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節閱讀_67
楊士奇沒有直接上疏,而是在文史館的考試中,于文章中針砭時弊,獲得吏部尚書的賞識,認為只讓楊士奇編經太屈才,點其為第一名之后,立刻奏請皇帝給楊士奇升了官。可無論張尚書還是建文帝,欣賞的都是楊士奇的文筆,對文章內容卻不是那么重視。 如果建文帝能開一下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或許永樂帝不會在建文四年就奪取了南京城。 此時,燕王正在醞釀造反,建文帝正大刀闊斧的削藩,叔叔和侄子都打著自己的算盤。于滿朝文武來說,怎么站隊,該支持誰,將決定一家乃至全族的命運,不得不走一步看兩步,謹慎從事。 徐輝祖考慮得很長遠,設想過多種結果,徐增壽多是從親情和己身考慮,這也注定了兄弟二人未來命運。 徐增壽興沖沖的帶著外甥回到國公府,卻在大門前被攔住了,一瓢冷水直接潑在了頭上。 徐輝祖下令,外甥進府可以,護衛免談。 “大哥真這么說?” 聽到徐輝祖不許護衛進府,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臉色也是相當不好看。 “我去同大哥說!” 徐增壽火氣沖頭,之前明明說好的,大哥這又是怎么了? 意外的,朱高煦拉住了他。 “魏國公此舉孤能夠體諒,舅舅不必氣惱。”一個魏國公,一個舅舅,嘴上說能夠體諒,話中卻暴露了朱高煦真正的心情。 “可……”徐增壽還是氣得想殺人,這算什么?外甥好歹是個郡王,帶上些護衛又怎么了?魏國公府還養不起不成? “舅舅,我兄弟進京是為拜祭太祖皇帝,臨行前父王曾叮囑,到京后一切聽從舅舅安排。魏國公遣護衛回王府,必有其考慮,孤照做便是。” 說著,朱高煦回身,召來孟清和,吩咐他帶人回京城燕王府,“回稟世子,孤與三弟在舅舅這里一切妥當,請世子不必擔心。” “卑下遵命!”孟清和應諾之后,接著說道:“郡王同公子的習慣,怕是國公府的下人并不十分清楚。卑下斗膽,待回稟世子,遣隨行宦官火者數人過府,可否?” “可。”不等朱高煦點頭,徐增壽先一口答應下來。 護衛不讓進,伺候的宦官也攔在門外?未免太不近人情。說句不好聽的,是打算將朱高煦朱高燧同世子隔絕,軟禁不成? 目送朱高煦兄弟隨徐增壽進府,孟清和仰頭看向魏國公府門楣上懸著的“大功坊”匾額,面容平靜。 金漆獸環大門在面前合攏,孟十二郎勾了勾嘴角,他能猜到徐輝祖此舉的用意,不外是避免朱高煦兄弟對外傳遞消息,也是給皇帝擺出個忠臣的姿態。后世赫赫有名的南京瞻園,不過是徐府的花園,開國功臣,一門兩公,在靖難中站錯了隊,仍屹立不搖,徐輝祖,果真是了得。 “百戶,可是回王府?” “回去。”孟清和扣住腰間長刀,對隨行的鴻臚寺左寺丞說道:“還要勞煩寺丞一次。” 鴻臚寺左寺丞不過從六品,孟清和身為百戶,正六品,本不必如此。但文官和武官的品級卻不能這么比,不見七品的言官能指著一品都督的鼻子罵? 這就是大明官場,尤其現下情況特殊,還是客氣點好。 見派去的護衛都被攆了回來,朱高熾有些吃驚,打發走了鴻臚寺寺丞,從孟清和口中聽到了詳細經過,嘆息一聲,“魏國公也是為難,罷了,王安。” “奴婢在。” “你帶上幾個可靠的去魏國公府。在京期間,你就跟在二弟三弟身邊伺候。” “奴婢遵命。” 王安躬身退了出去,世子發話,不愿意也不成。高陽郡王和三公子都不是好伺候的,得找兩個耐揍又機靈的,必須從帶來的人里挑。京城王府里的這些個,不說世子,他也是一個都信不過。 王安離開后,朱高煦派人去請沈瑄,決口不提一同負責王府安全保衛工作的倪諒。 沈瑄到后,房門關上,朱高熾對兩人道:“來時,父王曾對孤兄弟三人言,此行兇險,在京中務必謹言慎行。一路行來,孤可信任者,除了兄弟,便只有汝等二人。” 聽到這番話,即便是孟清和,也不免心頭發熱。 高智商,高情商,為人謙和,樂于禮賢下士,無論大事小事絕不糊涂,除了外在條件差了些,幾乎無可挑剔。 要是換個人,高陽郡王的掀翻太子之路,或許不會走得那么困難。 成功的可能,至少提高五個百分點。 朱高熾同沈瑄說話時,孟清和一直保持沉默。 直到兩位大佬就加強王府守衛,與府外傳遞消息,揪出府內細作諸事交換若干意見,做出妥善安排,才輪到他開口。 “孟百戶可有想法?” “回世子,卑下唯有一點提議,可供世子參考。” “孟百戶盡管道來。” “是關于太祖—皇帝祭日……” 房門外,一名端著茶水的宮人從回廊處走來,距離房門還有幾米,被護衛攔了下來。 宮人作勢爭辯了兩句,到底沒能靠近廂房。 待她轉身離開,周榮立刻遣人跟上那名宮人,“小心點,看看是誰安排的。“ “是。” 一名不起眼的火者跟了上去,房門恰好在這時打開,沈瑄邁步走了出來,周榮上前低聲道:“有個宮人可疑,,標下已派人盯著。安排在倪千戶身邊的人回報,不見異常。” “繼續盯著。” “是。” 周榮領命,沈瑄回首望了一下室內,又道:“稍后孟百戶出來,讓他去見我。” “若孟百戶問起?” “換藥。” “是。”周榮應諾,隨即一愣,換藥? 孟清和受傷的事他知道,還在奇怪他哪來的傷藥,竟然是千戶給的?既然千戶好心,把傷藥給孟百戶不是更好,何必讓人再多跑一趟? 周百戶晃晃腦袋,想不明白。 朱高熾兄弟三人抵達京城翌日,皇宮中的建文帝派人前來慰問。 來人的身份有些特殊,一個是翰林學士黃子澄,另一個是曹國公李景隆。 兩人被迎進燕王府正殿,數名宮人送上茶水,倪千戶恰好在正殿守衛,看到兩人,規矩行禮,不見任何破綻。 不久,朱高熾被兩名宦官從殿后扶出,看到他的樣子,黃子澄和李景隆都是一愣。 一身道服,滿臉倦容,坐下之后,還聽到了咕嚕嚕的一陣腹鳴。 饒是李景隆,此時也不知該說些什么才好。 黃子澄更是無語。 燕王世子不是好讀書嗎?沒聽說他喜好修道啊? 難道是情報工作出了問題? 朱高熾很快為兩人解惑:“不瞞兩位,孤已決定太祖祭日前后,修身茹素,每日誦經,另抄經書奉于太祖靈前,盡子孫之孝。” “世子大孝!” 不論立場,身為讀書人的黃子澄,對朱高熾此舉頗為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