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娛樂圈顫抖、我不是人魚你死開、月明(骨科 1v1 甜H)、夢醒時分(兄妹,H)、同居(1v1 he)、在我心上開一槍[電競]、清穿之女王陛下、男主不要臉[娛]、八零病弱小嬌媳、甜妻入懷:老公大人,寵上癮
齊策伸手揉了揉額頭兩側,“王愛卿有何事?” 王邦安開始說起了今年稅收的情況來,齊策坐直了身體,凝神聽著。 “南方十八州稅糧共一千八百萬石,北方十六州稅糧共八百萬石...” 南方年年都在一千五百萬石以上,北方就不穩定了, 雖地廣, 但幾十年前的一場旱災, 導致上百萬災民逃難到了南方,而南方一直都比較風調雨順,那些逃難過去的百姓,大多在南方定居了下來,再不愿回北方了,致使北方如今地廣人稀。 人口,糧產,這兩樣決定一個國家的興衰。 早朝后,齊策起駕回宮。 下午巳時左右,中書令姚兆匆匆來見齊策,手里還提著個麻袋。只見姚兆滿頭細汗,卻不是走路累的,實在是手里的東西太重。姚兆作為宰相,自是向來養尊處優,何時提過這么重的東西?但姚兆實在太激動,一路疾行,竟沒想起來要找個人幫他提一下。 齊策一聽是姚中書求見,立刻就讓內侍請他進來了。 姚兆幾步走進齊策,跪倒在地,“臣參見陛下。” “愛卿請起,愛卿手里提的是什么?” 姚兆一進來,齊策就看到了他手里的麻袋。堂堂宰相提著個灰不拉幾的麻袋進宮覲見皇帝,這不大像是講究排面的姚兆會做的事。 姚兆沒有正面回答齊策的問題,而是從袖子里,取出一封公文,呈了上去。 “皇上您看看這個就明白了。” 齊策打開公文,略看一眼,是從汴州傳回來的公文。 齊策正色看了起來。閱畢,不由大驚失色。 齊策看向姚兆身邊,那不起眼的麻袋,“這就是那新作物?” 姚兆點點頭。 齊策霍地起身,快步往姚兆走來。姚兆將麻袋打開。 齊策抓住麻袋口,往里面一看,只見里面裝滿金黃色的小谷粒。 齊策伸手一撈,看著手里飽滿的,從未見過的谷粒,一捏,硬邦邦的,齊策抬頭看向姚兆,“這真的能吃嗎?” 姚兆愣了愣,彎腰將麻袋里一個小布包拿出來了,“公文上說這里面裝了這作物磨成的面,加水揉之,烙熟即可食用。” 齊策打開布袋,就見里面裝滿了金黃色的面。 “鄭吉!” 在外面候守的鄭吉聽到皇上傳他,匆匆進了殿來,就見皇上將一個布袋遞了過來。 “拿到御膳房去,吩咐他們加水揉之,烙熟后送來。” 鄭吉雖然不明白這姚宰相怎么突然給皇上送吃的來了,但還是立刻接過齊策手里的布袋,下去了。 很快一大盤金黃色的面餅就呈了上來,由侍膳內侍嘗過膳后,齊策夾起一塊面餅,咬了一口。 入口有一股獨特的清香,略微有些粗糙,味道卻很是獨特,甚至可以說是不錯。 齊策又讓姚兆嘗了一塊。 兩人連吃兩塊,吃完之后,卻是都沉默了。 萬沒想到啊,今早上還讓齊策頭疼的問題,下午就有了解決之法。上次也是梁珩將天捅了個洞,齊策才能順著收拾了江淮一帶的蛀蟲。而這次,梁珩給他的驚喜更大。 糧產,每朝每代的重中之重。百姓能吃飽穿暖,才能安居樂業,人口才能增長,國家才能真正安定發展。梁珩啊梁珩,你真是朕的福星啊! 次日卯時,大臣們照常上朝,卻發現今天的皇帝不大一樣了,哪不大一樣了呢,好像今天格外精神。 按往常,給皇上行了禮后,內侍就該唱‘有事起奏無事退朝’,官員們就開始議論今天的新議題了。 而今天,行完禮后,內侍毫無動靜,眾大臣平日都是按著章程來,今天內侍不唱,眾大臣頗有些不習慣,但還是準備啟奏。 就聽齊策說道:“眾愛卿平日為國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實在是辛苦了。今日想必眾愛卿都未曾用過早膳,朕不忍看著眾愛卿餓著上朝,特意吩咐了御膳房為眾愛卿準備了早膳,眾愛卿吃了再議吧。” 此言一出,眾官員登時蒙了,雖說眾官員都是午夜就起來,直到四更才得進入宮門,卯時上朝前,官員們至少等了一個多時辰了。但上了一輩子朝了,沒見過皇上哪次為文武百官準備早膳啊!就是追溯至前朝幾百年,也沒聽說過皇帝體恤文武百官,為其準備早膳的啊!皇上今天這是怎么了? 眾大臣不由面面相覷,御史臺的人也被齊策這突如其來的旨意弄得有些蒙,前面也沒有先例。眾御史正猶豫要不要勸諫呢,就見十余個內侍端著食盤魚貫而入。登時一股食物的清香,飄遍了大殿,勾得不少官員不由直咽水口。大家都是餓著肚子上朝的啊。 齊策又吩咐內侍將早膳從大員處發下去。 眾大員看著端到自己面前的食盤,里面裝著一塊塊散發著清香的金色面餅。皇上這一定是有深意,眾人心里不約而同地想。 這莊嚴肅穆的金鑾殿,只怕建殿以來,從未發生過這等文武百官加上皇帝在內,一同用早膳的事。 眾官員見皇上都吃了,明白皇上這是來真的了。 后面的小官們見前面的大員都帶頭吃了,也放心吃起來。 不得不說,御膳房的御廚手藝真真是好,眾官員吃得有些意猶未盡。 等眾官員吃畢,齊策正襟危坐起來,將汴州江寧縣發現新作物的事說了。 嘩然一片。眾官員腦中第一反應就是不相信。 “這怎么可能?!” “這...” 不出所料,很多大臣是不相信的。新作物,幾百年也難發現一次。梁珩這個名字,在朝中可謂是如雷貫耳了,就這么巧,他又搞出了事情? 這其中,中書侍郎李煥的嘲笑聲尤其最大。 “這梁珩莫不是瘋了不成?新作物是說發現就能發現的嗎?他才上任幾天?真是不知所謂,欺君罔上!” 李煥不是別人,正是被砍了頭的李伯文的老子。李煥雖然教子無方,但畢竟是開朝元老,只是被責問了一番,就算揭過去了。 兒子的死,李煥將之算在了梁珩的頭上。若不是梁珩作妖,他兒子能死嗎? 等齊策命人將那麻布袋呈上來,又將他們所吃的早膳正是此物做的之后,眾大臣驚愕不已,卻又都沉默了。事實擺在眼前,誰不信打誰臉。 最終,大司農蔣政被令,馬不停蹄地趕往汴州去了。 梁珩并不知道朝中因為這新作物而掀起了驚濤駭浪,他依舊每天處理公事,還有陪兒子玩耍。 小和暢已經六個多月了,長得十分壯實,看起來像是一歲的孩子。沈蓁蓁不敢將他放在床上,因為一不小心,翻來滾去的小和暢就可能會從床上摔下來。 沈蓁蓁生了孩子后,因為喂奶,吃得也少了,慢慢地瘦了下來,雖然還沒有恢復從前少女的身材,但也不至于胖得梁珩都抱不動了。 小和暢身上穿著羊毛織成的小褂子,手里正拽著撥浪鼓,不停地搖著,樂得咧嘴大笑。 沈蓁蓁正給兒子做著冬天的衣裳,不時抬眼看看兒子。 小和暢差不多有二十來斤了,胖乎乎的,抱久了就手酸。平日都是等到梁珩散卯了,他背著兒子,一家三口才出去走走。 沒兩天,杜延生就帶著一行人,風塵仆仆地趕到了江寧。 得知是朝廷派來的大司農,梁珩沒有耽擱,直接請人到了官倉,讓他們看那半倉新作物。 蔣政其實一直都是心持懷疑的,等到看到堆積如山的作物后,蔣政不得不信了。 蔣政不由看向眼前這個年輕的,不過區區七品的小小縣令,他神色極為平靜,一板一眼地跟他講著如何發現,又如何種植這新作物的事,似乎根本不知道自己為大齊做了什么,這個功勞可以讓他加官進爵一般。 蔣政來得匆匆,在了解完新作物的一應事宜后,又匆匆離去,帶走的,還有大半倉的新作物。 第106章 眼看著蔣政帶了幾大車新作物進了京城, 眾大臣對于這件事的真偽性,再沒有什么好懷疑的了。紛紛上奏恭賀齊策,稱這明黃色的新作物, 乃是天賜之物,請齊策為之賜名。 梁珩一直沒有給這種子取名的原因也在此。梁珩知道,這作物的名字, 只能由皇上來取。 大臣們一番恭維的話, 齊策卻并沒有當真,不過名字確是要賜下去的。于是齊策為之賜名天黍, 也意為天賜之糧。 而對于發現這天黍的梁珩, 齊策自然也有嘉獎。 賜絹千匹,黃金百兩,連擢三級。因為梁珩現在任期未滿,暫時以從五品任縣令,三年任期滿后,酌情調升。 等賞賜到江寧時, 已是金秋九月。 劉致靖自然也收到了梁珩發現新作物的消息。劉致靖最近也確實很忙, 他利用農閑,組織百姓四處栽桑樹, 準備明年大力發展百姓養蠶。男耕女織,讓江淮不僅是大齊的糧倉, 還要成為織錦重地。 劉致靖感慨了一番梁珩的好運之余, 也不由感慨, 梁珩都已經做出了那么大政績了, 自己卻還一事無成。從此下鄉更勤了,赤縣很快栽上了漫山遍野的桑樹。 農忙已過,百姓們也閑了下來。 江寧日益繁華了起來,因為淮繡,也因為良政。 淮繡不僅讓百姓們富了起來,更讓很多外地的商人,涌進了江寧,不僅是來江寧買刺繡的,還有很多商人聽聞這邊富了起來,涌進江寧城做生意的商人。而梁珩的良政,對商人不收取以前那些亂七八糟的苛稅,也吸引了不少商人來江寧安家落戶。 蔣政帶走了大半倉天黍,只余下一千多斤。 其他縣的縣令聞風,連夜派了人來討要,卻撲了個空。江寧縣一共一千五百余戶,一家一斤前兩天就發下去了。 梁珩本來準備給劉致靖一些,劉致靖卻謝絕了,如今赤縣地里都種上了桑樹,沒有空地了。 “回來了?” 沈蓁蓁正給兒子喂著奶,聽見梁珩的腳步從外面走進來,頭也沒抬地問了句。 梁珩輕嗯一聲,先換了衣裳才走過來。 梁珩蹲下身,看著沈蓁蓁懷中吃奶吃得正香的小和暢,腮幫子撐得鼓鼓的,黑亮的眼睛轉過來看向他爹。 梁珩看著粉嫩嫩的兒子,心都要化了,耐心等著兒子吃奶。 沈蓁蓁看向梁珩,梁珩原本如玉的臉,如今被曬黑了些。不止面容發生了些改變,連氣質都截然不同了。如果說成親那會梁珩只是脫褪去了書生意氣,如今已為人父的梁珩更是沉穩得像一座滿山青翠的蒼峰。 “梁郎...” 梁珩抬眼看向沈蓁蓁。 “我想,下次大哥來的時候,我帶著暢兒和大哥回去看看爹娘。” 梁珩不由怔了一下,不是不準,實在是不舍。 “去多久啊?” “住幾天就回來。” 梁珩雖然不舍,但是暢兒的外祖他們早就想抱抱外甥了,梁珩也只能點頭同意。 “劉大哥在赤縣種了那么多桑樹,明年肯定要養蠶的,正好淮繡如今也要開始用絲綢做底布了,梁郎你何不與劉大哥合作?” 梁珩點點頭,“我正有此意。大哥差不多這幾天可能就要來了,蓁兒,你先收拾好東西吧,江寧的淮繡也多買些,帶去做..”梁珩還沒說完,自己就意識到了淮繡的生意就是大哥在做,怎么家里還會缺少。他只想著如今淮繡是江寧的特產了。 沈蓁蓁也笑,“大哥常常在這邊,江寧的東西只怕不知道帶回多少了。我給爹娘他們做了衣裳和鞋子,到時候給他們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