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古時候取字一般都和名相關,孔明的“孔”是“很,非常”的意思,“明”字與亮同義,所以“孔明”二字的意思就是“很亮”(完全是單名“亮”的升級版)。 唔,這么一想,丞相大人的名字頓時萌萌噠。 二、生平 諸葛孔明的一生,算是再次印證了那一句——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粗俗一些講,大多極牛逼的人物,都有一個極苦逼的童年。 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徐州瑯琊郡陽都縣,當地士人諸葛圭的妻子章氏誕下了一個男孩兒,這是他的次子,命名禮上,父親為孩子取名為亮。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在京都洛陽,也有一個小皇子呱呱墜地,這個孩子當朝天子漢靈帝的次子,劉協。 這兩個后來在漢末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漢獻帝劉協與蜀漢丞相諸葛亮同年而生,并在五十四年后,同年而逝——真是意外的巧合。 漢末之時,尚算太平的瑯琊郡中,這個叫做諸葛亮的小孩兒一天天長大。在他三歲的時候,母親章氏過世,父親諸葛玄于一年之后再娶,新妻為他生了下幼弟諸葛均。 此外,諸葛亮還有二位同母的jiejie……已知,一家七口。 八年之后,初平四年,諸葛亮的父親諸葛圭過世。而也就是這一年,曹cao打陶謙,造成了徐州之亂。 這時,諸葛亮家中己知的人口,有——繼母,兄長諸葛瑾(十七歲),兩位jiejie(都未成年),諸葛亮自己(十一歲),弟弟諸葛均(六歲)。 因為曹cao的軍隊入境之后劫掠殺戮,《后漢書》陶謙傳寫:“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余,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所以,境內許多人家都被迫背井離鄉,逃難向他方。 可以想象,在當時十一歲的諸葛亮心中,曹cao會是怎樣一個殘暴恐怖的存在。所以也不難理解他后來為什么求仕不去投奔前途最好的曹cao。 諸葛圭病逝之后,他的弟弟諸葛玄回家奔喪,同時也就開始為一家的將來作打算——具體地說,是計劃逃難的行程。 不知道什么原因,諸葛亮的繼母和兄長和其他人沒有一起,而是南下到了江東,并且這一別,就是整整十四年。兄弟再見時,已是各為其主,分道揚鑣。 諸葛亮和兩個jiejie一個弟弟隨著叔父幾經輾轉到了荊州,諸葛玄和荊州牧劉表有交情,于是就在這兒安了身。 十一二歲的諸葛亮來到荊州,他應該是在這里進了荊州官學。受到十分良好的教育,并結識了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崔均、徐庶等人,有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友人,為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礎。 之后,諸葛亮的兩位jiejie分別嫁入了荊州士族蒯氏和龐氏。 五年之后,諸葛玄病逝,這一年,諸葛亮十六歲。 十六歲的少年面臨的境況就是長兄遠離,jiejie出嫁,身邊只剩下需要他來照料的幼弟。 而從十六歲叔父過世,到二十六歲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這十年間,諸葛亮過得應該十分忙碌而充實,他在距襄陽城不遠的南陽隆中結廬而居,晴耕雨讀,有一眾可以交游的好友。 而此時,諸葛亮也已經奠定了自己的志向。《三國志》中說他“每自比于管仲,樂毅”,管仲、樂毅是春秋時著名的賢相,而諸葛喜歡的《梁父吟》也一樣吟誦的是春秋名相晏子的事跡。 ——他的志向,就是出將入相,匡扶社稷。 而此時正逢漢末,既然有了這樣的志向,那需要的事情,就是為自己擇定一個值得追隨的主君。 好的,這時候我們再來看一下劉備。 遇到諸葛亮之前,客居荊州的劉備,境況一言以蔽之——狼狽。 當時,他已經年近五十,對古人而言,已經是英雄遲暮,但還功業無成,被曹cao追打得丟盔棄甲,只好憑著一點宗室的情份,在荊州牧劉表這兒求一份蔭蔽。但劉表和荊州的士族也對他十分提防,安排去駐守新野,實實在在的閑人。 一次,劉備到襄陽城中赴宴。中間如廁,看到自己大腿里側贅rou增多,不禁憂從中來,慨然流淚。 回到宴席上,眼睛哭的通紅。劉表十分驚訝,問他緣故。 劉備答道:“以前,我經常在戰馬上馳騁,身不離鞍,大腿上的rou十分結實。現在很少騎馬了,贅rou累累。想到日月如梭,人生苦短,到了現在這把年紀了,也沒有建立什么功業,所以難免傷悲。” 英雄末路,想來也真是讓人同情感慨。 但,同情歸同情,荊州一地,甚至當時的天下之間,恐怕都沒有人看好當時的劉備。 所以——諸葛亮為什么最終選了這么一個窮途末路之人呢? 仔細來分析,大約是以下三點罷: 1、他不會選曹cao,原因上面已經說過了——這個人是造成他離井離鄉的罪魁禍首。 2、他不能選孫權,因為諸葛亮和同時代的另一個高尚名士荀彧一樣,畢生的愿景是“興復漢室”,而江東孫堅父子,本質上是分裂中央的割據政權,于統一不利。 3、他的志愿一直都是“攘除jian兇,興復漢室”,而劉備是漢室族裔(盡管血緣已經非常遠了),明正言順。 之后,劉備聽從徐庶推薦三顧茅廬,而諸葛亮隆中對策——三顧成佳話,一對足千秋。 從這時,他就開始為劉備做了政治藍圖。 而之后,就是他一步步地開始實現自己的藍圖。只短短數年,把劉備從一個流竄逃亡的敗軍之將,一步步扶上了擁有益州大地,可以與曹cao、孫權爭衡的一方王侯。 所以,從來沒有人可以否認,這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然后,我們來看一看諸葛亮與劉備的關系。 諸葛亮輔佐劉備的諸多事跡在此不做細述,我們只單來看看劉備和諸葛亮這一對“魚水君臣”是否真的如同后世傳聞中那樣推心置腹。 其實,諸葛亮與劉備兩人的矛盾,和荀彧與曹cao的矛盾本質上是相同的。 作為心憂天下的名士,孔明和荀令君的志向都是興復漢室,中興東漢王朝。而劉備而曹cao謀求的都是自己的霸業。所以,這樣的君臣自然貌合神離。 而最后,劉備臨終前永安托孤之時,他托孤的對象,并非只有諸葛亮一人,他還讓益州大族李嚴同受遺詔,目的就在于制衡諸葛亮。 臨終托孤,劉備的那一句“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怎么看都應該是以退為進,逼迫諸葛亮表忠心——如果真心讓位,自然直接讓了,何必如此麻煩? 于是,諸葛丞相也真的順從其意,表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后來,他用自己的余生踐行了這個諾言。 再來看看后主劉禪對于丞相諸葛亮的感覺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