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為君明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47
書迷正在閱讀:神棍的豪門日常 完結+番外、每天都在偷擼男神的貓、群雄逐鹿、[七五]開封府第一戲精、反派決定罷工[穿書]、太監不與四時同、涇渭情殤、我想娶我的手下敗將[足球]、有時歡、姐攻「百合abo,骨科」
他心中下了決定,今日回去便寫折子參這老神棍一本! 那頭楚江離和路瑾胤進了殿內,他還是第一次進這殿,路瑾胤也是頭一回,很是新奇,睜著一雙清澈的眼睛四處張望。 這大殿內正中央是金身筑的釋迦牟尼佛像,佛低垂眉眼,嘴角帶著若有若無的笑意,悲憫慈悲的神情同老國師臉上慣用的表情如出一轍。 楚江離不信這些,他將視線落于別的地方,這殿內皆是金粉堆砌的,拼接的玉石 鋪的地面,就連香案都是貴重的紫檀木打的,可以說是窮奢極欲了。 他只要一想到窮苦百姓的銀財皆用于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身上,就有一團莫名的情緒梗在胸口不上不下的難受。 路瑾胤握著他的手輕輕搖了搖,“月月,我現在可以牽你了嗎?”他生怕楚江離不同意,小小的補充道,“這里沒人了!” 楚江離被他充滿稚氣的話逗得唇角不住上揚,凌厲的眉眼一彎,自然柔和下來,同那佛像有了幾分異曲同工的慈悲包容,他伸手反握住路瑾胤的手,低聲道:“可以。” 老國師悲憫的望著瞬間陰沉下來的天空,緩緩閉上了眼,臉上的皺紋都透出一種無奈,男孩搖起了懷中的龜殼,龜殼內的銅錢嘩啦作響,老國師滄桑的聲音在祭壇回響。 “攝提方春,黍稷未華。灼爍發云,昭耀開霞。地煦景曖,山艷水波。側聞農政,實惟民天。競秬獻歲,務畎上年。有渰疏潤,興雨導泉。崇耕巡索,均逸共勞。命彼倌人,稅于青皋。羽旗銜蕤,雄戟燿毫。呈典緇藕,獻禮翠壇。宜民宜稼,克降祈年。愿靈之降,解佩停鑾。神之行兮氣為,神之坐兮煙為蓋。使嘉谷與玄鬯,永爭光而無抹哉。” 龜殼猛然被男孩擲于地面,數個銅錢從龜殼內摔落出來,男孩記錄于心,將銅錢從地面拾起再次放入龜殼,連續五次后,男孩看著結果,臉色隱隱發白,他咬了咬唇,湊近老國師耳邊一陣低語。 老國師聽了結果,臉色不變,只是嘆息了一聲,睜開了雙眼,渾濁的雙眼掃過在場的所有人,最終落于其中一個官員身上。 他不動聲色地推了男孩一把,道:“護著皇上。” 忽然門外傳來一聲巨響,一群人發出一聲驚呼,殿內的楚江離驟然瞪大了眼,他忙喝到:“聶爭!” 聶爭迅速從暗處疾走出來,楚江離將路瑾胤推進聶爭懷里,又從懷中掏出一塊軟甲拍在路瑾胤胸口,沉聲道:“殿下,穿上。”他又看向聶爭,“護好殿下!” 路瑾胤心中升起一種不好的預感,他要哭不哭地叫楚江離:“月明,不要出去,陪著我,我好怕。” 他的聲音都隱隱發顫,楚江離的背影微微一頓,他回頭深深看了路瑾胤一眼,一字一句道:“殿下,我答應你,我很快就回來。” 他并未走遠,轉身將殿門關上,冷眼看著外面。 外面已經亂成了一團,不少官員在祭壇下推推搡搡,男孩護著路安巖混進了人群之中,老國師捋了把胡子,慢悠悠地走了下去。 今日祭祀,官員不允許帶兵器,他的佩劍并未帶來,但這也不妨礙他,他從侍衛腰間抽出一把刀,便奔到皇上身邊。 刺客并未現身就已經引起了大亂,箭一只只地**路安巖面前的土里,狠狠扎了進去,楚江離將自己的軟甲給了路瑾胤,他已經沒有軟甲了,他抬刀截下迎面飛來的一支利箭,凌厲的目光朝那處射去,再來一支,他便可以確定刺客的位置了。 男孩擋在路安巖面前,臉色也不好看,他咬著牙道:“樹上,東南方向的樹上,我看見了。” 楚江離看了男孩一眼,“帶皇上去殿內。” 他話剛落,身影已經消失于人群之中,那箭果然沒有再射來,男孩道了句逾越了,便拉著路安巖的袖子將人拖進了殿內,聶爭見門一開,身子一下繃緊了,又見是路安巖,一下子松懈下來,路瑾胤本來眼神一亮,以為楚江離回來了,見到是自己父皇,心中忍不住失落起來。 他的表情都落入了路安巖的眼里,路安巖這一刻開始懷疑自己,楚江離和路瑾胤的關系到底如何,在他眼中此刻成了一個謎,或者說,難道自己的兒子癡心楚江離,楚江離卻瞧不上自家兒子? 路安巖一想到這,就心中生起一種強烈的不愉,但是他卻 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倘若說楚江離喜歡他的傻兒子,他反而會懷疑楚江離是瞎了眼。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外面的喧鬧終于漸漸平息下來,路瑾胤揪著聶爭的袖子,一顆心被提到了嗓子眼兒,他不知為何心中亂作一團,夾雜著無盡的慌亂,整個人都喘不上氣,他說不明白這是什么情緒,只能反復問聶爭,楚江離是不是一定會回來。 聶爭一遍一遍地回答他,將軍一言九鼎,說過會回便一定會回。 路安巖都聽不下去了,訓斥道:“作為太子,怎得如此多話!” 路瑾胤被訓斥了,眼眶一下子便紅了一圈,嘴唇緊緊抿在一起,頭很快垂了下去,他眼中霧氣翻滾將化作雨水,卻又生生憋住了,他是男子漢了,他還要保護楚楚,他不能在隨隨便便就哭了。 大殿的門總算再次被打開,肖寒氣喘吁吁地站在門外,他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沉聲道:“回稟皇上,刺客已被緝拿住了。” 皇上早就料到這結果,微一點頭,“好,緝拿刺客的人重重有賞。” 肖寒頓了頓,遲疑道:“楚將軍,受傷了。” 祝文摘自:南朝梁文學家江淹的《蕭太傅東耕祝文》 第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