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君王之薨
主神空間實驗室,方浩來到崇禎皇帝的面前,此刻崇禎皇帝傻笑著,一邊流口水一邊看著自己,如果不是護理機器人始終陪在他的身邊,可能早就死了。 看到這里,方浩的心中不由嘆了一口氣,這一次來到這個時代,他已經做了很多的虧心事,滿清接近四十萬人被他滅了,里面或許有無辜的。 因為讀取記憶,崇禎的大腦記憶功能已經完全損壞,也就是說他此刻的智商為0,和蒙昧的動物沒有什么區別。 “給他吃了這個藥物,讓他解脫吧。”方浩來到傻里傻氣的崇禎身邊,對著旁邊機器人說道。 “是,主人。”護理機器人接過安樂死藥物,回答道。 ………… 京城中,崇禎皇帝已經換成了他本人,不過此刻的崇禎皇帝已經昏迷不醒,發著高燒。 “皇上這是怎么了?”周皇后坐在崇禎皇帝身邊,憂愁地問道。 “諸位娘娘,皇上這是風寒入體,邪風不退,我們已經給皇上施針,按照藥方服下藥物,這幾天應該就會好轉。”張太醫說道,他的心中很奇怪,皇上的病看起來是普通的風寒,但是他直覺上覺得不同尋常啊。 第二日傍晚,皇上病危,召集諸臣進宮,在病床上,機器人崇禎皇帝開始交代后事,眾臣不由抹淚。 “眾位愛卿,朕登基七年,沒想到卻步入皇兄后程,我死后還有幾件事放不下……” “你們都走吧,我和周貴妃有事要說。”交代完后事之后,崇禎皇帝單獨留下了周蕓。 眾臣徐徐退下。 崇禎七年七月己未日,京城暴雨,天空的雷電一夜不停,可是京城里面的人如同內心也有雷電一樣不平靜,皇上駕崩了。 京城的喪鐘開始敲響,人們終于從雷雨中回過神,意識到喪鐘代表了什么。 皇帝駕崩的事情讓人有些不敢相信,可是這一切就真真實實地擺在眾人的眼前,皇帝真的死了。 當方浩和諸位大臣到崇禎皇帝的身邊的時候,就看到四個哭的梨花帶雨的麗人,還有一個女人是周蕓,不同的是她只是裝著哭,只是默默坐在角落里面。 見方浩的到來,周蕓回過頭白了他一眼,方浩不由摸了摸鼻子。 此外,還有一名六歲的孩童跪倒在地,他就是太子朱慈烺。 還有一名四歲的小女孩和一名不到一歲的小男孩,都被宮女抱著。 幾名胡須發白的太醫戰戰兢兢地跪倒在地,額頭上發出冷汗,他們沒想到皇上就這樣死了。 “皇上為什么會這樣?”大臣周延儒皺眉問道。 “前幾天皇上染上了風寒,一直不見好轉,今天就突然停止了心跳。”張太醫皺眉說道,眼中閃過一絲絕望。 作為一名太醫,如果沒有治好君王的疾病,那就是失職,如果嚴重的話,朝廷可能會降罪。 “風寒?你們沒有誤診?”這時,另外一名內閣大臣許展帶著質問的語氣問道。 “大人,我們絕對沒有誤診。”張太醫保證道。 “行了,許大人,張太醫是聞名京城的神醫,救人無數,怎么可能誤診,當務之急我們應該處理皇上后事,這些事情以后再考慮。”方浩連忙打斷許展的質問。 “天妒英才啊,皇上英明神武,剛剛治理好江山社稷就駕崩了,天不佑明啊,嗚嗚~” …… 大臣,妃嬪和宮女的哭聲斷斷續續,十分擾人。 “皇上駕崩!” 這個消息傳到整個京城,傳到整個天下,外面響起陣陣哭聲,大多是士大夫階層的既得利益者和一些愚民,當然也有為皇帝的死興奮的,但是大多數百姓對于皇帝的死并沒有任何感觸。 今日起,全國哀悼一個月。 全國禁止一切娛樂活動,行齋戒,朝廷各部院大臣和官員要到本衙門宿舍中集體住宿齋戒,不許回府。齋戒期滿以后,文武官員不準作樂,禁止喪服嫁娶活動。 百姓要在二十七天中摘冠纓、服素縞,一個月內不準嫁娶,一百天內不準作樂,四十九天內不準屠宰,二十七天不準搞祈禱和報祭。 京城自大喪之日始,各寺、觀鳴鐘三萬次。 京城被一片烏云籠罩,每家每戶都在為崇禎帝哭喪吊唁。 總之,京城要變天了。 …… 眾臣看著皇帝的遺體,內心悲痛,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駕崩可是天塌下來的大事。 好在皇帝三天前就處于病榻之中,病床上早就安排好了后事,其中有讓方當攝政王的遺旨。 眾人只需要按照遺詔行事就可以了,當初皇帝的遺詔可是當著眾位重臣的面做的,自然毫無懷疑了。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求治在親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勵資,敬之忱聿,隆褒奨,方國公功大于國,特封為攝政大臣,助太子共管國事,……欽此。” 此后還有幾個圣旨,尊周蕓為西太后垂簾聽政,周皇后為東太后,太后張焉為太皇太后,其它幾個妃子都封為太妃,幾個兒女都被封為王爺,公主。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拜倒。 雖說眾人很意外,但是這可是皇帝遺詔,當初眾臣親眼見到皇上公布的,自然不會懷疑。 周延儒等人看著方浩接受了遺詔,心中不是滋味,方浩本來就掌握了軍權,朝廷中也是權利通天,這一次獲得了遺詔,再也沒有人可以反抗了。 大明王朝再次迎來了權臣時代。 歷史上,每當攝政大臣出現,必是皇帝年幼,于是太后和攝政大臣共同理政,幫助小皇帝治理天下。 歷史上多爾袞名為攝政大臣,卻睡了太后,當了皇父,實際上就是不掛名的皇帝了。 多爾袞的最終封號是“皇父攝政王”,他的實力強大到什么程度呢,他若想反,必成功,可是他偏偏不反,也許是因為三十多歲就死了,沒來得及反。 方浩這樣的安排,足可以看出他的野心,明朝皇權已經是手到擒來了。 為什么陛下會將權利放在方浩這么一個權臣手上?周皇后,也就是現在的周太后,崇禎皇帝的皇后有些失落。 “阿烺,我們母子以后就相依為命了。”周太后暗暗垂淚,心中抱怨崇禎皇帝的絕情,她想不通,為什么先帝要將皇家的身家性命寄托在一個外臣手中。 想到這里,她打算去請教一下太皇太后張焉,太皇太后張焉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 明朝后宮想當皇后要通過八級考試,在明朝,誰想貴為皇后,就得像今天英語專業考級那樣,四六八級逐級過關,一直考過“八級”,才有資格母儀天下。 據《明史·后妃傳》記載,朱元璋汲取歷朝后宮亂政的教訓,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訓》作為管理后妃的“家法”。 在后妃的遴選上,為防范朝中權臣與后宮勾結,規定“凡天子、親王之后、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間。” 明代選后妃的制度卻是十分規范,其過程大致分為“八級”,逐級加以篩選淘汰。 第一級是“海選”。在皇帝屆大婚年齡時,派遣宦官到全國各地挑選十三至十六歲之間的良家美少女,從中海選出五千名。 第二級叫初選。這初選得選擇一個大場子,由太監們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這初選便會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級叫復選,這些初選過關的少女繼續列隊,太監們用十分挑剔的標準,仔細察看每人的五官、頭發、皮膚,當然也包括“三圍”,只要有一項不合規定,即令“靠邊站”,然后就是讓大家自報門第、姓名、年齡等,以考察音色、儀態,淘汰掉嗓音粗濁、口齒不清、儀態欠雅者。如此又篩掉二千人。 第四級是精選,太監們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再讓她們走上幾十步“臺步”,看看步姿與風韻。于是,那些腳稍大的,手腕稍粗的,舉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終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參加“考級”。 第五級是留宮。分頭安排宮中的老宮娥,將美女們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其體檢的嚴格程度不亞于選“航天員”,通過體檢,確定其中的三百人成為入選留宮的宮女。 第六級是晉嬪,這三百名留宮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專員詳細觀察一個月,依據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是否性格溫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賢惠,據此,再篩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動晉級為嬪妃。 第七級是“選三”。所謂“選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從五十人中選出三個供皇帝欽定。以明熹宗選后為例,當年由太妃劉氏親召五十人,“與之款語,試以書算詩畫諸藝”后選定三人,即皇后張嫣,貴妃王氏、段氏。 第八級是欽定。劉太妃先把張嫣等三人的美態轉告皇帝,熹宗再親自召見三人,直接進行面試。 熹宗見著三個姝艷絕倫的美人,真有些左右為難,舉棋不定,便讓趙選侍決斷,趙建議定張嫣,于是欽定張嫣為中宮皇后,王氏封為良妃,段氏封為純妃。 可見,明朝的妃子質量那是非常高的,完全不是滿清皇帝的那種,看著想吐的類型。 而且明朝的后宮制度和以前不同,并沒有特別多的妃子。 令人遺憾的是,明朝如此苛刻的選后制度,選出來的后妃終未能輔佐朱元璋的子孫們,保住那大明的一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