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他對佛子說:“五岐兄,在宣德城外,我以為遇到山匪就是最糟糕的事情了,我沒想到宣德馬上出了大亂……我更沒想到盧州會變成這樣。事情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我到現在都不理解,我好像在是被人拽著狂奔,跑啊跑啊……那人忽然不跑了,我被迫停下來,只剩下一臉茫然。” 奉玄想起來很多事,他總覺得韋衡好像是在昨天剛剛救下了宣德。可是今天韋衡就變成灰了。 奉玄說:“好友,這人世間,原來恨比恩多、愁比愛多。我在夜里念道經,忽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還要修道。修道是要求長生,人果真能求得長生嗎……可是人活著又有無盡的痛苦,那為什么還要一直活著。我不知道。” 宣德變亂發生時,奉玄十七歲,如今他已十九歲了。他越來越不明白修道的意義了。修道是為了不做人。人不做人,那算什么? 人不做人,超脫凡俗,成了神仙。可是那時神仙真的可以不再看世間一眼嗎?世間有一萬種苦,如果神仙可以一眼都不看,那種絕情的神仙也不過還是人罷了,和人一樣趨利避害。 道不動情,奉玄做不到不動情,奉玄參不透。 佛子回答奉玄說:“吾友,或許不是成人痛苦,而是世間痛苦,而人超不出這個世間。我父親去世后,我去岐山找我的老師,我的老師為我指岐山佛門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要我看佛像前的楹聯——超二十七重天以上,度百千億劫之中。世間是被愁苦充滿的地方,是劫數不停發生的地方,人們憑借自己難得超脫,所以人們才會求佛。在岐山佛門修行的僧人都想修得一個佛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1,修得佛果是為了最終離開世間,不再回來。” 不再回來。 奉玄忽然笑了一下,他覺得很累,他說:“走都走不了,怎么能不再回來呢。” 佛子說:“世間諸苦不妨礙緣起,我走不了,你沒有走,緣起之時,我們遇見。” 緣起之時,人們遇見。遇見是很好的事。 奉玄和佛子在雪中遇見,這一年他們也在雪中分別。奉玄留在盧州,去龍海鎮軍府取一條狗的尸骨,佛子從盧州回長安見外祖父。 遇見很好,可是后來他們沒有再遇見。 奉玄后來找不到佛子了,他那時想,是不是他用盡所有的運氣也只不過是能和佛子遇見呢? 他最怕的事是……原來他費盡了力氣,只為了一場遇見,此后他們兩個人就再也無緣了。 作者有話說: 1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聲聞四果。 (1)須陀洹:意譯為“入流”、“預流”,須陀洹果是聲聞四果中的初果,修得此果位者斷除三界一切見惑,初得法眼,但未斷除思惑,因此得此果位者,還要再到人間經歷七番生死——即還要七還人間,繼續斷惑。(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人間在欲界) (2)斯陀含:意譯為“一來”或“一還”,斯陀含果是聲聞四果中的二果。得二果者已斷盡欲界思惑中的前六品、但是還有欲界后三品思惑未斷,如果想繼續斷惑,就需要再來一趟人間受生,方得究竟。再來一趟人間,即一還人間,此后就可以不再到人間受生,脫離六道輪回,因此是“一還”。 (3)阿那含:意譯為“不還”,阿那含果是聲聞四果中的三果。修得此果位者已斷盡欲界九品思惑,未來將生于色.界無色.界,不再來欲界(即人間所在之界)經歷生死,因此叫做“不還”(不會再回人間了)。 (4)阿羅漢:意譯為“無生”,可略稱為羅漢,阿羅漢果是聲聞四果中的三果。得此果位者已斷盡三界見惑、思惑,解脫生死,堪受世間大供養,是小乘佛教之最高果位(羅漢就是最高了,羅漢和佛有壁,羅漢不能成佛)。 ———— 一殺多生:佛子小傳 . 在文章第一卷,奉玄的師父說:“刀劍之道,就是心道。”是的,劍道就是心道。劍傳達了主人的心意。 奉玄的劍叫“刻意”,刻意尚行,不斷磨礪自己,這是奉玄的行為的寫照。佛子的殺劍叫“殺生”,一殺多生——這是菩薩做出的行為,是佛子的一個關鍵詞。佛子的劍一劍斬斷佛果,寫到這一章,終于回扣了“佛果”。 (1)一殺多生 佛子信仰的是法相宗,“一殺多生”這個概念可見法相宗的重要著作《瑜伽師地論》:“如菩薩見劫盜賊為貪財故,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我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是思維,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于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報恩經》云:“我當設大方便利益眾生,三惡道苦,是我所宜。思惟是已,即便持刀斷此賊命,使諸同伴安隱無為。” 選擇殺是為了成就更大的慈悲。佛子殺人很利落,但是他殺人很少懷有私心,他也從來不折磨要死在自己劍下的人。 (2)“一劍斬斷佛果” 佛果有四種,在此章已經寫明。修得最高佛果的人是羅漢。 羅漢和菩薩有區別。羅漢是自身的覺悟者,離開就離開了,不再回看眾生,不管眾生的死活。因此羅漢是小乘羅漢。 殺生劍一劍斬斷佛果,佛子不修佛果,但是他有菩薩心。菩薩是大乘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