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等來一個又一個
“福伯,剛才在大門口說話也不方便,現在安靜,您能跟我細細的說一說,眼下咱們鏢局這般的模樣,到底是怎么回事嗎?” “唉!寧丫頭啊,你來的可真是不湊巧啊!要不是老漢我故土難離不想走,只怕你今日來,也就看不到你福伯我了……” 安羽寧聽著福伯搖頭嘆息著,慢慢的,老人家開始敘說起了鏢局的變故,哦不對,或者是說,是京城的變故來! 話說老昏君駕崩后,新帝繼位,雖說這位新帝是個能聽進忠臣勸諫的人,最后不得已之下,也下了罪己詔來挽回民意。 可惜最終還是因為自己懦弱無能,加上朝中也的確無將可用,直到最后也難挽頹局。 再度進犯大岳國土的胡人,一路勢如破竹的南下,沒用多久的功夫,直接就在滄州府正面碰上了,被老皇帝派去滄州平叛的軍隊。 兩軍相遇后,這些軍隊哪里還有,面對射殺無辜百姓們時的勇猛? 面對胡人,他們雖說不是不堪一擊吧?卻也沒本事阻攔敵人進攻的腳步。 面對胡人的步步緊逼,面對著這樣的危局,不要說新帝坐不住了,便是朝中的很多吃干飯的大臣們,也同樣是坐不住了。 最終這位無能的新帝,在那些怕死的大臣們的慫恿下,居然做出了拋棄都城直接南下,想以源江為天塹,阻攔胡人的腳步的荒謬之舉。 就在安羽寧抵達前的二十天前,朝廷壓下了前線的軍情,用朝廷以派遣精銳大軍,前往昭原府與滄州府交界處布防,誓死抵御胡狄南下入京,讓老百姓們都不要慌的說辭粉絲太平。 后續,新帝卻又偷偷的帶領著他的大臣們,還有他的三萬御林軍,在一個月黑風高夜,借口宵禁戒嚴了整個京城,自己悄無聲息的離開了昭原城,偷偷南下,前往源江邊上的新都金明城。 隨著新帝的出走,京城貴族圈就亂了,得了消息的他們,也都紛紛的開始偷偷撤離,而他們鏢局也因為路子廣,消息靈通,當總鏢頭得知了這個驚人的消息后,當機立斷的也決定把鏢局南遷。 當然,鏢局南遷也都是秘密進行的,畢竟當時消息還沒有傳開,老百姓也基本都不知道情況,所以為了能走的順利,不節外生枝,總鏢頭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到位。 鏢局里如福伯這樣的孤寡老人,因為故土難離,是決定不走的,總鏢頭也把老人家安置在了京城中,給他留下了糧食與銀錢,足夠老人家花銷。 至于愿意跟著他南下的人,總鏢頭也以接了南下的幾趟鏢為借口,把鏢師以及伙計們,還有他們的家人們,分批次的往南下遷移。 而不愿意離開京城,想返鄉與親人團聚的,總鏢頭也給足了銀兩,只求他們暫且對此事保密。 就這樣,整個鏢局在安羽寧抵達之前的幾日,最后撤離的那一波人馬,都已經離開了三日有余,而最先走的總鏢頭家眷,都已經走了半個月的時日了! 當初走的匆忙,也是為了不泄露消息,更是因為條件不允許,京城威遠鏢局的這些房舍院子,還有京郊的土地莊子,總鏢頭都沒有處理,眼下偌大的威遠鏢局,就這么孤零零的空在了這里。 看著面前不同于往日熱鬧的鏢局,感受著身周的空當與寂靜,遙想著外頭京中的百姓們,一個個的大都還不知道,他們的皇帝,他們的天,其實已經拋棄了他們…… 難怪的,難怪今日他們進入京城,走在街道上,她就發現街上的人少了很多很多; 難怪的,難怪往日人來人往的鏢局外頭,眼下人影稀落,顯得有些蒼涼; 亂世來臨,如他們這般的,身為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是何其無辜而可悲? “寧丫頭啊,不是福伯我不想留你們住下,只是你們都還年輕,以后還有好長的日子要活,不像老頭子我,是半截身子都埋在土里的人了,也沒幾日好活的!我走不走的不重要,但是你們得走!必須得走!所以啊寧丫頭,你們在這歇息兩日后,就早點出發上路吧!你領著你娘他們繼續往南走,過了源江去金明城,去那里找你陳伯伯去!” “福伯……” 老人家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安羽寧哪里不知道對方的意思? 她也知道,在京城這樣的局勢中,為了安全著想,他們自然是盡早南下來得安全,可是她不能走啊,最起碼眼下不能走! 因為在洪水中失散的爹,她的jiejie,她的哥哥,她的三叔,她的堂弟,還有有財叔妮嬸嬸,譚寶柱、譚寶根他們,眼下都還沒有來跟她匯合呢!她如何走得? 一旦她要是離開了這個大家約定好,失散后最終碰頭的地方,也許最終就會直接導致,那些失散的家人們就找不到他們了。 最壞的情況更可能會是,他們這一分別,也許就是永別…… 這樣的結局,很顯然,不是安羽寧所愿意面對的,對此,安羽寧搖頭拒絕了福伯的好意。 “不,福伯,我不走,最起碼眼下我還不能走!不等到我失散的家人,我絕對不會走!” 等不到家人團聚,就一日不走的安羽寧一行人,就這樣在京城的威遠鏢局住了下來。 趁著這段時間,安羽寧開始大街小巷的跑。 從京城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外的顯眼地方開始,到城內一些明顯的地方,她也不嫌跑斷腿的四處留下暗號,只希望家里失散的親人,能夠早一點看到這些,前來鏢局跟自己團聚。 也是趁著這段時間,安羽寧為了繼續南下在做著準備,她也開始著手,采購起南下的要緊東西來。 首要的,如去木器店,專門定制上兩輛功能性強的馬車大車廂存著; 再來就是盡可能的添置一些,南下以來空間中消耗掉的物品; 每次回到鏢局,安羽寧都是滿載而歸,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好幾天。 直到緊隨著安羽寧他們腳步進京的二丫與譚寶柱,帶著大黃進入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