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節
太監用陰陽怪氣的聲音念道:“李炳在任期間管理不善,導致百姓暴動將李云青看守的糧草庫燒毀。臣弟請求率領大軍回朝。” 何冬面色陰沉,揮手道:“青城需大軍留守,只許立王父子帶兵三千返回。” 科考結束后,各地討伐李炳、李家的奏折如同雪片飛至宣政殿。 何義揚、融王府、秦國公府、軒郡王府、尚郡公府、尚尚書府、梁郡公府、狄玉杰、長安書院牛副院長等聯名上書保李家。 只是這個時候,近千名軍士的婦人、兒女從早到晚的在長安書院大門外呼天搶地,要求李家給她們犧牲的親人一個說法。 李家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 賀氏怕禍及親戚,派李立把丁氏母子接到了長安縣公府,那里的下人曾是北地的細作個個會武,應變能力很強,比侍衛還厲害。 李晶晶派望月、望蓮把劉大醫師及李世云全家送到了咸陽城避禍。 賀氏讓李老實向朝廷上了奏折免去長安書院監理的官職,李家搬出書院的府邸,回到了長安城的縣公府。 等待會試結果的舉人焦躁不安,竟是集結了三百多人去禮部門前大鬧,還有十幾人跑到皇宮前擊鼓把李家告了。 就在這個時候,何立、何敬群、何敬勝率三千軍隊返回了長安城。 早朝之上,何立出列高聲道:“匈奴皇朝傳來消息,李炳在追風草原大敗,尸首已被匈奴皇帝懸掛于國都城墻之上!” 緊跟著何敬群出列冷聲道:“李炳所率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無一生還!” 何敬勝跪地痛聲道:“匈奴皇帝已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打青城,三個月就要打到長安。” 文武百官皆驚。 李炳的消息終于等到了,正如他們所料全軍覆沒。 只是李炳陣亡,匈奴皇帝帶大軍殺過來了,三個月就要打進長安,放眼滿朝文武官員,何人能擋住兇悍的匈奴大軍? “我朝如此劣勢,你們可有良策?”何冬冷眼盯著何立父子三人,藏于袖子里的雙手緊握成拳。 何立高聲道:“陛下,臣弟請您帶兵出征,以振軍心!” 一直抱病在國公府養著的鄧鏡今個特意來了,在聽到李炳死亡的消息之后,出列喝道:“不行。陛下不能離開長安。” 何冬瞟了鄧鏡一眼,后者捕捉到他目光里的一絲蔑視失望,低頭陷入沉思。 早朝結束,李炳頭顱懸掛匈奴皇朝國都墻頭、匈奴皇帝帶兵二十萬攻打青城的事就在長安大街小巷傳開。 曲氏昏死過去,而李府則陷入更大了危機,在朝堂遭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彈劾,在民間被百姓罵得狗血噴頭,便是全府的人陪葬也不足矣抵過。 白天近千名戰死將士的婦人及兒女圍著李府哭罵。 晚上一些百姓拿石頭扔墻壁,用糞便、死貓狗的血在李府的墻壁上寫字詛咒李家人。 佛教的一些香客忌恨當年李炳封了潭州的湘江寺,天天在長安城里散布謠言,讓百姓更加的痛恨李家人。 “我的菜就是爛掉了,也不賣給李府!” “我家的rou就是給狗吃,也不賣給李府!” 李府的下人連門都出不去,采買不了日常生活所需品。 何義軒帶著四個隨從每天半夜做賊一樣,從李府側門趕著馬車去皇宮,而后給李家運來吃食及物品。 何冬下令秦躍率一千名御林軍日夜輪流守護在李府外,禁止百姓靠近。 蜀地狄族老族長派子弟千里迢迢送來奏折,全族力保李家人不被貶為庶人。 湖南道都督郝業派了嫡長子及嫡曾孫郝超日夜兼程,將湖南道百名官員的聯名奏折、潭州書院師生及潭州百姓的萬名書送到了宣正殿早朝。 何冬讓太監將郝業給他寫的奏折高聲念出來。 “陛下,勝敗乃兵家常事,先生為國捐軀,長安容不得他的家人,湖南道父老鄉家恭迎他的家人返鄉。” “當年朕占領了長安,有人提議將開朝所有官員、名門望族斬殺,先生說是為臣者不易,攔住朕的屠刀,還讓朕繼續重任開朝的舊臣。”何冬說完這些話,拂袖退朝。 李老實、李去病上了奏折辭去開國侯勛位。 曲氏、賀氏上了奏折請辭縣主。 李晶晶上了奏折請辭縣主、向朝廷退了封地瀏陽縣。 一天黑夜,鄧蕓穿著男裝由鄧十七郎帶著出了國公府,來到了縣公府從側門進入,見到了瘦了一圈卻顯得吾見猶憐的李晶晶。 鄧蕓面帶愧疚,哭道:“晶娘,對不起。我爺爺沒有在朝堂上幫你家說話。” 李晶晶輕聲道:“沒關系。” 昨個田素素來看過李晶晶,婉轉的說了類似同樣的話。 自古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李家面臨這樣大的危機,誰為李家說話誰就跟著被百官討伐打壓被百姓痛恨。 之前為李家求情的幾府已經被幾十個文官彈名彈劾,如今大門緊閉,府里的人低調的不參加任何宴會。 田國公府、鄧國公府明哲保身也是人之常情。 李晶晶沒有絲毫的抱怨。 鄧蕓瞧著窗外清瘦的人影,小聲問道:“晶娘,十七哥托我問問你,要是他考中了進士,你愿意嫁給他嗎?” 李晶晶搖搖頭,道:“我家等著我哥哥回來就回潭州。我就不耽誤你十七哥的前程了。” 她已經見識過了長安的繁華,除去幾個閨蜜,沒有可留戀。 鄧蕓回去后次日就將李家要回到潭州的事稟告給鄧鏡。 當晚鄧鏡連鳳老老夫人都瞞著,秘密來到了李家,沒有見到養病的曲氏,便跟李老實、賀氏誠懇的道:“你們何時離開長安,提前兩日給我說一聲,我親自帶軍隊護送你們回潭州。” 李老實感激的道:“多謝您的好意。義揚會帶御林軍送我們回潭州。” 鄧鏡不容置疑的道:“七皇子不能離開長安。我曾經去過潭州,是送你們回潭州的最好人選。你們就不要推辭。” 賀氏點點頭。 王煙雨得知李家要回潭州,竟是豪氣的把名下的一個長安商鋪賣了,換成三萬兩銀票,又寫了封信,通過宮里的王淑妃交給秦躍,再轉交給李晶晶。 王煙雨在信里寫道:小晶娘,你沒有封地,日后沒有銀錢來源,這是我送給你的嫁妝銀錢。你莫覺得我俗氣。來生你若是個小郎,我若仍是小娘,我定當嫁給你。 李晶晶未料到王煙雨能待她至此,且此事王淑妃若是不同意,也不會交給秦躍。 她拿著六十張每張五百兩面額的銀票,覺得沉甸甸。 過了幾天,鄧蕓、田素素一起悄悄的來到李府,將武官派的二十幾位小姐送的禮物銀票送給李晶晶,還帶了秦婉靜的一封信及兩千兩銀票。 秦婉靜信里的內容是,她寸步不離的陪著鄧氏,生怕鄧氏想不開自盡了,無法來李府看望李晶晶。 李晶晶只跟她們相處了幾個月,收到了這么多真摯的友誼,心里非常感動。 一場秋雨一場寒,初秋的天氣,長安連著落了三天的小雨。 會試榜單遲遲未公布,使得近萬名舉人的心情如同這天氣陰郁。 夏王府的大廳,牛老王妃正在訓斥長媳李王妃李娟葉。 只因李娟葉不但沒有聽從牛老王妃的話上奏折為李家說話,還托宮里的太監將牛老王妃的奏折抽了出來,把此事一直瞞著,牛老王妃直到今日看到官報才知曉。 李娟葉一本正經的道:“娘,您說的道理我懂。只是我為我們家的將來不能這么做。” “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忤逆我?”牛老王妃氣得七竅生煙,拍桌而起,怒道:“先生是敬海的師父。先生去了,敬海必須保著先生的家人。” 李娟葉倔強的道:“娘,我們家有很多種保護先生家人的方式,不在乎這一時。” 牛老王妃怒道:“此時正是先生家人最需要人相助時!” 李娟葉眼珠轉了一轉,道:“那我們可以跟先生家聯姻,讓二弟青郎抬了晶娘當側妃。” 她生有兩兒一女。長女何秀,二子何武,三子何全。 何武今年十三歲,何全今年十一歲,年齡都與李晶晶相仿,也都未定事。 李家倒了。她自是不會讓兒女娶李晶晶,就是當郡王側妃也不行。可是又不能讓外人說她,她就想到了二弟何敬青。 牛老王妃像看怪物一樣瞧著李娟葉,氣道:“先生家家規女子不能與人共侍一夫。” 李娟葉下巴微抬,道:“此一時彼一時。李家人已上了奏折自請免除勛位,晶娘馬上就不是縣主沒有封地。” 牛老王妃氣得指尖顫抖。 李娟葉自顧自的說道:“我們府是皇室的人,青郎是郡王的身份,能給家里沒有官位的晶娘一個側妃的名份已是相當不錯了。” “敬海要是聽到你的話,必休了你!”牛老王妃怒氣沖天,站起來快步走至,啪的扇了李娟葉一記耳光。 ------題外話------ 請親們投下所有的票。謝! 明天情節更精彩。 22 李家入住慶王府 兩少年惹大禍捅百人 李娟葉直接被打懵了。她與何敬海成親十幾年,頂多被牛老王妃罰跪抄經,從未挨過打。 廳內外的下人全部跪下,噤若寒蟬。 牛老王妃厲聲罵道:“當年若不是陛下從中搓合,我豈會讓敬海娶了你這個蠢婦。你滾!” “敬海回來定會謝謝我顧全大局。”李娟葉惱怒的說了一句,摸著立刻紅腫起來的臉,站起來走出去,竟是立刻將王府的人召集起來,下令將牛老王妃囚禁在府里,等著李家離開潭州再放她出來。 李娟葉是海王府的王妃,哪里指揮的了夏王府的老下人。 牛老王妃派人直接把李娟葉趕了出去,穿了朝服就進了皇宮面見何冬,呈上奏折力保李家。 她一個寡婦,當年為了讓二兒子何敬青退掉秦蘭的親事,敢在早朝皇宮外擊鼓。 這回她又是以夏、海兩王府的名義面圣力保李家。 何冬親自上前去虛扶起牛老王妃,目光帶著敬意,道:“二弟妹,你此舉甚好,我很欣慰。” 站在旁邊的老太監低聲道:“王妃,前些天慶王也跟你說了同樣的話。” 牛老王妃目光愧疚,心里驚詫道:我竟是比痛失長子性子懦弱的四弟都來晚了。 何冬問道:“二弟妹,我聽說你早就上了奏折保先生的家人?” 牛老王妃長嘆一聲,不想說家里的丑事。 何冬目光復雜,道:“先生的家人將縣公府退還給朝廷,準備去郊外的宅子住些天,而后離開長安。朕不想讓他們回潭州。” 牛老王妃點點頭道:“陛下所言及是。先生助我們何家奪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又助朝廷奪回北地十幾座城池。這次先生雖是敗了,然以前的功勞足夠抵了。我們何家不能眼睜睜瞧著先生的家人這樣傷心欲絕的離開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