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摞地
6、摞地 陳佩思說:“摞地藝人才是真正的藝人。” 其中兩位最值得崇拜,一位是馬三立,他說了70多年相聲。其中,前20年是“摞地”賣藝,嘗盡江湖之險惡、艱辛甚至屈辱;另一位是侯寶林,也曾在北京天橋、鼓樓一帶“擺地”演出,說單口相聲,以此掙錢謀生,養家糊口,飽嘗了城市貧民生活的艱辛。 除了這兩位相聲界泰斗外,還有許多的藝人都有過此類經歷,他們都吃過“摞地”之苦,也正因為有過摞地的經歷,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了杰出的成就,他們之中出了很多真正的藝術家。 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給藝術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給養,只有真正接觸生活的藝術才能真正稱得上是藝術。只有經歷,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在表演的時候去除表演的痕跡,還原生活的本真。只有這樣的表演才能打動觀眾,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 說了半天了,“摞地”是什么意思?就是原來的老藝人在空地搭臺表演。演員沒有舞臺,和觀眾是平等的,這時的演員并不是高高在上,他們的地位低得不能再低了,有時只是徒手就開始表演了,因為沒錢,沒法置辦道具,只能袖子一挽,張嘴就來,說、學、逗、唱樣樣不含糊。又好像古時候趕廟會、趕集市經常有玩雜耍的,他們就在觀眾身邊,如果他們的“活”不到家,一眼就會被觀眾看穿了,他們的表演摻不得假,絲毫瑕疵都會被看的一清二楚,自然也不能掙到錢。因此,他們只能認認真真揣摩表演技巧,一點也馬虎不得。因而他們的表演,逗樂也好,諷刺挖苦時代弊病也好,都是入木三分。不像現在上個春晚,變個戲法,使個障眼法非得高科技輔助不成,卻也賺的盆甕盈滿,但這和摞地藝人比起來還真不算什么。 然而摞地藝人卻不然,摞地的藝人,他們沒有任何的花槍作勢,靠得是自身真本事,把生活里的東西表演出來,能夠產生共鳴,讓觀眾能夠感動的流淚。 他們經歷的種種磨難,積累了豐富的來源生活的素材,只有這樣表演出來,才能讓觀眾回味悠長,久久不能忘懷,就如馬三立,侯寶林兩位相聲大師,現在提起來他們,誰不為他們的表演樹大拇指呀。當下的相聲演員是無法逾越的。 為了生存,為了吃飯,那種緊迫感。更激發了他們對自己藝術的熱愛,把他們的表演真當回事去做,他們會實實在在的學,實實在在的練,實實在在的表演。每一環節都做到精細,如果不這樣他們就很難生存。正因這樣,也成就了他們的真藝術。 當下,特別是演藝圈里,卻很少有這樣的藝人了。每年會有數以萬計的人學習藝術,試圖用各種方法去快速成名成家。卻很少能靜下來心來,來靜下心來感受生活,潛心去研究藝術的本質。他們都在忙著跑xue走場,忙著燈紅灑綠。甚至時不時的拿著自己的丑事宣揚一番,用這種低劣的手法來使自己保鮮,提高“知名度”,他們的宗旨就是只要出名就行,且不管是美名還是丑名. 可能并不完全是他們的錯,也許是社會真正在扭曲,扭曲的審美觀,扭曲的價值觀,扭曲的人生觀。為了出名,可以不要道德,不要身體,不要名節。只要能出名,誰都是干爹。只要人出名了,人們也不會再管他或她是用什么方法出名的,卻一味的追捧起來。至于什么道德,什么羞恥,統統都不重要。這樣的藝人能稱得上藝術家嗎?表演出來的東西能叫藝術嗎? 雖然現在不是馬三立,侯寶林大師那樣的時代,沒有人饑寒交迫的。但是他們的“摞地精神”應該是后代藝人學習的。這種“摞地精神”,就應該包括對藝術的熱愛,對藝術的堅持,對藝術的敬畏,對藝術的認真,對藝術的負責等,并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藝術家,如果不然他們就是在褻瀆藝術。 摞地,實實在在,認認真真,每行每業都應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