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書迷正在閱讀:緋色貪戀、女神她總是高高在上、霸總甜寵:抱緊大佬好逆襲、奶味總監太撩人、和資方大佬隱婚后gl[娛樂圈]、傾世獨寵:妖孽太子纏上癮、重生后,我成了首富、我是特種兵之火影系統、一胎三寶:總裁大人追妻難、哈士奇
唐浩根聽了她的話很是無語:“宋大郎可知朝廷對橋梁、河渠等的要求是多少年?” 宋玉延看著他,他道:“五年,五年內出什么大事,則追究督造之人的責任。而海塘……宋大郎又知道要求是多少年嗎?” 宋玉延試探道:“五年?” 唐浩根道:“錢塘江海塘,年年被浪潮沖毀,屢毀屢修。明州也有不少散塘,皆由木樁、土等夯成,一年毀好幾次,也是屢毀屢修。可是卻很少追究過匠人的責任——因為壓根便追究不來。” 更主要的是橋梁河渠等工程,是會將將工程督造者或是工匠的名字刻在上面的,哪一環節出了事,便直接問責那工匠。比如黃河決堤,往往會有很多官員被問責,可是卻很少見海塘被沖毀,有大批人受牽連的,究其原因是朝廷重視河渠等水利工程,海岸工程在面對大浪時,也有些束手無策。 宋玉延沉默了片刻,然后才道:“我不能因為如此,便降低要求。” 習慣了工程質量要求是二十年起步的,突然降低到五年,她覺得很有壓力。 唐浩根問:“還有更好的水泥?” “有是有,不過得在工序上更加費心。” 唐浩根讓宋玉延去做,他自己則先拿著成果去向寧直、范知州稟報。 二人被驚動了,也跑到那兒去看了一次熱鬧,范知州還組織了別的縣令一起去。看得眾人都是一臉懵逼:“本官只知道粘土與礦灰能粘合磚塊,但是卻不夠牢固,可為何同樣是粘土、礦灰,為何加了石膏之后,便能發揮如此作用?到底是如何想出這種法子來的?” 宋玉延覺得本國被稱為吃貨大國,一點也不奇怪,因為火藥的發明是因為煉丹,石膏的作用也只被當成中藥……或許正是因為百姓的吃貨本質,限制了科技水平的發展吧! ____ 在親眼見證了水泥的作用之后,范知州趕緊上書朝廷,請求朝廷撥款給他修海塘。還將宋玉延“發明”的水泥作用等一并上書說了,當然,他也沒提到宋玉延的名字,畢竟一個普通身份的百姓還不夠資格出現在給官家看的折子上。 朝廷對“水泥”也頗為感興趣,然而知道要制作出水泥,必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又猶豫了起來。 有的官員靈機一動:“若是將那水泥應用到河渠的修筑上,豈非能有效防止決堤?” 還有人認為:“這種法子應該上交給朝廷,不應該外傳。若是能用在城墻修筑上,還怕那契丹人攻墻不成?” 官家見這些人越扯越遠,只能開口把話題轉移回到范知州的折子上來:“今日應商討的是撥款給明州修筑海塘之事。” 朝廷官員們又分成兩派吵開了來: 反對的人道:“此法生產水泥,修筑海塘耗費太多,那是勞民傷財,不應推廣。” 支持的官吏則認為:“每年朝廷為了維護海塘,花費近千萬錢,這又如何不是一筆大開銷?若是修一處海塘,能保幾年百姓安居樂業,何樂而不為?” ____ 朝廷對于是否撥款給明州修筑海塘而爭吵的事情,宋玉延是不知道的,她后來在不斷地完善自己所知的制作水泥的工藝的情況下,又生產了一批硬度更好的水泥。 樓杲得知這事,又摸到了宋家來,道:“宋大郎你可不仗義,有這等賺錢的法子,怎么能不先考慮我呢?” 宋玉延等的就是他,她故作為難道:“這不是還未琢磨出更好的水泥來,不敢讓樓二哥失望不是?” 宋玉延敦厚老實的外表下,其實擁有一顆jian商的心,樓杲跟她認識這么多年,早就清楚了,知道她這是借用了官府之手,讓人看到水泥的作用,而增加了她談判的主動權。 他也沒生氣,而是笑罵道:“你這就跟我見外了!你出方子,我們樓家負責造與賣,四六分成,你四我六。” 宋玉延道:“這可不行,若是什么錢都是我們賺了,那別人肯定會不滿的。” 樓杲一聽,覺得也有幾分道理,他們合作辦的蠟園每年都在增值,他的種植園也剛有起色,別人對此眼饞得很!想過來分杯羹的也不是沒有人,若他依舊霸占了水泥的市場,那必然要被人針對的。 雖然樓家家大業大,但是他們都是靠做善事來累積聲望的,雖有聲望,可卻沒有權勢。加上他也清楚水泥這種材料用途說大不大,說不大卻很大,分分鐘會被官府給占據了,故而他若是能拉到許多人加入,那官府也不敢輕易下手。 他道:“若你信得過我,這事交給我去辦。” 宋玉延對他的人品還是信得過的,加上她也還有別的事要忙,便同意將此事交給他去辦了。 樓杲去找了磚場、石灰窯場、石膏煅燒窯場等行業的大商戶,跟他們談水泥生產的合作,比如他們能定量且便宜提供粘土、石灰、石膏的話,屆時生產出來的水泥獲利也分他們一些。 水泥的用途很廣,上至城墻、房屋修筑,下至陵墓、地窖等的工程,都可用到。尋常百姓或許買不起,可是那些富戶,誰不希望自己住的是用青磚綠瓦修建出來的房屋?權貴們也希望自己的陵墓修筑整齊牢固,才不會容易被盜墓之類的,擾了他們在底下的安寧? 所以水泥的買賣還是做得的。 這些大商戶早在唐浩根跟宋玉延要搗鼓水泥之初,就關注到了這事,后來官府對水泥的看重,也使得他們意識到了水泥的重要性。在樓杲來找他們之前,他們的內心也有些意動,而經過樓杲這么一游說,他們便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