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書迷正在閱讀:通房、太子死了的白月光是我、blue moon、掌門隨身掛著小奶瓶、其實我真的超有錢、女軍醫的七零小日子、重生七零嬌妻要復婚、道系快穿 完結、請魅惑這個NPC 完結、旦那 [父女 Ds/SM]
她知道古人看病不容易,自然不可能做出能讓人拉到脫水的藥,對于藥物的劑量,寧初夏是很仔細的。 可是即便如此,這藥要是吃了,估計拉到腿軟還是很有可能的。 婦人順著寧初夏點了點頭,這看來是便秘不暢很嚴重了,掛不得這么著急,恐怕是想快些吃藥,好解決一下肚中難題了。 她挺感同身受,看向門口時眼神也帶著些同情,怪不得剛剛那寧芍藥脾氣不好呢,這要是她好多天不順暢,肚子都是硬的,她估計也是火急火燎,只是這樣實在沒有禮貌,總是要和仙姑道謝的。 不過人家不知禮數,她也管不上了,婦人也聽到了隱約的讀書聲,臉上露出笑容,她的兒子在靈山觀這里識字,這幾天回去已經會寫自己的名字,她和其他幾個學生家中商量了,大家平日里忙完農活,便會上來幫靈山觀稍作灑掃。 寧初夏的期待沒有落空。 童言無忌,不久之后,她便從來念書的一個村中孩童那聽說了蔣家人的“臭味”故事。 田地在蔣家隔壁的那戶人家是河畔村村民媳婦的娘家人,她聽說了這個故事回來便也說得繪聲繪色。 據說蔣家人那天不知是吃壞了什么東西,一家四口一起下地,結果身上臭氣沖天,當時一回身大家都看到了衣服上隱約的顏色,一家四口趕回家,差點為了誰先進廁所打起來。 村里的人倒不至于拿這件事取笑太久,他們只是默契地再次斷定,這蔣家人確實不善廚藝,要不就是分不出東西好壞,要不就是東西沒煮熟,否則哪會這樣呢? 寧初夏本來還指望著她的好姑姑來“算賬”,她這不就可以再創作往外送個《姑姑責罵仙姑》的故事嗎?只可惜,寧芍藥這回沒有再來。 她后來想了想也就明白了,這恐怕是家里人沒發現,好姑姑也不敢承認,她拿來的仙丹可能是瀉藥,要不她這可就坑了蔣家人連著兩次,以后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 …… 古有孟母三遷,是為了孩子能有好的教育,后世有學區房,那是為了孩子能去好的學校。 而現在,一個靈山觀,竟然讓河畔村意外地發展起了“房地產”事業。 幾年過去,村長的年紀越發大了,他看著眼前的一家人,很是感慨,這一切的發展誰能想得到呢? “敢問村長,這到山上的山路兩側,可否自己建房呢?” 面對著這個熟悉的疑問,村長格外堅定地搖了搖頭:“這段山路,也是為了鍛煉體格,哪怕是村中的孩童,平日里也要每日自行上山。” 看著年幼的孫子,李老板比村長還要感慨,他身為生意人,也有著旁人沒有的本事,那就是記人。 他還記得他匆匆趕到縣衙,看到這位村長牢牢護著寧仙姑的場景,李老板現在只后悔當日沒有和寧仙姑結個善緣,否則今日不知會受多少裨益。 李老板趁著村長慢騰騰拿地圖的時候,往外面一看,他從未來過河畔村,但是早年為了收糧,也曾去過幾個村落,那些村落比起今日的河畔村來,都要落后稀疏不少,河畔村現在顯得有些“擁擠”起來,畢竟這兒的房子是與日俱增。 說起河畔村,至今依舊是個傳奇一樣的故事。 當年寧仙姑拜入靈山觀后,便開始將靈山觀發揚光大,道觀以靈丹妙藥和解簽之靈聞名。 再有錢的人,也擔憂生老病死,這也使得靈山觀在不少高門大戶、富商心中首先掛了名字。 而其中一直很是低調的,則是靈山觀自己搞得“小學堂”,據說是寧仙姑為了照拂兩個弟弟和感謝村民照顧所開的。 起初,自然無人問津,村民們將孩子送去,一是覺得便宜,寧仙姑從不收錢,只要求各自帶上伙食,學童家人若是有空,則會幫忙灑掃,若是有余力的,也可捐獻錢財以供靈山觀擴建;二是覺得寧仙姑和其父親一樣因材施教,這位寧仙姑接受了父親和法傳真人真傳,學富五車,若不是女子早應聞名,無論是科考之道,還是算賬學醫,只要想學,她沒有不教的。 此后河畔村的幾個適齡學童都在童生試里位列前茅,這才引得了眾人矚目,此后,周邊村落以至于鎮上,越來越多窮苦人家將孩童送來。 當然,一直到這時候,靈山小學堂依舊沒有引起富商們的重視,要知道他們的孩子拜的可都是名師,這拜師不只是學科考之道,這也是從老師那繼承人脈,能跟著一個優秀的好老師學習,便有了無形的人脈資源,這是在普通地方學習比不上的。 一直到從靈山小學堂出來的兩個學生,竟然一路考到舉人,這才吸引到了大家注意力。 鎮上以至于縣上做老師的不過秀才,這能輕易教出舉人的地方,誰會不感興趣呢? 尤其是他們一打聽,這幾位舉人在靈山村小學堂學習的時間甚至不超過六年。 而這之后,在河畔村置辦房子的風潮,終于開始興起,他們家大業大,哪舍得像不少鎮上人一樣,將孩子直接往村里托付,頂天了幫租一間房間,要去,自然得是把整套房子都置辦下來。 而同時聞名的,還有靈山觀的長生之道。 沒錯,這法傳真人,人家是真人,會走路的老神仙,活到一百歲大家能理解,可整個河畔村不斷下降的死亡率,那就超乎于理解之外了,甚至有年事已高的老人,在寧仙姑的救治下得以延年益壽的故事,這哪能不吸引人? 河畔村因此又得了個長壽村的名字。 除卻了想買“學區房”的人之外,還有不少富商忍不住到此處上了保險,他們買了房子,只等年紀大些就要來這養老,這賺再多錢,可都比不上多活幾年。 來到這的人,都是聽過寧仙姑故事的人,而他們越是聽寧仙姑的故事便越是感慨,這當年如同虎豹般追著寧仙姑一家不放的人,現在不知道后悔不后悔? 李老板也不知道,他只知道哪怕是他一個路人甲都覺得后悔當年沒多幫幫寧初夏,現在自家孫子能不能進靈山小學堂他都憂心忡忡。 “爺爺。”李浩抬頭看著爺爺,眼神里是滿滿的迷茫,他算是被臨時轉學的學生,他的老師生了病,無力繼續教育學生,原本爺爺是想將他送入書院,但在猶豫之后,又和父母商量了一番,便決定將他送到靈山小學堂。 李老板已經選完了地,他牽著孫子的手便往山上去。 此前他并沒有來過靈山觀,倒是有些經驗,這兒的路看上去已經修繕過,旁邊本應該雜亂的山上野草早就不見,取代了他們的是像被仔細整理過的花木。 “寧仙姑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聽著孫子的話,李老板陷入了沉思,他是見過寧仙姑本人的,如果要他描述記憶里的寧仙姑,那大概是個瘦弱的孩子吧? 走著走著,便到了目的地,看著格外廣大的山門,李老板心中很是感嘆,這可比縣上的寺廟還要大些了。 山門是開著的,里頭正走出了人,李老板沒說話,他聽見了旁邊孫子情不自禁發出的感嘆聲音。 這可確確實實是個“仙姑”沒錯了,他已然對寧仙姑的那些傳奇故事毫無懷疑。 第65章 長姐如母(完) 寧初夏看向多年未曾見過的李老板, 心中略微有些感慨。 短短八年匆匆而過,寧初夏現在已然是十八的年紀,按照后世的法律, 她這也已經是成年的年紀,更遑論在古代。 越是到了這個年紀, 寧初夏便越慶幸自己當初選擇了拜入靈山觀開始修道。 不是她自戀,原身的長相確實出眾,否則當初營養不良, 天天干活, 瘦弱的她也不會被富商一下看中,挑中來做獨子的妻子。 來到這個世界不到十年的功夫, 寧初夏對于這古代也有了新的見解。 古代的貧富差異比后世要夸張許多,在村中中, 缺衣少糧, 必須得下地干活才是主流, 但是這工具又不像后世般好用,沒有科研意識的時候, 大多人都是憑著經驗摸索來的那一套反復琢磨干活, 這也使得下地種田, 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疲憊。 而養在貧家的女兒,從小就沒有任性的時候, 必須得早早和父母一起開始干活,每日筋疲力盡才能換得少許糧食, 這糧食還不是后世改良的品種, 收成很少不說, 口感也差,這一走出去, 和在城里足不出戶養出來的姑娘差距極大。 以前電視劇里常常播出的皇帝微服私訪遇到美人的故事,那基本也是發生在鎮上鄉下,哪怕在那賣身葬父的,也已經算是不用干農活的“富裕”姑娘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顯出自己的原身,一是賴于兒時爹娘的教養和照顧,二就是那張讓人可以忽略掉所有瑕疵的臉了。 寧初夏對古代時富商、高官的道德品質沒有那么大的信任度,如果當初沒有拜入靈山觀,那估計這才成年,媒婆上門那都是基本的了。 不過現在有了修道這個擋箭牌,寧初夏倒是不用太過遮遮掩掩,隨著靈山觀在當地的水漲船高,她很是自在。 “仙姑好。”李老板雖說見過寧初夏狼狽時的樣子也不會以此表露出什么,他恭恭敬敬地正要雙手合十,忽然反應過來,這好像不是道教的禮,便客氣道,“今日我是帶孫子來靈山觀拜拜,保佑他身體康健,之后也想送他來靈山觀學習。” 他在看到寧初夏本人的時候,心中的感慨便變得更多了。 這還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寧初夏身著道袍,頭上帶著道觀,五官明麗,極美,但卻有一股讓人忍不住心生敬仰的氣質。 李老板曾經聽說書的人說過些仙魔鬼怪故事,現在看來,這位寧仙姑,確實就像故事中的仙人走出來一般。 仙人,自然是不能被侵犯,高高在上的。 怪不得此處會有長壽村的傳聞,靈山觀的修行人能得道,這丹藥自然也是仙丹。 寧初夏自然是注意到了李老板手上的動作,她又看了眼李老板帶著的那孩子,心中一聲嘆息。 天知道,她可沒有到古代來搞教育的想法。 這靈山小學堂,之所以會舉辦,其實當初她就是想教兩個弟弟向學,好讓兩個弟弟能按照爹娘的遺愿走科考之道,最后若是能換得一官半職,也算是圓了寧知中生前的遺憾。 放牛放兩只也是放,放一群也是,寧初夏當時想到了寧知中生前在村中辦的學堂,原身感恩于河畔村村民對她的照顧,寧初夏自然也愿意回報這份善意,于是便和村民商量,可以把人送到山上,跟著無論是識字或是學點別的什么。 她那時候本以為村民不會信她,但是那場官司倒是機緣巧合佐證了她盡得父親真傳。 村民聽回來的村長說了,便也信誓旦旦,認定了寧初夏必然是從小耳濡目染,識字懂畫,起碼比普通村民要好一些。 人送來了,寧初夏自然也認真教,她在后世還是教過不少學生的,這一教,一切便開始了。 村中的小孩比她想的要上進一些——其實這也正常,后世的念書,更像是“大家都念,你也要念”,可在村里,能被送上來的小孩,都已經接受了爹娘的洗腦教育,他們知道他們是占了便宜,若是在其他地方拜師學藝,那可要花大錢。 寧初夏會的東西很多,寧知中不在了,也沒人到地下去問一問他到底教過女兒沒有,再加上多年獨居,早就點亮了一切技能的法傳真人,師徒二人什么課都開。 已經從靈山小學堂“畢業”的孩子,有開始做行醫的,挑著些草藥,便在周邊幾個村落打轉,掛上師承靈山觀的名牌,凡是家中有個頭疼肚痛的,都不介意花點銅板找他看看。 也有做起了木匠生意的,法傳真人可是能自己建房、自己雕琢裝飾的人物,他教的手藝自然精細,現在離開的最有出息的那個“木匠”甚至還被請到佛廟那去幫忙打桌子,法傳真人知道了這件事后,心情好了一天,嘴里念叨了好幾遍什么禿驢。 而在一眾神奇課程里,外人看來最有吸引力的,便是這科考。 寧初夏得實話實說,她在后世并不學四書五經,上學期間完整看完且學過的只有《論語》,其他的基本都是只學過其中的幾篇,而且后世對于這些文章的理解,是經過多次爭議,沖突最后歸納得出的,和現在朝中通行的版本不太一致,如果按那版本學,甚至可能會被當做異端學說。 她唯一有的便是過目不忘的記憶,她能從記憶中翻出寧知中生前曾在家中念叨過的東西,也能在飛速地閱讀中記完寧知中所留下的書本筆記,勉強有個秀才級別的教學學準,再往上就很難說了,不過還好,法傳真人是個不差錢的人,在道界地位也高,他一封信寄出便能讓后輩們寄來現在流傳在市面上的各式書籍,以供寧初夏閱讀。 于是…… “李老板,靈山小學堂開設的時間不長……”寧初夏實話實說,“我從未正經進學,家父也只是童生,令孫恐怕另拜名師更為妥當。” 近來來的富商越來越多,寧初夏都有些頭疼起來了,這些富商怎么就非奔著靈山小學堂來呢?他們又不是村里請不到老師的普通村民。 李老板認真道:“仙姑謙虛了,您可知您的弟子張三、李四都已經考上舉人,且據聞他們展現出的才華眾人皆聞。” 李老板調查過,寧知中當年沒考上秀才可不是才能不夠,而是遭人嫉妒,屢屢被陷害。 如果他不優秀,他的老師又怎么會把自己的女兒交給他呢?當年寧知中的同門師兄弟,其中現在有不少都是有些名聲地位的人物。 而且李老板還真是找不到更好的老師了,以他的眼光看,張三、李四考上進士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到時候他們一朝上榜,靈山學堂恐怕會門庭若市,他是一定要趁現在先把自己的孫子塞進來。 寧初夏看出李老板的迫切,便也答應:“不過進了靈山觀,便要按靈山觀的規矩,觀中規矩嚴謹。” 既然他非要塞孩子來,那就來吧。 李老板來之前自然是打聽過了,他聽寧初夏松口,便立刻答應。 遠遠地忽然有鈴聲響起,李老板順著聲音看去,有婦人正在偏殿門口搖鈴,隨著鈴聲,孩童、少年的喧嘩聲便也隨之響起,他們沒到正殿這邊來,偏殿那邊還開了門,能夠直接往外出去。 其中摻雜著不少女聲,李老板對此也是了解過的,靈山小學堂收徒不禁男女,不少村民也會送女兒到這上面識字,學些諸如接生、看病的本事。 雖說對此李老板不甚茍同,但既然決定要來,他也不會提什么意見。 “妙初。”正好帶著孩子們上完課的法傳真人出來,六年過去,他依然很精神,甚至比當年的狀態看上去還要好些。 “師傅。”寧初夏看向法傳真人。 法傳真人只稍微和李老板示意,和弟子說起話來開門見山,直接說到了主題:“我還是覺得不妥,這衡中二字取于何意?” 富商們的出現,帶來了一大筆錢,靈山觀這是擴建又擴建,通過和寧初夏的商量,這靈山學堂應該會被分出,單獨做個學院,如果還有剩余的錢,還可以順便準備個可供弟子學習的廂房。 圖紙是寧初夏畫的,法傳真人當時看到便覺得奇怪,這設計著實有些天馬行空,和現在傳統的房屋不太一樣。 法傳真人按照慣例沒有提出意見,只是在迎客廳的牌匾那有了疑惑,他想不明白,為什么初夏想在那掛個“衡中”,是有什么典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