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節
“怎么說?” “皇瑪法,西北邊疆那邊經常有戰亂,邊防必須要做好。如果沒有一個安穩的環境,老百姓怎么能過好日子。”弘晟站在康熙老爺子的身邊,神色從容淡然地說道,“除了西北邊疆的士兵們要保護好當地的老百姓,也要讓老百姓有能力自己保護自己。” “也要讓老百姓有能力保護好自己?”老爺子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頓時來了興趣,“老百姓要怎么保護好自己?” “皇瑪法,西北那邊不是民風彪悍么,我們可以派一些士兵訓練當地的老百姓,讓他們有自衛的能力。”弘晟款款而談,“這種叫民間志愿兵吧,就是自愿參加訓練,平時沒有發生戰亂的時候,他們種地勞作什么的,等到發生戰亂的時候,他們能第一時間能保護好自己以及村民。” 老爺子聽完弘晟這話,第一反應就是大戶人家的“私兵”。 “當然,民間志愿兵要有人約束管理,不然就會變成私兵,這就不好了。”弘晟說道,“這些民間志愿兵可以讓當地的官員管理,或者直接由西北邊疆的將士管理。” 老爺子表面上非常鎮定,繼續問道:“耕作方面,你打算怎么做?” “因地制宜啊,像西北邊疆那邊肯定不適合種水稻。”弘晟少年老成地說道,“適合種小麥、棉花、大棗之類的東西。” “然后呢?” “和商業結合啊,比如我剛才說的大棗,可以鼓勵老百姓多種,然后拿到別的地方賣。除了大棗,還可以種其他的水果。”弘晟一臉認真地說道,“西北邊疆那邊還有皮毛、rou干、藥材都可以拿出來賣的啊。” 老爺子問道:“怎么賣?” “這就要讓當地衙門做了,讓老百姓自己賣,肯定很難賣出去,但是有當地衙門幫老百姓把這些賣到其他地方,比如說蘇州。”弘晟一臉若有所思地說道,“可以讓西北那邊用皮毛和藥材來換蘇州這邊糧食啊。” 弘晟這個提議讓老爺子眼前一亮,覺得這個辦法有可行性。 “皇瑪法,我暫時就想這么多。”弘晟剛才那番話也說得籠統,沒有詳細具體的說。“對了,皇瑪法,要讓西北邊疆那邊的老百姓讀書識字。只有讀書識字了,老百姓的見識就會變得不一樣。” 弘晟這番聽起來有些“語無倫次”的話說完后,現場一片安靜,所有人都用震驚的眼神看著他。 最怕氣氛突然安靜,弘晟心里有些發毛,他說錯了嗎? “皇瑪法,我說的不好嗎?”怎么一個個都用吃驚的眼神看著他,就連阿瑪也用難以置信地目光望著他,好像他說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話。 康熙老爺子回過神來,用贊賞地眼神望著弘晟:“弘晟,你說得很好,讓皇瑪法非常意外。”老爺子心驚不已,他沒想到只有六歲的弘晟竟然這么……語出驚人! “皇瑪法,我說的真的好嗎,您沒騙我吧?”皇瑪法明顯也是一副被驚到的模樣。 “沒騙你,你剛才說得很好,讓皇瑪法很驚喜。”老爺子滿臉笑容地問道,“你是怎么想到的?” “書上不都有說嗎?”弘晟一副理所當然的語氣,“先生跟我說過不少關于古代皇帝發展民生的事情,比如說漢朝的文景兩帝是怎么休養生息,讓漢朝從國庫空虛的窘況下發展成國庫充盈的情況。我覺得可以借鑒書上的知識,在結合實際情況來發展民生啊。” “說得好。”老爺子一臉欣慰地笑了。 不知道是哪個大臣帶頭夸贊弘晟聰慧,隨即大家都跟著夸獎弘晟聰明。 不少學生表示四阿哥的這番話讓他們醒醐灌頂,也讓他們明白他們剛才的那番話太過空洞。 老爺子沒有再說這個話題,而是讓席地而坐的學生們提問。 學生們爭相恐后的,一個接著一個向老爺子提出他們心中的疑惑。 “皇上,學生有問題想要請教四阿哥。”說這話的人,看起來十七八歲,長相清俊,氣質溫和,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樣。 弘晟眼中閃過一抹詫異,隨即說道:“你說。” “四阿哥,您剛剛最后一番話是讓皇上鼓勵西北邊疆的老百姓讀書識字,學生想問為什么要這么做?”在這人看來,西北那邊的人生活貧困,讀書識字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因為只有讀書識字了,人就會變聰明啊。人變聰明了,就能想到更多辦法改變自己的生活啊。”弘晟一臉天真無邪地說道,“比如說,一個農民在沒有讀書識字前,把一切都指望老天爺。可是,他要是會識字,就能從書中得知更多的耕種辦法,不用一味地指望老天爺了啊。還有,他要是識字,就能知道山中哪些花草能當做藥材賣錢,這樣他的日子就會變得好過啊。” 弘晟說完,又補充道:“不是有句話叫書中自有黃金屋么。” “四阿哥,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書識字的。”要知道很多人因為家里困苦,無法讀書識字。這樣的情況,富庶的江南也有很多。 “我知道啊,讀書是一件很花銀子的事情。”弘晟嚴肅著一張小臉說道,“我的意思是可以辦一間免費的私塾,讓那些識字的人教西北老百姓讀書識字。” 這個學生明白了弘晟的意思,臉上露出恍然的神情。 “學生謝四阿哥教導。” 弘晟連忙擺手:“我沒有說什么,算不上教導。” 接下來,又有學生向弘晟提問,問他關于他之前說的三個方面的事情。 學生們并不是故意刁難,而是真的很好奇弘晟說的那三方面的事情。因為他們想到以后自己要是考中,說不定會被分派這些貧苦的地方做官,他們要怎么做才能讓當地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所以想和弘晟討論一番。 面對文廟府學的學生的提問,弘晟不僅能鎮定自若地回答,還能引經據典,甚至有時候出口成章,讓文廟府學的學生非常震撼。 ~~~~~ 弘晟在文廟府學上的表現,不僅讓所有學生都記住了他,也讓其他人發現他的聰明才智,尤其是八爺他們。 八爺他們原本以為弘晟之所以深受康熙老爺子的寵愛,主要是因為他長得好看,又乖巧懂事。現在他們才發現并不是這樣,弘晟要比他們想象中聰明。 弘晟這兩三年跟在康熙老爺子身邊,并沒有在眾人面前展示過他的聰明,只有老爺子和四爺他們幾人知道弘晟的聰慧。這次弘晟在文廟府學說的那番話,太過讓人震驚。 一般來說,六歲的孩子哪怕讀書了,也只會吃喝玩樂。可是,弘晟卻表現出他與眾不同的一面。他說的那三方面的事情,別說府學的學生們沒想到,就連在場的一些官員也想不到。 老爺子覺得弘晟提出的三個建議很不錯,當天就把“課題”交給四爺去做。當然是讓四爺把弘晟提出來的三個建議具體詳細化。 從文廟府學回來后,弘晟就被四爺叫去討論這三個建議。之前在文廟府學,弘晟不好詳細說,但是在四爺面前可以稍微具體地說一些,把這三個建議稍微完整地補充下。 十三爺坐在一旁聽著弘晟和四爺的討論,心底是越來越心驚,驚得是弘晟的才能。他一向都知道弘晟聰明,但是從來沒想到弘晟在“治世”上面這么有才華。 四爺心中的吃驚完全不亞于十三爺,他這個做阿瑪的也沒有想到四兒子在這方面也這么有天賦。 弘晟面對四爺和十三爺的震驚,給出的理由很簡單粗暴,那就是張英教他的。這點,他倒是沒有撒謊。就像之前張英跟弘晟說了朱高熾的事情,就會問弘晟為什么朱告辭這么做,他這么做有什么好處,又有什么弊端? 聽完弘晟的解釋,四爺和十三爺心中對張英多了幾分敬佩。不過,聽完弘晟這番話,四爺和十三爺心中更加確定了一件事情,張英教給弘晟的東西,不是一個普通的皇孫該學的東西。 在弘晟下江南之前,張英正在教導他有關每個朝代的皇帝做過的一些利民和一些害民的事情,所以在治理方面,弘晟哪怕不運用現代的知識,就用張英教過他的知識,他也能做得好。 “四哥,皇阿瑪對弘晟……” 雖然十三爺的話沒有說完,但是四爺心里清楚十三爺想要說的是什么。 “十三,我不敢去想。”四爺是真的不敢去深想。 “四哥,有句話我不知道該不該說?” “你我之前還有什么話不能說。”四爺大概能猜到十三爺想說什么。 十三爺深吸一口氣,神色非常凝重嚴肅地說道:“四哥,皇阿瑪帶弘晟下江南,怕不是帶弘晟來玩的,而是帶弘晟來露面的!”十三爺不敢直截了當的說出來,只能這么委婉的說出來。 四爺看了看十三爺,一向面無表情的臉上露出苦惱地笑容:“在濟寧府的時候,我就發現了。”在祭拜孔子后,四爺就知道老爺子是在給弘晟造勢,而且還是在讀書人中造勢,這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四哥,你……”十三爺想說的是,老爺子這么看重弘晟,那么心里怕是已經有了決定。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四爺抬手拍了拍十三爺的肩膀,語氣前所未有的認真:“十三,我們什么都不知道。”正是因為四爺知道這點,所以他這兩年私下里什么事情都沒有做,一直在靜觀其變。 “可是,四哥,八哥那邊以后怕是會對弘晟不利啊。”今天弘晟“異于常人”的表現,怕是已經引起八哥他們的注意了。 四爺的眸光陡然變得冷冽凌厲,“只要太子在,老八他們就不會對弘晟做什么。” “四哥,太子怕是又要……”如果真如他們所猜想的那樣,那么復立的太子爺以后怕是還會被廢。 “靜觀其變吧。” “四哥,八哥那邊要盯緊點了。” 四爺點點頭:“我知道!”四爺心中還有個猜測,等到太子爺再次被廢的時候,八爺就會被拋棄。 十三爺始終有句話沒有跟四爺說,如果真的如他們猜想那樣,那么弘暉這個嫡長子怎么辦? “走吧,去見皇阿瑪。” 四爺和十三爺去見康熙老爺子的時候,正好遇到八爺剛從里面出來。 八爺出來的時候滿臉春風,四爺和十三爺猜到老爺子應該又交給什么事情給八爺做了,而且不是小事。 果然被四爺他們猜中了,次日一早八爺他們就從蘇州離開了,去了附近的太倉和昆山,直到詩會那天下午才回來。 八爺他們去太倉和昆山做什么,四爺他們并沒有特意去打聽,但是從別人那里知道八爺是代替老爺子去考察太倉和昆山的民情。其實,就是代替老爺子去太倉和昆山露個面,算是慰問吧。 從八爺他們從太倉回來時滿臉喜色就能看出來,他們這一趟去太倉和昆山,肯定撈了不少好處。就連一向刻薄的九爺,回來后也是滿臉喜悅之色,跟別人說話不再是四處挑刺找茬,或者陰陽怪氣。 晚上,戌時初,詩會準時在文苑樓舉辦,整個蘇州的文人學子都會到場參加。 詩會以出題的方式進行,出題的人是文廟府學的山長和先生。每次出題,從眾多文人學子們選出三首最好的詩詞。整場詩會總共有三次出題,最后由康熙老爺子從這 九首詩詞中選出前三名的詩詞。 第一道出題,以“春”、“雨”、“綠”為主題作詩作詞。 這道題對現場所有的文人學子們來說很簡單,沒一會兒,大家寫好了詩詞,上交了上去。 老爺子讓四爺他們和大臣們也寫下來,到時候由他來評定好不好。當然,弘晟也被要求寫詩。 樓下有文廟府學的先生做判官,給參加詩會的文人學子們評定。半個時辰不到,就選出第一道題的前三的詩詞。 樓上,老爺子從兒子們和大臣們,還有孫子們中也選出三首最好的詩詞。老爺子是當面一首接著一首念了出來,最終四爺、弘晟、八爺他們三個寫的詩詞是最好的。在他們三個人中,弘晟的五言律詩寫的最好,沒有任何異議。 老爺子讓梁九功把四爺他們三人寫的詩詞拿下來,給樓下的文人學子們品讀。大家讀了后,一致地選擇弘晟寫的五言律詩為最佳。當然,他們暫時不知道這首詩是弘晟寫的。 第二道題,以“花”、“好”、“月”、“圓”為主題作詩作詞。 半個時候后,樓下選出三首最好的詩詞送到樓上。 樓上這邊,老爺子也選出了三首最好的詩詞,四爺、八爺、某個大臣寫的詩詞為最佳。至于弘晟寫的一般般,沒有入選。 第三道題,由老爺子親自出題,以“清正”為主題來作詩作詞。 很快,樓下就選出三首最佳的詩詞送到老爺子的手中。樓上選來的最佳三首詩詞也送到了樓下,讓大家一起評鑒。 最后一道題,又是四爺父子倆和八爺的詩詞入選。最讓大家驚艷的是弘晟的這首七言律詩。初看之下有些童言童語的味道在里面,但是細品發現后每一句都非常深意。這首詩就像一杯茶,一開始味道有些寡淡,但是越品越有味道,齒頰留香,余韻悠長。 弘晟寫的這首詩也到了樓下所有文人學子們的贊同,認為它是“清正”為主題的最好的一首詩。 老爺子和文廟府學的山長他們商量,選出整場詩會的最佳三首詩詞。 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詩詞都是文廟府學的學生做的,第三名給了弘晟。他那首有關“清正”的七言律詩實在是太有“味道”了,不入選說不過去。 選出來前三名的詩詞,也到了樓下文人學子們的一致認同。 老爺子率領著眾臣下樓,和藹可親地把參加詩會的文人學子們都夸贊了一番,夸江南不愧是人杰地靈的地方,盡出才子。這番話夸得在場文人學子們心花怒放。 既然選出來前三名最好的詩詞,自然是有獎賞的。老爺子很大方地賞賜前兩名的學生,至于第三名的弘晟,老爺子沒有獎賞他,讓他再接再厲。 當所有文人學子們得知那首《一清一正》七言律詩是年僅六歲的弘晟做的時候,一個個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這邊,文苑樓剛選出三首最好的詩詞。那邊,傳遍整個蘇州城。 沒一會兒,這次詩會選出來的幾首好的詩詞都被不少青樓女子改編成唱曲,開始傳唱了起來。 很快,整個蘇州的人都知道《一清一正》這首七言律詩是只有六歲的四阿哥所做的時候,造成的轟動可想而知。 一舉成名! 弘晟因為這首《一清一正》七言律詩被冠上“神童”之名,聞名整個蘇州。沒過多久,這首《一清一正》的七言律詩以燎原之火迅速傳遍整個江南,同時弘晟這個“神童”聞名整個江南。相信用不了多久,這首《一清一正》七言律詩天下知,到時候弘晟就徹底聞名整個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