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鐵甲動帝王[重生]_分節閱讀_61
書迷正在閱讀:人面鯢、本能迷戀、神秘大佬在線養貓 完結+番外、技術流學霸在八零年代、[綜英美]總有反派綁架我、今天也在努力躺雞[電競]、我家貓總是想吸我、非人類寵愛法則、穿越十個世界后我跑路失敗了、主角他爹
“你這人,賊喊捉賊。” * 又過數日,顧烈和狄其野對著秦州堪輿圖“打嘴仗”。 自從狄其野的模擬戰被五位大少夸得天上有地下無,姜揚他們都躍躍欲試,被狄其野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楚軍將領現在成天想往主公寢殿跑。 可惜主公討厭吵鬧,一般將領不敢來,姜揚他們也不敢多停留,結果一個個都開始跟主公求情,想讓主公解了狄小哥的禁足令。 這小子簡直過于能耐了。 沒想到主公冷酷無情,不僅不放人,還占著地利假公濟私。 顧烈不擅陸戰,幾乎場場被狄其野吊打,他倒是不氣惱,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每場都有小進步。若不是事關軍機,狄其野真覺得該讓御廚來看看,學習學習主公的優秀心態。 侍人捧著燕朝韋丞相的來信進來,顧烈掃一眼,扔一邊,繼續對著堪輿圖琢磨怎么解狄其野的圍兵。 狄其野拿過來看,把喂無雙都不吃的垃圾扔地上墊腳。 但其中確有字詞引起了狄其野的注意,恰好時他近來一直想問顧烈的。 韋碧臣在信中罵楚王顧麟笙好大喜功,才惹來了風族對燕朝的覬覦。韋碧臣此人總愛對楚顧顛倒黑白,他寫信的意圖像是給他自己留個傳記材料,狄其野并不取信他的話。 可楚王顧麟笙攻打風族一事,確實頗有疑點。 北燕編寫的《楚王列傳》,說楚王顧麟笙剛剛封王,就開始擁兵自重,抗旨不尊,推脫燕朝先帝要他抵御風族的命令,遲遲不肯出兵。先帝連發八道圣旨,怒斥顧麟笙有心謀反,才嚇得顧麟笙出兵,將風族逐回了打云草原。 既然用了“回”字,說明風族原本是居住在打云草原的游牧民族。前文又用了“抵御”一詞,說明是風族南侵。 然而,數十年前更早的記載,也就是燕朝開朝時期的《地方志》,其中記載的風族卻并非是游牧民族。 《地方志蜀川》*冊中記載,傳說風族祖先喜愛在天地間,隨風遷徙,四處漂泊,不知不覺走遍了整個大陸,最終在一片美麗的湖泊中化身為龍。 故而風族以“風”為族名,圖騰是一條御風而行的龍。風族追念祖先,選擇擁有美麗湖泊的地方臨水結成山寨,自古多聚居于蜀州。 按照《地方志》,風族不僅不是游牧民族,還是蜀州的原住民。 燕朝兩本史料自相矛盾。 很有可能,是燕朝驅逐了原本在蜀州居住的風族,還抹黑為風族南侵,將不義之戰正當化。 “主公,”狄其野試探著問,“你對當年楚王攻打風族之事,可有了解?” 原來他抱著《地方志》和《楚王列傳》是在看這個,顧烈聯絡起線索,若有所思道:“我那時還未出世,所知甚少。所存記載也甚少。怎么,你對那場戰役有心得?” 狄其野搖頭:“只是有些許疑惑罷了。” “什么疑惑?” 狄其野再怎么肆意妄為,也曉得楚王顧麟笙是整個大楚的底線,然而此事的疑惑關乎他狄其野的原則,他開了頭,就做不到閉口吞聲。 他隔著惟妙惟肖的蜀州山川,看向對面執著竹筆的顧烈。 在狄其野的時代,幸存者自認進入了新紀元,將屬于“原始人”的歷史束之高閣,只有狄其野這種格格不入的返祖異類,才會對過往感興趣,從成語中找尋失落時代的閃光。 顧烈是他從故紙堆中找到的理想。 史書評:楚祖,明君也。知人善用,深謀遠慮。無私無情,天生帝王材。 不僅是這寥寥一句史家評說,狄其野翻閱殘缺的楚軍戰報,推測出了一段無懈可擊的爭霸雄途。 顧烈身負血仇,舉兵反燕,是師出有名;顧烈受過良好教育,楚軍從未有屠_城記載,是治軍有道;顧烈立楚后從未入侵他族,傾力治國,終成盛世,是治國有方。 而最后,顧烈竟沒有讓自己的子嗣繼位,傳位給了侄子。繼位者是守成之君,不出眾,但做到了繼往開來。 一個近乎不真實的古代帝王。 哪個良將不想遇明主? 然而史料畢竟殘缺,對著文字,狄其野也無法確認顧烈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對顧烈當然是心存懷疑的,只是將顧烈當作一個理想象征,從不曾陷入什么狂熱。 狄其野很清楚自己并不崇拜顧烈。 他天性驕傲,無法接受任何人凌駕于自己之上。他歷經苦難,從不相信看似完美的表相。他總假設最壞的情境,以最壞的可能來猜度人心,這是狄其野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