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書迷正在閱讀:美人兒、[綜]廢后不易、兩個小孩過家家(高干)、重生之農女學霸、[綜童話]穿成辛德瑞拉的惡毒繼姐、重生妖嬈男神,夜少的專屬美人、我的左手有丹爐、親我可以,別咬我行嗎?[娛樂圈]、心動難耐、穿越之我愛屠夫
第64章 周行知把葉寧萱帶去殿問貢生的事情很快就被大臣得知, 知道葉寧萱也和周行知一樣坐在龍椅上,并且參與了進士名次排行以后,朝廷上的大臣炸了一半。 “陛下, 您怎么可以讓皇后到宣政殿來呢, 這不合禮法,周朝自從開國以來就沒有帝后一起上朝的事情!”禮部尚書被氣得吹胡子瞪眼。 “陛下,平日您寵愛皇后也就罷了, 但萬萬不可讓皇后干預到前朝的政事,不然這將會國不成國啊!”左僉都御史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 直接跪在地上諫言, “陛下,臣請陛下頒布圣旨, 責令皇后不可干政。” “臣附議。” “臣附議。”左僉都御史的話一出, 不少大臣也跟著跪在地上了。 “各位大人的話言重了,陛下此舉不過是圓了爾等想要拜見皇后的愿望罷了。”劉齊可以說是得到任命后就馬不停蹄的上任了,作為監(jiān)察御史的他是可以天天上朝的。 “圓什么愿望,皇后是一國之母, 是你們可以隨便拜見的嗎?”禮部的一個郎中忍不住站出來反駁劉齊的話。 “想必幾位大人也知道,在我等參加科舉的時候, 皇后娘娘不僅派人送來了上好的棉被和暖身子的熱湯,還讓太醫(yī)在一邊值守,照顧我們考生的安危。”劉齊站出來說道,氣勢一點都不弱于對方。 “都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這些道理就算是沒有讀過書的人都懂,我們這些讀過圣賢書的人自然是更加明白。皇后娘娘有恩于我們,我們想要拜見一下皇后娘娘難道有錯嗎?” 禮部郎中語塞,話是這么說, 但這也要視情況而定啊。 “如果是為了感謝的話,你們拜見皇后也就足夠了,根本沒有必要讓皇后出題考你們,更不應該決定你們的科舉名次。”禮部郎中不服輸,梗著脖子和劉齊辯論。 “皇后娘娘有恩于我們怎么了,我們不過是回答了一些恩人的問題罷了。”劉齊擲地有聲,聲音越發(fā)大了,“再者,皇后娘娘詢問我們的那些問題,為的都是天下百姓,皇后娘娘為天下著想有錯?還是皇后娘娘為民生著想有錯?” “你……”禮部郎中被劉齊的話堵得想不出反駁的詞語,把自己憋得臉都紅了。 “你的話雖然有道理,但你只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左僉都御史開口說道,“皇后娘娘可以詢問你們問題,但卻不應該在科舉的時候。皇后娘娘也可以為天下民生謀福祉,但卻不是用這種方式。” “不是用這種方式?”周行知嗤笑到,“那你覺得應該用哪種方式呢?” 這個左僉都御史的脾氣又臭又硬,明明不是嘉親王的人,但卻三天兩頭的要勸諫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鹽吃多了閑得慌。 “陛下,皇后娘娘如果關心天下的話,就應該努力延續(xù)陛下的血脈,早日為陛下生下嫡子。”左僉都御史板著臉說道,“這樣做到話,比起詢問幾個問題更加有用。” 周行知臉上的笑意一點點的消失,“御史的意思是,朕的妻子,周朝的皇后,唯一的作用就是給朕生孩子?” “陛下言重了,臣只是覺得為陛下延續(xù)血脈,是作為皇后的責任罷了。”左僉都御史并不覺得自己話有什么問題。 “那朕問你,你有幾個妻妾?幾個孩子?”周行知挑眉問道。 左僉都御史聽到問題后猶豫了一下,“回陛下的話,臣一共一妻一妾,四個孩子。” “哦,御史現(xiàn)在不過四十歲而已,朕很欣賞御史直諫的脾氣,不如御史多生幾個孩子吧,沒有十個也生個八個,一邊充盈我周朝的人才。”周行知說著笑了一下,“御史覺得如何。” 聽到周行知近乎耍賴的話以后,左僉都御史的臉色一變,“陛下說笑了,臣有四個孩子已經(jīng)足夠了。” “御史,你是幾歲有的第一個孩子呢?”周行知繼續(xù)問道。 左僉都御史眉頭一動,下意識的覺得這個問題是陷阱,但周行知都問出來了,作為臣子他是必須要回答的,“回陛下的話,臣是二十一歲有第一個孩子的。” “哦,朕還沒有十八呢,看來還不必擔心孩子呢。”周行知淡淡是說道。 左僉都御史眨了眨眼,慢一拍才意識到周行知的年齡確實很小。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周行知親政以來的表現(xiàn)都太好了,導致他們都忘記了這位帝王還非常年輕來著。 “諸位愛卿,朕還年輕,有些事情確實需要愛卿們的幫忙。但同樣的,朕年輕,有些時候會做出一些比較沖動的決定,希望諸位愛卿多多包涵啊。”周行知笑瞇瞇的說著。 在場的大臣沒有一個是蠢的,很容易就聽出了周行知的暗示。要是他們在抓著這件事情不放的話,周行知就要對他們不客氣了。 “陛下,臣……”左僉都御史也明白了周行知藏在話里的意思,但他并沒有覺得害怕,他不過是履行了作為御史勸諫君王的職責罷了。 “好了,御史大人今天說了那么多話應該累了,就先去休息吧,下個月再過來上朝好了。”周行知打斷了左僉都御史的話,她剛才都把話說的那么明顯了,怎么還有人聽不懂的。 “朕的命令,御史應該會聽從的吧?”周行知又補上了一句。 左僉都御史張了張嘴,發(fā)現(xiàn)自己說什么都不合適以后,只能彎腰作揖,“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