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節
一說起自己的成果,王學部就滔滔不絕。 末了,王學部補充道:“現在的總設計師是我徒弟。本來也要來閱兵儀式的,但是還在酒泉,來不了。我最高興的事情就是,他研究出的系統,比我當年那個厲害。” 這大概就是薪火相傳的意義。 一代人不行,就兩代、三代,總有一天,會有一代人能填平鴻溝。 用來填平鴻溝的,不是一代代華夏學者的墓碑,而是他們的功勛章。 宋天宇的手握住了兜里的戒指盒,緊張的手心開始冒汗。 他本來打算趁著這次約會求婚的,結果沒想到約會場地這么隆重。 喬御也注意到了宋天宇的心不在焉,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緊張什么?” 宋天宇想了想,把單手把戒指從盒子里拿了出來,然后輕輕套在了喬御的左手無名指上。 尺寸剛剛好。 喬御一低頭,冷不丁發現無名指上多了個戒指。 宋天宇小聲道:“找人定做的。請的寶格麗的工匠,做了兩年,兩周前才收到。是婚戒,對戒。” “人太多了,不太方便單膝跪地求婚。” 喬御抬起手看了眼戒指,嘴角的弧度上揚:“這好像有點突然。不過,我很喜歡。” 宋天宇反手,握住了喬御的手。 “我對著紅旗起誓,我對你的愛與對腳下土地的愛同等熱烈。” * 瑞典皇家學會。 委員長沙特文翻開文件,平靜道:“今天是10月1日,我聽說是華國的國慶節。” 副委員長有些無奈:“還有半個月就該開獎了,為什么現在我們都還在吵架。” 他說的,是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每年10月中旬公布獲獎人,12月10日的下午,則在斯德哥爾摩舉行頒獎儀式。 讓他們糾結到現在的,是諾貝爾生理學獎的獲獎人。 從造血干細胞體外擴增技術被研發出來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年。 五年,每次都能看見喬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 華國也從一開始的舉國震驚,變成了見怪不怪。 喬御甚至有了“諾獎陪跑王”的稱號。 不過,國內學者普遍表示,他們可以等。 當初泡利二十多歲就研究出了不相容理論,四十多歲才獲諾獎。 喬御現在,也不過才27歲,起碼還能再等四五十年。 按道理說,他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喬御也是第一研發人,單獨拿個諾獎完全沒問題。 事實上,在四年前,喬御就獲得了“拉斯克獎”。這一獎項素有米國諾貝爾的美稱,是米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 不過尷尬的是,那時候喬御在冷泉港學習,謝絕了領獎。 在回信上,喬御是這么寫的:“有沒有這個獎項,對我來說都不重要。對我來說,在冷泉港繼續實驗,比去華盛頓領獎有意義的多。” 組委會只好把這個獎頒發給了別人。 一名學會成員嚴肅道:“相比之下,他太年輕了……” “年輕不該是我們把榮譽送給別人的理由。” 說諾獎一點政治因素都沒有,是不可能的。 若非喬御的基因靶向藥橫空出世,讓米國在談判上舉步維艱,今年,諾獎頒給喬御,本來會是不出意外的——華國方面,已經為此努力了五年。 從第一年開始,華國就悄悄開始鉆營。 駐瑞典的外交大使,往斯德哥爾摩大學跑了幾趟,可惜一直都沒得到什么確切的答復。 如果這個時候,喬御獲得了諾獎,哪怕不是因為基因治療技術得獎的,對米國來說,也是毀滅性的打擊。 威力不亞于兩軍交戰,從天而降一顆原子彈。 沙特文把大門一關,坐在了最前方的位置:“反正今天必須要出結果。要不然一個都別想走,你們看著辦吧。” 第208章 《人民日報》編輯部。 王乘風看著新拿到手的任務, 有些犯難。 他忍不住和自己帶的中傳實習生吐槽:“讓我去采訪喬御,我倒是想去。現在全華國這么多記者,誰不想采訪喬御。問題是特么人在哪?” 除了之前要上新聞聯播的時候, 喬御配合了一下央視的采訪。除此外簡直像是從新聞界消失了一樣。讓各路媒體只能翻來覆去炒冷飯。 不過嘴上這么抱怨,領導安排的任務, 總歸是要完成的。 王乘風收拾了一下, 下午開車帶著記者證, 來到了燕大校門口。 因為堵車, 他到的稍晚了一些, 夕陽一片緋紅。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他總覺得燕大的校門看上去比上次來時,更加金光璀璨,富麗堂皇。 王乘風手握錄音筆, 背后跟著扛攝像機的實習生,兩人隨著人流走進學校。 突然,門衛叫住了他:“那邊那倆沒學生證的,干嘛的?” 王乘風笑著說:“您好, 這是我的記者證。” 通常來說, 在看見記者證的時候, 門衛就會放行了。 然而這次, 門衛眉頭一皺:“不好意思,我們這不讓記者進去。” 王乘風瞪大眼,把記者證攤的更開了,強調道:“我是《人民日報》的記者!” 保安從鼻腔里發出一聲不屑的冷哼, 往墻那邊一指:“看見沒?” 王乘風瞬間轉頭,看見了好多眼熟的同行。 有中央一套的、有中央十三套的、有《華國青年報》的、《光明日報》的、《南方周刊》的…… 同行們朝他露出了無奈的笑容。 王乘風傻眼了:“都不讓進??” 大家都是有頭有臉的國家喉舌,無冕之王, 什么時候遭受過這種跟網絡自媒體似的待遇? 門衛:“校長說了,一個都不能放。而且,喬教授不在學校里。” 王乘風不信邪。 防守這么嚴密,說喬御不在里面,誰信。 他換了套衣服,準備裝作沒帶學生證的燕大學子,換了個校門,大搖大擺地往里走——反正他七八年前,本來也是燕大畢業的。回到燕大,就像是回到家一樣。 新的門衛打量了他半天:“你不是記者吧?怎么長的這么老成?” 王乘風:“不是不是,我是學數學的!” 這一次,他終于進來的。 然后,他發現門衛沒騙人,喬御真的不在學校。 實習生道:“這咋辦啊,老師。” 他們光是寫采訪提綱,都花了一周時間準備,資料都翻吐了,實習生現在對喬御感覺對自己女朋友還熟。 王乘風不愧是人日的記者,背后報社的門路,還是很廣的。 半個小時后,他找到了燕大的陳校長,說明了來意。 陳校長無奈道:“我也聯系不上喬御,之前也有很多媒體拜托我聯系他。打電話多了,可能煩了,直接把我拉黑了。” 自從系統開啟了智能屏蔽模式。陳校長的電話就沒有被接通過。 王乘風目瞪口呆:“您可是校長啊!” 陳校長心說,他還知道自己是校長呢。身為燕大校長,他也有等身著作,一般的年輕學者在他面前,被訓的跟孫子似的,都不敢還嘴。 但是問題是,能當校長的人很多,陳校長閉著眼睛都能從學校內部數出十幾個人選,而全華國就這么一個喬御。 陳校長擺了擺手:“不說這個了。你要是真想采訪,可以去紫金山街,釣魚臺對面那個‘周公中餐廳’試。” * 十月,燕京天氣已經開始轉冷。 喬御依然不會開車,所以替他開車的是劉一。 他來接宋天宇下班,順便吃個飯。 當初三院那位國宴大廚,答應出來給喬御做飯,但是不同意成為家廚。 于是這位老前輩折中了一下,在喬御家附近,開了個餐館。 老前輩姓周,所以餐廳名字就叫“周公”。 餐廳裝修的普普通通,沒包間,只能堂食。大廳內就六張長方形的桌子。 吃什么,全看當天周大廚想做什么。有時候廚師還懶得開。那時候會由他徒弟做飯。 這餐廳走的確實不是尋常路。 說饑餓營銷吧,價格也不貴;而且真的一天一頓,一次六桌,每桌菜都一樣。 說薄利多銷吧……這味道,這用料,普通餐廳絕對趕不上。 反正,按照這賣法,餐廳大概率是掙不到啥錢的。 食客們憂心忡忡,就怕哪天這餐廳倒閉。 今天,大家照例等著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