物體映入人的眼中。 “是旗幟,是屬于我們大秦的旗幟,有可能是我們大秦的船隊回來了。”看清楚的人激動道,其余人聽了立馬把望遠鏡搶奪過去看。 “的確是我們大秦的船隊。” “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先以戒備為主。”大船上的船長道。 眾人一聽,魚也不撿了,連忙去收拾干凈等待著和那些大型樓船接觸。 而另一邊,看到大陸的輪廓后,樓船上的眾人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興奮的讓腳下的樓船也跟著不由一震。 “是陸地,我們中午能夠登陸了。”船上的眾人開心道,歡呼雀躍著。 “快看看是不是我們大秦的領土。”第一艘樓船的船長激動道。 雖然他們這一路上有司南指引確認方向,途中也歷經了許多的風浪,現在終于平安返回陸地了,可把一路都在海面上漂泊找路的他們給激動壞了。 “前方好像也是一艘大船,很有可能是我們大秦的船只。”樓船上的人道。 不是他們自我良好吹噓,而是出去見過世面以后,他們非常清楚他們大秦的船業絕對是世界領先的水平。 樓船的中層,聽到外面的動靜后,一些已經上了年紀,牙齒都快要掉光的老人想要起身去看,他們的子孫連忙去攙扶。 “爺爺,你小心別閃著腰了。” “咳咳,扶我上去,我們很有可能是要回家了。”老人咳嗽道,目光不由環視了一下自己身邊的老人們,想到他們去時的人數,和現在還存活的人數,人數已經十不存一,大多數腦子已經變得糊涂,像他這種腦子依舊還清明的,幾乎不到十個了。 “是到家了么?”角落里面一個身形佝僂,拄著拐棍的老人家耳朵好像聽到了什么,開口問道。 “我要上去看看再說,我們都在海上漂泊那么久了,按照時間來算,應該能到了才對。”這位腿腳還能走路的老人道,被子孫攙扶著來到了甲板上。 樓船的速度很快,老人到甲板上的時候已經能夠看清楚關于陸地上面的植被,前方,一艘和他們有著相同旗幟的大船正在迎面趕來。 “我們回到家了,真的回到家了。”老人激動不已道,連忙返回去告訴那些老伙計們這個好消息。 大多數上了年紀的老人已經不再清明,耳邊聽到了回到家的消息也沒有多大的反應,可終究還是有清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