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趙向東在緊張。 槍林彈雨中都沒有過的緊張。 沒錯,他看上這小姑娘了,剛進院子第一眼,就看上了。 他想娶她做媳婦,又怕表現不好希望落空,他條件還行,只是她更好,她還年輕,她會不會嫌棄他年紀大了些? 患得患失,經驗全無說不出啥好聽話,看著她晶晶亮的眸子,他腦子一熱,脫口而出,“我以后會對你好的。”竭盡所能的好,只對你一個好。 表情跟語氣很嚴肅,他鼻尖卻冒了汗,淺淺笑意在小姑娘眼里漾開,姜寧唇角微翹,“好。” 第4章 姜寧聲音很輕,話罷低下頭,從趙向東這角度看過去,只看見劉海與發頂柔順的烏發,以及小半張白皙的側臉以及線條精致的下頜。 他偵察兵出身,耳聰目明,這回答沒有瞞得過他的道理,這一瞬間是歡喜,他怕過猶不及,只“嗯”地回了一聲,就沒有再說話。 屋里重新安靜下來,此刻的氣氛較之先前輕松了不少,還多了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接下來十來分鐘,兩人沒再交談,直到姜母吆喝一聲:“寧寧,東子!” 趙家該回去了,臨出閨房前,趙向東停住腳步,“我回去了。”若能再見面,兩人將是未婚夫妻,若不能…… 他拳頭緊了緊。 趙家人離開了,姜建設跟著去將人送到村口。 “老頭子,你覺得東子咋樣?” 姜母已經一口一個東子了,果然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 姜父在水煙筒里悶了口,抬頭,“嗯,不錯。” 姜父雖然被喚作老頭子,但其實才四十多歲,退役后被安排進了紡織廠安全部門。他疼媳婦疼孩子,家里一般事都是媳婦拿主意。 只是作為一家之主,大事繞不過他,通常他拿了主意就不變的,不過這回他先側頭問閨女,“寧寧,你覺得呢?” 他仔細觀察過趙向東,又事無巨細詢問一番,認為不錯,不過,前提還得姜寧樂意。 姜母也認真聽著,日子是閨女要過的,她覺得好才是好,就好比先前老兩口都不太滿意呂文偉,能點頭主要是多考慮了閨女的堅持。 想到這里,她暗啐了一口,萬幸閨女婚前識破姓呂的真面目,要不這日子咋過? 閨女經一事長一智,這一年成熟了很多,姜母欣慰但不妨礙心疼。 母親在想什么,姜寧不知道,她聽了姜父的問話,又認真想了想,才點頭,“嗯,是不錯的。” 父母的意見很重要,他們有幾十年的生活智慧,事關終生大事,她也沒回避什么的,直接說清楚自己的看法。 接下來,二哥姜紅兵也表示肯定,“爸媽,小妹,我看他是個可靠的。” 男人看男人,另有一個角度,姜紅兵只比姜寧大一歲,二人既是兄妹也是玩伴,感情更深,他也更緊張。 全家意見達成一致,姜父點點頭,“那好,等媒人明天上門,就給趙家準話。” “嗯。” 姜寧應了一聲,將視線投到日歷上,1979年9月29日,她嘴角翹了翹,穿越一回到改革大開放,就算不成為時代弄潮兒,也得抓緊機會積攢家底,經濟基礎成就上層建筑嘛。 不過吧,她不想成為事業機器,她希望在這過程中,遇上一個可靠的男人,組建一個溫馨的家,攜手同行。 “寧寧,等會我們還賣栗子糕嗎?” 姜建設送了趙家人到村口,他問了趙向東妹子落水位置,順帶把背簍撈了回來,栗子幾乎沒撒,也一起背了回來,現在正倒在院子里曬。 去年,姜寧大病一場好了好,就一直在倒騰各種糕點,后來兩個哥哥也來幫忙。 姜家兄弟都在縣里工作,姜父為人豪爽卻并非不會變通,他自己努力,縣里還有幾個老戰友幫忙,陸續給兒女們都安排上工作。 大兒子姜建設和小閨女在木材廠,二兒子姜紅兵則進了父親所在的紡織廠。 去年姜寧過來后沒多久,十一屆三中全會就確定了改革開放政策,她找個借口辦了停薪留職,開始琢磨累積資金。 改革才開始變化很輕微,她手藝不錯,考慮過后決定先做糕點到縣里賣。縣里絕大部分都人都有工作,錢有的,就是糧食憑票供應一直不充裕。 她選了縣里的造紙廠,這是個效益超級好的大廠,幾千工人福利好手頭松,她早晚來一次,不要票只要錢,滿滿一自行車雞蛋糕很快就賣光了。 一大塊雞蛋糕賣三分錢,除去成本,頭一個月賺了五十三塊八毛二,這還是因為只有她一個人干,糕點做的數量有限,騎車技術一般也不敢裝太多的原因。 這個數目驚了姜家人,也驚了每個休息日都來義務幫忙的兩個哥哥。 姜寧自然也想家人都過得好,之前哥哥幫忙給錢不要,她干脆慫恿他們合伙。畢竟糕點只一個開始,有這個意識以后就好辦了。 當時家里就一輛自行車,早上姜家兄弟早點起來,跑兩趟多載些糕點,買賣差不多上班時間也到了,他們上班,剩下的姜寧收拾。 下午她就辛苦點,運好東西等哥哥們下班一起干。 這樣不耽誤工作,畢竟大家看工作還是很重要的,貿然放棄不可能。 姜家男人腦子都活,姜建設姜紅兵立即就答應了,姜父也支持。 將近一年下來,外人不怎么看得起的這個行當,已讓姜家積累下一筆不小的財富。 悶聲發了大財,不提姜寧,姜建設兄弟眼見形勢比年初好,已經蠢蠢欲動,估計那工作是留不住他們太久了。 年初分田到戶,家里還分了栗子樹,秋天板栗成熟,最近主打栗子糕。這不,姜建設惦記著下午空閑還能做趟買賣了。 “賣啊,怎么不賣。” 姜寧上前幫忙攤開栗子,兩個哥哥請了假,壯勞力充足,正好還能多做點。 “好,那我去搬栗子。” 姜紅兵說干就干,擼起袖子往后屋去了,這新打的栗子要放幾天回糖才甜的,他們用之前曬干儲存好的那些。 姜大嫂劉慧芳也跟去幫忙,她跟姜建設生了個兒子,今年才兩歲,正要努力給兒子攢家底時候。要不是孩子淘氣家里活也不少,婆婆忙不過來,她肯定也跟著小姑子干。 “寧寧,今天你歇歇吧,讓你哥哥去。”姜母一邊說著,一邊不忘吆喝活蹦亂跳的孫子,不許搗亂。 “沒事,媽。” 姜寧進了灶房,打開掉了紅漆斑駁的厚木櫥柜,把紅糖,面粉,糯米粉等搬出來,“我好的很呀,往縣里跑幾個來回沒問題。” 到目前為止,她沒有感覺任何不適。 給姜父分派了看孫子任務后,姜母進來幫忙,端詳閨女,見她確實神采奕奕,只得作罷。 板栗搬了過來,一家子上陣,先給開個小口子,然后全倒進鍋里加了少許鹽的沸水中,大火煮十分鐘左右,撈起來過了冷水,然后就去殼。 沒有更好的工具,只能采用熱脹冷縮的法子去殼。 一家子都是手腳麻利的人,不過這板栗數量多,也足足弄了一個多小時。 姜建設已經在處理剝干凈的板栗,這活天天干,量還不小,借用村里的公用大石磨不合適,就干脆新打一個大木盆跟木杵,自己在家弄。 煮熟的板栗不難杵,小伙子力氣大,很快就做好了。 姜寧跟劉慧芳早已調好面粉跟糯米粉的比例,加上板栗泥,再撒少量糖水,幾個人一起就著大木盆大力揉搓。 “好了,差不多了。” 姜寧見盆里的粉泥一搓就散開,立即叫停。她這個栗子糕的法子是最簡單的,沒辦法,誰讓資源短缺呢。 她家能弄到這么多面粉糯米粉紅糖,完全因為二哥姜紅兵是干采購的,有些另外的門路,這些不用票買,價格還正常。若不然去黑市買價格高不說,量大還有風險。 不過據姜寧前世記憶,應該馬上就會放開農民自由貿易市場,允許農民將自產的農產品進行交易,不算再投機倒把了。 只是那都是后話,現在姜家人拿了木制的雕花餅模來,七手八腳將粉泥按上去輕拍了拍,再倒出來,一個月餅模樣的栗子糕就好了,稍后再上鍋蒸二十分鐘就大功告成。 這雕花餅模是姜寧的主意,賣相好,就能更易順利售出,反正村里就有會雕模的人,六個模具,只開口收了三斤糧食,做工還是不錯的。 將栗子糕整理碼進干凈的大木箱內,牢牢捆在自行車后座,兄妹幾個就出發了。 哥哥們騎車帶箱子,姜寧走路跟著,一來箱子很沉再帶人吃力,二來這路也不好走,負重騎車跟走路速度沒啥區別,這鄉間土路顛得,她還是不折磨自己了。 今天來得早了些,下班時間沒到,不過造紙廠大門對面的老地方,已經有人等著了,都是上了年紀的退休大爺大娘,還有放學的學生,拿著盤子在等著。 這年頭沒有塑料袋,買栗子糕不現吃,得自備東西裝著。 “閨女,給我裝十個。” 說話的大娘是老光顧,她家除了兩個小孫子,都領工資,姜寧手藝好還不要糧票,她十分樂意買。 “好嘞,大娘你拿穩,收齊了你三毛錢咯。” …… 沒多久造紙廠下班鈴響了,人流涌出,兄妹三個分工合作,裝餅收錢十分利索,忙活了半小時,兩大箱子栗子糕就賣光了,來晚的人照例抱怨做得太少。 “寧寧,這形勢看來是越來越好。” 姜紅兵一邊收拾,一邊往不遠處瞟了眼,剛開始只有兄妹三個賣吃的,現在又陸續多了兩攤,一個是賣包子的,一個是餅子攤。 “我們廠子那邊,也多了兩個賣吃的攤子。”什么時候都不缺有門路有腦筋的人。 造紙廠這邊,姜家攤子生意最好,不過他們賣光后,沒買到的人會流向另外兩個攤子,算是互利互惠吧,對方因此不妒忌,彼此相安無事。 姜寧扶著自行車,讓哥哥將箱子重新捆好,“是啊,等明年,或許我們家也不擺糕餅攤子了。”有進一步的新政策,他們能干的事情更多。 姜家兄弟都機靈,一聽就懂,兄妹三個對視一眼,從彼此眼中看到喜色。 第5章 這話題挺讓人高興的,不過姜建設惋惜,“可惜寧寧要定趙家老二,明年肯定不在林縣了。” 林縣,就是兄妹三人腳下的縣城,姜寧嫁了趙向東,鐵定是要隨軍的,姜建設當然不會說些什么留下的傻話,夫妻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說得姜紅兵眉頭也皺起來了,目前趙向東唯一有瑕疵的地方,就是這點。 “我去了省城,你們也可以來呀。” 趙向東所在部隊位于本省省會楊市,不過與林縣一南一北,距離有些遠。 姜寧認為這些不是問題,經濟發展了,人就不能總困守在一個地方,而她的上輩子的記憶也證明了,未來幾年,經濟高速發展,出行障礙也迅速消退。 現在出門必須得介紹信,沒有糧票吃不上飯的情況,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式。 她的兩個哥哥都是成算的人,林縣太小困不住他們,往外發展,省會楊市這個經濟中心,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