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節
他是華科院現任院長,也是如今國家項目的審核人之一,換句話說,許多國家項目,都是從他這里開始第一道審批。 趙委員長畢業于清大,碩士在燕大。曾任六院研究所所長、化工部七局總工程師、前蘇聯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學士……每一個名頭拿出去,都響當當的駭人。 因為工作繁忙,再加上逐漸淡出純科研領域,趙委員長其實很久都沒來燕大了。 如今他來燕大,卻沒驚動任何人。 一直到秦敏慧抬頭,看見笑吟吟的老人家時,才驚訝地起身:“老師,您怎么來了?” 趙和平道:“聽組里人吵累了,隨便來看看。” 秦敏慧親自給他沏了一壺茶,順便推掉了今天的工作,畢恭畢敬道:“老師,喝茶。” 秦院長清楚,從她的老師這里泄露點八卦,如今整個學術圈都能抖三抖。 能直達天聽的趙和平,如今說是國內學界金字塔頂端,也毫不夸張。 趙和平說的組里,是“國家高新技術發展籌備委員會”,很多關乎國運的大項目,都是在這個組里投票通過。 組里除了研究生物的趙和平外,還有物理學家、化學家、航天航空科學家……是名副其實的“華國智囊”。 她沒什么野心,并不想知道太多來自上層的消息。 趙和平小抿了一口茶,又緩緩放下。 “你們院里有個青年學者,叫喬御。最近申請了三千萬的科研經費。” 趙和平第一次對這個名字有印象,是在那位老先生的電話里。 老先生說,燕大有個本科生,拿了柯爾獎。學校給他申報了“千人計劃”獎勵,讓他幫忙看看能不能給過。 趙和平自然是過了,也算把這么一號人,在心里掛了個號。 再聽到,就是組里說,燕大有個學生,還沒畢業就拿了諾獎提名。 趙和平一看,竟然是上次那位“數學家”。當天他還笑著和人說,不出十年,這后生肯定能進院士團,到時候說不定是華國史上最年輕的院士……三十二? 但是沒想到,就是最近一周。 組里卻為了這人交上來的藍皮書,吵了起來。 …… …… 秦敏慧愣了一下:“啊,這我知道。做靶向藥……年輕人喜歡嘗試,又是回國后第一個方案,所以我們也不好拒絕。替他交上去了。” 趙老先生問:“你覺得三千萬多嗎?” 秦敏慧思索片刻,答:“挺多了。很多教授申請三百萬科研經費都難。” “那對于一個諾獎候選人,三千萬科研經費,多嗎?” 這次,秦敏慧倒是爽快地搖了搖頭:“不多。” 別的學者混到這一步,經手的科研經費都是四五千萬起步了。 “那如果要做靶向藥,三千萬,多嗎?” 秦敏慧被他問的有些懵:“雖然我研究的并非基因治療領域,但是別說三千萬了,三個億都不一定夠吧。” “是啊,”趙和平的目光放空了一瞬,“所有人都在說三千萬不夠。而且不管多少錢,做出來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跟我說不要浪費錢……” 如果喬御提交上來的藍皮書,是一堆沒什么價值的垃圾話就好了。 這樣,趙和平也不必這么糾結。 他在喬御給出的可能里,看見了一絲希望。微弱,又不確定。 別說三千萬了,三十億的項目,趙和平都批過,但是這次的情況卻格外復雜。 首先國家項目基金還沒有批給靶向藥的先例。其次,就算像喬御藍皮書里寫的,研究出靶向藥,國內也未必有批量生產的能力,到時候專利算誰的,要怎么掙錢,又是件麻煩事。 最后,并非趙和平妄自菲薄,而是在生物技術領域,要趕上歐美,起碼還有三四十年差距。 秦敏慧規規矩矩站在一邊,一院之長,在趙和平面前乖的像是學生一樣。 “那……您是什么想法?” 趙和平面帶愁思:“今年三月,花旗國加收了靶向藥的關稅。吉非替尼漲到了600元一片,有市無價。美羅華三萬一瓶,患者一個月要用2瓶。如今兩國正在打毛衣戰,萬一有天靶向藥上了禁止出口名單,我們國家的癌癥患者怎么辦?又不是所有藥都有印度仿藥。” 秦敏慧下意識地回答:“可是喬御也未必能做出靶向藥啊……” 趙和平沒有回答這話,而是道:“帶我看看基因實驗室。” 秦敏慧趕緊聯系上吳主任,一起去基因實驗室參觀。 他們到的時候,喬御和譚子睿都不在,只有兩三位科研員正在記錄數據。 在看到秦院長的時候,周才捷一驚,道:“院長,您怎么來了!” 秦院長道:“帶趙院士來參觀一下。不用管我,你們繼續。” 周才捷看了眼趙和平,覺得這人長得有些眼熟,但是因為有些緊張,半天沒想起這人是誰。只好低下頭繼續干自己的事情。 好在,基因實驗室一共12個小實驗室,趙和平只在這里呆了一會。 “設備挺全的,花了不少錢吧。” “加上裝修和藥品,差不多一個億。主要是設備花錢。” “我聽說是為了留住本土學者,和引進海外學者建的。難得看到你這么有魄力的時候。” 說起這個,秦敏慧未免有些訕訕。 畢竟當初若不是葉勤學權利要求,基因實驗室到現在也沒個影呢。 “喬御平時有什么愛好嗎?”趙和平突然問。 秦敏慧:“我和喬教授不是很熟。但是喬教授還是學生的時候,聽說天天早上六點起床,同寢室有人睡的淺,還特地找過宿管投訴。” “然后呢?” 秦敏慧不得不努力回想起聽過的一些見聞:“說是每天都能看見他在圖書館。數學院的教授們很喜歡他。教過他的老師也說他通透,刻苦……” 趙和平緩緩點頭。 在參觀完實驗室后,他不顧秦院長的挽留,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燕大。 一直在做實驗的周才捷猛的抬頭,然后反手給了自己一耳光。 剛才來實驗室的,他媽的不正是趙老嗎! 趙老的功績很多。 最著名的,是03年率領科研團隊,研究出了非典疫苗*。 * 趙和平回到了自己家,洗洗睡。 第二天,他照例去開會。 昨天,喬御的課題已經被否決過了,然而這次,趙和平卻又一次把它擺上案頭。 “各位同僚,聽我一言。” “我們總說,華國的生物科技,比起國外有差距。華國的科研界比起國外有差距。” “差距在哪?是因為我們拿不出錢嗎?gdp總量全世界第二的泱泱大國,真的拿不出錢嗎?” “差距在人才上。” “外國人從一個多世紀前,就開始建立現代科研體系。” “我們被洋槍洋炮轟開大門后,才被動接受了西方的科研模式。從起步到現在,也才不到百年。所以,現在趕不上西方國家,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想迎頭趕上,那一定不能忽視對科學家的培養。” “怎么培養?那只能拿實驗去喂,拿錢去堆。” 如果說培養科研員不要錢,那簡直就是最大的笑話。 “因此,我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希望諸位再審視一下這份申請。” “你們覺得不能批,是因為三千萬肯定做不出靶向藥,我學的生物,比你們清楚,光三千萬,肯定是在打水漂。三千萬的經費,能做到什么地步,后續能不能成功,都是一個未知數。” 趙和平坐在最上方,聲音鏗鏘有力:“但哪怕是打水漂,我相信這水漂也不會打的毫無意義。即使是花十億,只要能培養一個世界頂級的科學家。我也覺得,值!” 作者有話要說:*現實世界里,03年的非典并沒有研究出疫苗。 第181章 李華畢業于天海七中, 曾經是長寧省的理科高考狀元。 他本可以保研,但因想去國外留學,毅然拒絕了機會。 又因為發現留學太貴負擔不起, 只好回來考研, 打算攢點錢再去國外…… 成年人的世界,總是這么殘酷呢。 今年,他考了母校燕大的研究生。 讓李華感到驚喜的是,入學沒多久,就傳來喬御從國外回來的消息。 在喬御從7中畢業的第五年,天海7中已經成了能和1中、3中媲美的天海教育界三巨頭。 7中每個學子,都是聽著喬御的故事長大的! 李華的夢想, 不過是偶爾在學校能偶遇喬御。沒想到, 竟然直接變成了喬御的研究生。 他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今天, 是李華向喬御報告的第一天。 李華把頭發梳成大人模樣, 換上了從秀水街淘來的價值200的椰子鞋,興高采烈地推開了辦公室的門。 也不知道喬學長會不會記得我~ 一定記得吧~要不然~怎么會把他從王教授的手里要過來~ 李華的聲音中氣十足:“喬教授,您好,我是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