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明嫡子在線閱讀 - 大明嫡子 第797節

大明嫡子 第797節

    匠人之子,亦有可能難承父志。

    人心思變,守正在于公德秩序,卻不可流于戶籍一制。

    大明會越來越強盛,土地也會越來越多。

    臣為應天知府,不知旁處百姓何如。單論應天一地,如今臨城百姓,十戶之中便有三四戶人家,半數人口進了工坊做活。

    城池內外,精壯有大志向兒郎,喜聞國家頻頻奏捷,卻苦于從軍無門。

    陛下。

    百姓是人,而非草木。

    俗語龍生九子,九子不同,人亦如此。

    國家的財稅是建立在田畝和行商之上,而非戶籍之上。

    如今田畝稅賦,雖各地不同。但以應天而論,亦是商稅遠超田畝稅賦。

    臣昔日去信蘇州府、揚州府、杭州府等地,各地皆是如此。

    改戶籍,非是放縱百姓肆意,而為增發民間活力。

    臣以為,此亦是陛下應施善政也?!?/br>
    鄒學玉伏請的聲音,回蕩在四周的莊稼地上。

    他的意思很簡單。

    老鼠的兒子,不一定就會打洞。

    朱元璋看了一眼周圍隨行的官員,面不改色,只是再一次詢問道:“這些都是你想的?”

    他需要確定,鄒學玉這番話不是朝中某個或是某一些重臣,想要借他的嘴說給自己聽,而僅僅只是這位在應天知府位子上,做的很不錯的年輕官員自己的為政思想。

    鄒學玉終于是抬起頭。

    迎著皇帝那充滿審視的目光。

    鄒學玉重重的點著頭。

    “這些都是微臣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然后說出來的。”

    朱元璋沒有做聲,而是再一次環顧隨行的一名名官員。

    所有人都低著頭,沒人敢在這個時候直視皇帝。

    戶籍制啊,那可是國初就定下來的事情。

    在所有人的認知中,幾乎沒有人會覺得,大明朝會去更改這一項政策。

    鄒學玉這時候又一次開口:“陛下,農戶的兒子不一定就得要種田,也可入朝為官,為陛下、為朝廷、為天下效力!”

    這一句話,才是真正說到了朱元璋的心里。

    皇帝大抵都是有反骨的。

    尤其是對于朱元璋而言。

    他就見不得百姓受苦,更愿意看到百姓一個個的都能過上好日子。

    讓百姓的兒子也能入朝為官,為自己、為朱家、為天下人做事。

    這是朱元璋樂意看到的。

    憑什么只有那些世代讀書的人家,才能入仕為官。

    憑什么種田的兒子,就不能當官了?

    其實,正是有著這種‘反骨’。

    才是真正早就了如張二工那樣匠籍出身的匠人,能成為大明朝身著紅袍,官至正二品工部尚書的原因所在。

    皇帝就是想要讓天下的讀書人和那些所謂的千年、百年世家好生的看一看。

    他提拔的一個匠人,也能當官,且還能做的比他們更好!

    改一改大明現行的戶籍制度?

    朱元璋的心中已經開始思考著,要是更改的話,該如何有序穩定的,在保證天下平穩的情況下,改變現在的戶籍制度。

    “少師如何看這小子說的?”

    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而是津津有味的詢問起了袁素泰的意見。

    袁素泰想了想,沒有急于開口。

    而是對皇帝做了一個請的動作,引著皇帝繼續壓著腳下的田埂往前走。

    朱元璋也不急切。

    他和袁素泰算得上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都是經過里前元末年那好似永無盡頭的災難。

    兩人走在最前面,身邊就是那些還尚未收割的稻谷。

    地里頭忙碌著的百姓對皇帝并不陌生。

    見著皇帝走在自家的田埂上,也沒有想要上前攀談的打算,只是遠遠的看幾眼,便繼續手頭上的活。

    要盡快將莊稼收回家,然后交給官府,讓官府送給皇帝陛下。

    袁素泰向前走了一陣子。

    隨后才緩緩開口道:“陛下覺得如今的我大明的稻谷產量如何?”

    “今非昔比。”

    朱元璋給了一個肯定的回答。

    也正是因為今非昔比,所以袁素泰才成了如今當朝第一的文官。

    所說他的權力并不大,官職依舊僅限于上林苑監。

    但即便是文淵閣里的那幾位,也不敢輕易無視袁素泰偶爾遞過去的話。

    袁素泰又道:“是啊,今非昔比。要叫陛下笑話,老臣便是如今瞧著這些,都覺得像是在做夢一樣。”

    朱元璋微微一笑:“俺又何嘗不是如此?!?/br>
    真的像是在做夢一樣啊。

    比當年自己這個泥腿子當上皇帝,還要夢幻。

    袁素泰笑了:“臣不懂國家的事情,卻知道,即便如今這稻穗粒數再難增多,卻定然還有增產的法子,這也是老臣余生里要做的事情?!?/br>
    朱元璋點頭道:“少師永遠是我大明上林苑監的監正,不論何時,我大明億兆百姓,心中都該記著少師的功德。便是將來朕到了入土為安的那一天,少師也得陪在離著朕最近的地方。”

    不經意之間,皇帝給了袁素泰一個天大的恩榮。

    袁素泰躬身謝恩,繼而說道:“既然農事如此,老臣以為,國事也該是如此。老臣雖然老了,但老臣如今可是也教出了好幾個徒弟,都做的很不錯,老臣相信,他們定然會比老臣做的更好?!?/br>
    說完這句話之后,袁素泰便挽起袖子,走進了一側已經收割完的空地里。

    這位不想帝國少師,而更像是一個老農的老倌兒,彎腰俯身在地里,一點一點的撿拾著那些散落在田地里的稻子。

    不遠處的農家看見了,只是有些疑惑,卻并未上前阻止。

    不過是幾斤幾兩的稻谷而已,那老官拿去也就拿去了。

    要是順帶能讓陛下嘗一嘗這自家地里種出來的莊稼,才是最好的。

    朱元璋站在田埂上,卻是笑了起來。

    自己這一身反骨,何曾有過墨守成規的性子。

    于是,他也脫了鞋子,在孫狗兒惶恐的注視下,跳進一旁的田地里,跟著袁素泰一起撿拾田里散落的稻谷。

    ……

    第六百二十一章 捷報傳京師

    皇帝帶著一幫官員,在應天城外的田間地頭整整忙活了半天。

    收獲頗豐。

    去掉塵土雜質后,竟然是生生撿拾足了十來斤的稻谷。

    百姓們覺得這是皇帝陛下撿到的,那自然是占了龍氣的,萬不能進了自家的谷倉里。

    雙方幾番推辭。

    最終以應天府知府老爺,代皇帝陛下,自討腰包,十兩銀子買回了這十來斤的稻谷。

    百姓們覺得賺大發了,希望皇帝老爺能天天帶著愿意掏腰包的知府老爺過來撿拾地里散落的稻谷。

    皇帝老爺也覺得自己賺大發了。

    百姓們依舊是那么的淳樸,這讓他覺得自己近三十年的執政思路,是沒有錯的。

    皇帝滿載而歸。

    倒是不曾注意到,跟在他后面,花了大半個月伙食錢只換回來十來斤帶殼稻谷的應天知府,還在琢磨著回家之后如何與夫人分說。

    自己這位應天知府,是怎么用十兩銀子,成功的換回了十多斤沉重的帶殼稻谷。

    在皇帝對著所有聚集在村口的百姓面前,鄭重許諾大明的日子將會越來越好過,家家戶戶的米缸會越來越滿之后,才在百姓們熱切的鼓掌聲中擺駕回宮。

    離著應天城離了。

    遠遠的就能聽到一陣嗚嗚的蒸汽聲。

    久居應天城的人對這樣的聲音,已經是司空見慣了。

    不是城外自太平府用火車拉來的礦石,就是江面上實驗頻率越來越高的蒸汽船。

    而在城池東北角的鐘山上,茂密的叢林之中,也時不時的有沉悶的蒸汽聲傳來。

    工部如今大不一樣了。

    蒸汽機已然被應用到了盡可能多的地方去。

    便是鐘山上的孝陵以及功勛陵的建設,也同樣存在著使用蒸汽機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