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他不想死后留下惡名,打仗無所謂,輸了的話,他一世英名就毀了。 誰能保證打仗一定會贏?反正現在邊關的那些將軍,沒有一個敢跟明成帝保證。 “此事,朕再考慮考慮,你們私下也商議一二,盡快呈上折子來,諸位愛卿先去忙吧,太女,你也去忙。” 謝秋蒔還想說什么,明成帝直接下達清場命令,謝秋蒔無法,只得行禮退下。 一起退下的還有魏王。 魏王在議政殿里,就跟個啞巴一樣,一直一言不發,和上官文一般,不發表任何意見,看似藏拙,實則是對明成帝的性格心知肚明。 退走時,謝友懷跟謝秋蒔小聲說道:“殿下莫要焦心,陛下自有定奪,和親的事,想來很快就會有結果的。” 他說話時,態度很是溫和,像是真心勸說謝秋蒔,謝秋蒔卻感覺到了這份表面友好下的嘲諷。 他在嘲諷她不懂皇帝的心思?謝友懷他怎么敢!他以為自己很懂嗎?還不是等了將近二十年,也沒等到一個太子之位! 謝秋蒔現在已經明白了,明成帝就算是死,也不可能讓自己的皇位,落到魏王一脈手里,可笑魏王一直以為他的對手是自己,卻不知道,他的對手,從始至終都是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 明成帝為了他的皇位,可以推謝秋蒔上位,謝秋蒔如果坐不穩太子之位,他還能推其他人。 謝秋蒔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其實也有驚疑,為什么明成帝對魏王一脈,有這么大的敵意?最后還是想不通,皇帝的腦子到底在想什么,誰知道呢。 如果謝秋蒔知道,她就是皇帝了。 弄不懂皇帝的想法,魏王的想法還是挺好明白的,謝秋蒔當下輕嗤一聲,嘲諷回懟,“謝友懷,你就那么慫?一點兒都不敢和蠻族打?還好你不是太子,否則大莊交到你手里,不出三日,就要換姓氏了吧?” “你!謝秋蒔……” “小點兒聲,我知道自己叫什么,倒是魏王,直呼太女名諱,是活得不耐煩了嗎?” 如果謝秋蒔和謝友懷感情很不錯,謝友懷身為謝秋蒔的堂兄,直呼謝秋蒔的名字也沒什么大不了,關鍵是兩人勢如水火,那直呼姓名的罪名,就可大可小了。 謝友懷被嘲諷的一時怒極,聽了這話怒火褪去,眼中有了三分忌憚。 謝秋蒔見狀,又嘲諷地笑了笑,“這點兒小罪名,魏王怕什么?魏王的膽子,不是一向很大嗎?” 謝友懷眼底閃過一絲暗光,他垂下眼眸,睫毛遮住了半個眼睛,看不清他在想什么,“殿下說笑了,本王也不過是個普通人,與他國開戰,必定尸橫遍野,犧牲一人還是犧牲千百人,本王也很為難,但為大局著想,不得不這么做。” “說得好聽,就怕這一人不過是白白犧牲,蠻國自視甚高,那位蠻王統一草原后,一直對我大莊虎視眈眈,靠一個女子就想滿足草原上狼群的胃口,讓他們不再進攻,以此一勞永逸,魏王,是否太天真了一些?” 以為這是話本嗎?有感天動地的愛情,叫那位將近四十,戎馬一生的老蠻王突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要美人不要江山了? 謝秋蒔覺得這話也就騙騙小孩吧。 她說完,不管魏王臉色多難看,大步離開了。 嘴上的戰爭是勝利了,但謝秋蒔明白,真正的戰爭才剛剛開啟,當前局面對她很不利。 她想開戰,將蠻國打服,甚至打滅!但是明成帝不那么想。 明成帝在文治方面,一向頗有佳績,他在位期間,大莊確實在文學領域,成果斐然。 可是在武功上,明成帝真的很廢物,幾場大戰能贏,全靠各地將軍運籌帷幄,他連給軍費都給得摳摳搜搜,甚至不止一次想要削減軍費,他輪換各地將軍,致使各地常有動蕩,外族也知道這個規律,所以常會在新的將軍還沒有到位,或是新將軍還沒上手邊關時,故意發起沖擊,讓邊關損失慘重。 而邊關的表現一旦太差,明成帝就會借此機會,削減一部分給邊關的軍費,美名其曰是有獎有罰。 雖然贏得時候沒看見獎勵在哪兒,但輸得時候,一定會有懲罰。 明成帝義正言辭,贏了的時候,各軍去那些小國搜刮戰利品,他可從來沒有開口要過,當真是無恥至極。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防止將軍一換,邊關就產生動蕩,明成帝就趁此機會插手軍務,削減軍費,所以各地的軍官都有意識的養寇自重,倒不是和其他國家的人勾搭在一起,只是永遠不下死手,深諳不能涸澤而漁的道理。 讓那些狼子野心的小國,總是如同野草一般,春風吹又生。 不過大莊的底子好,這些年就算明成帝不重視軍隊,大莊軍隊依舊是維持大局面上的勝利。 按照這個架勢,再上來一個文成武德各項都很優秀的君王,大莊就能實現中興。 歷史上慶元女帝便是這個中興之主。 可惜,在明成帝期間,文武官員之間的裂縫無限制擴大,以至于等謝秋蒔繼位,這種裂縫已經無法彌補,慶元女帝一朝歷經數十載,好不容易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有了交好的苗頭,等慶元女帝一死,下一代的大聰明鬼皇帝,說要向先祖看齊,廢了好些個慶元女帝的“惡政”,其中促進文武和諧,提高武官地位的政策,也被打為惡政,被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