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備戰之繁瑣
第四零四章備戰之繁瑣 林嘯決定一步到位,在這些地區,直接組建他們自己的地方政權,大面積實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改工作。 眼下,借用“反清復明”的大旗,他們穿越眾已經順利獲取了合法身份,得到了祖國百姓的認可,那么,時至今日,不擇手段、廣泛建立統一戰線的第一階段可以宣告結束。 接下來,趁著爛泥扶不上墻的小朝廷那幫人,暫時無力節制各大軍閥的大好時機,甩開膀子單干,以自己的方式打造一個全新的華夏帝國,時機已經成熟。 經過審時度勢,林嘯決心已下,是時候在解放區大力推行“分田分地”、“減租減息”,以先進的社會制度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爭取百姓們的擁護和支持了。 往后,一段時期內,除了李定國、鄭成功等友軍的地盤,以及由其余明軍占據的少數地區暫時不宜打草驚蛇外,凡是他們討虜軍獨力打下的地盤,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林嘯認為,假以時日,誰的地盤上百姓的物質生活更優越,經濟水平更高,誰的向心力也就更大,屆時,誰優誰劣自然一目了然。 “既然狠不下心來向他們開戰,那就通過實際行動,用各自的治理成績來說話吧!” 林嘯打心底里希望,李定國和鄭成功們,到時候能夠顧全大局,良禽擇木而棲,成為他的真正盟友,而不是走向反面。 深思熟慮后,林嘯經過軟磨硬泡,把地方行政的大小事務,一股腦全部托付給了情報軍官出身的李濤。 老陳不在了,這么重要的工作,他的那幾個特戰隊兄弟一個都無法勝任,交給這個時代的本地人更是想都不用想的事。 這下,林嘯倒是一身輕松,得以專注軍事了,可本來留在廣州享清福的李濤就忙得焦頭爛額了。 半個月前,剛通過電臺接受林嘯的托付,李濤就踏上征程,帶人去了閩西。 不久后,他還得途經江西去一趟湖南,祝俞嘉為俞濟凡在湘南找了一處適合開建一座制藥廠的地方,招工和安全保衛等工作得李濤這個大佬親自cao作。 忙完這件事后,他將直接前往浙江,帶人接收新的解放區…… “這家伙,有得他忙了……” 林嘯腹黑的想道,內心無比溫暖,卻多少有些幸災樂禍。 對于各級地方官的任命,李濤他們也想好了,主要在部隊中抽調能識文斷字、又年齡偏大或負過重傷的軍官擔任。 此外,李濤覺得,在一些特殊地區,也可以適當聘用一些地方開明紳士,擔任縣令以下的官吏。 但是,這其中有一個原則,這些人只負責民政事務,不能對其下放駐軍的調動權,畢竟,土改工作的主要打擊對象,就是這些兼并了大片良田的豪紳大戶,不將他們干翻,廣大貧苦農民就翻不了身。 林嘯也認為,除非口碑特別好的,凡是雇傭佃農過千的大地主,或是在明廷擔任過重要職務的遺老遺少們,一概不得重用,決不能讓他們搖身一變,換了一張皮又成了新政府的紅人。 在治安方面,林嘯打算效仿后世,抽調一部分兵力改建為公安部隊,暫時充當穩定后方的保安部隊和治安警察的角色。 …… 只是,在軍事上,他們卻遇到了一些難題。 按林嘯的意思,夏博敏已經派出一個混編團的兵力北上浙江,協助劉旭磊發起的江浙戰役。 有了生力軍的加盟,劉旭磊手頭兵力充足,杭州府指日可下,不出一個月,他就可以飲馬長江,甚至兵臨南京。 可是,作為配合作戰力量,在安徽一帶作戰的西線明軍卻遲遲打不開局面,進展遲緩。 猛將焦璉傷勢未愈,他的人馬還在鄱陽湖一帶征兵籌糧,而作戰的主力——張同敞的明軍卻攻城乏力,往往一萬余人圍攻一座不大的城池都久攻不克,加之糧草不濟,數萬之眾一直在徽州一帶打轉。 而受困于九江的馮素琹獨立營則同樣糧食緊缺,加之兵力單薄,還要防備江北黃梅一帶的清軍偷襲,一直未能發起東征,只是又招了一些新兵,正在加緊訓練。 林嘯有些擔心,照此局面,盤踞南京的洪承疇很有可能全力向西反撲,專捏軟柿子,或者趁機從容渡江,溜之大吉。 是以,林嘯心急如焚,一心希望速戰速決,拿下大員后早日北上。 眼下,他最缺的,就是時間。 可是,在出海遠征的日期上,他與鄭成功產生了分歧——鄭軍的備戰工作,實在太慢了。 眼看都六月下旬了,鄭成功誓師出征的日子都還沒定下,把林嘯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其實,鄭成功已經很努力了,只是林嘯對這個時代軍隊的備戰之繁瑣,確實估計不足。 首先,鄭成功認為,要想收復大員全島,沒有一萬人的兵力是無論如何不夠的,可是,他的主力分散駐扎于福建各地,眼下,他留在金廈的總兵力只有六七千人了。 從各地選調精兵強將,需要時間吧? 剛剛光復的地盤上,繁雜瑣事數不勝數,各地的將領天天忙得屁股冒煙,實在是有苦難言。 其次,這個時代一支上萬人的大軍出征,籌糧籌餉、維修船只,以及軍需物品的采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能像林嘯他們那樣,只要有槍有彈有吃的,就可以一切從簡。 事實上,這幾天,鄭成功手下的軍需官們早就忙壞了,糧草、旗幡神馬的就不說了,光是配備給士兵的火器、木石、繩索、鉤、刀、槍、弓弩等兵械,以及鍋灶、水缸、火鐮火石、碗碟、鹽菜、發火草之類的必備品的采辦,都不是區區數天就能完成的。 此外,鄭成功還得做好情報工作。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不是一句空話,這么大的行動,萬一失利,對官兵信心的打擊可是不可估量的。 好在,郭懷一派來的一個名叫郭斌的親信一直留在了安平,最近,鄭成功天天向他詢問大員的情況。 郭斌自然是代表了郭懷一的意見,極力主張“國姓爺”出兵的,他不止一次的說道:“大員沃野數千里,若得此地,使人耕種,可以足其食……上至雞籠、淡水,硝磺有焉……且橫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用……” 當然,郭斌并不只是空談,郭懷一特地托他帶來了大員的地圖,并多次據圖講解了各處居民的形勢,以及水路的變化。 郭斌強調,臺灣的糧食與軍用物資充足,貿易位置理想,又有海峽天險,每一項都是鄭軍迫切的需求,使得鄭成功非常心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