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喬然如故、AD團(tuán)戰(zhàn)瞬間蒸發(fā)、聽說你很嗲、瓜田蜜事、我的七十年代村霸老婆、九界仙尊、悍“夫”、當(dāng)異形綁定了救世系統(tǒng)、嫁給男友他哥(娛樂圈)、[娛樂圈]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阿俏聽到這里,再也耐不住,撲上去用雙臂摟住舅母,低聲叫了一句:“媽!” 舅母也抱住了阿俏,眼淚撲簌而下,盡落在阿俏肩上。 舅母本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阿俏前世并不覺得,只曉得她嘴碎,講話又直又難聽??墒堑诡^來,阮家遭逢大難,寧老爺子當(dāng)即拍板,將寧園交與阿俏賣掉救急。舅舅舅母原本也有份繼承這座園子,然而卻一字未提,全力幫阿俏奔走。 重活一回,到底教她學(xué)會了看人心。 第二天,阿俏起了個大早,將自己隨身的東西都收拾出來,裝在一只皮箱里,提上箱子來到寧家堂屋里。 寧老爺子已經(jīng)起來了,正在逗窗上掛著的籠里,那只他養(yǎng)了好久的畫眉。 阿俏將皮箱放在身旁,然后伏在地上,恭恭敬敬向外祖父拜了三拜。 她心意已決:留在潯鎮(zhèn),她固然能無風(fēng)無浪地度過平靜一生,可待老去之時,卻難保不會后悔。 “想好啦!”寧老爺子沒回頭,“丫頭,別把這當(dāng)回事兒。鎮(zhèn)子太小,埋沒你。” 這時候?qū)幨缫惨呀?jīng)收拾好了出來,見到阿俏,當(dāng)真是又驚又喜,隨即上來挽住了阿俏的胳膊,笑著說:“乖阿俏,娘以前虧欠你,以后讓娘一點(diǎn)點(diǎn)都補(bǔ)償起來,好不?” 阿俏卻不露痕跡地將手臂從母親手中抽了出來,淡淡地說:“我只是想去省城看看,見見那些素未謀面的……親戚?!?/br> 寧淑聽見阿俏語氣冷淡,驚訝得睜圓了眼。 阿俏就自己去提起了箱子,回頭朝寧淑看了一眼,突然嫣然一笑,兩道秀眉挑了挑,問:“娘,您怎么不走……難不成您還想在老家多住兩天?” 寧淑終于省起:阿俏似乎并不像是她想象中那個可以輕易擺布的小丫頭。她一時怔在當(dāng)?shù)?,不知該答什么好?/br> 旁邊寧老爺子就打開了窗上的鳥籠,笑道:“走吧走吧!今日阿俏頭回出遠(yuǎn)門,老頭子為討個吉利,放個生?!?/br> 那籠中的畫眉,陡然得了自由,不愿錯過機(jī)會,就此雙翅一振,直上青天而去。 第4章 糯米桔紅糕 潯鎮(zhèn)的歷史據(jù)說可以上溯千年,鎮(zhèn)子偏安一隅,千百年來,百姓們的生活始終寧靜安逸,一成不變。這時的潯鎮(zhèn),胭脂河穿鎮(zhèn)而過,人們傍水而居,公路還沒有修起,烏篷船還是唯一的出行工具。 寧淑與阿俏來到鎮(zhèn)子一頭的碼頭,將各自的行李裝上烏篷船。艄公竹竿輕輕一點(diǎn),船身便離開了河岸。 寧淑向岸上相送的兄嫂揮手致意之后,便自行去船艙里坐著。 阿俏卻立在船尾,望著熟悉的小鎮(zhèn)離她越來越遠(yuǎn)。 “阿俏,阿俏——” 就在這時,岸邊響起呼叫聲,寧有信沿著岸上的青石板路,追著烏篷船奔了過來:“阿俏!” 阿俏微微震動,望著岸上沖著自己疾奔過來的少年人,“有信哥——” “阿俏,你聽我說!”寧有信一面疾奔,一面沖她大聲喊,“等我出息了,就去省城找你!阿俏,你等著我……” 青石板路漸漸地拐了一個彎兒,烏篷船離開路邊,駛向更大的水面。寧有信奔到路的盡頭,奮力朝烏篷船的方向大喊:“阿俏,你等著我——” 阿俏望著寧有信的身影越來越小,心里有些震動:她一直將寧有信當(dāng)親哥哥對待,而寧有信心底卻未必只是將她當(dāng)meimei。 可是這幅景象卻喚醒了她埋藏在心底的記憶——曾經(jīng)也有個男人同樣奮力向她奔來,只是她卻不曾聽清他在高呼些什么……她依舊能記起他柔和的目光,體貼的言語,記得他的慷慨和他給的希望……卻也同樣記得他曾令她陷入無邊的黑暗。 阿俏情不自禁地向當(dāng)初沈謙奔來的那個方向望過去。潯鎮(zhèn)的清晨,一絲冷霧兀自若有若無地在胭脂河畔繚繞。阿俏心想:這一輩子,如果一切順利,她的人生,應(yīng)該不會再與這個人有任何交集了。 “阿俏,”寧淑在船艙里開口問,“在想什么呢?” 阿俏回頭笑了笑,沒有言語。寧淑盯著阿俏,自言自語地說:“到了省城,得趕緊給你裁兩身新衣……或者干脆讓清瑤先勻兩身出來?!?/br> 寧淑口中的“清瑤”,是阿俏的異母jiejie,阮家的二小姐,阮清瑤。阿俏想起阮清瑤,忍不住唇角輕抬,笑得有點(diǎn)兒諷刺。 “阿俏,到了省城,你就是阮家的三小姐了?;仡^先把名字改過來,在上海的大堂姐叫清珊,你jiejie叫清瑤,你改個什么名字好呢?” “阿俏”說來就只是一個乳名,阮家這一輩的小姐們按清字排行,所以母親寧淑在琢磨著給阿俏改個能“上得了臺面”的名字。 “早曉得要我改名,當(dāng)初干嘛給我起名叫阿俏?”阿俏冷笑著回了一句,自管自在船尾坐下,欣賞沿岸的風(fēng)景。 上一世,她認(rèn)祖歸宗的時候,是以“阮清俏”的名字上的族譜,她極不喜歡這個名字,總覺聽起來失于輕佻。所以她平日里依舊自稱“阿俏”——被改了名字,似乎那靈魂就也被改動了,不是本來的面目。 寧淑聽了一愣,覺得這個閨女的脾氣并不大好,一張臉就往下沉了沉。可是一想她將阿俏帶回去的目的,寧淑終于還是在臉上堆了笑容,柔聲問:“阿俏,你可知省城咱們家里的情形?” 阿俏點(diǎn)點(diǎn)頭:“聽舅舅舅母說過。” 她怎么可能不曉得阮家的情形,那可是在飲饌一界大名鼎鼎的阮家啊! 阮家的事業(yè)自前朝末年興起,她的曾祖父阮元煦曾在前朝中過“探花”,被點(diǎn)了翰林,之后又曾在川、浙、粵等地做官。阮元煦本人酷愛珍饈佳肴,長于融合各地烹飪精髓,獨(dú)創(chuàng)時新菜式,加之他又喜好客酬友,所以他阮家的家宴便被稱為“探花菜”或是“翰林菜”。 傳到祖父阮正源這一輩上,阮正源正式將阮家菜式做成了私家會館的席面,開始對外營業(yè),定名為“阮家菜”。 雖然阮正源將阮家的名氣與家業(yè)雙雙推向了頂峰,阮家下一輩卻都對繼承“阮家菜”沒有多少興趣: 阿俏的伯父阮茂才早年去海外求學(xué),歸國以后就一直留在上海,聽說一直在一家銀行里工作。阮家長女阮清珊與長子阮浩天都住在上海,難得回省城看一看。 而阿俏的父親則在省府做一個文員。隨著祖父阮正源年紀(jì)漸長,如今阮家的一大爿生意,實(shí)際上是由母親寧淑在幫著cao持。 阮家的生意有些特殊,若是拋開了“阮氏”這個姓氏,阮家菜便失去了當(dāng)初“探花菜”或是“翰林菜”的淵源。所以祖父阮正源一直希望由阮家自己的子孫能繼承最為重要的家業(yè)。從寧淑當(dāng)初的“不生兒子不能進(jìn)門”,到如今阮家又轉(zhuǎn)變態(tài)度,要寄養(yǎng)在外的阿俏認(rèn)祖歸宗,都與這一點(diǎn)有關(guān)。 “阿俏,回頭到了省城,你可要替娘和弟弟爭口氣,莫要教旁人看輕了你?!睂幨缈纯磁畠?,有點(diǎn)暗自擔(dān)心。 “娘放心吧,”阿俏有些無所謂,“再說了,我是阮家的女兒,省城那里……不也都是自家人的么?” 寧淑立時語塞:自家人?省城的“自家人”可不比潯鎮(zhèn)這等小地方的自家人。可這話她又沒法兒對女兒明說,只得轉(zhuǎn)移話題。 “阿俏,你帶的那一大籃子用油紙包著的,是什么?” 阿俏聽問,就轉(zhuǎn)過頭來沖母親甜甜一笑:“娘還記得咱們潯鎮(zhèn)的特產(chǎn)桔紅糕么?這次我?guī)Я瞬簧?,回頭到省城給親戚們送些,叫他們也嘗嘗。” 說著,阿俏就從隨身帶著的一只竹篾籃子里取出出油紙封好的一小袋,遞到寧淑手中:“娘今天早上走得急,怕是早上也沒吃什么吧!來,嘗嘗阿俏自己做的桔紅糕,先墊墊?!?/br> 寧淑聽聞,幾乎失笑。 她想,省城可不比潯鎮(zhèn)這樣的小地方,在阮家大院里,哪怕是仆人也未必看得上這點(diǎn)兒土產(chǎn),阿俏竟然珍而重之當(dāng)見面禮帶著,感情還是脫不去這小鎮(zhèn)子上的習(xí)氣,眼皮子有點(diǎn)兒淺。 可是寧淑確實(shí)有點(diǎn)餓,就從阿俏手中接過了油紙袋,取了一枚出來,送入口中。她嘗過之后,又往油紙袋里望望:“阿俏,這個真的是你自己做的?” “??!”阿俏毫不在意地點(diǎn)點(diǎn)頭。 紙袋里的桔紅糕呈現(xiàn)淺淺的紅色,一粒一粒小巧玲瓏,入口時滿是桔子的清香,細(xì)嚼處糯米本身的清甜才慢慢突顯出來,糯卻不粘,甜而不膩,味道極佳。一時竟令寧淑仿佛置身潯鎮(zhèn),憶起了小時候守在糕點(diǎn)鋪?zhàn)娱T口焦急地等待糕點(diǎn)出爐的時刻。 寧淑忍不住便回頭望望阿俏:女兒的手藝精湛,從這小小的桔紅糕里可窺一斑。她卻見阿俏全無自得之色,只是一個人靜靜望著烏篷船外的水面。 寧淑突然就有些愧疚。 雖然她依舊覺得這桔紅糕太尋常太普通,上不得什么大臺面,然而她卻有些后悔:阿俏如此天賦,若是自己早幾年將她帶去省城,而不是等到現(xiàn)在…… 可是她卻不知道阿俏此刻正望著胭脂河的水面,心頭在冷笑:阮家坐擁有這樣好的資源與傳承,竟也讓阮家的后輩們將家業(yè)一一敗去。 如今她阿俏就要再次踏足省城,回到這個不能算是“家”的家里——阮家人,也該是時候好好清醒清醒了。 而這一袋子桔紅糕,正是她用來投石問路的那一袋石子。 第5章 干煎薺菜餛飩 阿俏隨著寧淑來到位于省城的阮家大院,已是第二天晚間。華燈初上,阿俏再一次立在阮家大院跟前,望著這座燈火輝煌的大宅,心中思緒起伏。 阮家的大宅子是前朝留下的宅院,在祖父阮正源手上又?jǐn)U建翻新過一次,力求盡善盡美。如今的大宅布局規(guī)整,一雕一琢俱典雅精美,雖然不是新派的花園洋房,卻顯得底蘊(yùn)深厚,非常符合阮家的身份。 阮家的仆人見到寧淑回來,趕緊迎出來,提了行李等物,將寧淑與阿俏迎進(jìn)了門。其中一名年紀(jì)較長的仆婦一直指揮著幾名仆從,將兩人的東西一直送到西進(jìn)頭里。 這名年長的仆婦見到寧淑母女二人在西進(jìn)先安頓下來,便笑嘻嘻地黏在寧淑身旁,似乎在等著她的指示。 這時候阿俏就笑著說:“這位嬸子,我從老家?guī)Я诵┪矣H手做的桔紅糕,味道還算不錯。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嬸子替我將東西分給大家伙兒嘗嘗,算是我的一點(diǎn)小小心意?!?/br> 那名仆婦望著阿俏手中提著的一只竹篾籃子里盛著一個個包得整整齊齊的油紙包,忍不住就笑了:“哎喲,這位是三小姐——是吧?” 她特意將“三小姐”這稱呼的聲音拖長,阿俏聽了,忍不住一挑眉,沖她臉上看去。 “嘖嘖嘖,這桔紅糕真是我們見也沒見過的好——東西,我代大家伙兒先謝過了。三小姐先將東西放在這里,回頭我讓大家伙兒來取了嘗嘗?!?/br> ——甚至連籃子都不肯上前接一接。 寧淑無奈地看著這名仆婦,心里嘆了口氣,臉上卻堆出笑,溫言道:“常嬸兒,我從潯鎮(zhèn)帶了兩幅上好的綢布,在我行李里,一會兒拆出來你上我這兒取。這是三小姐阿俏,她初來乍到的,還要靠常嬸兒多照應(yīng)?!?/br> 這姓常的仆婦聽說還有兩幅上等綢,臉上立即堆出笑來,拉著阿俏的手,上下打量了,笑著說:“果然是三小姐!哎呀,二太太,三小姐是主家小姐,照顧她是我們分內(nèi)的事兒,二太太難道還為這個擔(dān)心不成?” 阿俏就這么冷眼看著常嬸兒變臉,短短片刻,來回變了兩三回。 這常嬸兒在阮家算是老人兒,上輩子阿俏初到阮家,沒少受這起好吃懶做的仆婦們明里揶揄、暗里克扣。加上寧淑是繼室,有些事不得不容讓三分,也越發(fā)慣得這些仆婦無法無天,對主家并無多少尊敬之心,反而整日惦記著撈油水。 “阿俏,趕了兩天的路,你也累了。先去歇歇,家里人……你明天再見吧!” 阿俏朝堂屋一角擺著的座鐘看了一眼——才七點(diǎn)! 阿俏轉(zhuǎn)臉望望母親,見寧淑臉上多少有些愧色:阿俏到家,阮家上下,沒有一人出面相迎,她就像是一名仆從一樣,無聲無息地被帶到這個宅院里。 “你jiejie時常十點(diǎn)以后才回家,你弟弟最近要考試了,忙著溫書……”寧淑見到阿俏的神色,忍不住開口向她解釋。 “祖父年紀(jì)大,我猜他是習(xí)慣早睡吧?父親公務(wù)繁忙,晚上又時不時地要應(yīng)酬,是不是?”阿俏沖母親天真無邪地一笑,“明日見就明日見,母親也勞累了,您也早些歇著。這里阿俏自己慢慢收拾就行……” 寧淑見到阿俏的笑容,心想,這孩子到底是個性子寬和懂事的,她心里稍稍感到些安慰。 豈料阿俏接著說:“反正大老遠(yuǎn)地來了一趟,我總要將親戚們都見著了再回去的。” 寧淑的臉色一下子就好看起來:啊?這孩子還真當(dāng)是走親戚那! 鐘敲十一點(diǎn)的時候,阿俏正將清洗干凈的長發(fā)一點(diǎn)點(diǎn)梳開、晾干。她從自己住著的閣樓上探頭望出去,只見阮家大院門前停著一部車子,有男男女女的聲音在遠(yuǎn)處喧嘩著告別。 阿俏就知道自己的jiejie阮清瑤回來了。阮清瑤大她三歲,今年已經(jīng)十八歲,是省城里一個“黎明沙龍”的成員,所以時常玩到很晚才回家。寧淑是她繼母,有時不大好管,家里其余人則不怎么管她,由著她胡鬧。 阿俏不理會阮清瑤,自管自晾干頭發(fā)就去睡了。 而她早先留在堂屋的那只竹籃,和竹籃里盛著的桔紅糕,依舊留在堂屋里。 阮家二小姐阮清瑤回來,只隨意瞥了一眼,心想:什么東西?又是哪里來了遠(yuǎn)房親戚要打抽風(fēng)么?她也沒放在心上,自管自回去了。 待到夜深人靜,阮家上下人等俱已歇下的時候,反倒是有個身影出現(xiàn)在堂屋里,望著月影下的那只竹籃,不免有些好奇,一伸手,拈了一只油紙包出來,掂了掂,從里面取了一枚小巧的桔紅糕出來,放入口中嚼嚼,隨即點(diǎn)點(diǎn)頭,將這油紙包整個兒揣進(jìn)了懷里,轉(zhuǎn)身從堂屋里離開。 第二天阿俏起了個大早,將周身上下收拾齊整,就趕到廚房去。 廚房里灶火已經(jīng)生了起來,生火的小廝見到阿俏一愣,這才認(rèn)出這是昨兒剛到的“三小姐”。他隨意指點(diǎn),“那邊是老太爺早起要喝的豆?jié){,這壺里是二老爺?shù)目Х?,就這兩件,您可千萬別動?。 ?/br> 說著,這小廝就打著呵欠走了,將阿俏一個人留在廚房里。 阮家人似乎沒有吃早點(diǎn)的習(xí)慣,阮老爺子養(yǎng)生,晨起會喝一碗豆?jié){或是牛乳。阿俏的母親寧淑與jiejie阮清瑤在家都是過了十點(diǎn)才會起的,多半折騰到十二點(diǎn)才梳洗好穿好衣服下樓,直接吃午飯。父親阮茂學(xué)和弟弟阮浩宇要上班上學(xué),大多看有什么就隨便吃些,但是阮茂學(xué)一杯咖啡卻是少不了的,這是他從留洋歸來的大伯阮茂才那里學(xué)來的習(xí)慣。 阿俏望著阮家大宅的廚房,雖然她只孤零零的一個人,可在這一刻她卻突然想要笑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