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路過瓷器和玻璃的鍛造處,公孫起突然道,“陛下,您所說的給官員們獎勵瓷器這事到底什么時候兌現啊?” 要知道,就是她父親也望眼欲穿好長時間了。 此時距離瓷器拍賣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關于瓷器的熱度也降了下去,不降下去也不行啊,畢竟瓷器的主人沒辦法用強,強求不來的。 曾經趙燕歌說會把瓷器專門獎賞給朝廷的官員們,可是被文武百官給記在心里的,民間還有不少瓷器愛好者為了能夠得到一件瓷器而動了在秦朝為官的心思。 只是他們等啊等,盼啊盼的,也沒見四世陛下把瓷器給發下去,總不可能陛下已經把他說過的話給忘記了吧? 這樣一想,群臣們就不禁滿目驚恐。 消息被遞到后宮來,公孫起卻不覺得,因為龍衛內的瓷器制造一直就沒停過,現在正好路過,公孫起就直接問了出來。 趙燕歌輕笑道,“這事我沒忘記,只是還不到給他們獎勵的時候呢,總得先把那些人的品行給摸清,你也不想瓷器落入一個品行不端的官員手中吧,那樣可是會讓瓷器的光輝蒙昧的。” 不是你在秦朝做官就能得到一件瓷器的,也不是每一個官員都有資格得到獎勵的。 公孫起聽后若有所思,就聽趙燕歌道,“瓷器暫時沒有,玻璃的話我手頭上還是可以寬松一下的。” 畢竟玻璃也有玻璃的美,在不清楚玻璃和瓷器身后的鍛造方式時,在外界人的眼中,玻璃的價格并不廉價。 食樓中就有不少用玻璃做成的碗盤,尤其是冰淇淋冰沙等,用透明的玻璃碗盛著,里面均勻而滿滿的撒上各種輔料,光是視覺上就是一種絕美的享受。 玻璃管制不如瓷器嚴格,如今已有玻璃開始在世面上流通,只是趙燕歌的玻璃又有所不同,蓋上一個公章,同樣的東西它就是多出了一分榮譽。 夏天到了,趙燕歌就送了幾套玻璃擺盤給朝中幾位德高望重的重臣。 三公皆在列,趙燕歌并沒有厚此薄彼,不過也因為如此,讓下面的人無法更好的看到趙燕歌心頭的喜好和風向。 “陛下。”趙燕歌的前方迎面走來數人。 趙燕歌回想道,“原來是軍醫們啊,你們在咸陽宮內可還好?” “回陛下,臣等一切都好。”軍醫們道,這次他們是專門來找趙燕歌的,聽到他們有事,趙燕歌讓他們有話直說。 “陛下,臣等想要回去邊關了。”幾位年紀已經不輕的老軍醫說道。 “可是咸陽宮內住的不夠舒服習慣?”這才剛來多久就要離開,“醫家的新醫術你們都已經融會貫通了么?” “是臣等放心不下邊關,畢竟邊關本就兵多醫少,我們想盡快趕回去幫同袍們分擔,醫家新的治療方式我們也學的差不多了,只是這次我們去往邊關的人數有些多。”說到這,幾位老軍醫小心翼翼的看了一下趙燕歌的臉色,發現趙燕歌沒有動怒的跡象,這才稍微松了一口氣。 沒錯,和他們一起離開去邊關的基本都是醫家的醫者們,而醫家的醫者們是趙燕歌把他們好不容易才聚集起來的,幾位老軍醫就怕趙燕歌不想放人,畢竟他們可算是挖了陛下的墻角啊。 “邊關軍醫不夠的問題我會留心的,你們準備什么時候出發?”趙燕歌態度溫和道,一點沒有老軍醫們想象中的生氣,不禁讓幾位在邊關待慣的老軍醫受寵若驚。 “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想盡快趕回去。”老軍醫們道。 咸陽真的很好啊,他們在這里學習到了醫家最新的醫術,手中隨時隨地的就能閱覽圖文并茂的醫書,每日更是衣食不愁,不用去cao心任何雜事,在這炎熱夏季還有冰塊供應,讓他們遠離暑氣,專心學習醫術。 只是咸陽再好也比不過邊關在他們心里的位置,幾位老軍醫在咸陽宮里享受著,每每靜下心來就想到這些都是邊關那些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不曾享受過的,不自覺的羞愧涌上心頭,想要盡快趕回去,不然心總覺得沉甸甸的,總是掛念。 “那我就在這里祝愿軍醫們得償所愿了,對了,回去邊關以后,勞煩軍醫們幫我留意一下邊關種下去的那批糧食,看看它們目前的長勢如何。”趙燕歌道。 就是沒有趙燕歌的囑托,邊關也沒人敢輕怠那些糧食,盡管土豆和紅薯不同玉米一樣長在土地上面,可是只要它們的葉子上有了蟲子,負責這塊田地的勞役們就捉蟲捉的勤快。 距離種下那些種子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數月,不管是土豆紅薯還是玉米,此時都已經進入了成熟期。 土豆和紅薯在地里面長著個頭,玉米則在地面上長出果實。 玉米剛開始的時候個頭并不大,邊關的人摸索著得到了玉米的新吃法,可是誰知道就在他們的眼前,那一穗穗玉米棒子個頭直躥,有的玉米棒一只手都無法握住。 長成的玉米棒再沒有個頭小時味道清甜,而是變得干硬,已經無法再食用。 眼看著青白色的玉米須變成了褐黑色,個頭固定住,有勞役道,“這糧食應該是熟了。” 整個邊關百分之九十的人都種過地,對糧食再敏感不過。 只是讓他們感到震撼的是,這種前所未見過的糧食產量未免也太多了。 第41章 光看玉米棒子的重量和數量,就讓這些在家里干慣農活的勞役們倒吸一口涼氣。 秦朝目前的糧食畝產平均在250~260,而玉米呢,哪怕在古代減產,每畝平均產量也是800~900打底,整整翻了數倍。 等勞役們連夜把玉米收割,最后上報稱重,得出來的重量讓邊關無數人下意識的捂住胸口,緩解那陣由激動帶來的快速心跳聲。 震驚之下,不少勞役們都忘記了土豆和紅薯的存在,紛紛把玉米給當成了寶貝,邊關的將領更是派兵把這些收割下來的玉米保護起來,準備把玉米立馬運往咸陽城。 還是有人反應過來,還有兩種糧食沒挖出來呢。 邊關將領得知后,讓勞役們把土豆和紅薯全都給挖出來,不到一天的功夫,土豆和紅薯就被擺在眾人的眼前,無數人看了沉默。 在挖土豆和紅薯之前,他們以為玉米的產量就已經算的上是天賜了,可是現在,看著每種都不輸給玉米產量的土豆和紅薯,不管是邊關的將領還是將士,勞役還是犯人,所有人都下意識的屏住呼吸,大氣也不敢喘上一下,生怕他們眼前的這幅就被他們給輕輕的吹散。 還是邊關將領腦子一個激靈,猛的反應過來,道,“快,快把糧食都給陛下運回去,要快馬加鞭。” “只要這批糧食能夠保護好,那我們大秦今后將再也不會缺糧了。”說出這話,將領心中信心十足,而聽了他話的將士們卻不覺得他是在說笑。 無論是玉米還是土豆紅薯,他們都是在邊關眾人眼皮子底下生長起來的,同樣是精心照料著,澆水捉蟲,地也沒離多遠,可這三種糧食就是比他們種的別的糧食高產。 一想到這三種高產的糧食都是從咸陽城帶來,四世讓他們種的,邊關將領就有些頭暈目眩。 這么高產的糧食怎么能種植在這么危險的邊關呢,這里靠近蠻夷,說不定他們什么時候就會過來搶糧了,這三種糧種真要是落到那些蠻夷人的手中,他自殺都不足以謝罪。 想到這里,邊關將領為防夜長夢多,連忙派人去把玉米土豆和紅薯給收拾裝好,運往了咸陽城。 從來只見給邊關運糧的,可卻少見邊關給內陸運糧的,可是此時誰都沒有多余的心思去想這件事,負責運輸這批糧食的并不是勞役和犯人,而是邊關的精兵良將,一路就跟護食的野狼一樣快馬加鞭的趕往了咸陽城。 直到看不到運糧隊伍的身影,邊關將領這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回到軍營中坐下,這才有心情和眾人慶祝。 “也不知道陛下是從哪里得來的這些糧種,這可真是天佑我大秦啊。”說到興處,邊關將領不由拍腿大笑,面上是少有的柔和之色。 別的不說,有這幾種高產的糧食,他們邊關以后應該不會再缺糧了。 不缺糧好啊,吃的飽飽的,他們完全可以跟那些善馬的蠻夷們好好的玩玩。 所有人都沉浸在這場開心之中,沒有人例外。 醫家醫者們聽著從軍營中傳來的放聲大笑,嘴角處同樣不由會心一笑。 看著自己手上一套齊全的銀針,回想起了幫助他們醫家盡力發展的陛下,醫家醫者們發現他們突然想回咸陽城了。 “也不知道醫家最近有沒有攻克新的疑難雜癥?” “麻沸散的成品研究出來了么?” “醫家的那群小苗苗們茁壯成長了么?” 說著說著,眾人不由相視一笑。 “說真的,我很感激四世陛下,我們現在所擅長的外傷,如果不是遇到了四世陛下,我真不知道我們前方的路會在哪里。”說著,醫者中最擅長外傷的醫者哽咽道。 他們都是醫家的人,進來的人哪一個不是心懷仁心,在他們眼中,內傷是傷,外傷同樣也是傷,只是治療的手段不成,為什么就對外傷治療那么抵觸?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能輕易損毀是不假,可是明知道身體的某一處壞死,還會拖累整個身軀,就是不愿意進行治療,從而暴病而亡,這簡直是痛在他們的心上。 明明能夠救人,卻因為救人方式不被人接受,從而眼睜睜的看著一條條生命在自己眼前流逝讓他們感到非常的痛苦。 在遇到四世陛下之前,他在民間給人看診,因為用羊腸給人縫合傷口而被大眾抵觸,導致生活艱辛,可是最讓他絕望的是他走的這條醫道眼看著就要被世俗的目光所堵死,精神和身體都承受著折磨之際,是陛下的龍衛找到了他,讓他加入了龍衛內。 在龍衛內,他見到了無數醫家子弟,也可能是一家人的緣故,大部分的醫家人雖然不擅長他的治療手段,卻會對他的治療手段進行包容,有時還會過來找他探討醫理,后來更是從醫家人中找到了同樣擅長此道的同伴,讓他感覺自己獨行的那顆心靈找到了停泊的港灣。 而這一切,都是四世陛下帶來的,如果沒有陛下的包容心,或者說陛下稍微對這種外傷治療手段心有抵觸,他也加入不了龍衛。 “誰不是呢,你們不知道,我被龍衛的人撿回去的時候只剩下一口氣了,就是因為疾病的緣故和病人發生沖突,他不相信我的方法能治好他,就把我亂棍打出了府外。”一名身體看起來很健康的醫者苦笑道,他得罪了權貴,那些下人們自然不會對他手下留情,如果不是龍衛的人及時出現,恐怕他早就身死亂葬崗了。 “陛下的包容心乃天下之最,畢竟很少有人會聽遍百家言論還能本心如初的。”說到這里,醫者們的氣氛不由歡快了一點。 他們醫家其實還好,醫者仁心,一般都是埋頭老實做事的,而有的百家思想則不同。 比如“人性本善”“人性本惡”這就是完全相對立的一個觀點,一般人聽了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偏向,更有其余百家思想駁雜,他們想要讓帝王理解并支持他們的想法。 “也不知百家今后會以哪家為首?” 如今百家齊聚四世陛下麾下,眾多思想碰撞,遲早要從這百家中選出一個領頭者的。 “咱們醫家是不用想了,沒可能的,現在最有可能的無非是法家、儒家和道家這幾家。” 大秦以法固國、儒家重教育,人數最多、道家,看看始皇陛下和如今的三世就知道了。 “咦,名家和雜家勢頭也不錯啊,就是人少了一點。” “聽說家的人在陛下手底下發展的也挺不錯的……” 水泥路上,正帶著醫家不少年輕苗子趕往邊關的老軍醫聽到前方有動靜,掀開簾子一看,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莫將軍。”老軍醫驚訝道。 “軍醫,你們……”在路上遇到老熟人,負責運送糧食的莫將軍也非常的驚訝。 兩隊人馬相識,隊伍暫停在路邊敘舊一番。 知道軍醫們是因為擔心他們而提前回來,莫將軍心里感動不已,道,“軍醫們還請一路慢行,軍營內并沒有什么大事,傷員數量沒有增加,路上不用這么趕。” 軍醫們不知道莫將軍回咸陽城是什么事,卻也沒問,兩方人見過面,就擦肩而過,而后各自趕往了各自的目的地。 直到軍醫們回到邊關以后,向勞役們打聽起四世陛下的那批糧食來,這才知道那批糧食已經收割完畢,已經被人運往了咸陽城。 想到中途和他們相遇的那批人,軍醫們心中了然。 身處咸陽宮的趙燕歌聽到邊關有人過來送糧食,道,“讓他們進宮來吧。” 同樣聽到的三公們皆驚訝的睜大眼睛,想去掏掏自己的耳朵,疑惑他們是不是聽錯了。 從來只聽過他們往邊關運糧的,什么時候邊關的糧食也能多的運回來了? 莫將軍身穿鎧甲,在殿外卸下武器,進來半跪行禮道,“莫伯參見陛下。” “起來吧,三種糧食都帶回來了么?” “是,一種都不缺。”莫伯起身道。 “那你給三公們說說這三種糧食的種植情況。”趙燕歌道。 莫伯深呼一口氣,平復著自己心中的激動,爭取用平靜的語氣說出道,“回陛下,三公們,玉米的產量為800~900打底,至于土豆和紅薯更是驚人。”至于怎么個驚人法,他只能用震驚來形容。 數字說出來讓三公們齊齊的抽了一口涼氣,“這怎么可能?” 這怎么不可能,事實就擺在眼前啊。 趙燕歌道,“土豆你們沒在路上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