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穿到明朝考科舉在線閱讀 - 穿到明朝考科舉_分節閱讀_243

穿到明朝考科舉_分節閱讀_243

    回頭再把崔燮的置在二甲里,不論高低總是個進士出身,也算不負覃太監的托付。往年的會元也有不少落到二甲五六名后,經魁更是有落到三甲里的,憑崔燮這樣的年紀、資歷,能落個二甲已不算低了。

    他正想著這些無用之物,成化天子已收起筆紙,叫他們把題目拿去。

    而諸貢士此時也已搜身完畢,被禮部官員引到奉天殿西角門行五拜三叩禮。行罷大禮就按著彌封考卷時給的考號在奉天殿前丹墀內坐下,等候散題。

    不一時兩位主考捧題御書策問題目而來,供諸人抄寫作答。

    三百五十名考生一時同起,雙雙眼里都透著精光,細細看著題目,行禮謝恩之際即已將其題目印入心中,有了考量。

    這科考題果然不出李東陽老師的三道模擬題,問的是君臣之道:

    昔日圣王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周宣王中興得人分命,不勞而治。而他至今登基二十有三年,夙夜敬事上帝,憲法祖宗,選任良吏,愛民憂民,可為何還是常有水旱為災、黎民饑餒、戎狄犯邊之事呢?

    是朝廷選舉不得人?是為官者不清正,不愛黎民?是邊關將領貪功惜命,不肯殫精竭慮以御敵于疆域之外?

    一連串問題之后,天子自己給出了考生們一個答案:“固以今昔不類,未得如古任事之臣耳。”

    臣子無能,而他這個皇帝想要讓當今之世復呈古時三代之治,該怎么辦呢?

    你們這些考生要悉心列出辦法,不用怕因諫言激怒皇上,也不要隱瞞,答得好的皇上將要選用。

    當然,最后這句是套話,只是給考生一點感覺自己很重要,這份策問會有人看的錯覺而已。其實殿試三百五十名考生,只有十幾名讀卷官負責閱卷,晚上繼燭三枝后考生們才能全都交卷,而轉天中午吃飯前名次基本就都排好了——那卷子寫得再好有誰看?

    反正出卷的天子不會看!

    滿殿考生都緊張地抄著卷子,字字都寫得比平常更工整,以期能給考官留個好印象,考個靠前些的名次。

    崔燮倒是其中心態最平和的一個。他不怕這場考試,不那么在意皇家威嚴,也并沒什么一定要考上狀元的野望,可謂無欲則剛。反正他穿過狀元袍,嘗過大登科后小登科的滋味了,對這場殿試反而心如止水,絲毫沒有御前考試的緊張和激動。

    他只是靜心抄下題目,仔細回味了幾遍,在心里默默懟了成化天子一句:就咱成化朝這世道還有臉跟上古三代時比?當今朝廷、天下怎么亂成這樣兒的,陛下自己心里沒點兒數嗎?

    第199章

    罵成化帝只能心里偷偷地罵, 夸他可得全方位多角度, 不厭其煩地夸。人家在題目上例行寫個“勿憚勿隱”,你答題的就敢真的不為尊者諱, 有什么說什么?

    就算天子不看這卷子, 閱卷的大佬們能取一個不識眉眼高低的人到高名次, 讓你進翰林、察院、六部搞事么?

    小學生都知道不能這么干!

    從小學一路當著班委到大學,畢業還差點留校的優秀大學生崔某更不會自掘墳墓。他只掃了一遍卷子, 便定下了照死里吹皇帝, 所有問題都歸到成化自己說的“未得如古任事之臣”上的答題原則。

    兩側考位上的舉子們正凝神考慮碰上如何敷衍出三千字長文,他已提筆研墨, 在卷頭空兩格的地方, 靠著右側朱格工工整整地寫上只占半格的小小“臣”字。

    “臣對:臣聞——”

    先把套詞寫上, 再梳理脈絡。

    成化帝所問的既然是如何能使諸臣各任職分,自己垂衣裳而治天下,他自然就得從這里入手——封建統治的根基,就是君權天授之說, 論及君臣之道, 治世之法, 都繞不開先肯定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統性。所以皇帝出治之道,自然就是體天心,循天命,然后才能垂圣治而掌天下。

    他略組織了一下語言,在稿紙上寫道:“臣聞帝王之御極也,體君道以奉天心, 而后可以建久安長治之業。”

    已寫了君,再就該寫臣了。帝王要建長治久安之業,就得靠臣子內治外戰,上奉君命而下靖平天下。

    不過真要簡單地直照意思來寫,文章格式必定顯得凌亂,誦讀起來音律也不好聽——他跟著李老師讀書這么久,別的不說,至少記住了寫文章要講究文法和聲律。文法無過于圓融,聲律要寫得好看還是得靠比偶句,裁剪整齊,音聲協和,讀卷官默默誦讀時也會覺得適意。

    且有君王之道的出句對比,寫臣子這句也就有了格式,有了相對應的要求,反倒比全散句好寫。

    對句與出句實則就合成一個大的排比,所以即便是論臣子之道,也得從“帝王御極”句連下來,不能直寫臣子如何,而要寫帝王如何驅使臣子,使其做好為臣之道。

    金殿奏對的文章也不用畫句讀,直接在剛剛寫好的墨句上寫下“肅臣紀以奉天職,而后可以成內修外攘之功”,兩句都統攝在“臣聞帝王之御極也”的起首句下,字字相對,體例規整,足可當御前文章了。

    他自己按著李老師判文章的標準卡了卡,滿意地留用了這兩句,又習慣性地寫了個“何也”轉換話題,引出下面一段關于君無為于上,臣分勞于下的議論。

    不過寫完“何也”,他忽然想起來自己在前三場里已經用過兩次這個詞了。雖說考官可能不介意,他卻是個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的人,遂即把那個“也”涂改成了“則”,而后才論起“人君者,天之所授,以統一萬方而臨馭兆民者也。”

    因君王位尊任重,所以其道常主逸。而臣子是受天命輔佐君王者,須任事負責,所以臣道常主勞。

    君道主逸,對應題目中的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宣王“不勞而治”;君不勞,臣自然就要勞了,人臣勞于任事,平靖天下災禍、安撫域中萬民,君王才能行無為之治。

    再從“無為”“有勞”兩方面下手,繞著圈子兜著口水話把開頭“長治久安”“內修外攘”之意擴寫出一百來字來占占卷面,就算論盡了君臣各自所安之道。

    正論之后再略反論一下,若“不然”呢?若君主不肯無為而治,則以一人之身如何能理萬機?百官不肯奉君勞事,各有司之職該如何運轉?

    “故君必率臣以圖久安長治之業,臣必輔君以樹內修外攘之功”,君臣上下各盡天命而安其位,才能令朝廷昌和,百姓安居,萬方歸順。

    如此方能令三代之治重睹于大明。

    寫到這一步,君道臣綱已明,文章中心已點破,他的問對也終于可以從籠統的“道”回歸現實,按著御題中的內容逐條對答了。

    理論結合現實的第一步,就是把今世之君與理論中的天命之君聯系起來。

    “惟皇帝陛下……”崔燮謹慎地把“皇帝陛下”頂格寫好,剩下的就是閉眼吹:什么“秉中正之德”,“洽御天之運”,“契玄元之休徵”……反正吹皇帝是政治正確,誰都不能說他不要臉。

    直吹盡了他腹內所學,看看又湊出了幾十個字,才引回題目,蓋章了一句:“蓋妣美唐虞而超越乎三代者”。

    今有明君在上,然后“臣竊伏草茅沾被圣澤久矣。”因叨有司之薦,能對于大廷。

    略陳受恩舉子感激之情后,便依“圣問”中所及之項一一挑明問題中心,再贊一句皇上“憂國憂民”之圣德,令舉子“勿憚勿隱”之寬容,他們這些舉子“敢不披瀝愚衷以對揚于萬一”?

    他便先從唐虞之世雖有洪水為災、有苗之亂,卻有賛德之臣治水平亂入手,仍照應篇首點明的“君無為而治”“臣奉君任事”兩項觀點寫出唐虞之世能稱為盛世的緣故。而周宣王之世也是一樣,周宣王用召虎、方叔、吉甫等臣,眾臣皆忠勤用命,內為靖疆土,外為伐蠻夷、玁狁,以成中興之治。

    這三代君主皆能“法天道以無為”,臣子能“奉天道而有事”,故能“久安長治”“內修外攘”。至當今天子,奉天繼德,能追堯舜、成周之治,卻還惓惓深念民生疾苦,九邊之患,誠為堯舜之心,周宣都不能與當今天子相比!

    圣天子顧念盛世中有內憂外患,就是當日堯舜、周宣憂心治下之危難一樣的圣人仁德之心!

    皇帝能言及此,就是“萬國萬民之福也”。

    總之他們大明朝當今圣上堪比堯舜,天下沒能治好,都是有司選人不當,方伯治下不明,將帥率軍不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