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箐麓學堂
第三百五十一章 箐麓學堂 張承玉抬頭看向好友,他目有迷茫之色,顯然是不明白盛易這番話的用意,但盛易已經將話說死,他想了想,也就垂眸靠回車壁,暗暗決定先查清楚,再來說這件事的解決之法。 在此期間,新帝盛儒一直忙于適政,雖然每日照常上朝,但新帝很少召見大臣私見商議國事或是后期安排,以此幾天之后,朝堂上的流言加怨言,已經傳至官家后院。 辛鐘靈也聽錦繡和周錢氏閑嘴了幾句,但想到陳遠搏的算計,盛易和盛儒如今的交易關系,她聽到這些事情,也權當沒聽過,日子照常像往日一樣過。 這天一早,林晚夕為了離行宴的事情,天剛透亮就早早起身打扮,然后穿著一身箐麓學堂的學服,進了凌煙居后院。 辛鐘靈答應林晚夕在先,也就沒再耽擱,連忙吩咐錦繡和周錢氏將三個小的安排妥當,不到半個時辰,從國公府出去的兩輛馬車,就停在了箐麓學堂門口。 周錢氏和錦繡安排三個小的下車,辛鐘靈就掀開車簾,朝箐麓學堂門口打量過去。 入眼的是一處白墻黛瓦、樹蔭環繞的大型宅院,院門和一般大戶人家的銅釘紅木門一樣,只不過此處門檻較低,只到腳踝處。 門檻正上方是一方匾額,匾額上寫有“箐麓學堂”四個褐紅色大字,門口立有兩根石柱,每根石柱上各貼一句對子。那對子用的是古字,辛鐘靈不認識,也就松開車簾,下了馬車。 林晚夕打了聲招呼,就先行入了右側角門,去請箐麓學堂的院長——在古代,學堂的院長稱為“山長”。 辛鐘靈已經提前打聽過,箐麓學堂的山長姓蘇,本名蘇莞,據林晚夕自己說,這個蘇山長生的極其好看,身段也是曼妙多姿。 只不過這蘇山長為人嚴謹肅穆,就算對待好友親朋,也是很少言笑。 辛鐘靈本來還想著盛恒和蘇莞相交多年,莫不是有什么故事在其中,但聽到林晚夕的描述之后,頓時覺得自己多想。 林晚夕很快就從角門跑了出來,辛鐘靈看了她一眼,就徑直朝角門口看過去,那里正有三名女子朝這邊走過來,三人同穿箐麓學堂常見的藍白交接色的學服。 “中間那位就是我們的山長。”林晚夕在辛鐘靈旁邊介紹道:“左邊是學堂的林監院,右側的是我的先生,鄭夫子。” 辛鐘靈這才知道,女學的老師也稱夫子,女學上到先生,下到學生都要穿同色衣服,梳同樣的發髻,這種做法就會避免掉女子常見的因外貌打扮而生的妒忌心。 箐麓學堂主養德,其次才是學識上的提高。辛鐘靈見三人走進,主動上前打了招呼,又將身后跟著的周念生、周水生以及盛寶兒領到人前,介紹了一番。 那林監院和鄭夫子過來,原就是走個過場,以表箐麓學堂對國公府來人的重視,幾人客套幾句,此二人就尋了由頭先行離開,辛鐘靈幾人則被單獨留下來的蘇山長親自領進了學堂。 幾人跨過門檻,辛鐘靈就開始四處打量,她首先看到的就是一處極其寬敞的青石平地,平地盡頭連通四通八達的青石小徑。 每條小徑蜿蜒向前,遙遙看不到盡頭,卻能看到小徑兩旁,林木擁簇,花圃成堆。 雖然已經九月中旬,但林中綠色依舊蒼翠,花圃中依舊有花可見、有花香可聞,所以,當辛鐘靈幾人從小徑走過去時,側頭便可看見林中樹下、花圃拐角,三五成群身穿藍白長衫的女子,輕顰一笑,細聲輕語。 辛鐘靈上輩子從未去正規學校上過學,身為狼營的幼殺,她從小到大學習到的知識,都由狼營的私人老師教授,所以,看到這些可以肆意歡笑的女學生們,她打心底覺得羨慕。 蘇山長帶著他們在學堂內走了一圈,然后就被匆匆跑過來的一位女學生請了過去。 林晚夕站在辛鐘靈旁邊,精致的小臉上滿是笑意,看到蘇山長被人請走,她忙解釋道:“離行宴定在辰時末,山長這會兒恐怕要過去準備。” 辛鐘靈輕飄飄掃了她一眼,然后繼續朝前走。林晚夕在旁跟上,眸中神色忽然變得興奮,道。 我聽同窗的幾位jiejie說,每年學堂舉行離行宴,京城內的一些大家夫人、小姐都會親自過來。 當然,她們有的是山長邀請過來的,有的是為了帶自己家的女兒,過來感受一下女子學風,以便激勵自家女兒,不能差于我們。 她這后半句分明有歧義,辛鐘靈側頭看她,莞爾輕笑道:“被旁人輕視貶低,你心里難道就不覺得氣憤?” 林晚夕垂眸一瞬,接著忽然抬頭,笑容明媚的道:心里不舒服的確是有,好歹我和學院的同窗都是正經人家出來的姑娘,在家財權勢上比不得人家大門大戶的小姐。 但其他方面,就未必要比那些小姐差,只不過、我覺得這些大戶人家的夫人小姐如此比較也沒錯。 她們有她們的用意與考究,而我們有我們的,總歸氣也是如此,不氣也是如此,還不如借機多認識幾位品性尚佳的夫人、小姐,為自己日后謀個好去處。 從學堂出來的女子,所剩的去處無外乎嫁人、當先生,但這兩條出路若是都有達官顯貴家的女眷幫扶,自是要比一般人,更能將這兩條路走好。 辛鐘靈唇角微揚,輕聲道:“你倒是想的透徹,既然是這樣,你又何必非跑我這里當個先生?我可是和你明確說過,當我們家的先生,除了每月的工錢按時發,其他好處,半點也不會有。” 她側眸看向林晚夕,清澈的眸子干凈無痕,可即便是一眼能看到底的眸色,內里暗含的笑意,卻并不能讓人一眼讀懂。 林晚夕看著眼前的這雙眼睛,神情稍稍怔,繼而笑著道:“大娘子是聰慧、獨特,能跟著大娘子,學些做人的道理也好。”