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科舉官途在線閱讀 - 第78節

第78節

    林清看了一眼桌上堆了高高書案的隔壁,想了想還是上前請教道:“這位大人,我是新來的修撰官林清,請問我該如何開始?”

    剛剛崔巖是籠統地介紹了一下林清的基本工作,但是也沒有什么細則,如今他這邊什么都空空如也,只有一張長桌,一套筆墨紙硯,環顧四周也沒有看到所謂的史書,確實不知道該如何開始。

    隔壁桌那人之前頭一直埋在成堆的書籍中,此刻聽到林清的詢問,才從書籍中抬起頭來。只見此人雖為翰林官,卻有些不修邊幅,頭發也沒束好,官服領口也有些污漬,年紀三十歲左右,但是臉色慘白、雙目無聲,木木地看了林清一眼,才似乎回過神來:“出門右拐,去藏書閣,找閣主要修史材料。”

    說完后又看了一眼林清,嘴巴里小聲嘟囔著:“新來的修撰?這么年輕就中狀元了?”然后低下頭去,又繼續翻出一本史籍開始校對。

    林清也是被那人慘白無神的面容有些驚住——不是說入翰林的都是褚相嗎?這人看著怎么也無法和清貴的翰林搭邊啊?倒是和現代那些長期死宅在家的宅男有些相似。

    只是疑惑歸疑惑,林清還是起身去了藏書閣找到閣主,領取了修史的材料。

    當林清捧著半人高的資料回到辦公位時,簡直是想長長的嘆一口氣了:這么多的材料,沒有十天半個月,休想看完!

    所謂修史就是要修整完善史書和史籍有關的資料,如今他們所有人在修的是上一任圣仁皇帝要求翰林院修撰的《大明史冊》,只是后來圣仁皇帝突然駕崩,事情就一直耽擱了下來。一直到前幾年,高首輔再提此事,才又繼續修了起來。

    如今已經修繕了一萬多卷,說是大明史冊,其實就是將之前的朝代各方面的歷史、文學、醫藥、天文、地理各個方面的資料進行整合完善。這樣的工作確實非常繁復,但是對后世的意義是巨大的,它是一套類似百科全書般的存在的典籍,對以后的人進行各個朝代的分析都有著歷史考據的作用。

    這樣一項工作若是完成,是要被留名青史的,而當時的圣仁皇帝就是有這樣的打算才啟用了兩千多人進行修撰工作,可惜后來因為皇位更迭而停滯了。永康帝登基后,對這項工作并沒有過多的關注,之前一直是翰林院里的小貓三兩只在繼續修繕,等職位調動后就也棄之腦后。一直到三年前高首輔上了一道奏則,才又大張旗鼓地開始修史。

    說來也是永康帝自覺登基多年,捫心自問卻沒有絲毫實質性的建樹,如今高首輔舊事重提,一下子讓永康帝覺得若是能將此套史籍完善,那么就算百年后地下見到圣仁皇帝,也算是無愧了。所以因著這事兒,高首輔還重又得到了永康帝的看重,才穩住了被黃次輔一再打壓的局面。

    只是永康帝嘴里說著答應,心思卻沒有放到這里,戶部也沒有進行相應的撥款,和圣仁皇帝當時啟用兩千多人的工作進度是無法同日而語的,也就是整個翰林院的三四十號人在整理。而翰林院原本就是有修繕文史的職責,現在就是調動了整個部門的人去做而已。

    所以修了三年了,工作進度才到一半,林清等新人進來,正好是被抓了壯丁。

    既然作為新人,分到的類目也是前人不樂意修繕的部分。

    林清分到的是“算”的類目,倒是沒有像別人那般怨聲載道,畢竟對于別人來說“算”是麻煩事,需要校對并且辨別真偽,比如說同時代兩個理論相悖,也需要整理的人進行編寫,還要找出相應的文獻進行驗證。這樣的工作對于學文出身的翰林來講都是避之不及的存在,除非是本身都算術感興趣的翰林,其他人都是不樂意修繕的。

    而林清原本前世就是數學系畢業,數學算法的真偽在他面前算是一覽無余。

    林清大略的翻閱了一下他前人留下來的資料,一共也就做了一十二卷,算是剛剛做了個開頭,比起別人動則一兩百卷來說,根本沒有可比性。

    別人都是先看一下之前的人修繕到了哪里,然后就繼續往下修。而林清卻是先將之前的資料花了三天時間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其他人見林清看著忙碌,實際卻一個字的進度沒有,紛紛暗地里搖頭,以為又來了一個心思根本不在翰林院的狀元。之前也有像林清這樣的進士,入了翰林院根本看不上修史的工作,想著辦法四處走動,過了一年半載就調離了翰林院。

    坐在林清后面的編修史知行暗暗蹙眉,心里不由得嘀咕:“來了三天了,一個字都沒寫,等掌院月底巡查了,看你怎么辦!”

    只是這間房間里坐的,品階最高的也就是從六品修撰了,雖然其他人比林清有資歷,但是也沒底氣指著林清說什么。那些和林清一同入翰林院的,自己都還沒個頭腦,不停地在查資料和整理文獻,更沒有精力去關注林清了。

    三日后林清終于開始動筆了,但是留心的人發現,林清寫了很多,卻沒有正式的手稿交上去。別人每隔一天都有完成的手稿交給掌院學士,有些做的快的人,一個月就可以編纂整理完一卷。

    雖然翰林院并沒有硬性的規定一定要交多少卷,但是如果沒有任何成果,自然要吃瓜落的,而林清這次交上去的,則是上一任留下來的資料,自己的手稿一份也無,讓其他人更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想要看看這新來的狀元修撰在整什么。

    掌院學士朱炳文兼任戶部侍郎,是朝廷中公認的內閣后備軍,今年四十又五,平日里忙于戶部的事情,很少過來翰林院巡查,但是每隔半月或者一月還是會到翰林院幾次,看一下《大明史冊》的修繕進度,提點一下眾翰林官的工作情況。

    朱炳文作為翰林院的一把手,自然是在翰林院中有著說一不二的地位,不說別的,光是如果皇上或者皇子想要哪位翰林官講解經史,如果不是上面的人點名,這個權利全在朱炳文手中。眾翰林官得罪了誰,也不敢得罪掌院學士。

    而那些翰林院里的老人都知道朱炳文是一個做事非常嚴苛細致的人,如果你交上去的手稿被他看到有任何錯漏,那么就等著這一個月的工作全部統統重新做!

    就當別人等著看林清笑話的時候,朱炳文也翻到了林清交上了的資料,一開始翻閱的時候眉頭大簇——這不是一開始就做好的“算”字篇的手稿嗎?根本沒有任何新東西添加進來啊?這個新科狀元是怎么回事?不會如此不堪,連個最簡單的校對摘錄工作都不會吧?

    可是當他翻到第二頁開始,就知道自己完全是大錯特錯了!

    此“算”學篇,需要從漢代開始一直整理摘抄好所有的算學理論、演變方式,如今剛剛編寫到南北朝時期,只是每一頁林清都壓了一張紙條,上面寫明了哪些理論有錯漏,詳見某某書籍第幾卷,而《大明史冊》并非只是一本簡單的算學教學,林清還將錯漏之處也謄抄了下來,下面還備注寫了為何會出現這樣理解的原因。

    朱炳文并非精通算數之人,之前做摘錄工作的人也只是照本宣科,將所有算術典籍上的文章、題目給摘抄了下來,他比對之后無錯漏,也就算合格了。誰知道林清的工作竟然做到如此細致,朱炳文還特地動筆演算、找相關的書籍進行驗證,發現林清所寫的內容無一錯漏。

    等將十來卷前人的算學手稿全部看完之后,其中林清夾在里面的紙片竟然有一百多處,最后一頁還詢問掌院學士,是否要重新對前面的算學資料進行編改。

    朱炳文萬萬沒想到,不過是最小的一件事,也有人可以把事情做到極致!

    第86章 第八十六章:生意

    原本翰林院里的人還想要看林清的好戲, 但是發現林清交上了原稿,并沒有受到掌院朱炳文大人的呵斥, 反而是其他幾個新來的庶吉士, 因為所整理的部分有紕漏而被叫過去罵了一通。

    雖然很多人心里都大惑不解,但是官場上總有很多說不得的事情,所以只是看待林清的目光更加探究了一些,也并沒有人真的去找什么不痛快。

    別人怎么想的,林清并沒有理會, 既然他現在的工作就是修史, 自然就是認認真真的修史,第一步是將前人整理的東西全部梳理一遍,錯漏的地方全部更正;接著就是繼續按照朝代時間把“算”術部分的資料一一填補、整理完善。林清的工作進度也非常快,一個月就能整理好兩卷, 按照這個速度下去, 不出一年就可以將“算”學部分的史料全部整理完畢, 而原本這個工作內容是計劃兩到三年完成的。

    翰林院是一個可清閑可忙碌的部門,暫時安排給所有新晉翰林官的任務就這些, 草擬圣旨還根本輪不上新人插手, 給皇帝等人講解經筵的又都要按資排輩,所以新入職的三個月林清每日的工作就是研讀史料,摘抄謄錄, 同時更多的時間花在了閱讀歷年的案卷、圣旨等材料上。

    對林清來講, 做做修史工作, 只不過是考驗耐心和毅力的事情, 長時間去做這個事情,對他了解政務根本沒有太多的幫助。只能說是自己可以將“算”的這門科目,做一個科學的總結,方便后人對中國數學史的了解,也希望能推廣這些知識,造福后人而已。

    故而很多人說翰林官清貴,不扯朝堂、不涉黨爭的翰林官,清貴是清貴了,但是也容易被人遺忘和邊緣化。翰林官的月俸很低,就像林清作為從六品修撰,一個月的月俸才三十兩銀子。

    這三十兩銀子,聽著是還可以,可是生活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又想要在官員之間交往行走,三十兩銀子根本不頂事。就像林清那座一進的小宅子,都要五百兩銀子,更別提其他方面的吃穿住行了。所以大部分翰林官員只是當翰林院是個跳板,在任職的三年時間里積極尋找出路下家,最好的選擇是可以入職文淵閣,跟著朝堂內閣大佬工作絕對是最好的差事;或者就是調動到六部輪值,以后也能混上一個侍郎的職位,運氣好的還能做個尚書;實在沒門路的,那么到時候下放地方,能在翰林院待過,就是下放地方也高人一等,基本上都會到那些比較富裕的地方任職。

    當然,也有什么都不行動、甘愿固守清貧的,例如坐在林清隔壁的修撰賀卓凡,榜眼出身,在翰林院里修了六年的史冊,從編修晉升到了修撰后,就紋絲不動。平日里吃穿用度也寒酸的很,但凡有什么聚會也從來不參加,有時候還要靠向同僚借款度日,一點都沒有別人眼中的中進士、做大官、發大財的感覺。

    三個月的時間,也夠新晉的翰林官們摸清楚一些規則,之前大家還能定定心心修史,之后了解了情況后,大家人心也浮動了起來,慢慢地有些人抱成了小團體,尋找出路、請客送禮吃酒,都想著經營點關系人脈,到時候可以有個好去處。

    林清這邊卻好像沒有感受到翰林院里的氣氛一樣,繼續每日里的工作,同時經常出沒于藏書閣,取閱永康帝繼位以來所頒發的所有圣旨、詔書,了解朝廷變動的情況。翰林院有點類似于皇帝的秘書機構,往往一道對外圣旨的頒發,都是由文采好的翰林進行纂寫,并且會摘抄一份進行歸檔。一份圣旨或是詔書的頒發,很多時候都是整個文官集團和皇權協商整合的結果,是整個大明政治命令下達的體現。以前的林清根本無法接觸到這些東西,但是如今卻能以觀摩圣旨書寫的理由,毫無阻礙的去考據這些材料。

    雖然如今并沒有進入權利的核心,也沒有任何的決策、建議權,但是林清認為想要做官,那就必須得了解清楚現在自己所處的位置,整個王朝的動向,當權者的政治主張和目的,未來發展的方向等等。這些東西,翰林院里沒有人會教你,但是你卻有機會去學習、翻閱這些資料,其實已經是難能可貴的經驗了。從這點來講,翰林院是褚相之所,并沒有夸大其詞。只不過這世上很多人都習慣于等著別人將事情放到他手上才會去做、或者就是太過急功近利,忍受不了眼前的清貧,才讓翰林院里的低階官員急著拿翰林院做跳板,趕緊走入實權部門。

    所以,在外人看來,林清的生活規律極了。這幾個月來,每天一大早當值,自己擦干凈桌案,泡上一杯茶,然后一上午就開始整理謄抄資料,幾乎都做到了手不釋卷,一坐就是一上午;中午吃過午飯后就往藏書閣走,呆了一兩個時辰回來后,又捧了一堆資料回來,下午繼續書寫;晚上若是輪到他當值,那么就來值個夜,看看自己桌案上的資料,若是沒有當值,就回家休息,從不參與其他官員之間的人情走動。

    這樣的行為舉止,就和那賀卓凡一模一樣,甚至很多人都私下議論,覺得這新科狀元是不是也會和賀卓凡一樣,就喜歡天天修史、研讀史料,以后也是要在翰林院冷板凳坐到死的主。有些庶吉士和沈牧涵聚會時,還會特意調笑幾句,說林清就算得了狀元也沒用,這樣的人也就是個書呆子。沈牧涵聞言也只是笑笑,不予置評。

    林清正在適應他在翰林院做官的生活,林三牛和張氏兩人也是在磕磕絆絆地適應著在京城的生活。

    說實在的,這剛剛到了京城看到林清那一進的小院,林三牛和張氏還是有些驚訝的——萬萬沒想到,五百兩銀子竟然在京城就買了這么小的一個宅子!但是當知道這周圍的都是官宦人家,好些人家的官位都還比自家兒子高時,也就不覺得這房子小了,轉而說話做事都有些小心翼翼的,生怕墜了林清的面子,給林清招惹麻煩。

    前面一兩個月還好,夫妻兩個洗洗弄弄,歸置整理了一番院子,嫌京城里的菜價貴,還在自家小院里下了一隴菜地,種了些當季的蔬菜。每天上街買買菜,晚上等林清回來一起吃個晚飯,對于幾年不能和兒子處著的林三牛和張氏來講,都是極為珍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