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節
第126章 回信 章炎不止讓押糧人給蘆葦村人帶來了家信, 告訴大家可以寫回信,并且能給親人們帶點包袱過去。同時他還送來了三百斤鹽。 謝管家把鹽分給各家一些之后,說:“軍中需要大量的咸菜,請大家幫忙多弄一些。另外, 需要大量的rou食。家里雞鴨多的, 都殺幾只吧,腌好了讓阿湖集中在一起熏制。” 蘆葦村人的生活比附近各村都相對要富裕一些,平時大家家里多少有些咸菜,立馬全部交上來了。雞鴨也都回家去做準備了。 辛湖各種菜蔬倒是腌制的不多,不過她弄了不少糖蒜頭, 兩大壇子,原是留著可以吃一年的, 干脆給自己留了一小壇子,其他的全貢獻出來了。另外,她還腌制了不少咸鴨蛋, 又裝了一筐子出來。 前不久, 她還和大家出去打了一趟獵, 弄回來不少野兔子等獵物, 早就腌制好了, 這會兒也全部拿出來了, 回家還殺了十只雞十只鴨,湊夠了百來斤的rou食。 晚上,平兒他們都去睡了,辛湖又掏出信來仔仔細細的看了好幾遍, 恨不把一張薄薄的紙看出個花來。她就好象透過上面的幾行字能看到大郎在干什么,生活的好不好一樣?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她拿出筆紙,開始準備寫回信。可是她提起筆,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從哪里說起。墨水一團一團的落在紙上,連續浪費了好幾張字后,她最終也只寫了: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擔心大家,你要保重自己,三句話。想了想又覺得太簡單了,又把多了兩戶佃農的事情簡單的說了一下。 夜深了,整個村子靜悄悄的,一直到公雞打鳴了,辛湖才驚覺自己居然拿著這封信,胡思亂想了一個晚上,“我這不是著魔了嗎?”她罵了自己一句,才倒頭睡下了。 這個晚上,注定是個失眠的夜晚,村子里其他收到信的人,也一樣沒人能睡得著。謝大嫂身子已經很重了,卻想著如果能生了把信帶給他就好了。畢竟一胎大家都盼望是個男孩子。 謝姝兒看著信,對著兒子熟睡的小臉,提起筆,很想畫一副兒子的畫相,但畫來畫去,卻一點兒也不好看,只得惱怒的扔下筆,隨意寫了幾句,家里一切安好,等閑話,最后也是叮囑他保重自己的話。兩人在感情上,都是比較粗曠的人,反倒沒那么多的甜言密語要寫。 兩位夫子自然也看了所有人的信,并且指導謝大嫂給謝大哥回了信。其他幾家人寫的回信都極簡單,和來信一樣只有薄薄的一張紙,只有辛湖家,四口人各寫了一封回信,裝在一起,顯得特別厚。主要是大寶和阿毛,哆里八嗦的,寫了一大篇,錯字都好幾個,惹得大家都偷笑不已。 難得人家能給大家把回信帶走,大家伙就又忙碌起來了。因為他們走的時候,還沒有完全決定是不是要去打戰,剛開始只是打算幫著章炎把糧食送去,給安王一點資助而已。他們得親自去看了安王,通過一些了解,才能決定這個安王是否值得他們效力。 以他們的能力與身手,他們也不怕去了軍中,人家不讓他們走。不過,讓他們留下來的很大一個原因,也是經過這一路與章炎的接觸,他們從章炎身上看到了希望。而且安王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所以,當時他們帶去的隨身物件并不多,這會兒,大家都在忙碌著給他們縫制衣服。大郎走的時候,辛湖就給他帶了去年新做的冬衣,這會兒就只要給他縫兩套新的里衣,一件小襖,再加上幾雙靴子與單鞋,基本就夠了。如果有可能,她當然希望能給他多帶點衣服去,畢竟軍中很費衣服鞋子,也不能指望著,這個時候安王還能給每個軍士都能把裝備搞齊全了。 縫衣服,辛湖自然不敢自己出手,還是請了胡大嫂與劉大娘,好在她自己平時納的鞋底子都有,做靴子,做鞋還不算什么事。請劉大娘去給大郎做里衣了,胡大嫂幫著做一件小襖與一條厚實的褲子,辛湖想了想,準備自己再多縫了幾雙襪子。 謝管家又來找她,不好意思的說:“那邊腌制了不少魚,還是得你去熏制,怕給我們搞糟蹋了。” “行啊,我今天就過去。”辛湖放下手中的針線,說。 “嗯,阿湖,你把劉大娘帶上吧。那邊都是糙漢子,你一個小姑娘家不太方便。”謝管家卻又提醒她。女孩子年紀漸長,講究就越大了。他不希望辛湖的名聲受損。 辛湖還真沒考慮到這一點,聽了謝管家的話,連忙道謝,說:“我知道了,這就去找劉大娘。” 劉大娘自然滿口答應了,然后兩人怕忙不過來,又把春梅帶上了。 三個女人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出門了。 當看到面前那一排排早就腌制好,曬得半干的咸魚時,辛湖劉大娘和春梅三個嚇了一大跳。這些魚個頭都不小,早就砍成了大小差不多的塊,擺在曬席上,一眼掃過去,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魚塊,實在是多的出乎大家的預料之外。 “這起碼得有上千斤吧?”劉大娘驚嘆道。 丁西自豪的大聲說:“那可不是。我們經常打魚的。”附近的水潭多,人口又極少,打魚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有點空閑,他們就打魚,可不就積下了這么多魚干了。 “這邊還有幾筐子野豬rou。”有人提醒道。 辛湖撫額,暗道:“幸好還叫上春梅了。”要是光她和劉大娘兩人,這要忙到什么時候去啊。 在辛湖的指揮下,丁西和幾個大男人幫他們搭好熏制臺,柴草也準備好了。然后,辛湖帶著劉大娘與春梅,足足忙了三天,才把這些魚塊和野豬rou全熏制出來了。 等她們三人再回到蘆葦村時,家家戶戶該準備的東西也全都準備好了。 辛湖走時留下的一點活也讓秋菊與張嬸嬸幫著縫好了。實際上,家家戶戶都是捎的衣物與鞋,也不敢帶太多,怕人家嫌多了不好帶,都是精減了再精減的,帶上的都是最需要的東西,而且大家不約而同的都給多帶了兩雙手套。 “哎喲,也不知道他們在外邊吃不吃得好?飯夠不夠吃?”謝姝兒和謝大嫂只恨不得把家里的好東西,全部給男人們帶過去,但是卻不敢說。 因為帶一包衣服過去已經是麻煩人家了。畢竟大家是來押運糧食的,都是干大事的,哪能再給人家添麻煩呢。 辛湖很明白大鍋飯的威力,再好吃的東西,也弄不出個好味道來。而且出門在外,自然就格外想念家里自制的一些小吃了。所以,她也想給大郎帶點吃食過去,別的不說,起碼可以和同寢的伙伴們分著吃,搞好關系啊。就象她以前在外地念大學一樣,每次放假再回校,大家都會從家里帶些小食和特產過來,一起分享。 辛湖在腦子中找出了幾個小食,受條件所限,她選擇了很簡單但比較易保存的一樣小食。因為天氣漸冷,這東西應當不會變質了。 她做的是大米與綠豆混和制成的餅,曬干后薄薄的一張一張疊放在一起,也沒敢弄太多,怕路上走的時間太長,還是會壞掉。 熱氣騰騰的餅攤好后,辛湖把早就剁好的蓮藕與rou混合的陷料扔給鍋里一陣猛炒之后,再把撕碎的餅扔給鍋里,加入辣椒和蒜苗,大火翻炒了幾下,一盆香氣撲鼻的炒豆餅就做好了。 平兒和大寶,阿毛三個等在一邊,抄起筷子,還沒來得及開吃,謝姝兒就抱著安兒過來了,嘴里大叫道:“阿湖,又弄了什么新鮮好吃的?” “就你鼻子靈,快過來吃吧。”辛湖笑道。 平兒連忙去拿了小孩子坐的小竹椅子,謝姝兒把孩子放上去后,不客氣的坐下來,開吃了。 “真好吃啊。你這個是準備帶給大郎吃的嗎?”謝姝兒問。 “是啊。不知道別人肯不肯帶呢,我沒敢弄太多。”辛湖說。帶包衣服去,已經很麻煩人家了,再帶小吃就不太好意思說了。 “嗨,帶太多輪到他們嘴里也吃不上幾口,是個意思就行了。你多弄點,就說是給我們蘆葦村所有人吃的,放在一起就好了。這樣子,他們總人嘗到一點兒。”謝姝兒說。 謝老夫人也過來了,聽到女兒的話,笑道:“你倒是會占便宜啊。” “沒事,我弄的雖然不多,但也有十斤米十斤綠豆呢。應當夠他們每人吃一碗吧。”辛湖笑道。 謝姝兒看著母親笑道:“那可不是,就阿湖弄得格外好吃。我可想不出要帶什么給大山吃。” “確實很好吃。這個帶過去會不會壞掉?”謝老夫人有些擔心的問。 “這個只要不發霉就行了,先曬干。應該可以保存很久。”辛湖答。 “可是,他們上哪兒去搞這種陷料。”謝姝兒指指那一小盆子的加了rou的蓮藕陷料,問。 “這個餅的吃法很多種。曬干了給他們帶過去,自然不能象我們現在這樣吃了。可以象煮面條一樣煮著吃,也可以直接當菜炒得吃,加點蒜,辣椒,再放點水悶一下就好了。”辛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