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莫玲配文:和孩子爸爸一起讀完,受益匪淺。作者是老師,聽說開始大力推薦的人也是老師,他們一定都是很好的老師。 有人問:之前說花錢炒作的人呢?臉疼不疼?出版社好有錢哦,竟然請得起影后站臺。 不管很多人是不是為了湊熱鬧、追潮流、蹭熱點、找逼格,一本毫無花哨的家庭教育圖書受到熱捧,銷量激增,并在今后很長時間內都位列同類圖書銷量前列,是事實。慢慢地,人們忘了它火起來的原因,越來越多人因為普通的理由去購買它、閱讀它。 并不是每一個拿到它的人都會把它讀完,并不是每一個擁有它的家庭都會從中受益,但總有一些父母因為它,學會怎么跟孩子相處,總有一些孩子因為它,培養起更健全的人格,懷抱更多的愛、更堅強的內心,更踏實、自信地走未來的路。 這件事后來還引起社會討論,作者也被請去做演講、做節目。媒體和教育從業者思考,這本書為什么能達成這樣的“逆襲”。除了有心人的推廣,最重要的原因是書本身足夠好。再深想,是因為它符合人們的需求。 社會進步,生活富足,人們在追求更好的教育方式和親子關系,有意識地尋找更優質的方法論。有了契機,這本書自然脫穎而出。 這都是后話。 在這個12月,幼兒園文老師的特別推薦開啟了一本書的風靡,書的熱賣又讓更多人循路而來,看到他的直播,被他的魅力征服,被直播間的氛圍和期待區的有趣逗樂,開始關注他,喜愛他,甚至崇拜他,追隨他。 有了這種良性循環,《教育孩子,先要成為合格的家長》憑借內文質量和受歡迎程度在最后一個月殺入重圍,入選年度圖書,而“寶貝成長路”直播間在線人數則再上一個臺階。 陸航:呵呵呵看我多慧眼。 來錢部門老大:哈哈哈業績又漲啦! 老粉絲:嚶嚶嚶男神變成更多人的男神了,真是驕傲又悲傷。 文灝:“我看直播間好像多了不少家長朋友,年齡層次多了,再統一叫大家‘寶寶’不太合適,我們換個稱呼吧?” 眾寶寶:[不要!!!] 新增的家長觀眾里,徐語秋也是其中一員。 下班時間,徐助理感嘆式地對自己boss說:“文老師推薦的書真不錯,要是他可以多推薦一些就好了,也省了我們這些家長去篩選。”她都不叫文灝,改稱文老師了。 應安年:……?(他什么時候給你推書了?你們有聯系?) 解讀上司表情90分的徐助理:“他在直播中推薦的啊。應總你不知道他在做網絡直播?不知道他已經是個名人了?” 應安年:…… 他應該知道嗎?他要忙工作、陪孩子、補動畫片,誰都不告訴他,他從哪里知道? 坐在回家的車上,應安年下好徐助理分享過來的app,都不用搜索,app首頁在用最大畫幅推薦,那個嘴角上揚的青年不是文灝又是誰? 時間有限,他用他強大的分析能力,越過各種網絡用語設置的障礙,搞清了現在是怎么回事。 果然,這個人總能帶來驚喜。 贊賞之后,復雜的感覺浮上來。像是生氣,做直播那么多天了居然不告訴自己;像是陌生,這是自己認識的那個人,又不是;也像是失落,他們還不是親近的朋友,住在一起,卻交流不多,了解也不多。 文灝和樂樂比應安年早回來,應安年到了以后,先是跟樂樂說了幾句話,然后看了文灝一眼,這才上樓換衣服了。 文灝:這位老大看自己的眼神怎么那么意味深長? 文灝不說,應安年就先當不知道。他空閑少,沒時間把文灝的直播回放視頻都補完,也沒法跟著追最新直播,就晚上看一點,還熬了兩次夜,拋下了“引以為傲的自制力”。 文灝講的知識大部分他都不需要,評論區的很多笑點他也體會不到,什么“男神我愛你”之類的話他看著還不太順眼,但他還是接著看下去。到后面,他發現青年的聲音讓人心平氣靜,有助提高睡眠質量,就養成了睡前帶著耳機聽視頻的習慣。 “i love thee with a love i seemed to lose “with my lost saints,—i love thee with the breath, “smiles, tears, of all my life!—and, if god choose, “i shall but love thee better after death.” 沉醉中的男人猛地睜開眼睛,某個部位醒來,從平角變成了銳角,直奔直角。 他解鎖手機,看著視頻評論里的各種花癡皺眉——這種內容,怎么能隨便讀給人聽呢? 文灝可不知道隔著一條走廊的家中老大在想什么,他眉開眼笑地把來錢上掙的錢全部轉到付款寶。算一算,扣除要轉給應安年的三千,還剩將近一千,足夠買他已經在網上選中的另一件禮物了。 打開淘貝購物車,選順飛快遞,地址填金貝幼兒園,留言勞煩店家做好包裝,下單,付款。 給朋友親人準備禮物的感覺真好,人類真是會生活。 因為圣誕節正好在周末,金貝的圣誕活動就放在了周五,也就是23號。小班的孩子們聚在一起,聽圣誕故事,學唱《鈴兒響叮當》中文版,在老師的指導下做手工禮物,互相贈送。 樂樂小手捧著小胖墩兒做的變形版黃色黏土花瓶跟著文灝回家,走到院子里,他把花瓶小心遞給文灝,跑去摘了一小把自己和小叔種的蔥插在花瓶里。 應安年進屋的時候,就聽到長發青年在跟幫傭講,那個小花瓶(說泥土塊更合適)千萬不要丟掉,也不要移動位置,隨樂樂把它放在哪里。 小孩兒第一次跟一大群同齡人一起“過節”,第一次收到朋友的禮物,也送了朋友禮物,高興得臉兒像蘋果。應安年把他放到床上的時候,他還在五音不全地唱著“叮叮當,叮叮當,鈴兒響叮當”。 當小叔的背叛正常評價標準,夸獎:“唱得好。今天先睡,明天再唱給小叔聽。” 走出孩子房間,應安年告訴文灝那套模型已經分別包裝好帶回來了,兩個大人相視一笑。 12月23號,也是文灝和觀眾們約好的“頒獎”時間。 打開直播間,一片讓人眼花繚亂的“0.1元”閃過,然后是評論區的嚎叫。 [啊啊啊啊我看到我了!我看到我了!] [打開音頻包,找到自己名字的瞬間,我聽到了天使的聲音] [誰都別攔我!我要下去跑圈!我要半夜狼嚎!讓物業來追我,我要給他們放本宮的起!床!鈴!聲!] [為什么沒有本寶寶〒﹏〒打滾!] [哭倒宿舍樓~悔啊,為什么不寫好一點!] …… 文灝看著評論笑,一整天的好心情讓他的眼睛特別的亮。 開直播前,他在新的直播簡介里放上了網盤鏈接,里面是他給五十名讀后感優勝者錄的專屬起床鈴聲,所有觀眾都可以下載。 每個人的鈴聲都不長,用手機錄的,音質也算不上佳,但沒有人會懷疑文老師的用心。 在期待區寫明了喜歡的風格的,他都按照對方的喜好來錄,沒有寫的,則參考昵稱和讀后感的風格。那些沒有得到專屬鈴聲的,已經準備好截掉前面的稱呼,把所有鈴聲輪著用。 [換手機都不會換鈴聲!] [這鈴聲根本沒法叫我起床好嗎?!我會賴在床上一直聽!] “謝謝那么多朋友愿意接受我的推薦去看一本書,還把感受分享給更多人。自己的推薦有回應,有共鳴,我感覺非常幸福,謝謝!” [是我們更幸福才對。] [謝謝文老師,遇到老師是今年最幸運的事] “精力有限,暫時只能給部分朋友錄音頻,一點小禮物,請不要嫌棄。以后有機會想想還可以送給大家什么。” 其實有很多商家過來留言,要贊助東西給他做禮物,還有人通過來錢方面轉告,想提供長期贊助,只要在直播中簡單提提品牌名,就會給他豐盛回報,文灝都拒絕了。他只接受了出版社的好意,以后有好書,他可以拿些來送人,但哪些是好書得由他自己來評判。 在外面留言那些商家,粉絲們都看到了。最終的獎勵沒有增加,他們也不失落——這就是他們喜歡的一毛老師啊。 [喜歡還來不及!但真的太少了,老師以后多搞點活動,多錄點!] [申請布置新作業!想要老師錄親吻聲(*/w\*)] [樓上大膽!但我喜歡,同求(*/w\*)] …… 有了時間窺屏的某人看不下去了。 276541:[對一名老師說這樣的話不合適。] 沒人鳥他。 應安年:…… 文灝只是笑。 笑什么笑,你是老師,教育一下學生啊! “我最喜歡的五十篇讀后感名單也放在音頻壓縮包里了,選擇的標準不是長度和文字優美程度,而是有多少自己的思考。在這之外的很多篇目我也喜歡,但說好五十篇,就不擴展了。出版社告訴我,他們計劃在那本書再版的時候,選擇一些讀后感印成小冊子隨書附贈,他們會一一與作者聯系,另付稿費,不愿意的朋友可以拒絕。” [自己寫的東西被老師喜歡,真是莫大的榮耀] [那么多讀后感老師都親自看完啦?] “當然,那是大家的心血,每一句都看過。”雖然在新歷年底,真正的學生們要拼期末考,不少工作黨也深陷忙碌,文灝面對的讀后感仍有近六千篇。 對擁有強大信息處理能力的他來說,這并不算什么,讓他全部“背”下來都行,錄音頻花的時間精力還更多,不過粉絲們并不知道。 [沒入選也不遺憾了。] 老師學生互相夸了一通,直播的主題還是學習。由于這兩周粉絲們都忙讀后感去了,期待區基本被網址鏈接霸占,文灝主要帶著確實有緊迫需要的學生做期末復習。要考試的人大多沒法長時間在線,剩下的時間文灝就講講熱點知識,比如教育大家的文章、自然氣候的形成等等。 觀眾多了,受教育水平、興趣愛好等就有更多差別,那種所有人屏息靜氣聽文老師講課的狀態不再,很多人在他講到自己不感興趣的部分時,把手機或電腦放在一邊,做自己的事,就像開著學習電臺。累了煩了無聊了就抬頭看一眼文老師,那種美好又認真的樣子,十足能量補充劑,讓人覺得,仿佛自己的生活層次都不一樣了。 但今天之后,這種每天都有的福利要限量了。 直播到尾聲,文老師鄭重地告訴觀眾們:“每天直播時間太長,可能會讓一些小同學養成依賴心理,我自己也需要再進行補充學習,讓我們都把重心放到現實的生活和學習上,扎扎實實進步。以后的直播頻率改為每周一次。除非特殊情況,每周六晚,我會跟大家一起學些新知識,看到有價值的內容也會向大家推薦。希望你們一切都好,提前祝圣誕節快樂!” [一周好長,想到等待的我自己已經開始心酸] [舍不得,但老師每天講一個半小時真是好辛苦,只要老師還要做直播就好。] [老師放心,會每天堅持學習的,起床鈴聲監督我!] …… [期待區還可以留言嗎?想請老師推薦一些其他方面的好書。] “當然,歡迎,我會看的。那么,寶寶們再見。” 老師再見。應安年在心里回應。念頭落下他才醒過神來,第一次完整看文灝的直播,看著看著就投入了,恍惚間仿佛自己也變回了一個學生。 男人自嘲地笑著搖搖頭,那種真切的不舍仍有余味。 去樂樂房間看看,回來沖個澡,應安年躺到床上,戴上耳機,點開下好的音頻列表。眼睛代替頭腦做了選擇,指揮手指戳開其中一個。 “年年寶寶起床啦,上學啦,學好知識當個大科學家!年年寶寶起床啦,鍛煉啦,強身健體長得帥帥噠!” 某種銳角又在形成,應安年快速退出去,扶額。怎么能隨便錄這種東西給別人? 未來的文老師要是知道了,肯定會說:這是一個家長特意提出給自己孩子錄的,不這樣錄怎么錄?你自己要點進去,怪我咯。 音頻聽不成,應安年翻到之前還沒看完的視頻,盯著討厭的評論區做做“平復”。 文灝的聲音不因視線焦點的偏移而阻斷:“……它可能提供給你另一種看待教育和成長的角度。學生黨也可以看的,看了可以想想你希望成為什么樣的‘寶寶’,還可以跟爸媽交流交流。” 應安年的思緒止不住地飄遠了。 文灝推薦這本書,單純是從老師的角度出發嗎?他所說的那段荒唐的成長經歷——被父母關在家里接受教導,不能與外界接觸——現在看來可能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