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節
王家總共有四個孩子,最大的女兒已經嫁了,這次就沒跟過來。剩下的三個孩子當中,大兒子王堅十二歲,小女兒王燕兒十三歲,與張禾年紀相當,又共走了一段路,自然而然的也玩在一起去了。九歲的王立與謝家下人中的一對青年丁姓夫妻的兒子,八歲大的丁濤,和大郎早就玩熟了。王堅自然就和阿信阿志他們搞到一塊兒去了。 村子里孩子一多,就特別熱鬧,而且還一溜兒的男孩子,那蹦上竄下的瘋勁兒,簡直象力氣多的沒地方使似的。整個村子都快被他們吵翻天了。沒幾天,謝公子就把他們集中在一起了,晨起練功夫,休息一會兒開始讀書寫字,下午還得去打柴草。有了約束,他們就不能瘋玩了。 當然了,這中間上竄下跳的皮猴子不包括大郎。王氏一家人對大郎還是蠻好奇的,雖然一路上有些接觸,但了解實在不多。 見謝公子對大郎關愛有加,帶隱隱帶著尊重,王家舅舅私下底好奇的問謝公子:“陳家怎么盡剩下一屋孩子了,他們在村子里地位好象很高啊?” “那是,大郎就是村長。是他收留我們謝家的。他們的父母都死了。”謝公子輕描淡寫的兩句話,令王舅舅嚇了一跳。 他這才明白,為什么自己這個外甥對大郎這么好。敢情大家還在人家的地盤上呢。他也早就看出來,大郎不象個孩子,小小年紀就成穩的很,說話辦事極有分寸。再看看自己的小兒子王立,比在郎小不了多少,卻還是個真正的皮猴子。 謝公子對這個舅舅并沒有太多的感情,還是極小的時候親近過,后來就再也沒見過了,甚至連書信往來都斷了。要不是身邊帶著母親從王家帶過來的陪房下人,與謝管家這個老人,他怕還認不出王舅舅來。但這是母親唯一的娘家親人,既然遇上了就只能帶著他們一家人回來。 當時,王家人跟著拖家帶口的,還想往京里跑,覺得那邊更安全些。謝管家和王林的大哥王樹,都認出王家人了,大家自然要打個招呼。然后,王舅舅一聽京里更不安全,立馬就說要跟著外甥走。謝公子雖然對舅舅沒什么感情,但也沒什么惡感。不過,在路上他也說清楚了,回到村子里,要一樣的下地干活,自己養自己。 王家舅舅這些年生活的不易,早就磨平了當初高門大族的驕傲,很爽快的同意了。他也明白,jiejie帶著兩個孩子,也是苦苦捱過來的,他一點兒忙也沒幫上過,沒臉求jiejie幫他。而且,如今又是亂世,他就更不能指望jiejie能養著他,況且他家這些年已經,只是個稍微有點家底的普通人家了。下地干活的事情,他們一家人也不是沒干過。 所以,一安穩下來,王氏夫妻與大兒子也一樣跟著大家出去打柴挖地。 張嬸嬸在劉大娘帶回張禾之后,當然要仔細問清楚,大家分散之后的情況。 張禾雖然年紀不大,但說話卻極有條理,她告訴張嬸嬸,當時太亂,大家也是驚慌逃命,等安全之后,才發現不見了張嬸嬸小石頭與劉大娘。然后大家尋找了兩天,朱家怕還有壞人來,就先走了。 “所以,現在你們也不知道,朱家人到哪里去了?”張嬸嬸平靜的問。 “是的。朱家人走了,我們也沒地方可去,干脆就在那地方安置下來了。”張禾答。 張嬸嬸的這幾戶陪嫁,說的是下人,但因為多少與張老爺有些關系,張嬸嬸平時并不拿他們當下人待,對他們都極好。既然他們能自己謀得一片安全之地,張嬸嬸也沒有想過,讓他們到自己身邊來繼續侍候自己。這次張禾過來,其實也是張家那些人的表達衷心的一種方式。 張嬸嬸說:“我這里并不缺少人手,如果你想回去,趕明兒就讓劉mama送你回去。” 張禾連忙說:“奴婢不會走的,奴婢的爹娘是讓奴婢來侍候主子的。大家伙說了,您這邊要是活兒多,他們就都過來。” 雖然只是分開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但張家村的人其實也已經習慣了自己當家作主的生活,真的來給張嬸嬸當下人,心里多少都有些抵觸了。所以,才會順水推舟的就同意了,劉大娘說讓他們自己生活的話。但卻又派了個張禾過來侍候主子,也是表示他們沒有忘記主人的恩情。主人有什么事情吩咐,他們絕對不會不做。 “哎,我現在還是什么主子啊。你也別一口一個奴婢了。你是真愿意在這里和我們生活,以后就得和劉mama一起下地干活了。”張嬸嬸又說。 “我什么都能干,在張家村,我也一樣挖地砍柴。”張禾從善如流的把自稱改成了我。其實她也不樂意自稱奴婢了。 以前朱家人老是笑話,張嬸嬸管理下人太松散,弄得下人沒多大的規矩。但其實對于張嬸嬸來說,這些下人,已經算是她的半個親人了。況且這些人,真的離開她也一樣能自己討生活,所以她對大家都很客氣,這些人對她也很忠心,經常擠兌朱家的下人,這樣也讓張嬸嬸在朱家無形中多了些依靠。 所以,在她爹去世后,朱家人也沒把她這個兒媳婦怎么樣,只不過雙方的感情更加冷漠了。因此,現在張嬸嬸聽到朱家人只顧著自己逃命走了,一點兒也不傷心和生氣。但朱家人卻令她很失望。不過她已經打定主意自己養大兩個兒子了,所以失望歸失望,對她的觸動并不太大。 劉大娘和張禾見到主子,表情淡淡的,根本就沒一點兒激動,就知道她已經不太在意朱家人。兩人各自在心里嘆氣。 作者有話要說: 剛才發現我的作家專欄收藏居然是250. 雖然收作這個數字一直很少,我也已經完全不管它,但是為毛偏偏要是250啊。 第108章 大團聚 第一場小雪之后, 江大山和謝五王林終于回來了。他們不止三個人回來的,也和謝公子一樣帶著好幾口子呢。 “哎喲,總算是回來了。找到你要找的人了嗎?”謝公子看著他身后的一群人,問。 “沒有。這些人都是我們在路上救的。”江大山搖頭, 有些不甘, 但也沒有辦法。 當時他們打算追上謝公子一行人。卻不知道,謝公子他們不過是先走了五日而已,綿城就亂成一鍋粥了。也幸好謝公子他們提前五天走的,要不然,就他們拖家帶口的, 又是車又是物的,就沒那么容易全部人都能完好無損的回來了。 “回來就好, 要是再遲十天半月,你們只怕就回不來了呢。”謝三伯說。 已經下了一場小雪了,天氣一日冷過一日, 眼見著就要下大雪了, 大雪一下, 蘆葦村就會又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小世界了。那時候, 就算江大山是熟人, 想要平安回家, 也不容易呢。 “就是怕遇上大雪,我們這一路可快趕死了。”謝五累得直接往他爹身上倒。 謝管家連忙把兒子半扶半抱的弄回家去了。江大山與王林也一樣累得慌,就把這些人交給大郎和謝公子了。這一群人,男女老少皆有, 費了好的勁,倆人總算弄清楚了各人的來歷,勉強把他們安頓下來了。 三個大男人都累慘了,他們救回來的這些人當中,半大孩子就占了快一半。剩下的年青人,武力值都很低下,能背點東西自己走路就不錯了。一路的安全就全靠江大山他們三人了,一路拼殺了好幾場就不說了,回家的后半程,為了提高整隊的行動速度,還得背著重重的行李物品,三人都快累掉半條命了。 三個年輕力壯又武藝高強的人,原本是應當能很快追上謝公子他們的。但是,路上人擠成一團,趁機作亂的可不少,他們也不知道自己順手救了多少人,大部分有去路的人都走了,但也有些沒什么能力,也沒什么可投奔地去的人,就死死的跟上他們了。反正后來,他們的隊伍也是越來越大。所以等江大山回村時,也帶回來了十多號人。 因為帶回來了這么多人口,江大山新蓋的房子,自己都差點住不上了,先讓這些人的人住進去了。連湖邊的那間屋子都住滿了人。好在這兩個地方,原本就住過人,雖然沒有正經床鋪,但蘆葦和雜草鋪就的大地鋪足足有余,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又累又餓又冷,有個地方睡覺,立馬就各自倒下安歇了。 “哎,早知道,我們前面蓋房子時多蓋兩座小院就好了。”謝三伯遺憾的說。 大家哪里想得到江大山他們居然會帶了這么多人回來了,現在這個天氣,地都凍上了,蓋房子已經來不及了。 江大山他們帶回來的共有十一口人。有一戶也和胡家一樣,是親戚關系,這對中年夫妻,男人姓吳,他們帶著自己的女兒與一個內侄兒一個外甥子。一家五口身體都不錯,還多少帶了些糧食與行李物品,大包小包的,基本能自己養活自己。三個孩子年歲相仿,都是十二三歲,分別叫吳春妮,鄭豐,程進。這一家五口就住到湖邊的房子去了。 剩下的另外幾口人,有一對表兄弟原是進京趕考的舉子,京里一亂,就只得往家里趕。兩人都是文弱書生,帶的家人也不知是死了,還是跑了。就剩下兩人吃力的背著書箱子與行李包裹,自己跑路都困難。 這兩人又心善又還有打抱不平的壯舉,還要出頭去救那些更加弱小的人。要不是遇上江大山他們,兩人早就被別人打死了。兩人都是二十歲上下,一個叫江昊,一個叫何凡。他們的老家在千里之外,顯然也是回不去了,就跟著江大山他們了。 江大山想著家里一堆孩子,需要教書先生,謝公子不一定有時間專心教大郎他們,就很爽快的帶上了這兩人。 另外的一對姐妹,一個九歲,一個十一歲。她倆就是兩位舉子老爺救下來的,要不是這兩位的壯舉,這兩位小姑娘只怕就要落入魔掌了。兩個小姑娘一個□□梅一個叫秋菊,是親姐妹。兩個小姑娘一窮二白,除了一身衣服外,什么行李都沒有。在路上,就是靠江大山他們四處尋來的衣物,不管合不合身,干不干凈,先弄了兩套,勉強有了些換洗衣服。 兩舉子老爺住在江大山的新家了,兩人合住一間房,江大山住另一間,兩個小姑娘就住到陳家去和辛湖做伴了。 還有一對爺孫也姓陳,老陳頭其實只有四十多歲,帶著的孫子只有七八歲,叫陳小貓。這兩人也是地道的農戶人家,也窮,所有的行李也就一點舊衣服,這爺孫倆就住到灶房后面的空房間去了。這爺孫倆看上去身體最弱,怕他們受凍,大郎還找了件舊大袍子給他們當被子。 江大山與謝五,王林三人帶回這十一口人,一路上也不容易,特別是他們沒有馬車,雖然在路上又搞了兩頭驢子,但還是不夠用,所以就生生比謝公子他們晚回來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不過,他們也帶回來了不少物質,畢竟多了幾口人要養,在路上只要遇上有糧食,他們都盡力弄一些到手。所以,人人都背著大大小小的行李,三匹馬與兩頭驢子上更是搞得滿滿當當,小孩子們能輪著有個地方坐坐,大人們只能步行還要背東西,能不慢嗎? 不過,總算大家都平安歸來,整個蘆葦村都沉浸在快樂之中。特別是大郎和辛湖心里都松了一口氣。雖然他們已經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沒有家長也一樣能活下去,但江大山算是他們家的唯一的長輩,能有個長輩在身邊,心里總是底氣足一些。 第二天,天陰沉沉的,到了下午果真的下大雪了,好在先前眾人準備的柴草極多。雖然多出了十一口人,暫時并不缺少柴禾。湖邊那屋子原本就堆了大半屋子的柴草,吳家人能直接使用。吳家人又自帶了行李,日常使的物件還算齊全,分了一些糧食給他們,辛湖只從家里給他們拿了一個盆一只桶,幾個壇子過來,他們就能正式開火過日子了。 住在江大山家的四口人,雖然行李少,但江大山他們帶回來的糧食物品多,就分了一些出來,讓春梅秋菊和他們一起過,兩個小姑娘本也是窮人家出生,自然做慣了這些家務活。天天一大早就從陳家過來江家干活,主要是做飯。洗衣服的活,各人干各人的,打掃衛生自然有老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