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節(jié)閱讀_193
書迷正在閱讀:渣男系統(tǒng)[快穿]、來啊互相傷害![重生]、總有皇帝在找我、公子孫默、重生之養(yǎng)歪了怎么破、今天也在拯救全人類[重生]、我要溫柔[快穿]、替婚、花式攻略對手[系統(tǒng)]、不可抗力
皇帝猶如一頭困獸,文武百官繼續(xù)裝鵪鶉,只有言官還精力十足的蹦跶,北平戰(zhàn)敗的消息傳來,馬上一蹦三尺高,立諫撤去平安都督一職,解除他手中的軍權,將他拿回京城查辦。刑科給事中言之鑿鑿,平安幾番作戰(zhàn)不利,有投燕之嫌,必須查辦! 拿下平安,誰能代替他指揮軍隊? 這是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的事,與他何干?他是言官,諷諫皇帝,糾察百官,只需做好本職工作即可。 武將們氣得眼睛發(fā)紅,希望皇帝能辦了這個挑事的禍頭,哪怕斥責幾句也好。可建文帝再次讓他們失望了,他沒把平安拿下,卻也沒斥責挑事的言官,只是無力的揮了揮手,宣布退朝。 六科給事中和御史們嘲諷的看著朝堂上的武將,蔑視著這群只會喊打喊殺的莽夫,昂首挺胸的走出奉天殿,活似一只只驕傲的斗雞。 武官們咬牙切齒,殿外執(zhí)勤的大漢將軍也是繃緊了臉頰。 為這樣的皇帝賣命,當真值得嗎? 回到乾清宮,一身疲憊的建文帝令人召來方孝孺,不為問計,只為找人說說話。這個書呆子已經(jīng)坑了他一次,朱允炆不想再被坑第二次。 不想方孝孺卻固執(zhí)得很,堅決要為皇帝分憂,不顧建文帝的阻止和殿中宦官哀怨的目光,慷慨言道:“臣有一計,可令燕逆無暇南顧,父子相疑!” 此言一出,捂臉的建文帝慢慢轉頭,看著信心十足的方大學士,心中慢慢浮起一絲期待,要不要再信這個書呆子一次? 殊不知,方大學士的計策的確帶來了勝利的希望,卻不屬于建文帝,而是燕王。 第九十三章 坑死人不償命 短暫的皇帝生涯中,朱允炆犯下過無數(shù)的錯誤,寵信豎儒,向書呆子問計,無疑能排入前三位。 被坑一次,可以說是情商不高。 被坑了一次又一次,那就是智商有問題。 建文帝的智商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不然洪武帝也不會選他做繼承人。無奈頭型特殊,腦袋上有坑,沒問題也成了有問題。 方孝孺是學問大家,是條硬漢,更是一顆紅心向皇帝的忠臣。 可惜,他的能力全都用在了讀書上,完全套用書上的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還是解決造反的問題,注定會撞個頭破血流。不過,有仁慈的皇帝擋在面前,要撞,也是他先上。 何謂好心辦壞事,坑人于無形?方大學士將為世人呈現(xiàn)其中真髓。 燕王以武力逼迫,建文帝尚能堅挺。 方大學士親自挖坑,朱允炆徹底栽倒。 方孝孺不通實務,卻辯才一流。 建文帝為方孝孺的口才折服,再次采納了他的意見,決定對燕王父子實行離間之策。 周王被抓,就因兒子告發(fā)。 建文帝知道燕王不是周王,朱高熾三兄弟也不是為了爵位敢舉報老爹的朱有爋,可總要試試看。燕王多疑,只要對朱高熾產(chǎn)生懷疑,目的就已經(jīng)達到。 父子相疑,兄弟相爭。 或許不用建文帝動手,燕王的軍隊就會從內(nèi)部瓦解。 乾清宮內(nèi),方孝孺侃侃而談,以一個學者的角度,用最嚴謹?shù)膽B(tài)度,向建文帝列舉了離間之計的種種好處。 “兵家貴間。臣以為,陛下可遣書于世子,令歸朝廷,不究其責,并許以王位。時令人密報燕王,王必北歸。天軍可趁機奪回糧道,從容布置。再號令天下勤王之兵,大舉北伐,事成矣。” 建文帝聽得很認真,不時點頭,偶爾還會拍一下桌案,稱贊一聲“先生大才!” 方孝孺表示,燕王不忠,乃大jian之人!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他必定竭盡忠智,肝腦涂地。 當真是忠臣啊! 建文帝被徹底感動了,執(zhí)手淚眼,君臣相得。 情形似曾相識? 燕王起兵造反時,齊泰為兵部尚書,黃子澄為翰林,君臣三人沒少如此“相得”。 現(xiàn)如今,齊泰黃子澄外出募兵,方孝孺繼續(xù)兩人未盡的事業(yè),在朱允炆的職業(yè)道路上揮汗如雨,不斷挖坑。 建文帝摔得鼻青臉腫,爬起來,仍要贊一聲“先生大才”,然后流著眼淚繼續(xù)摔。 當真是命苦。 計策已定,方孝孺親自動手執(zhí)行。 北平是燕王的老巢,朝廷埋下的釘子基本都被清理干凈,方孝孺卻不然。身為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方大學士的崇拜者一抓一大把,或許他們對朝廷會有這樣那樣的非議,在建文帝身上也能挑出各種毛病,對方孝孺卻從未說出個不字。 方大學士想了解燕王父子的關系? 沒問題!資料整理好馬上送到。 方大學士想對燕王父子用間? 更沒問題!一切為了正義! 曾因公務進出燕王府的翰林編修林嘉猷,對燕王父子的關系十分清楚,對朱高熾和朱高煦朱高燧之間的爭鋒也了解一二。方孝孺向皇帝提出用計離間燕王父子,林編修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書生也懂得柿子要用軟的捏,下手要盡快。 為確保計劃萬無一失,方孝孺撇開成見,建議皇帝啟用錦衣衛(wèi)和宦官。 洪武年間的錦衣衛(wèi)號稱無孔不入,辦事能力一流,大臣晚上多吃幾塊rou,洪武帝都一清二楚。即使荒廢了幾年,架子還在,應該能挑出可用之人。 宦官中一直流傳燕王仁愛之名,連方孝孺都有耳聞,不知道的,或許只有身居皇宮,被宦官和宮人包圍的朱允炆。如果派宦官報信,老謀深算的燕王應該也會中計。 “派遣錦衣衛(wèi)入燕貽世子,令宦官至燕王處報信,此計可成。” 重新啟用錦衣衛(wèi)? 建文帝臉上浮現(xiàn)出幾許遲疑之色。 暗地里他一直在用錦衣衛(wèi),同燕王有牽連的勛貴和武將家中都有錦衣衛(wèi)的耳目。可大部分朝臣,尤其是文官們一直被蒙在鼓里。依方孝孺計劃行事,無論事成與否,錦衣衛(wèi)都會被擺到臺面上,這同朱允炆一貫的形象完全不符。 宦官更讓建文帝皺眉。 太祖高皇帝親自立下石碑,宦官敢干預政事,發(fā)現(xiàn)就砍頭。剝皮充草是官員的待遇,宦官無權享受。 “愛卿,一定要用錦衣衛(wèi)和宦官嗎?朕……”建文帝很是猶豫,“或許可從勛貴中擇選一二?” “陛下,此計非錦衣衛(wèi)同宦官不成。” “果真不成?” “果真不成。” “……好吧。” 建文帝又一次被方孝孺說服了。當即命方孝孺起草詔書,召錦衣衛(wèi)千戶張安覲見。至于為燕王送信的宦官,建文帝選定了王景弘。 在皇帝看來,一直隨侍在他身邊的王太監(jiān),忠心應該沒有問題。 旨意一出,連王景弘都不敢相信。 方孝孺挖了坑,建文帝仍覺得深度不夠,自己又挖了兩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