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子攻略_分節閱讀_240
裕王得了一個擁有魂現之力的小兒子,但祺王卻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再擁有這樣的后代,再加上早年的奪位之爭、現在的喪子之痛,新仇舊恨夾在一起…… 于是,祺王決定趁梁帝病重、京中政局不穩的時候,起兵造_反,做最后一搏。 “可是這樣一來,西滄不就……”那內官聞言,不禁驚呼出來,又趕緊捂住自己的嘴,瞪著眼睛不可置信地看向王府長史。 祺王既然起兵,就必定傾盡整個西滄的兵力奮力一搏。 沒有親王相鎮、沒有兵力相護,也許用不了多久,西滄就會淪為人間煉獄! 裕王府長史接到影衛傳來的消息也一度十分困惑,他繼續道:“祺王把三公子和一些人馬留在了西滄邊境,所以現在西滄并沒有大亂。” 眾人聞言,就更驚訝了——祺王竟然在這種情況下,還做出了為西滄“著想”的安排? 那內官不知道想到什么,焦急之中也忘記了害怕,立刻上前對裕王道:“殿下,不能猶豫了,請即刻帶兵進京勤王!” 李祈裕目光幽深地看著他,卻沒有立刻表態,這讓內官驚懼不已。 ——難道裕王見西滄反了,也生出不臣之心?! 可惜,他沒這個機會再參與裕王府的商議,在知道西滄的情況之后,李祈裕已經懶得跟這個天京來的宦官再多說什么,直接令人將帶下去看管起來。 …… 等堂中只剩下自己人,李祈裕才開口道:“景承已經擁有完成體的先祖返魂,去西滄應當可獨當一面。” 只是在場所有人都知道,如今擺在裕王府面前的,是一個如何艱難的抉擇。 西滄一旦危矣,將打開一個極大的缺口引妖魔犯境,如果由裕王世子帶兵前往西域,或可解西滄被破之急。 可這樣一來,裕王不能離開北境,李景承又去了西滄,平武就再沒有能夠率部南下勤王的統帥。 相反,若是選擇即刻進京勤王,那就等于將西滄的百姓送至妖魔之口,到時候整個西域生靈涂炭,就算祺王最后戰敗被誅,朝廷也承受不了這樣的斷腕之痛。 更何況西域與北境相通,到時候西域淪陷,勢必最快影響到北境,內憂外患皆在,北境也不會安穩。 分兵是一個方法,但也加大了風險。 鎮守南嶺,支援西滄,京中勤王……北境軍一旦被分為三份,實力將大大削減,若是因此三面都危矣,那就麻煩了。 林彥弘想到這里,語氣凝重地開口道:“現如今,恐怕還要考慮南崇的動向。” 裕王點頭,李景承看向林彥弘,他們都清楚林彥弘的意思。 西滄突然反了,但祺王和靖王的不臣之心卻不是現在才有。 早在當年敗給兄弟聯手的李祈熹的時候,這種不甘和不滿,就已經扎根在他們心中。 祺王是因為世子殞命,憤而起兵,但靖王卻未必沒有起兵的可能。 他甚至可以打著進京勤王的名頭,趁機攻入皇城,然后再如雍州新帝一般,血洗皇城,取而代之。 同樣面對難題的惠王“膽小”,以李祈裕對他的了解,猜想他可能寧愿讓鎮遠軍去守著南境,也不“敢”摻和進□□的隊伍里。 反正有鎮遠軍幫忙在南邊境守著……如果南崇抱著這樣的打算,會更加堅定起兵造反的決心。 “如果南崇也打著進京勤王的名號行謀反之事,那當如何?” 林彥弘不是裕王,他不知道這位梁州最尊貴的親王,面對眼下這種情況,當如何抉擇。 過了不知多久,沉默終于被打破,李祈裕對長子道:“你準備一下,馬上率部,去西滄。” 李景承沒有絲毫猶豫,拱手而應:“是,父王。” 林彥弘聞言,就知道裕王做了決定。 如今,在京中臥病恐無多少時日的人,是李祈裕的親兄,他們在七王爭儲的時候兄弟聯手、患難與共,終于助李祈熹登上皇位。 無論是兄弟還是君臣,無論后來發生了什么,他們之間的情誼總還是深厚的。 放棄進京勤王,等于放棄了兄長——做出這樣的選擇,對于李祈裕來說,絕對不好受。 但要他放任整個西滄的百姓被殺戮,也是絕無可能的。 ——只是,到底是舍君王,還是舍百姓,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恐怕只有后人評說了。 “先去西滄,隨時注意京中的動向,如果……再分兵。” 裕王轉而看向林彥弘:“你也趕快收拾一下,跟景承一起去西滄,都督府留些人,不要亂。” 林彥弘也跟李景承一樣,立刻回應。 祺王造~反,京中派任西滄的官員,此刻多半已經被殺害,最好的情況也是被軟禁起來。 總之西滄的政務恐怕已經如一盤散沙,這時候光是到邊境支持尚還不夠,還得盡快幫助西滄恢復民政,以求安穩。 如今北境尚算凝成一股繩了,所以當務之急是讓能吏去西滄,在李祈裕看來,最值得信任的人當然是林彥弘。 …… 裕王回平武不易,他們很快就安排好接下來的事情,李祈裕甚至比他們還要快離開王府,返回南嶺。 李景承迅速點將,帶林彥弘一起趕往西滄,他們會先行一步,以便最快控制西滄民政。 為了要趕路,自然要采取“非常手段”,這也是林彥弘第一次親身體驗“從天上走”是個什么感覺。 面對那樣的龐然大物,林彥弘已經不如一開始那般連看都不敢看了。 他在京郊圍場殺死了一頭妖魔,之后又在曲都與它們“錯過”,林彥弘猜想自己的先祖返魂對妖魔是有一定影響的。 果然,林彥弘一靠近那只形似犬、身有雙翼的妖魔,它就立刻露出駭人的獠牙,卻是原地踱步,頗有些焦慮不安。 影衛中有一部分知道李景承是先祖返魂,有一部分卻并不知情,但他們訓練有素,從不對不應該注意的事情多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