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魚躍龍門(重生)在線閱讀 - 第30節

第30節

    聽到這里的時候,李鴻過臉上難免出現了失望之色。他的目的可不是想要等到明年再去趙氏族學里面學習!也許趙志遠等人認為他今年參加舉人試只是打醬油的,萬萬那不可能考中,但是他對自己其實是有信心的。而舉人試成績出來三天之后就考進士了,如果他不能在之前就和大儒學習、交流,那么他不就白白來京城,白白來趙氏族學了嗎?

    他還想一年之內連中四科,創造一個百年難遇的神話呢!

    他臉上的遺憾之色太明顯,趙慶誠和趙慶澤心中都有一些不豫。趙慶澤說道:“大伯,敏之學習很好,這次舉人試也不盡然是隨意參考,萬一中了呢?而且我和誠哥兒中了舉人之后,也常和敏之交流學問,他的學問也不比我們差多少,不見得不能沖一下進士科,還望大伯開恩,早日讓他入學學習?!?/br>
    雖然趙慶澤認為李鴻過能考上舉人的可能性非常的小,但是并不妨礙他幫助李鴻過實現這個早日進學的愿望,人家愿意學習,這不是好事一件么?

    趙慶誠也展開了自己隨身帶著的那幅畫,說道:“大伯,這幅畫是這次敏之之前送給父親的,父親讓我把它也一同帶來了,說您只要一看就明白了?!?/br>
    趙志遠湊近桌邊看了看李鴻過畫的那副《秋蟬圖》,再看了那就是,于是嘆了口氣,說道:“你父親果然有識人之明,這個學正卻也不是白當的。罷了罷了,我今天就帶你去見見許老夫子,反正最近趙氏族學里面放假,他一個人在家中也沒有什么事情,還能給你開開小灶?!?/br>
    李鴻過聞言大喜,立即拱手到:“多謝趙大人成全!”

    趙志遠摸著胡子呵呵一笑,說道:“還叫趙大人?這么見外?你和澤哥兒、誠哥兒一樣,叫我大伯好了!”

    有著趙志剛的信和趙志遠的面子,許老夫子在親自考核了李鴻過幾個問題之后,就愉快地收下了李鴻過這個學生,而且因為舉人考試迫在眉睫,許老夫子特許李鴻過每日里從早上到下午都在他家中學習,還包了他的中午飯。

    雖然離舉人考試只有幾天的時間了,但是在這幾天里,李鴻過拼命向許老夫子問問題,將自己心中有疑惑的地方和他拿出來辯論,在不斷的論辯之中加深了對那些經義的理解,真是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他心中不住地覺得慶幸——趙氏族學里面的大儒,學識水平真是不一般!

    再看了看手中拿到了應考證明,對于明天的舉人考試,李鴻過心中信心更加足了。

    第36章 考舉人試

    第三十六章考舉人試

    一大早的時候李鴻過就起來了,趁著天還未蒙蒙亮就坐著馬車前往貢院去應考,還好當時他特意買的就是離貢院比較近的地方的房子,一路花不了多少時間就到了貢院了。

    可是到了貢院門口以后,卻發現了比他更加早到的趙慶誠和趙慶澤兄弟兩個。他們兩個看見提著考試籃子的李鴻過下馬車就立即找到了他,對他噓寒問暖的。

    李鴻過吃了一驚,說道:“姐夫,牧之兄,你們兩個怎么過來了?天還沒亮呢,這里又這么冷......”趙慶澤大咧咧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說道:“這有什么?我們哥兒兩個又不是沒這么早起來參加過科考?”

    趙慶誠也笑著說道:“我們也不見得比你早起,也就將將到而已,今天你第一次在京城之中應考,恐怕心中也是慌亂不已,我們是過來給你定定心神的,也盼著你能考上?!?/br>
    李鴻過笑著謝過了他們的關心,心中暖暖的,京城的貢院里面他并不是沒有來過,上一世里面考進士科的時候曾經進去參考過。

    第一次到貢院這么氣派的地方考試,真的會感覺很害怕的!那里又寬敞又肅穆,雖然還是一個考生在一個小格子里面居住,但是和永平縣學以及狄郡郡學里面的考場完全不是一樣的感覺,再加上考試的時候每個格子附近都有穿著官服的衙役守候著,擔心士子們作弊,反而會讓很多士子都手抖拿不動筆,寫不動字。除了在京城中早就見識過好幾次這樣陣仗的考生才能發揮得好之外,其他第一次來的人都難免思維要短路一下的。

    而今,李鴻過已經不是外表看上去那個十五歲的少年了,他的心早已經歷過了各種事情,歷經了滄桑和風雨后,沉穩了很多。再加上有著趙慶澤和趙慶誠這兩個熱心人來給他加油,為他穩定心神,告訴他其他和他一同參考的學子學問也不怎么樣,不用害怕,他的心情平靜了很多。

    因為是舉人的考試,所以出來貢院門口講話的是京兆尹大人和貢院的一個有威望的夫子。李鴻過等人聽完訓示之后就在貢院門口排隊進場了。

    在貢院外面排隊的人恐怕不下幾百人!比起狄郡那種只有幾十人來應試的“科考荒漠”來說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為了加快士子們進場的速度,貢院里面有七八個可以排隊入場的檢查口。

    雖然檢查的門增多了,可是檢查的時候絲毫不會放松,反而每一處都嚴格得到了苛刻的地步!

    也沒有辦法啊,京城就在天子腳下,萬一出了一個什么科考弊案,天子立即就會知道了,影響也特別的大——參考的都是各種達官貴人的子侄呢!所以每任京兆尹大人在科考的時候都會特別的小心謹慎,寧可更嚴,絕不出錯!

    李鴻過足足被檢查了半刻鐘,才被拿著自己的籃子放行了,而他準備的籃子里面的東西都被檢查得亂七八糟,能拆的全都拆開過了。

    稍微理了理籃子,他就拿著自己的號牌跟上了大部隊,然后找到了自己應考的號間進去準備了。剛剛將籃子里面的應考物品拿出來放好之后,一個文官就過來檢查學籍了,后面跟著好幾個人高馬大一臉兇相的衙役。

    如果心理素質不好的士子光看這些人就已經心肝兒亂顫了好不好!

    那個官員看了李鴻過寫有考號的木牌上的確標有貢院的暗記,并不是仿造的之后,翻開了他隨身攜帶著的一本書,然后李鴻過恭敬地將自己隨身攜帶的學籍拿過去給他查看了。

    小官一對,不錯:“學子李鴻過,字敏之,狄郡長治州永平縣武鄉人也,年十五,面白無須,五官端正,雙眉間距不足一寸。于大秦歷叁佰捌拾玖年考中童生,同年十一月恩科考中秀才,準予參與京城舉人科考試,編號肆佰陸拾玖號。”

    于是小官員將號牌和學籍文書都歸還了李鴻過,然后檢查下一個學子去了。對于李鴻過只有十五歲就參加舉人考試,他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奇怪的,在京城這個地方,出現多出色的天才大家都不會太過于吃驚,十五歲的舉人雖然不多,但是也決計不會少了,特別是今年遇上了一次恩科,這樣年齡小的應考舉人試的學子只會比往年更多!

    這次檢查下來,他雖然只負責檢查一部分考場,但是已經見到過好幾個年輕的應考者了!只是在他心里,覺得這些小孩子都不會考上,舉人試考的內容比較難,可不是那些小孩子死記硬背就能考上的,如果沒有一定的閱歷,寫不出好文章來!

    是的,舉人試也是寫文章,而且更加的兇殘——只考一篇文章,簡直就是一文定生死!是四門科考中科目最少的一科!就連最終極的那門進士科都有兩門考試,如果一科沒有發揮好,另外一科還能提點兒分,不會一棍子就把人給打死。

    可是舉人試就是這么任性——人家就只有一門考試,一篇文章,寫好了就恭喜你成為舉人,寫差了?對不起,你平日里再是才名在外,考試這一篇文章沒有入了批卷老師的法眼也是白搭!三年后再來吧!摸清老師的喜好再來!

    在李鴻過拿到試卷的那一刻,他的心就定下來了一半了——他的確沒有記錯,恩科的科舉考試考的就是這個題目——論儒家和法家思想治國之利弊。

    而且在和許老夫子請教問題的時候,他也特意問過這個類似的題目,而且這樣的問題一點兒都不突兀,應為這樣的問題很多前人都思考過,寫過很過震爍古今的文章。

    李鴻過對此當然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他聽了許老夫子的見解,也聽許老夫子分析過今年的舉人試批卷主考官范洪成大人的喜好,甚至還親自寫過類似的文章給許老夫子修改,讓許老夫子給他訂正了很多錯誤。

    當然,他自然不可能只準備這么一個題目和許老夫子討論,他這個題目只是隱藏在他幾百個題海里的滄海一粟,許老夫子都不知道能不能記得李鴻過對他問過這個問題,無他,李鴻過問的問題簡直太多了,他如饑似渴地和許老夫子學習、討論,許老夫子那幾天說的話加起來估計比他平日里三個月說的話都要多!

    因此,李鴻過胸有成竹地下筆,開始——打草稿!

    畢竟在新皇帝手下做官也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對于新皇的施政思想他還是有所把握的,既不偏向“禮”,拉大士大夫階級和普通百姓的區別,奉行“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禮治觀點,在在施政之中“一準乎禮”(即所有的法律都以禮教為基礎)。也不偏向重刑主義,講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對于有功和身份高的人犯罪,也會給予一定程度的優待,繼續維護“士大夫”階級的尊貴社會地位,并且依然注重禮法和鄉規民約、宗族觀念對平民們的影響,依然追求“無訟”為最高的境界。

    新皇的施政方針帶有一種“禮法結合”的味道,而且偏重于法治,限制士大夫的特權,降低士大夫和世家大族的社會地位和法律地位,同時又突出皇權,不斷地進行中央集權。

    為了達到這一個目的,新皇必然要拉攏起李鴻過這一部分的寒門士子,所以這對于李鴻過來說是最好的時代!

    李鴻過本人也是贊同禮法結合的,同樣非常贊同新皇帝更偏重于法治的這種觀點。但是現在不是殿試,不是皇帝親自查閱他們的卷紙,所以李鴻過只敢展開到“禮法結合”這一步,不敢再往下闡述。

    而這樣的觀點在大秦并不鮮見,中國人都有一種“中庸”的思想,看問題的時候喜歡辯證地看,既不太靠左,也不太靠右,很多人都喜歡走中間派,提觀點也喜歡提“折中說”。

    此番舉人試的批卷主考官范洪成大人也是一個奉行中庸路線的人,所以在卷紙里面確立這樣的觀點無疑是很安全的。

    可是參考的幾百人里面少說也有五分之四會提出這樣的折中觀點,怎樣才能在幾百人之中脫穎而出呢?這個時候靠的就是寫文章的水平了!

    怎樣在你的文章中旁征博引、化用典故,讓你的文章看起來就有一股相當“高大上”的感覺,讓人覺得寫出這篇文章出來的你簡直是學富五車、才華橫溢是個大問題。

    在舉人試之中,重要的并不是你的觀點,而是你闡述自己觀點的方式!

    在這一點上,很多年輕的士子怎么能比得上各位在寫文章上浸yin了很多年的老士子呢?恐怕他們短短的求學經歷只能讓他們背出來那個典故、那段話,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化用,或者說——不能像老士子那樣把文章寫得花團錦簇!

    因此,在舉人試之中年輕士子很難出頭,在他們寫文章的時候,難免會有那種年輕人的銳氣透過考卷噴薄而出,而那種氣質為很多郡的主考官所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