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節
而對于朝中的文官而言,如今新帝登基,眼看著乃是用人之際,大家都爭先恐后的想盡辦法要在元化帝面前冒頭,從而引起這位年輕帝王的注意。 但戶部倒好,整個什么稅改,如今元化帝的全部心思都在戶部了,戶部的官員也能借此在皇帝面前掛個號。 到時候元化帝有戶部的這一眾官員在,旁人又哪里有機會呢? 現在借著基層官員易地而行,互相監督丈量土地的機會,將官員在稅改中的表現納入吏部的政績考核,如此吏部也算是在稅改之事上摻合了一腳。 “恩,此事并非你想的這般簡單,待本官再思量思量。” 雖然心知顧云浩這建議可行,但錢卓然也不會說出來,只點頭表示自己會考慮考慮,而后卻又想起一事,忍不住搖頭道:“易地而行的法子,雖然可能有些效用,然對于一些權勢頗大的世家來說,或許即便有三位地方官員輪換清理丈量,也還是存在瞞報之事。” 顧云浩知道錢卓然的意思。 對于地方官員來說,或許有些顧忌盤踞在轄地的名門士族,但有互相清理監督之法的約束,又有擢升半級的官階的誘惑,大多都會認真對待此事。 但凡事都沒有絕對。 因著顧云浩提出的三縣為一組,小組內互相監督、輪流丈量,一般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若是遇到在朝中極有權勢之輩,即便是三個地方官員輪流丈量,也未必敢直言其瞞報之事。 畢竟在有的時候,升官事小,保命事大。 烏紗帽哪里有身家性命重要呢? 聽到錢卓然亦是在擔憂此事,顧云浩神色一振,眼中閃過一絲凜冽的寒光,道:“下官以為,如有此事,當殺一儆百!” “景源所言正是本官所想。” 聞言,錢卓然卻是絲毫不見詫異之色,反而是頗有興致的伸出手指點了點面前的書案:“只要殺一批人,誰還敢在這事上含糊。” 在這次建言之后,顧云浩便埋首在手頭的工作之上。 也不知是因著建言的事,聽說錢卓然曾在部里公開夸贊過他兩句,甚至言辭中還有準備栽培重用的意思。 當然,錢卓然此舉到底是因為真的欣賞他,還是借此想要想師祖孫惟德示好,卻只有他錢卓然自己知道了。 對于顧云浩來說,他雖然知曉這里面必然也還是有師祖的因素在,但也還是覺得算是意外之喜。 畢竟他當時尋了錢卓然談及此事,主要還是為了解決稅改之中的弊端,確保田地清理順利罷了。 要知道,新政的大體方向乃是他初擬的,新政亦是他此生的追求。 田地清理之事關系到國庫稅入,又直接影響稅改的成功與否,他必然不會坐視不管。 但能借此取得錢卓然的信任,那對他今后在戶部的前途是極為有利的。 顧云浩承認自己是個貪心的人。 他不僅要推行新政,更是想要平步青云。 雖然朝中還沒見動靜,但見錢卓然對他的夸贊,顧云浩便知這位左侍郎大人在找機會呢。 因而,顧云浩料想,此事必然會達到他的期望。 解決了田地清理的弊端,顧云浩心情暫時輕松了些。 經過這幾日的功夫,他不僅全面接手了閩省的田地清理的爛攤子,更是將里面的一些情況摸透了。 難怪陸安寧這般避之不及,以至于他才來戶部,便這般急急的推了過來。 閩省的情況,甚至比他想象的還要復雜。 第154章 第154章:難題 剛剛入夏, 整個雍京的天氣便熱了起來。 一轉眼,顧云浩到戶部任職已有些時日了。 可能是由于之前跟陸安寧有過那一次的交鋒, 這段時間以來, 陸安寧雖然偶有過問田地清理之事,但也不似之前那般故作姿態。 趙啟自然也是進了戶部, 跟隨著顧云浩在閩省清吏司處理田地之事。 不得不說, 趙啟確實是個難得的好幫手。 不僅心思縝密, 且還精通算學,顧云浩放心的將閩省各州府的田地登記冊交予他核對。 雖然現在的工作任務繁重,但顧云浩心中卻很是暢意的。 特別是前幾天,錢卓然于大朝會奏田地之事, 元化帝正式下令, 實行易地而行的丈量方法。 沒錯, 錢卓然思慮再三,最后還是采納了顧云浩的建議。 當然,作為一個官場的老手, 錢卓然不會真的突然在大朝會上提出此事。 在大朝會之前, 他亦是先探了探元化帝的口風, 而后私下向元化帝稟奏之后,方才正式于大朝會時提出。 此奏一出,滿朝皆嘆。 這戶部是要鬧哪樣啊? 竟然將田地丈量之事跟官員的升遷牽扯上,這不是過界了么? 吏部居然能忍? 在眾人等著看吏部與戶部互掐的時候, 卻是沒有想到, 錢卓然又稟奏一事, 便將整個局面逆轉了。 不錯,錢卓然在提出此事之時,又建言把對地方官員的考量全部交由吏部主理。 這也就是說,即便是戶部提出了將稅改之事納入官員考核,酌情提拔表現優異的官員,但這個官員的提拔權卻還是交由吏部,而官員們在稅改之中的表現,仍是由吏部去評判。 此建言一出,元化帝眉頭微皺。 于蕭穆言看來,錢卓然提出的丈量之法確實可行,但此事應當全部交予戶部,方才是最省事,效果也最直接的。 要知道不論是田地丈量,還是對稅改中官員的考核,只有戶部這個主管稅改的部門,才是最能反應實際情況的。 元化帝認為,如果真的要行錢卓然的丈量之法,那么由戶部于稅改過程的對各地方官員進行評價,而后再交由吏部對應評價確定官員的升降。 這才是最省事的法子。 畢竟元化帝身為帝王,他考量事情只從大局出發,不會去在意戶部的處境。 但是見著錢卓然如此一副避之不及的樣子,蕭穆言心中還是有些不悅的。 這些個大臣,雖然面上說是一心為公,絕無私心,好似一副能為皇帝、為國家掏心掏肺的樣子,但內里其實都滿腹小心思,互相攀扯瓜葛著。 蕭穆言其實一聽錢卓然將此事推給吏部,便也猜到了他的用心。 無非就是想分一杯羹給吏部嘛。 雖然不悅錢卓然的小心思,但元化帝心里也明白,如此將吏部牽扯進來,是對稅改有利無害的,故而也只作不見錢卓然的小動作。 就這樣,在錢卓然的推波助瀾之下,元化帝正式下令,華朝各地開始三縣為一組,互相輪流丈量田地。 而且下詔發于各地,明言吏部將對此事進行考核,若經考核為‘優’的,一律擢升半級。 為了拉吏部進來,減輕戶部的負擔,元化帝甚至還專門召見了吏部的幾個大佬,其中所言之事外人不得而知。 但見在元化帝傳召之后,吏部上下便跟打了雞血一樣,全力撲在了考核地方官員的稅改之事上。 朝中自是有聰明人,見著如此情況,也是反應各異。 有的贊錢卓然好手段,居然借著此事拉攏了吏部。 也有的嘆戶部的官員可惜,有錢卓然這么一個上司,居然如此就將稅改之功分了一半去給吏部。 要知道拉了吏部下水,雖然減輕了稅改的阻力,但也等于分了功勞。而且最重要的是,有了吏部摻合進來,元化帝今后關注和重用的就并非僅僅是一個戶部了。 吏部也有官員上百人,這樣一來,在元化帝面前,戶部官員出頭的機會自然就會相應的減少一些。 當然,錢卓然也自然是知曉這個后果。 但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于錢卓然而言,戶部官員今后的仕途,顯然是沒有他的官帽來的重要。 他亦是知曉今次稅改之后,季銘將拜相,他若想接任戶部尚書,必然要在稅改中立功才是。 只是,在錢卓然的奏文之后,一眾守舊派的官員和世家卻是有些坐不住了。 這乃是釜底抽薪之策啊。 而且還將吏部拉了過去,實在是不妙。 畢竟六部之中,吏部的地位十分關鍵,全國上下的地方官員,有誰敢不賣吏部的面子。 對于這些,顧云浩卻是不關心的。 他只知道,在前不久,在錢卓然的建言之下,元化帝正式下令,整個事情也在隨著他的設想走。 因著元化帝的這一召令,稅改之事應該能順利進行,地方上的士族們瞞報田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這,便夠了。 這些日子,顧云浩帶著司里的主事楊光,以及司務和侍從幾人一起翻查閩省的田地登記冊,從中清算瞞報的大體情況。 雖然當時立朝之處,朝中對全國各省的田地有過一次清理和丈量。 但那時候時局剛穩,清理的也比較粗糙,甚至還有些世家賄之以重金,其中瞞報的情況是數不勝數。 事情過去了這么多年,必然又有不少百姓開墾了新的田地出來。 如此一來,閩地到底有多少田地,竟然是難以估算出來了。 每每思及至此,顧云浩都覺得頭大如斗。 他們總不能拿著華朝疆域圖去估算田地數額吧? 畢竟這個時代的地圖不似前世那般細致,即便估算出閩省的轄域大小,但卻還是難以弄清楚田畝之數。 但顧云浩心知,閩地的田地絕對不在少數。 不為其他,就單單只論地勢而言,閩地大多都是平原地帶,山地、坡地較少,經過這么多年的開墾,必然有不少地方被百姓們挖掘出來種糧食。 要知道閩省那邊世家林立,朝中也有多位官員出于閩省。 有著這么多的官家士族在,土地兼并自然是少不了的,如此一來,閩地的百姓只會生活的更加艱難,必然會打量開墾田地。 他們戶部存有的閩省田地登記薄上記載的數字,必然是不準的了。 只是這其中到底存在著多大的差額呢? 想到這里,顧云浩皺了皺眉,以手扶額靠在高背椅上。 “大人,吃口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