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節閱讀_142
打下德州,便可截斷朝廷大軍的退路,順便接受囤積在德州的軍用物資,人員糧食都有了。再下濟南,占據河北同南京之間的水路要沖,正式向朝廷展示一下燕軍的肌rou。 朱允炆這黃口小兒不是很得意嗎?派幾十萬大軍到他的地盤上喊打喊殺,耍足了威風。來而不往非禮也,不往朱允炆的地盤上射幾箭,轟幾炮,他就不是朱棣! 眾將高舉雙臂,王爺威武! 燕王咳嗽了一聲,做了最后總結,“孤奉太祖高皇帝遺訓,必掃除朝中jian佞,清君側,滌清宇內!” 一句話,徹底暴露出了朱棣的野心。 他要進南京,登九五!至于朱允炆那黃口小兒,哪里涼快哪里歇著去吧! 眾將再次激—情爆發,王爺英明,王爺威武,王爺千歲! 張玉不喊著進保定了,他要直接去白溝河,上最前線! 據聞李景隆計劃在白溝河決戰,在此以逸待勞,布下伏兵,不比守城更好?連張玉這樣的人都開始“爭功”,性子急躁些的更不會落下。 朱能嗓門最大,也嚷嚷著要去白溝河。 徐忠人在真定,陳文吳達兩名副將不敢和張玉朱能這樣的老資格硬搶,退后一步,充作背景。 房寬雖將后軍,到底是燕王靖難起兵之后才投到麾下,有心爭兩句,被朱能的大嗓門一吼頓時滅火,只能眼巴巴的瞅著。 其他如陳亨,陳暉,滕聚等自然更沒力量同張玉和朱能爭搶。 場面看似熱鬧,爭奪激烈,實際上,真正要較出長短的只有張玉和朱能兩人。旁人都是敲個邊鼓,應和幾句,順便向燕王表表忠心,目的就已達到。 張玉朱能爭執不下,燕王穩如泰山。 道衍和尚坐在一側,同樣不被菜市場一般的吵嚷聲影響。大和尚慈眉善目,視線從眾人身上掠過,盯準了目標,微微一笑。 孟清和打了個機靈,頭也不抬,下意識往沈瑄身后藏了一下。 藏好,又覺得不妥。 幸好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張玉和朱能身上,沒人注意到這個角落。 沈瑄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孟清和咧嘴苦笑,他能和沈瑄說,自己被某個六根不凈的大和尚盯上了,死活要把他拉進不良門派? 雖然道衍和尚在永樂朝得了善終,卻不代表他身邊的人也能平安無事。鄭和是例外,本身就是永樂帝重用的宦官,否則不會輪到他領船隊下西洋。 誰能保證自己也有鄭和的運氣? 永樂登基之后,道衍為何要住在廟里,死活不蓄發不還俗? 真是因為他心中有佛? 孟清和不信。 如果道衍有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信念,壓根不會花費十年多的時間鼓動燕王造反。八成也是為了躲避帝王的猜忌,為了避禍。 想想看,一個和尚,沒有家室,沒有子女,連族人都和他斷絕關系,白天上朝晚上睡在和尚廟,日常娛樂除了為皇帝出謀劃策就是念經,這樣的人有什么可猜忌的? 永樂帝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這和尚為造反事業奮斗終身,再去鼓動其他人造自己的反。 這個可能性極小,朱棣不是朱允炆,道衍的年紀也擺在那里,六七十歲的老和尚,哪里還有那個精力? 所以,道衍安全了,身為宦官的鄭和也性命無憂。 孟清和卻不是他們中的任何一個。 他喜歡男人,注定會斷子絕孫。可他還有家人,有族人,他還要奉養母親,為兩個侄女備下十里紅妝。他要顧忌的事情太多,學習道衍一樣“清心寡欲”去住和尚廟?根本不可能。 所以,這個師,他堅決不拜!大和尚的不良門派,他堅決不入! 他還有大好的人生,還有美人相伴,去他的和尚廟! 孟清和低頭,假裝自己是根柱子,是塊毫無特色的布景板。心中默念,別看他,現場這么多的良才,相比之下,他就是一片塵埃。 道衍收回目光,笑意更深。意志堅定,很好。良才美玉,總是要花費些時間才能雕琢而成的。 如果知道道衍此刻的想法,孟十二郎怕是會淚流滿面,再找塊板磚拍死自己。 裝什么低調?! 沈瑄側身,在眾人看不見的角度握了一下孟清和的手。 孟清和瞪大了眼睛,視線落到沈瑄的背上,目光灼灼,幾乎要在沈指揮的背上看出朵花來。 是安慰他?絕對是! 沈瑄沒有回頭,蹙了一下眉,怎么覺得突然有點熱? 場合不對,孟清和不敢太過分,很快收回了目光。左手按住右手,似乎還能感受到剛剛覆在手背上的溫熱。 張玉和朱能也終于爭出了高下,燕王令張玉為前鋒,領兵往駐白溝河,以待朝廷大軍。朱能雖不甘心,到底性格豪爽,前鋒爭不到沒關系,只要有仗打就行。 前鋒爭奪戰告一段落,燕王于有條不紊的下達作戰計劃,眾將一一領命。此戰勝負至關重要,無論私下里有何種心思,現在必須擰成一股繩。要爭個長短,必須等到戰役結束,燕軍勝利再說。 身為副將,沈瑄率領的燕山后衛將隨張玉開拔。另一副將鄭亨稍慢一步,先往真定匯合徐忠的前軍,配合張玉的前鋒部隊在白溝河張開口袋,等待朝廷軍隊踏進陷阱。 孟清和被分派的作戰任務是為大軍押運糧草,據悉是沈指揮親自下令。 “運糧就運糧,也沒什么不好。” 仔細想想,這也是沈瑄在照顧他。從北平到白溝河,一路都是燕王的地盤,除非朝廷軍隊會飛,否則,運送糧草的隊伍基本不會遇上任何危險。 兩名提調官都是孟清和的熟人,當初在王府,大家還曾一起擼胳膊挽袖子,為幾個數字幾擔糧食爭執不下。孟十二郎以跨時代的智慧徹底震撼了眾人一把,后遺癥就是,一旦燕山后衛的提調官遇上任何與數字有關的問題,都會拿著本子來找孟僉事。 能者多勞,在孟僉事這里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燕軍秣馬厲兵,整軍出發。 德州的李景隆同樣沒閑著,在六十萬大軍到齊后,開了一場誓師大會,痛陳燕王的種種不法,對朝廷的種種不忠,配合他正氣十足的相貌,成功激發了南軍的士氣。 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杰,都督平安和瞿能分率各軍嚴陣以待。徐輝祖卻遲遲沒有露面。李景隆曾為此向朝廷遞送奏疏,預定日期內未到,是違抗軍令,必須嚴懲! 一旦事涉政治問題,李景隆就會變得很聰明。 奏疏只問軍令,絲毫沒有提及徐輝祖和朱棣的親戚關系。徐輝祖是朱棣的大舅子不假,可李景隆也是朱棣的表親。說徐輝祖因私廢公,李景隆在北平城下和鄭村壩連吃敗績又該怎么說? 朝中言官最擅長的就是捕風捉影,無事也能掰出三分理。李景隆沒有忘記自己是如何聯合黃子澄把耿炳文給掀翻的,他可不想步耿炳文的后塵。建文帝處置徐輝祖也好,不處置也罷,反正奏疏一遞,責任就不在他身上了。 南京的回復來得很快,并且是建文帝手書。 “魏國公另有安排。” 另有安排? 李景隆想不透,大軍開拔在即,也沒心思召來部將商討,干脆將手書的內容照本宣科,一旦有人問及魏國公,回答就一句“另有安排”。 再問,李景隆眼睛一瞪,刺探軍機?拉出去打軍棍! 幾次之后,倒是重塑了李景隆瀕臨破產的主帥威嚴,軍令一下,再無將領拖沓慢待。 整個三月,燕軍和朝廷大軍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最后準備。 擦亮鎧甲,磨利刀劍,備好長槍,士兵每日cao練,戰馬被精心照料。火器營做著最后的檢查,火藥和鐵球分別裝上戰車,等待主帥下令的那一刻。 燕王可以從情報中得知李景隆預設的戰場,李景隆同樣明白自己的計劃瞞不過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