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節閱讀_240
滿朝文武都因皇帝的連串命令一頭霧水,苦思之下,終日不安。升了爵位的孟清和卻悠哉的去找道衍下棋聊天。 雖被皇帝下令還俗,道衍仍是一身的僧袍。 坐在孟清和對面,捻著佛珠,繼續之前未下完的一盤棋。 “徒兒兵行險招,可曾想過后果?” “想過。”孟清和執起一粒棋子,未多加思索便落在棋盤之上,攪亂了整盤棋局,“朝堂的水太深,按旁人的步調走,我定然沒有勝算,早晚會被淹死。” “所以?” “所以就不能按照規矩來。”孟清和指著攪亂整個棋局的一點,說道,“如此,我才有一條生路。” “當真想好了?” “想好了。”孟清和端正了姿態,道,“若他們不來惹我,大可相安無事,可偏偏來了,還囂張跋扈到令人生厭,那就不能怪我不守規矩了。” 引經據典嘴上爭鋒不過是開胃菜,敲悶棍下黑手,讓惹到他的晚上都睡不踏實,才算真正達到目的。 “世子同高陽郡王之事,可同你有關?” “這個真沒有。”孟清和連忙擺手,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占點小便宜還成,可令朱高煦戍邊,朱高熾入文華殿,和他絕對沒有一點關系,是永樂帝的的手筆。 他不過是諫言,利用趙緯這條線順藤摸瓜,在文官的關系網上打開個缺口。 京中傳出興寧伯同定遠侯關系不一般的流言之后,楊鐸紀綱就開始行動,最后查到了看守陵園的廣澤王和懷恩王身上,孟清和也沒想到。 他們被關在陵園里,是如何得到的消息,又是同誰聯系? 意識到這其中的水比他想象中的更深,孟清和果斷后撤,這種時候最不需要的就是好奇心。楊鐸紀綱最后查出了什么,孟清和不知道,也不打算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跟著沈瑄一起“自污”,給了永樂帝拔刺的借口和機會,就足夠了。 看在這件事上,以后再有人找他和沈瑄的麻煩,皇帝也會照顧一二。 而且…… 孟清和又捻起一粒棋子,有了京中的流言,打算同定遠侯府結親的人家也越來越少。 別有用心的不論,真心想挑女婿的大多打了退堂鼓。 最近這段時間,到徐皇后跟前打聽的人已經無限趨近于零。順帶出名一把的孟清和也被無數人家從女婿的名單上劃掉。 這樣的女婿,真心不能要。 永樂帝得知情況,坐在皇后宮中,滿心的愧疚和感嘆,孟清和的免死鐵券就是這么來的。 對某人來說,倒也算是意外之喜。 同道衍下完整盤棋,孟清和還是輸了。 可他的心情卻相當不錯。 走出寺廟,一路哼著小曲,見到等在山門外的沈瑄,臉上的笑容變得愈發燦爛。 有了鐵券,美人還會遠嗎? 第一百零九章 過不好的年 進入十二月,南京城里飄起了雪花。 雪中夾雜著雨水,偶爾還有指甲蓋大小的冰雹。 天氣無常,地面變得泥濘,官員出入都要乘轎騎馬,雨帽雨靴成為了常備。 自從有了興寧伯的驚天一參,在京官員無不每日三省吾身。 重點在身上的官服有沒有問題,衣領顏色犯不犯忌諱,靴子高度違不違制。 凡四品以下官員還要折騰一下自家的房梁和大門。門環不對的通通換掉,多出來的角門側門必須封上。門檻務必仔細測量高度,超過半寸馬上砍斷。屋脊房梁上的繪飾嚴格檢查,只要有丁點不對,立刻有家人提著漆桶爬高作業。 往年這個時候,匠戶們多無事可做,閑在家中。臨近新年,誰家會破土動工敲敲打打? 今年則不同,京城里的匠戶,尤其是木匠和石匠,忙得是腳打后腦勺。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的房梁繪飾違制,重繪; 應天府治中的大門開的不對,重修; 大理寺右寺丞的房檐超品,敲掉; 詹事府府丞在自家院子里發現了涼亭,這還得了,必須拆掉! 六部司務和員外郎無一例外,家中都或多或少的發現問題,排好了隊等著工匠上門。 太常寺,鴻臚寺也沒閑著,連行人司和太醫院都湊起了熱鬧。 匠戶們背著工具整日在官員府宅進出,動不動還要加各夜班,若非每次都有油水可撈,怕是要集體罷工。 饒是如此,匠戶們湊到一起也不免抱怨,朝廷里的官老爺可真能折騰,快過年了也不消停。 官員們也在抱怨,若不是興寧伯在朝堂上參倒了個位數以上的言官,大家需要這樣嗎? 在興寧伯面前倒下的諸多言官,不是北方戍邊就是西南支教,最好的下場也是被貶到縣衙里當個典史,基本再無出頭之日。前禮部給事中趙緯最倒霉,剛出京就被下了黑手,不出兩日一命嗚呼,兇手至今沒有找到。 每每想到趙緯的下場,昔日同僚們不寒而栗,覺都睡不踏實。 自此,打卡下班之后,再自詡風流的才子也沒心思流連風化場所,全都回家捧起《御制大誥》,抱起太祖成法鉆研苦讀,勁頭絲毫不遜于當年寒窗備考,同天下學子共擠獨木橋。 科考落榜還能再來一次。被興寧伯參一本,挑出毛病,仕途卻會到此為止。 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這么多年,因為官服尺寸不對被下崗,冤不冤? 在苦讀的同時,許多官員不由得開始反省自己。 為何而讀書? 為何而做官? 金錢權勢,如花美眷? 修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誠然,每個人都不能免俗。 但在最初,坐在儒學中,聽儒師講授論語經義,人倫綱常,自己所思所想的,最想做的,到底是什么? 記憶已經久遠,仿佛被塵沙埋沒。 有人撥開塵土,找回了本心。有人仍是渾渾噩噩,始終想不明白。 這也同時意味著他們將作出不同的選擇。 從此,兩者將分別走上不同的道路,且越行越遠。 不過,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此時都忙著自省己身,沒空找孟清和的麻煩。便是同孟十二郎結下梁子的解縉,也在楊榮和楊士奇的勸說下暫時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