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節(jié)閱讀_249
丹墀之上,禮官嗓音悠長,同禮樂聲融合成一種奇妙的旋律。 孟清和的頭暈得更厲害了。 或許是起得過早又吹了冷風,也或許是奉天殿中燃起的香料。 即使是不喜熏香的永樂帝,在朔望視朝,受群臣朝拜時,也必須按照規(guī)矩來。 味道太重熏鼻子? 忍著。 用手掩一下? 有損天子威嚴的事,萬萬不能做。 不知為何,今天奉天殿中的香料味道似比任何時候都重。 頭暈的不只孟清和一人,文臣武將,多多少少都有些不適。 只有幾個被許在殿中朝拜的番邦使臣不受影響,孟清和親眼看到其中一人不停深呼吸,好似在飲甘露,得仙氣一般。 用力掐了自己一下,果真是被熏昏頭了,如此嚴肅莊重的場合竟還七想八想。 幾番告誡自己要集中注意力,目光掃過朝鮮的使臣,還是會忍不住走神。 據說,這次朝貢,朝鮮國王竟送了三百名宦官,還鄭重寫在了表書之上。 從朱高燧口中聽到消息,孟清和當時就囧了。 這樣奇葩的禮物,還如此鄭重其事,也只有跨越大宇宙的思密達能夠做出來。 除了宦官,還有不少宮女。 不過據朱高燧所言,永樂帝一個沒收,全都退了回去。徐皇后沒太多表示,但第一家庭內部生活愈發(fā)和諧,天子走路時常帶風,早已落入眾人眼中。 群臣朝賀之后,宮中按例賜宴。朝臣在奉天殿沐浴天恩,有品級的命婦在坤寧宮受賞。 孟清和已給孟王氏請封,在他趕赴大寧之前,敕命應會送達。孟王氏被尊稱一聲太伯夫人,不過是早晚的事。 孟清和的出發(fā)日期定在二月中。沈瑄將先行一步,高陽郡王動身更早。開平衛(wèi)又傳來韃子叩邊的消息,但從衛(wèi)所官軍遞送的奏疏分析,這次侵擾邊塞的韃子身份有些特殊,其中竟混雜有翁牛特部的牧民。 沒有確鑿證據,也沒查驗過泰寧衛(wèi)的軍冊,開平衛(wèi)指揮不敢斷言這幾名牧民是自發(fā)行為還是受到了部落首領的指示。 前者倒還罷了,若是后者,問題絕對不小。 好在目前只牽扯到了泰寧衛(wèi),朵顏衛(wèi)和福余衛(wèi)沒有同韃靼聯合的跡象。但開平衛(wèi)指揮使司上下仍不敢掉以輕心,加強了衛(wèi)所警備力量,邊塞地堡也陸續(xù)增兵加固,同時密切關注草原動向,有任何風吹草動,游擊將軍率領的騎兵隊伍將主動出擊,給犯境的韃子一個教訓。 邊軍的上奏經通政使司送入宮中,永樂帝當即決定,高陽郡王提前出發(fā),趕在二月底前,領一萬步騎進駐開平。 朱高煦欣然領命,不欣然也不成,老爹面前,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必須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完成任務。 何況,留在南京未必是什么好事。 他好歹隨父皇屢次征戰(zhàn),親事也定了,眼瞅著要娶王妃,動不動就要被老爹拎起鞭子抽一頓,疼且不說,面子上也著實過不去。 有兄弟跟著挨打也一樣。 朱高煦想開了,近段時間,不只常到定遠侯家蹭飯,還經常到興寧伯家串門。 通過與孟清和接觸,朱高煦的視野同樣開闊了許多。他不會放棄同世子相爭,但卻不會一味的想要留在南京。 在父皇身邊固然有好處,領兵在外,又何嘗不會為自己積累資本? 朱高煦的改變令朱棣十分驚喜,屢次在朝堂上夸贊次子勇武果決,肖似于他。 武將聽了多是哈哈一笑,連聲道:昔日靖難,高陽郡王與三公子每每沖鋒在前,確有陛下幾分風采。 文臣的臉色卻變得凝重。世子雖入文華殿,每當朝會,鄰奉天殿聽證,又有詹事府輔佐,有了太子之實,終無太子之名。 圣旨未下,天子隨時都可以反悔。 天子對高陽郡王的喜愛不用多言,夸獎朱高燧的次數都比朱高熾多。 長此以往,太子究竟會是誰,當真不好說。 文臣們一邊頂著壓力,堅決反對皇帝重建錦衣衛(wèi)北鎮(zhèn)撫司,一邊私下里走動串聯,以解縉黃淮等人為首,議定于元月上表,請立皇太子。 “事不可成,也可試探,立嫡立長,天子若想棄長,我等也好應對。” 若朱高煦不是徐皇后所出,事情還不會如此麻煩。 難就難在,皇帝的三個兒子都是嫡子。世子占了長子的名頭,又是洪武帝求封,卻不討老爹喜歡。雖有文人支持,戰(zhàn)功卻遠遜兩個弟弟。 北平保衛(wèi)戰(zhàn)可圈可點,但解縉等人心中也十分清楚,這份功勞不能全算在朱高熾頭上。沒有徐皇后和道衍,北平是不是真能守住還是個未知數。 事已至此,滿朝文臣著實不愿繼朱棣之后,皇位上再坐一個好武的皇帝。 洪武朝和今上的苦頭還沒吃夠嗎? 建文帝治下,才能實現文官們期望的“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今上的三個兒子,只有朱高熾符合條件。而他是嫡長子,這為想擁戴一個“仁厚”之君的文官們增加了不少底氣。 皇宮大宴時,孟清和被張輔拉到身邊,同桌的有不少熟面孔,都是靖難中摸爬滾打出來的。撐過最艱難的四年,基本都是封爵加官。 燕王府典膳都能成為光祿寺少卿,戰(zhàn)場上,真刀真槍拼殺出來的,永樂帝更加不會虧待。 孟清和酒量一般,三杯下肚,準保上頭。 軍漢出身的伯爵都督不免搖頭,拍著孟清和的肩膀,“興寧伯酒量不成啊,得多練!” 孟清和呵呵笑兩聲,恍惚覺得這話似曾相識。 轉頭看到正被朱能徐增壽等人拉著拼酒的沈瑄,上頭的酒意頓時消散得一干二凈。 “興寧伯可是醉了?” 見孟清和小臉發(fā)白,張輔關心的問了一句。 孟清和搖頭,實情絕對不能說,只能順著張輔的詢問點頭,對,他的確是有些醉了,堅決不能再喝。 張輔表示理解,他的酒量也是千錘百煉才練出來的。 想想當年被酒辣得咳嗽,老爹哈哈笑著拍他巴掌,如今卻已天人永隔,心頭一陣陣的發(fā)苦,再烈的酒倒進嘴里都沒了滋味。 信安伯悶頭喝酒,興寧伯撐頭裝醉,同桌的武將干脆自顧自的拼起了酒。 能走到今天不容易,笨人也基本不會出現在這里。 張輔和孟清和情緒不對,勿擾。 這點眼色,軍漢們還有。 宴到中途,朱棣也多少有了醉意,武官文臣敬酒不敢放肆,朱權朱穗等藩王卻開始輪番上,尤其是周王,丟開酒杯,直接上酒碗,哥倆感情深,必須一口悶。 藩王們橫插一腳,讓事先計劃在宴席上先探探皇帝口風的文官們措手不及。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朱棣大碗喝酒,大口吃rou,將最得意的兒子叫到身邊,撫掌大笑。 看著站在父皇身邊的兩個弟弟和一同被召去的沈瑄,朱高熾臉上的笑容有些掛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