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陛下喊您回家_分節閱讀_68
魏慈明垂著頭看他,輕聲道:“師兄,你可否同意開城門放百姓外出播種?” “同意,自然同意!”蘇赫之忽然站了起來,眉眼間竟是帶有狂態。“沒想到小師弟你會為了齊國太子這么個小娃娃甘心入世,當日有人告訴我我還不信!” 魏慈明道:“我并非為了昭樂入世,而是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 蘇赫之搖搖頭:“早在城門上看到你時,我便知道今日沒有我不同意之理,打你小時候我就辯不過,如今想必也是一樣。你們說的對,我不能不為沫城百姓著想,你們的提議我同意。” 這件事情解決的太過簡單,簡單的讓人難以置信。 蘇赫之送魏慈明二人出城的時候,魏慈明想到自幼常得蘇赫之照料,想到周國未來心有不忍,低聲道:“師兄,你不如隨我離去,周王奢靡不理朝政,實在不是位明君,你又何必為他效命?此刻離去還有一線生機。” 蘇赫之撐著拐杖,苦笑著搖頭。 ☆、第三十六章 選擇 (1774字) 丁望將消息帶回的時候,昭樂微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要夸獎他幾句,卻又覺得與他多說無益,便只笑笑,算作夸贊。 至于夸不夸贊,丁望本也不在乎,作為一個懷著赴死心情前去和談的人,他早已將名利置于身外。他恭敬地拜別了昭樂,獨自回到他休息的帳中,沒想到竟會有人坐在帳中等著他。 “是你?”丁望皺著眉,眼前的男人讓他不舒服。 男人站起來,腰邊懸掛的劍上垂著的穗子隨他的走動而搖擺,他停在丁望對面,笑著對他說:“是我,沒想到么?” 丁望對上他瞇起的眼睛,輕輕搖頭:“想到了,從我來到齊軍營中就想到會有遇到你的那一天。” “我沒想到你竟然敢來齊軍營中。” “我更沒想到堂堂司徒玄的徒弟也會做韭菜燉蛋的勾當。”丁望瞥了男人一眼,冷笑道:“怎么?你是來殺我的么?” 男人聳聳肩,笑道:“你此刻是我軍的大功臣,我怎敢動你分毫?我來只是為了告訴你,我叫宋蘭,先前奪你功勞,是我對不住你。” 丁望不屑的笑笑,轉身繞過宋蘭:“我并不在乎,你若沒有其他的事情,便滾吧!” 宋蘭嘆了口氣,撩簾出去。 很快就到了午飯時候,昭樂命人去查探沫城的消息,得到的回復是沒有人出來。 他不禁搖了搖頭,食而無味地就著腌菜吃了一碗糙米飯,佐餐的一條rou干根本未動。 這個時候的他并不知道沫城里正在經歷著什么,也不知道蘇赫之正在為此做著怎樣努力,背負著什么樣的罵名。當然,這些他并不在乎,一個與他沒有絲毫交際,甚至可以稱之為敵人的人,無論背負什么都與他無關。 飯菜撤下去后,晉女走了進來,她懷中抱著一個窄頸銅瓶,瓶中插著幾朵不知名的花。一枝枝子上有很多朵小花,一串一串的,鮮亮的黃色像是小塊的金子,鮮花為整體灰敗的軍帳中迎來了春的氣息。 晉女將花瓶放到了昭樂桌上,輕聲道:“殿下。” 昭樂看著桌角的花瓶,輕聲嘆了口氣:“過一會兒就把它扔掉吧,正是行軍之中,供花會亂了軍紀。” “是。”晉女垂首,神態恭順。 還帶著雨珠的小花兒讓昭樂的心也變軟了,軟綿綿的想起了一些事情,唇邊露出了笑容。這軟綿綿的心境不是他所喜歡的,卻是他所珍視的,因為有關懷人,有關思念,有關他不可見人的情愛。 他已經無法細數為了這些不能放棄的東西,他都放棄了些什么。細數不盡,久存于心,像是一把把帶刺的匕首,刺進去疼一回,拔出來,依然痛徹心扉。 直到午后還沒有得到結果的公子羽漸漸沉不住氣,他下令讓將士們做好攻城的準備,決意明日清晨再次攻城。 跟在他什么的謀士想到趙王是默認了齊國做法的,想到趙國的威勢,不得不提醒公子羽:“公子當日既已答應了昭樂太子,現今突然決定出兵怕是觸犯了昭樂太子的尊嚴。我國雖不必懼他,但若是當真惹惱了他,憑白多個敵人,也是煩惱。倒不如派個人前去知會一聲,面子也給了,咱們也不算背叛盟約。” “多他這么個敵人又如何?”公子羽對此絲毫不在乎。“我國雖在八國之中算不上強國,比起趙楚兩國猶可言弱,可若說比起區區齊國,我國便可謂是強國了。何足懼焉?” 謀士知他的脾性,嘆了口氣:“話不是這樣說,還是知會一聲的好。” 公子羽有些煩了,擺擺手:“你若覺得有必要知會一聲,便由你去好了!” 謀士依言,出外尋了匹馬,親自前往齊軍營中,將公子羽的決定很委婉地轉達給了昭樂。 縱然他如此委婉,昭樂也還是通過他的委婉看到了公子羽的不屑一顧。這讓昭樂發自內心的想笑,他究竟是想要笑公子羽的自大,還是想要嘲笑自己的自大?或許他們都太過自大了。 他以為自己的計策一定會成功,他以為可以不戰而勝,但沒有結果。 他想:蘇赫之與其這樣沒有結果抻著他,還不如當初直接拒絕來的有意義。這大概就是蘇赫之的計謀,整甲繕兵,以乘其弊。蘇赫之所等待的是他們的衰敗,比起他們來說,蘇赫之更有本錢拖延時間。 昭樂靠在桌子上撐住額頭,不知道該如何決定。 是與公子羽一同出兵,還是繼續等待一個結果? 他無法決定。 桌角的花還沒有扔掉,鮮黃色的小花在這個尚還寒冷的夜為他帶來了些許暖意。 ☆、第三十七章 糧食的珍貴 (1715字) 天正八年二月,沫城。 這時節正適合播種,卻因戰事而耽擱。 百姓們并不抱怨守城的蘇大人,而是將滿腔怒火都寄托在了在城外隨時等待攻城的三國盟軍。 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齊國的太子會派人來請求蘇大人放他們出城播種。 他們并不信任這個少年太子,百姓們堅定的相信,這位太子將他們騙出城是為了屠殺,而非播種。同時,在這場屠殺中,三國盟軍可以借由開城門的時機攻進城來,這樣的話,不單是外出播種的男人會喪失生命,便是守候在城中的女人、孩子和老人,都將難以逃過這場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