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
小時候在農村,每到這個時候,她都會幫奶奶撿豌豆,那時候還是用很古老的農具,一種用竹子做成的叫連枷的簡單工具去打。因為曬得干,打的時候,有些豌豆會被打得亂跑,她就跑過去撿回來。 這叫連枷的玩意兒,簡單的很,一個竹子做的長柄,頭上再用幾根竹片編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聯接部位,可以轉動,做法簡單之極,但用途卻極廣泛。打豌豆,大豆,各種豆類都用得上。她老家農戶種的各種豆類并不多,一點點田,家家戶戶都有幾根連枷,根本就不需要現代工具。 但小麥菜籽水稻類就不行了,很小的時候她見過有人用用牛拖著石滾子去碾,再后來,就全是打谷機。但連枷這小玩意兒,卻硬生生的一直保持下來了。那石滾子石磨子卻早就淘汰了。她二十幾歲時偶爾經過鄉下,還能見到老人們拿連枷在打豌豆。 剛收好的新豌豆可以做成豌豆粉絲,也可以拿來炒成沙豌豆,油炸蘭花豆,可以當零嘴吃,也可以當下酒菜。小時候,她奶奶就喜歡拿沙炒些剛收的新豌豆,給孩子們當零嘴吃,脆砰脆砰的,很香。村子里的孩子上學都會裝一把在口袋里,一路走一路吃。可惜,后來她再也沒嘗過這個農家風味的炒沙豌豆了。 現在再一次體驗種豌豆,辛湖腦子里那些久遠了的記憶紛擁而至,簡直就好象在昨天一樣。 見她只顧著發呆,大郎叫道:“我挖洞,你種。”這個活,他會干,畢竟種南瓜也是這樣。他干的多了。 “恩。”辛湖點頭,從回憶中醒了過來。 大郎拿著鏟子在翻好的地里又挖了個小坑,辛湖拿一顆豌豆放進去,再掩上土。兩個洞之間相隔約一尺遠,兩人一個挖洞,一個種,配合起來,還蠻快的。一天就全部種好了。就這么一碗豌豆,居然還種了大半畝田。辛湖暗想,這要是收成好,總可以收一兩百斤吧,要是吃炒沙豌豆,可以吃好久呢。 種完好,大郎又問:“要不要澆點水?” 其實泥土較濕潤,并不干燥。辛湖覺得不需要。 “過兩天再看看吧,要是干燥就來澆點水。” 豌豆種的快,第二天兩人又來種油菜。 油菜在辛湖老家其實已經采用先育種,再栽菜的方式了。但她不會育種,就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撒播種方式。 兩人先得把一塊田得分出幾隴來,分隴其實是最累人的,得拿著鋤頭,淺淺的溝出來,再把種子撒上去,然后又蓋上薄土。一隴一隴間還得留點約一尺的間隔,兩人邊分隴邊撒種,撒種的事,由辛湖負責,她種子撒的比較稀。 “我們會不會種的太稀了?”大郎擔心的問。 “怕什么,反正田多,稀了不怕,就怕苗厚了,還得間苗呢。”辛湖說。 她記得老家的油菜都長得很大棵,間隔起碼有半米遠。不過這個年代的油菜,她可沒抱希望能象現代長得那樣好。有一半的收成,她就滿意了。這可是現在唯一能榨油的莊稼了。 第一天,兩人才種了小半畝田。第二天他們帶上了平兒來幫忙,小石頭也跟來了。大寶和阿毛被謝老夫人帶去和阿土玩了,不用他們管。謝姝兒一聽說連平兒都得過來播種,她也跟風過來學種油菜。 有人自愿來幫忙,辛湖和大郎自然樂意,而且這活其實很簡單。 謝姝兒和大郎專門干分隴的活,小石頭跟著謝姝兒后面撒種,平兒跟在大郎后面撒種,辛湖兩邊看著,專門在后面蓋土。孩子們你追我趕的,哪里象是在干活,反而象在玩鬧一般。 “還蠻好玩的。”謝姝兒邊干邊說。她年紀大,雖然一開始不是開深就是開淺了,但學了一會兒之后,就能控制自己的力度了,開出來的溝就很好合適了。 “快點,快點。我們趕上來了。”小石頭見她停下來了,連忙催促道。 “行,你們快點。我們爭取今天全種完。”大郎笑道。 有謝姝兒幫忙,速度果然快多了。但一個多時辰后,所有人就都坐在地里休息起來了。 “好累。又渴。”謝姝兒抹了一把汗,說。這活兒雖然簡單,但一直彎著腰干活,也很累人。 “快去洗手,都過來喝水。”辛湖自己先倒了一碗白開水,一口氣咕咚咕咚的喝了,才有空叫他們。 大家喝過了水,又休息了一會兒,才重新開始干活,但速度卻明顯比前面慢下來了。 所以,第三天,劉大娘也來幫忙了。大家總共干了三天,才把這點油菜全播種下去了。就這么一斤多種子,他們足足種了兩畝田。 “會不會太稀了?”劉大娘也和大郎有同樣的疑問。 “不怕。”辛湖肯定的說。反正苗稀也沒關系,但苗厚了就不行。 “哇,這么多,是不是可以收很多了?”謝姝兒問。 “我覺得應當可以收兩百斤吧。”辛湖說。 這是她根據腦中有點印象,現代油菜好象畝產是200到300斤。按一半的收成算,這里兩畝田可以收200斤。油菜的出油率大約是三成。算了一下,辛湖才知道,這兩畝田最多可以榨油60斤。 60斤油對她來說,真不多。以前她一個人吃飯,都是買十斤裝的油呢。一年也吃好幾壺油。現在,這個數字她已經估算的很高了,畢竟古代農業產量完全不能和現代比。但六十斤油卻要分給三家,也就是說他們家只能分到二十斤油,要吃一年。一個月也就一斤多油而已。 不過,她只要想到,自打來這個時代后,就沒聽過油燒熱后,菜下鍋那一瞬間,滋啦啦的響聲了,更別談吃炒菜了,她對以后每月能有一斤多油,就格外的高興和期盼了。 她能記得這么清楚,是因為進口大豆的事情,大豆油是她最不喜歡吃的油。但大豆油卻比菜籽油便宜的多,除了轉基因的原因之外,也是因為菜籽的產量趕不上大豆。并且采用現代收割機后,菜籽沒有大豆好收割。所以后來,農民都改種大豆。結果,因為進口大豆太便宜,油廠都買進口大豆,到至種大豆的農民全虧了本,那幾年這事天天在新聞上出現。 謝姝兒其實并不懂200斤有多少,只是感嘆道:“好多。” 大郎心里默算了一下,覺得這個產量不錯。 油菜種完,又開始種高粱和小麥,高粱和油菜的種法相同,麻煩了很多,但小麥的種法卻簡單多了,直接撒就好了。所以大家先撒了小麥。種高粱和小麥,劉大娘與謝大嫂都過來幫助,有了兩個大人幫忙,速度就快了很多。高粱種了三畝,小麥種了兩畝半。豌豆種了半畝。 種完這些,三月就完了。空著的田也差不多種滿,還剩下兩塊空地了。正好留下來種大豆。大豆辛湖記得比這些東西種得遲些,因為吃毛豆的時候,正是放暑假的時候。差不多收了豌豆就開始吃毛豆了。 “沒想到,就這么點種子,還正好把畝種滿呢。”大郎喜滋滋的說。他還擔心糧種少了,得出去弄。 “太好了。要是收成好,我們就可以吃自己種的糧了。就是,我們家又占你們便宜了,又沒有翻地。以后收割時,我們要多干點活。”劉大娘笑道。秋天時,小石頭大了些,可以幫著看弟弟,小石頭娘也可以下田幫助干點活了。 她知道,謝公子卻是要等春耕后,就要上京了。江大山也一樣,不會天天呆在蘆葦村,秋收只怕就得全靠女人孩子了。所以她們現在占些便宜,秋收時卻是要多干不少活還補回來呢。 第61章 野韭菜餅 大家天天忙著播種,早出晚歸忙碌的很。辛湖這回真正體驗到農民的辛苦了,其實她干的還是輕松的活。但每天晚上她卻累得連晚飯都不想煮。天天一上床就睡著了,累得連夢都沒做過。甚至于,后面她干脆把做飯的活都扔給平兒了。 而搭建棚子的這邊,也不比他們這些播種的人輕松。 按江大山的說法,“既然要搭,就干脆搭個正經的,象蓋房子似的,里里外外再抹上黃泥,就算不住人,單為存放東西,也能多用幾年。建的太差,說不定到冬天就沒用了。” 他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其他人的贊同。原本辛湖和劉大娘只想著搭間臨時用草棚子的,結果大家忙活了十來天,居然蓋了個正經的兩居室屋子。除了門是用蘆葦和樹枝編的,這房子看上去真心不錯,很結實,也寬敞。真的可以住人。 “還不如再搭個灶,我們可以直接在這邊燒點熱水用。”辛湖看這房子蓋得這么好,又說。現在洗衣服還是得用熱水,從家里帶熱水來總不方便,在這邊燒就方便的多。而且天再暖和一些,大家完全可以在這邊燒水洗澡,畢竟三家都沒有蓄水的水缸。一家人洗澡還得不停的過來打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