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記事_分節(jié)閱讀_51
“好好好,我知道了,一定會小心的,你放心。為了你我也會好好的。”秦嘉澤對戀人的關(guān)心,很是受用,連連應(yīng)是。 兩人就這樣一起聊起海平的風俗地貌,秦嘉澤言談之中也將知道的一點點海上貿(mào)易的歷史軌跡,一點點透露出來。絕對不能像明代鄭和下西洋一樣,只顧宣揚國威,倒貼銀子給海外國家。海洋貿(mào)易那就是圈地圈錢,雖然不至于像歐洲人一樣滿手血腥,但也犯不上給人家送錢。錢嗎?當然是自家賺才好! 英鈺最近十分忙碌,能抽出一個多時辰來已經(jīng)很不容易。小坐一會兒又匆匆的走了。 秦嘉澤送走英鈺把自己關(guān)進了書房,不努力怎能配得上戀人呢?已經(jīng)收錄兩千多字的字典還得繼續(xù)改進,至于小說話本以后再說吧。 學校既然要辦就要辦好,場地人員都得準備充分。最重要的是不受人掣肘,現(xiàn)代的教育觀念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可以接受別人的指點,但是指手畫腳就免了。 秦嘉澤掏空了錢兜,在海平城和水師大營之間建了一所學校,自己畫的設(shè)計圖,仿照現(xiàn)代學校的建筑布局建造。從定陽到海平城,四處搜羅人才,很是受了不少奚落。秦嘉澤招人不拘一格,不要求全都有功名在身,只要有一技之長便可。 師長、朋友都不看好秦嘉澤的作為。還好阿爸和舅公、英鈺一直十分支持,尤其是金錢上沈舅公尤其大方。最可貴的是舅公介紹了一位洋人老師,金發(fā)碧眼秦嘉澤不稀罕,稀罕的是這人懂數(shù)學啊。秦嘉澤基本的數(shù)□□算不成問題,再深了可就不行了。 想當年語數(shù)外、史地政、理化生,九門橫立,讓多少學生咬牙啟齒卻無可奈何。數(shù)學絕對不能少,甚至秦嘉澤還可以順便延展一下會計知識,當年秦嘉澤可是有證的人(會計證)。 海平城的春風吹綠海岸的時候,秦嘉澤的學校的第一批學生也終于正式入學了。因為這批“問題兒童”,保險起見秦嘉澤沒有再招收平民學生。倒是不少兵士托了秦嘉然小魔王的關(guān)系,把自家的孩子送了進來。 不管他們出于什么目的這么做,秦嘉澤也沒矯情到要面子不收,只不過全都推遲到秋天入學。以防萬一秦嘉澤先熟悉了學校里的問題學生,摸清了大概性情才敢讓正常人家的孩子入學。 學校辦了起來,秦嘉澤就得對著六十七個孩子負責。這些孩子可沒人給交學費,秦嘉澤也沒興趣做圣人,雖說當初官府送這些孩子來的時候,給了一筆安家費。 但這六十多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生活都在這里。再加上筆墨紙硯書本的花費,每人每年也得十幾兩銀子吧。其中花費的心力就不用說了,秦嘉澤還要負擔先生們的工資,想想就是一個大坑啊! 秦嘉澤算來算去,這絕對的虧本買賣。索性秦嘉澤效仿現(xiàn)代先上學后交費的辦法。七年之內(nèi)秦嘉澤負責這些孩子們在學校的基本生活,包括學習花費在內(nèi)。七年內(nèi)這些孩子,只要學完規(guī)定的課程,就可以從這里畢業(yè)。 之后不管是繼續(xù)去別的科舉,還是找活計謀生。必須在五年到十年之內(nèi),償還學校五十兩學費,當然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變動,你畢業(yè)越早,自然花費就越少。 可不是秦嘉澤黑心啊,實在是古代書本的價格就是一大花費,一個正常家庭的學生讀書,束脩錢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是買書和紙張的錢,一本薄薄的《蒙學》就要三百多文。 秦嘉澤不苛待這些孩子,飯菜都每天至少可以吃到一頓葷菜,外帶一年四季每人每個季節(jié)三套衣服。為了儉省順帶教孩子們種地,秦嘉澤專門在學校旁邊買了一百多畝田地,請了老農(nóng)打理,自給自足外帶教學。 秦嘉澤和平常的書院不同,尋常書私塾只是教孩子們讀書識字,考功名。當然像玉山書院這樣的地方,自然會教授君子六藝這些東西,就相當于大學的選修課程一樣。 秦嘉澤辦學校是為了教導這些孩子一技之長,離開學校之后能掙錢吃飯。當然不能教讀書識字。算術(shù)、番語、種田、繪畫、木工、民俗地理等等都會捎帶一些。甚至秦嘉澤還定時請軍營的老兵來教幾手功夫。 秦嘉澤還四處搜刮藏書,建了一個小小的圖書館,按照大學圖書館的章程來辦。兵雖說不算珍貴,但入門絕對夠了。再想學的多一些,秦嘉澤也沒辦法了。 在古代手藝活、兵法都是家族之內(nèi)或者師徒,口耳相傳,兵書更是傳家寶的東西。秦嘉澤也只能搜羅一些淺顯的東西,能學多少就看各人天分了。 種種花費投入加起來,秦嘉澤都想哭了。若不是秦嘉澤搭著戀人的東風在海貿(mào)上投資,根本負擔不起前期的投入。不管如何看著自己一點一點摸索著建立起來的學校,秦嘉澤成就感油然而生。 忙碌了兩年學校運轉(zhuǎn)終于進入正軌,秦嘉澤也終于松口氣,把全部的精神投入到字典的編寫、校正之種。這兩年秦嘉澤也不是什么都沒準備,跟著金發(fā)碧眼的外邦友人學習番語。順帶接觸不少番邦書籍,秦嘉澤終于為自己的拼音和阿拉伯數(shù)字,找了一個合理的出現(xiàn)時機。 秦嘉澤從學校繁忙的工作中脫身出來,全身心投入到字典的編錄。兩年,秦嘉澤和英鈺的感情越來越深,近來很有些平淡長久的味道。秦嘉澤也向父親和阿爸、舅公正式告知了兩人的關(guān)系。大白話就是見家長了,秦家眾人對兩人的關(guān)系自然樂見其成。 秦嘉澤也不遺余力的討好未來小舅子,著實受了不少“考驗”。不過最終結(jié)果還是不錯的,小舅子總算不再橫挑鼻子豎挑眼,可以和睦相處了。 但是最高決定人員,皇帝陛下秦嘉澤卻不知怎么搞定。英鈺雖然說不必擔心,但是那怎么可能。因而秦嘉澤全力以赴的想把字典編寫出來。 古代讀書人出人頭地的方法,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進士及第為官做宰。這條路秦嘉澤暫時不打算走,那么唯有教書育人著說立說這條路了。這兩條路那一條路都不好走,不過秦嘉澤有外掛加成啊! 秦嘉澤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地位缺乏深刻的認識。直到辦學的時候一路綠燈通過,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官二代的身份不是白叫的,買賬的人可不少。 自己勛貴的身份和舉人的功名,一般人看來還是挺夠看的。隨著阿拉伯數(shù)字和拼音的傳開,尤其是是阿拉伯數(shù)字和新式運算法的傳播使用。在秦嘉澤不知道的時候他已經(jīng)出名了。秦嘉澤儼然已經(jīng)成了官二代里的有為人士,成了別家父母嘴里“別人家的孩子”。 又是一年。八月,嘉然、嘉欣兩兄弟,一個第一次進了考場,一個真正上了戰(zhàn)場歷練的時候。秦嘉澤萬般擔心、心驚rou跳的同時,終于在沈舅公和父親、還有幾位先生的幫助下,完成了常用字典的最后編纂。收錄三千二百三十一個常用字,斷斷續(xù)續(xù)花了十年時間,秦嘉澤終于完成了。 秦嘉澤在阿拉伯數(shù)字傳開的時候,拒絕了以自己命名。輪到字典的時候,依然堅持就叫學生常用字典。這在外人看來有點傻,但是秦嘉澤卻覺得自己終于把前世種種,以一種方式記錄下來。哪怕旁人無從知曉,他但求心安。 這本字典的完成,秦嘉澤真正的出名或者說“火了”。雖然算不上立說立派,但這著書是做到了。在大江南北的文人關(guān)注好奇的時候,秦嘉澤卻已經(jīng)投入了另一場艱苦的戰(zhàn)斗。 “不是進士,非文人。”秦朝文人之間流傳的這句話,雖然算不得正確,但絕對代表了多數(shù)世人眼中的看法。秦嘉澤路已經(jīng)走了一半,就算為了配得上英鈺,他也得把剩下這一半走完。 第52章 諾言 二月的天氣雖然不必裹得厚厚地,但還是涼的厲害,越往北走越冷,人們的棉衣還穿在身上。 二十三歲的秦嘉澤和二十五歲的英鈺,成了海平城里的一道奇景,拖到這個年紀還不成婚的青年們,從平民百姓到豪門貴族都挺稀罕的。 海平城的有頭有臉的人家都知道,這兩個人關(guān)系不簡單。這倆人從來不藏著掖著,該知道的都知道了。偏偏誰也不著急,倒是長輩們著急的不得了。 秦嘉澤指揮著下人把該收拾的東西都歸置整齊,只等出發(fā)的時候直接裝車就成了。 把手頭的書放下,秦嘉澤抹一把臉,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再有半個多月就是春闈了,心里的壓力真是不小。秦嘉澤書案的暗匣里取出了一個小巧精致的木盒子,盒子只有三寸見方。 秦嘉澤打開鎖扣,里面靜靜的躺著兩枚戒指。細細的銀色指環(huán)上鑲嵌了兩枚小小的珊瑚,戒指內(nèi)側(cè)是秦嘉澤親手刻上去的兩人的名字。細細的摩挲著戒指,秦嘉澤給自己打氣,明日乘船上京,考試見*oss,必須全力以赴。 第二日清晨,秦嘉澤直接登船。英鈺近日出海來不及送行,秦嘉澤將一封信和一串鑰匙讓下人送到他府上。秦嘉澤所有想說的都在里面了。 靠在船頭望著淼淼海面,秦嘉澤思緒翻飛,這兩年不是沒想過要成婚,卻總是不能天時地利人和。一年多之前是英鈺名存實亡的所謂婚約,成了最大的攔路虎。只要太后堅持,周家覆滅之前,這婚約就依然存在,用來麻痹周家和太后。 后來太后去世,周家倒臺,英鈺守孝一年。借此時機,秦嘉澤心有不甘,想在進士及第之后,大小登科一起完成。也是想給自己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英鈺也沒有反對。 因為英鈺更忙,英杰終于十五歲了,正式加冠成為執(zhí)掌一方的藩王。英鈺忙著交接手中的權(quán)利,還要時刻盯著海運之事,兩地奔波抽不開身。再者說皇帝陛下沒有點頭之前,秦嘉澤想娶英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海船破開風浪,一路北上,到津州下船。再轉(zhuǎn)走陸路,乘馬車要兩日的時間到京都。秦嘉澤這幾年沒少坐船,習慣了倒也沒什么,不過古代船上條件實在簡陋,吃喝還過得去,只是沒什么娛樂的事情。再者說秦嘉澤作為一個考生,在風平浪靜船體平穩(wěn)的時候,自然是手不釋卷才是應(yīng)該。 經(jīng)過九日的奔波,秦嘉澤終于到了京城腳下。一國之都的風采自然是言語無可比擬的,巍峨厚重的城墻,上面甚至還有戰(zhàn)爭留下的斑駁痕跡。它只是靜默的矗立在那里,便勝過千言萬語。 城內(nèi)的繁華熱鬧比通商之后的海平城有過之而無不及,琳瑯滿目的商品,熙熙攘攘喧鬧的人群。這一切都吸引著外來之客的眼睛,任是誰都要贊嘆。幸虧秦嘉澤還稱不上是土包子,沒有被這繁華景象移了心智。 秦嘉澤雖然無心欣賞,只從窗戶打量了一下沿途的景象。但內(nèi)里也是十分贊嘆的,不身臨其境,是無法真實的感受到這番氣象的。 只看著街市上的熱鬧,民眾的自豪的笑容,見微知著,就知如今龍椅上的這位皇帝,真的做的不錯,至少他腳下,秦嘉澤目光所及之處,人們生活的還不錯。 秦嘉澤到京都比較晚,沒時間去四處賞景觀色,各處高談闊論。一番休息之后,只同幾位關(guān)系緊密的同窗好友聯(lián)系了一下,幾次小聚之后,大家默契的各自最后的準備去了。 秦嘉澤只把白子芳帶回府里安置下來。白子芳上次也沒進京考試,白家才出事,原以為此次春闈他也不會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